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产青春片“80后怀旧形态”分析

  ● 范晓娜

  2014年8月,由张一白执导的影片《匆匆那年》热映,再次在全国范围内引发“集体回忆青春”的热潮。在这股怀旧大潮中,80后群体处于中心地位。《匆匆那年》原著作者九夜茴也是80后群体的一员,可以说,《匆匆那年》是80后青春岁月的真实写照。国产片中,反映新世纪前后青年个体体验的影片代表作,可以追溯到2013年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以及2014年上半年的《同桌的你》,这些影片摆脱了“中国式怀旧”的历史沉重,将“80后怀旧形态”演绎到了极致,激起了80后乃至更多群体的共鸣,赢得了不错的票房。

  道具怀旧:从外在形式上戳中记忆深处的美好影像

  怀旧,是现代人一种无家可归的主观体验,一种在精神上重返家园(自然、自由、童年、过去、故乡等)的感受。怀旧的对象和由头,可以是一块儿时的糖果,可以是一曲青春的歌谣,可以是一场故友的重逢,可以是一阵梦想的悸动。表现在外在形式上,就是电影里面的“道具”,分为“硬道具”和“软道具”。

  “硬道具”就是确确实实存在过的物品实体。在《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可以看到80后群体上大学时流行的BP机、海魂衫、回力鞋……在《同桌的你》里,可以看到80后群体小时候玩过的跳蛙,吃过的大白兔糖,用过的铁皮文具盒,崇拜过的小虎队海报。在《匆匆那年》里,同样可以看到80后专属记忆里的公用电话亭、黑板报、《灌篮高手》、裴勇俊的海报等。这些“道具”,从外在形式上戳中了80后群体记忆深处的美好影像,触动了他们怀旧的敏感神经。

  “软道具”是声音、图像等非实体影像,比如歌曲、话语、照片、视频片段、活动场景等。在《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出现的校园迎新、社团活动、上课点名、打游戏、唱《红日》、毕业散伙饭等影像,真实还原了80后群体曾经的生活状态。《同桌的你》中,小虎队的歌声和片尾《同桌的你》熟悉的旋律都有直戳人心的力量,触发80后的怀旧情绪。《匆匆那年》中,多首插曲被网友评为亮点,除了王菲的《匆匆那年》,还有《灌篮高手》主题曲和《对面的女孩看过来》、《信仰》、《鸭子》等怀旧金曲,每一首都有把80后带回十多年前的魔力。

  环境怀旧:从历史纵深处体现成长的厚重与阵痛

  环境指80后群体青春阶段所处的社会环境,从历史的维度来展现80后所经历过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变迁,从而为80后群体成长的阵痛奠定时代背景。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人山人海的求职场面是环境怀旧的体现。80后高考适逢大学“扩招”,就业时所面临的竞争压力空前加大,导致很多人找工作不理想,还有部分人毕业就面临着失业。

  《同桌的你》中也不乏交代时代环境的场景,比如9·11事件、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炸、中国加入WTO、非典、社交网络的兴起。这些历史事件和80后群体的成长融为一体,影响着该群体的性格和发展。

  《匆匆那年》中,千年虫、跨世纪、北京申奥成功等都是环境“怀旧”的重要元素。此外,本世纪初,大学生的“性意识”初步解放,不少大学生情侣像剧中的主角一样尝试在校外租房,过起自己的小日子。在同居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女生怀孕的情况,人流逐渐盛行,给女生的生理和心理都造成了不可弥合的创伤,这也是80后群体的时代之殇。

  激情怀旧:从审美本质上审视纯爱和激情的价值

  激情和梦想是怀旧形态的内核,逼真的道具打开了记忆之门,特定的环境营造了记忆之境,激情和梦想铸成了记忆之魂。“激情”怀旧的本质是审美,重温旧时的美好体验,在打捞旧时光中拾取满足。激情,不仅是爱情,还包括友情。

  对初恋、纯爱的怀念,是已经青春不再的人的本能,在80后群体中表现得更为突出。恍然惊觉青春已经过去,这时才意识到青春的可贵。现在80后群体大部分已结婚生子,还有一部分苦于没有找到合适的结婚对象。工作之后,面临着工作、买房、买车等压力,爱情逐渐失去了校园时期的纯净。在社会上打拼越久,爱的能力和激情就丧失得越快。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郑微勇敢无畏地去追陈孝正,不惧别人的指指点点,这种激情强烈地感染和刺激了暮气沉沉、疲惫不堪的80后,让他们久已麻木的心重新复苏。同样,《同桌的你》中,林一为了和周小栀在一起,发奋学习,为爱奋斗,让人精神振奋。《匆匆那年》中,陈寻和方茴的爱情纯美,让现实的功利爱情无地自容。

  除了爱情,永恒的青春主题还有“友情”。《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许开阳和哥们儿打陈孝正,《同桌的你》中林一同宿舍哥们儿与外国留学生打架,《匆匆那年》里陈寻、乔燃、赵烨与别人打群架,这些哥们儿意气看起来很二很冲动,骨子里却是仗义和勇敢。这些都是青春友情的标本,一旦过期,就会变质。

  梦想怀旧:从精神层面上修复现实的惆怅和缺失

  如果说“激情”是怀旧的灵魂,那么“梦想”就是灵魂散发出的光辉。梦想怀旧的本质,是为现实的人生疗伤。80后群体由于其特殊性,承载了太多的变迁,造成现实的诸多困境,梦想之光湮灭在现实的琐碎之中,空余惆怅。网上有个段子真实反映了80后的境遇:“当我们读小学的时候,上大学不要钱;当我们读大学的时候,上小学不要钱;当我们还没有工作的时候,工作也是分配的;当我们可以工作的时候,撞得头破血流才勉强找份饿不死的工作;当我们不能挣钱的时候,房子是分配的;当我们能挣钱的时候,却发现房子已经买不起了……”面对就业竞争、工作压力、高房价、高物价、高成本婚恋等诸多现实,80后群体只能付出更多,收获却不尽如人意。

  这种理想和现实的落差,早在《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就有体现。毕业求职会场人山人海,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主人公陈孝正虽然取得了事业的成功,却是以做人的失败换来的,得不偿失。《同桌的你》中对现实的刻画更“鲜血淋漓”,林一在美国工作的苦逼样,反映了“海待”的惨况。《匆匆那年》中同样避免不了现实压力的困扰,陈寻因为高考少做了一道13分的大题,没有去名牌院校,工作并不理想。这些,都反映出现实的伤痕和无奈。而这类青春怀旧影片恰好为80后乃至更多人构筑了一个可以暂时忘却现实纷扰、静静回忆美好的想象空间,借助怀旧,让人重新找回往日的纯粹和激情,从而获取一种集体认同感,抚慰现实的伤痛,填补现实的失落。

  参考文献:

  ①赵静蓉:《怀旧:一种永远的文化乡愁》[M],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

  ②黄晓婷:《怀旧青春电影中的消费主义美学》[J],《新闻传播》,2014年7月

  (作者单位:郑州职业技术学院)

  来源:青年记者20152月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说文解字——“静”_爱莫言
青春赞歌
青春与梦想
专转本把握青春激情成就梦想
2022.12.4
我的大学我的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