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梁朝(南朝梁)

梁朝

                  

南朝梁(502年-557年),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南朝的第三个朝代。梁朝后期国势败坏,北齐西魏相继来攻,失去了大片土地,注定了北强南弱之势。萧衍建立,萧方智陈霸先废帝自立,改国号陈。另外萧衍的孙子萧察曾在江陵建立西梁,传三帝,后亡于隋。

南朝梁(502年-557年),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南朝的第三个朝代。梁朝后期国势败坏,北齐和西魏相继来攻,失去了大片土地,注定了北强南弱之势。萧衍建立,萧方智时陈霸先废帝自立,改国号陈。另外萧衍的孙子萧察曾在江陵建立西梁,传三帝,后亡于隋。

自从西晋永嘉大乱以来,汉族政权偏安江南,在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军事斗争中一直处在被动的态势。但在经济文化上却强于北方政权,而南朝从孙吴开始在江南建立政权以来,南朝经济文化最盛的时期就是梁朝。这与萧衍本人的文化素质是分不开的,萧衍的文化水准在南朝皇帝中可以说是成就最高的。他当皇帝以来,在国内是实行一种温和的政策,以发展经济为重点,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重视文化的发展。当时,与萧梁政权对峙的北魏却自从孝文帝元宏死后,一反元宏的汉化政策,加上贵族的贪污腐败,北魏的国力急转直下。在萧衍建立梁朝的同时,北魏内部开始了长达几十年的内乱和农民起义,直至北魏分裂。这期间一直没有实力和精力对萧梁实行进攻态势,使萧梁可以趁着军事压力的减弱大力发展国内的经济和文化。

萧衍对文化的重视也使得举国上下充满了文化气息,文化氛围十分浓厚。上至皇帝,下至王公贵族,都以儒雅为荣,都在努力提高着自己的文化素质。所以,萧梁一朝在统治时间不算太长的五十五年里却涌现了一大批有重大成就的文学家和诗人。比如《昭明文选》的作者萧统、《宋书》的作者沈约、 《南齐书》的作者萧子显、 《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 《诗品》的作者钟嵘,以及文学名士如江淹、谢出、到溉、到洽、丘迟、吴均、庾信、刘昭、刘峻、陶弘景,当然还有后来成为皇帝的萧衍的两个儿子--简文帝萧纲和元帝萧绎。除以上所提到的之外还有许多在历史上不太知名的文学名人,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总之,萧梁一朝的文学之盛,在中国历史上可能只有盛唐和北宋可与之相比肩了。

当萧梁的统治已经稳固,国力开始成上升势头之后,萧衍已经渐渐变了好大喜功起来,喜谀恨谏起来。最后竟发展成为一个极为虔诚的佛教徒,他开始相信佞佛起来。不仅他一个人喜欢佛教,他还在统治区域内极力营造佛教气氛,鼓动周围的王公贵族也信佛。搞的举国上下一片乌烟瘴气,随之而来的是政治上的腐败。政治上的腐败也必然导致军事上的无能,加上当时北方政权虽然已经分裂,可从东西魏分裂出来的北齐和北周经过各方面改革和整顿实力得到相当发展。先是由萧衍容纳的东魏叛臣候景在江南作乱,北齐和北周政权通过萧梁王朝对镇压候景的过程中看到梁的政治已经腐败到了极点,军事上也不堪一击。北齐趁乱夺取了萧梁的江北大片土地,使梁都建康直接暴露在北齐军事的攻击实力之内。同时,北周(当时还是西魏)也趁乱夺取了萧梁的巴蜀及荆襄等地。使得梁朝的国土在短短的几年之内就丢掉了三分之二,只有沿长江下游一带还在梁的控制范围之内。

西元550年,梁武帝萧衍在候景乱兵攻入皇宫,萧衍被囚禁,后活活饿死在净居殿中,时年八十六岁。他死后,萧梁政权的统治已经摇摇欲坠、朝不保夕了。简文帝萧纲在继位不到一年也被候景杀死,虽然后来元帝萧绎平定了候景之乱,可这时候的梁朝已经是支离破碎,即将土崩瓦解了。西魏趁梁朝大乱,出兵攻占了当时的梁都江陵,俘虏了萧绎,不久将萧绎杀死。后来,广州都督陈霸先趁势发展壮大自己的势力,经过近十年的战争,陈霸先基本控制了长江下游地区。他见时机已经成熟,便在西元557年废掉他立的梁敬帝萧方智,自己在建康称帝,建立陈朝。自此,梁朝灭亡,共历四帝,五十五年。虽然萧氏后代在北周的卵翼下在江陵建立后梁,延继着萧氏的国统,但后梁实际上是附属于北周的一个政权,国小力弱,仰人鼻息,最终在西元587年被隋朝废除。

南京长芦寺位于长江北岸的南京六合区长芦镇,构造宏伟,规模庞大,是六合最大的古刹,始建于南朝梁武帝时期公元527年,是南朝时期著名的佛教寺院之一,相传当时佛教兴盛,长芦寺和栖霞寺是当时隔江遥遥相对的两大寺院。

南朝高度发展的经济的特征之一,即货币大量且普遍的流通,同时作为国家征税的计算单位。川胜指出,由于南朝官私均需货币,豪族与商人掌握品质良好的货币,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遂造成货币二重结构南朝的衰亡,实与货币的恶性循环流通有不可分的密切关联。由此可知,过去鲜为历史工作者措意的“孔方兄”,实有甚大的研究价值。《隋书.食货志》有一段叙述梁武帝江南各地域货币计算标准的重要记载:自破岭以东,八十为陌,名曰东钱。江、郢以上,七十为陌,名曰西钱

京师以九十为陌,名曰长钱。大同元年,天子乃诏通用足陌,诏下而人不从,钱陌益少。至于末年,遂以三十五为陌。这段叙述中含有人们习以为常、却又不甚明了的古代货币常识,如五铢钱、陌、贯、剪边、綖环等。手边正好有《简明古钱词典》、《中国古代铸币》、山田胜芳的《货币の中国古代史》等书,于是藉着翻检之际,趁便长长知识。 所谓“陌”系指一百钱,依照标准即一百枚钱之意,“足陌”即足够一百钱之意。自汉武帝隋炀帝近千年间,直到唐朝改铸新钱为止,中国及东亚世界流通最久、最广的货币即五铢钱,它也奠定了此后二千年中国及东亚世界货币的标准形制。汉隋之间,人们对钱的重量计算是以铢为主要单位,数量单位的“钱”、“文”,乃至“贯”都是较晚兴起的计算单位。

五铢钱的重量一般为三、四铢左右,两汉至隋之间屡有铸造,各代所铸的形制也各有不同。 下面所列的例图分别是梁武帝天监年间铸造、西汉铸造,以及六朝时期的“恶钱”。前两者最明显的区别在于,钱中心的孔(古代称为“穿”)的周围,西汉铸者无郭,梁武铸者有郭;所谓郭即孔缘突起的边缘,是当时的“良币”。至于“恶钱”即川胜论文中提到的“劣货”,至少有数种形制,这里列的是其中两种。一种名为“剪边钱”,即沿穿的周缘剪去五铢钱一圈,将一枚钱分为两枚,剪边钱即含有原来的穿的一枚;外面的一枚称为“綖环钱”。《南史.颜峻传》记载刘宋末年:“沉庆之复启听民私铸钱,由是钱货乱败。千钱长不盈三寸,大小称此,谓之‘鹅眼钱’;劣于此者,谓之‘綖环钱’;贯之以缕,入水不沉,随手破碎。市井不复料数,十万钱不盈一掬,斗米一万,商货不行。”由此可知劣货的恶化程度,鹅眼钱即是描述剪边等劣质货币的形象。 事实上,此时劣货的“制造”手法不仅此一种,样式也并非单一。除了剪凿之外,往往还为取馀铜而磨凿内外郭、钱文。另外,偷工减料铸造者也十分地多,如传世的东晋“沉郎五铢”,钱文即作“五朱”。了解了南朝五铢的相关问题,更有助于理解南朝的经济状况,乃至六朝时人的日常生活。

西元502年,南朝齐代的最后一个皇帝和帝萧宝融将齐朝的统治权转交给他的同族梁王萧衍,萧衍正式在建康称帝,将国号定为大梁。萧衍是在齐东昏候萧宝卷当政时由荆州起兵反抗萧宝卷的统治的,经过两年的战争,萧衍的军队攻入建康,杀掉萧宝卷,改立萧宝融为帝。当然,立萧宝融只是萧衍在代齐称帝前的一个必要的缓冲阶段。没过一年,萧衍就建立了梁朝。

自从西晋永嘉大乱以来,汉族政权偏安江南,在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军事斗争中一直处在被动的态势。但在经济文化上却强于北方政权,而南朝从孙吴开始在江南建立政权以来,南朝经济文化最盛的时期就是梁朝。这与萧衍本人的文化素质是分不开的,萧衍的文化水准在南朝皇帝中可以说是成就最高的。他当皇帝以来,在国内是实行一种温和的政策,以发展经济为重点,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重视文化的发展。当时,与萧梁政权对峙的北魏却自从孝文帝元宏死后,一反元宏的汉化政策,加上贵族的贪污腐败,北魏的国力急转直下。在萧衍建立梁朝的同时,北魏内部开始了长达几十年的内乱和农民起义,直至北魏分裂。这期间一直没有实力和精力对萧梁实行进攻态势,使萧梁可以趁着军事压力的减弱大力发展国内的经济和文化。

萧衍对文化的重视也使得举国上下充满了文化气息,文化氛围十分浓厚。上至皇帝,下至王公贵族,都以儒雅为荣,都在努力提高着自己的文化素质。所以,萧梁一朝在统治时间不算太长的五十五年里却涌现了一大批有重大成就的文学家和诗人。比如《昭明文选》的作者萧统、《宋书》的作者沈约、《南齐书》的作者萧子良、《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诗品》的作者钟嵘,以及文学名士如江淹、谢出、到溉、到洽、丘迟、吴均、瘐信、刘昭、刘峻、陶弘景,当然还有后来成为皇帝的萧衍的两个儿子--简文帝萧纲和元帝萧绎。除以上所提到的之外还有许多在历史上不太知名的文学名人,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总之,萧梁一朝的文学之盛,在中国历史上可能只有盛唐和北宋可与之相比肩了。

当萧梁的统治已经稳固,国力开始成上升势头之后,萧衍已经渐渐变了好大喜功起来,喜谀恨谏起来。最后竟发展成为一个极为虔诚的佛教徒,他开始相信佞佛起来。不仅他一个人喜欢佛教,他还在统治区域内极力营造佛教气氛,鼓动周围的王公贵族也信佛。搞的举国上下一片乌烟瘴气,随之而来的是政治上的腐败。政治上的腐败也必然导致军事上的无能,加上当时北方政权虽然已经分裂,可从东西魏分裂出来的北齐和北周的实力却已经超过了梁朝。先是由萧衍容纳的东魏叛臣侯景在江南作乱,北齐和北周政权通过萧梁王朝对镇压侯景的过程中看到梁的政治已经腐败到了极点,军事上也不堪一击。北齐趁乱夺取了萧梁的江北大片土地,使梁都建康直接暴露在北齐军事的攻击实力之内。同时,北周(当时还是西魏)也趁乱夺取了萧梁的巴蜀及荆襄等地。使得梁朝的国土在短短的几年之内就丢掉了三分之二,只有沿长江下游一带还在梁的控制范围之内。

西元550年,梁武帝萧衍在侯景乱兵攻入皇宫后,一个人孤零零的躲在净居殿内,看着他一手创建的大梁王朝就这样被异族分割的七零八乱,眼见得大梁江山要不可避免的走向灭亡了。最后,萧衍活活饿死在净居殿中,时年八十六岁。他死后,萧梁政权的统治已经摇摇欲坠、朝不保夕了。简文帝萧纲在继位不到一年也被侯景杀死,虽然后来元帝萧绎平定了侯景之乱,可这时候的梁朝已经是支离破碎,即将土崩瓦解了。西魏趁梁朝大乱,出兵攻占了当时的梁都江陵,俘虏了萧绎,不久将萧绎杀死。后来,广州都督陈霸先趁势发展壮大自己的势力,经过近十年的战争,陈霸先基本控制了长江下游地区。他见时机已经成熟,便在西元557年废掉他立的梁敬帝萧方智,自己在建康称帝,建立陈朝。自此,梁朝灭亡,共历四帝,五十五年。虽然萧氏后代在北周的卵翼下在江陵建立后梁,延继着萧氏的国统,但后梁实际上是附属于北周的一个政权,国小力弱,仰人鼻息,最终在西元587年被隋朝废除,共传宣帝萧察、明帝萧岿、后主萧琮三世,存在共三十三年。 然而由于萧氏历代事奉北周、隋朝甚为恭谨,萧岿之女还成为隋炀帝杨广之皇后,因此在后梁国废除后萧氏在隋朝中央政府与江陵仍保有一定的政治影响力。隋末群雄之一的萧铣即为萧岿萧岩之孙。

佛教宗派中,长芦寺属于“禅宗”。相传梁普通年间,南天竺僧人菩提达摩来到中国传播禅法,后为武帝闻

知,于公元527年迎来建康。但达摩与南朝梁武帝萧衍语多不,乃一苇渡江,来到江北的长芦寺,长芦寺很早即是佛教禅宗著名的寺院之一。千百年来,南京长芦寺风雨沧桑,几度兴废。据史料记载,初建的寺址紧临江岸但这段长江河道很不稳定,堤岸经常塌陷,因而长芦寺建筑群也不断遭到破坏。

长芦寺兴盛时名声很大,吸引了无数文人骚客来此游历,或赋诗秉文。唐朝的骆宾王李白韦应物刘长卿孟郊温庭筠,宋代的王安石、苏东坡、秦观,明代的李东阳王守仁王世贞等都曾慕名而来。

南京长芦寺目前仅存正殿,被辟为长芦中学校史陈列室,07年,长芦中学整体合并到九龙中学,现为南化技校实验基地。

庙号谥号姓名年号在位时间死因
梁太祖,(南梁高祖追崇)文,皇帝萧顺之不详
梁高祖武皇帝萧衍天监,普通,大通,中大通,大同,中大同,太清502年-519年 520年-526年 527年-528年 529年-534年 535年-545年 546年 547年-549年被,侯景,监禁,饥渴,忧愤而死
临贺王萧正德正平549年被侯景所杀
梁太宗(初谥高宗)简文皇帝(初谥明皇帝)萧纲大宝549年-550年被侯景乱兵所害
梁高宗昭明皇帝(,萧栋,追崇)萧统
安皇帝(萧栋追崇)萧欢
豫章王萧栋天正551年被,梁元帝,溺死
武陵王萧纪天正552年被梁元帝所杀
梁世祖孝元皇帝萧绎承圣(承,圣元,年),天正(天正二年),承圣(承圣二年),承圣(承圣三年)552年,553年,553年,554年被,西魏,俘虏用土壤闷死
贞阳侯闵皇帝(,萧庄,谥)萧渊明天成555年病死
孝敬皇帝萧方智绍泰,太平555年十月—556年八月,556年─557年十月被,陈霸先,废后,杀害
永嘉,王萧庄兴正557年被,北周,暗杀
梁中宗宣皇帝萧詧大定555年—562年忧郁中病死
梁世宗孝明皇帝萧岿天保562年二月—585年五月病死
梁惠宗孝静皇帝萧琮天保,广运585年五月—585年十二月,586年—587年被隋灭亡后,于607年在家中去世
萧铣鸣凤617年十月—618年四月(称王)618年四月—621年(称帝)被,唐朝,斩杀

1、萧詧、萧岿、萧琮因地域不同,故成为西梁后梁

2、萧顺之、萧统、萧欢未当皇帝,而是后人追崇。

3、萧铣其实不能算是梁朝皇帝,因为他称帝的时间离梁朝灭亡的时间太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梁武帝:叹无知音的悲剧天子(四)
中国历史—(南北朝)〈1〉[1]
两分钟趣味图解,帮你理清南北朝混乱不堪的历史
《琅琊榜》背后的真实历史:还原历史上的南梁
南朝:169年更迭5个朝代,如此老套的“作案手法”为何屡试不爽?
梁国[南北朝时期政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