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在国外怎么找工作/实习 -面试篇(上)

接下来要说的就是面试了,考虑到面试的内容实在是太多,我又不想草草了事,就只能分多篇来写了,本篇着重描述第一次面试前的准备。


投简历后的等待


很有趣的是我发现投完简历后大家经常有截然不同的两种极端反应。一种是投了之后会坐立不安,每时每刻关注着是否有来电和新邮件,如果几天没有消息就开始猜测是不是要被拒了,特别紧张;而另一种是,只投了第一波就感觉差不多了然后就一直等啊等结果等来的都是据信,浪费了等待的那段时间。

当然这是两种极端,但是我还是建议大家要有计划的投,比如规定自己每过三天就去各公司网站查查有没有新的职位放出,每过两周就重新复读一遍自己的简历,有必要的话修改一下。在收到正式的offer之前,都应该不停的投下去,毕竟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嘛。

另外,很多人都会问关于投多少个职位才能得到一个面试机会的问题。从我个人之前的经历来说,在找实习或者刚毕业,视野比较宽比较灵活的时候(换句话说就是投的很乱),大概每投十个职位(包括同一个公司的多个职位)才会有一次面试的机会。当然这个比例和你是内推还是网申有关,更和人有关,有的人只投两个就会有一个面试呢。

等待的这段时间内应该保持手机随时有电,随时检查电子邮件,有时候还要去垃圾邮件里翻翻看,有时候有的邮件会被自动划分为垃圾邮件。

除此之外大家还应该准备好面试可能用到的材料,无论是纸质的还是电子版的,都应该能够方便快捷的找到你的简历,动机信,职位信息,日程安排和其他准备材料,这样即使对方突然给你打电话给你当场面试,你也能有所准备。如果你按照我之前推荐的方法做了追踪表格和投递后的文件管理,那么这一步会简单不少。


面试流程

面试的具体流程和公司有关,虽然都是面试,但是有几轮,什么性质的面试,电话还是面对面,等待时间都会不同。

为什么要提前了解面试流程呢?想象你投了一个公司,然后就一直在准备人力方面的非技术面试,结果对方第一电话打过来几句寒暄之后就直接问你技术问题了,而你却没有准备充分,结果可能就悲剧了。所以说提前了解面试流程,对你如何准备面试很重要。

普遍意义上来说,大公司的面试流程一般长一些,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等待上,但是行为也比较统一和固定,比较好计划。


大公司

大公司的职位往往比较受欢迎,一个职位空缺往往都是组里先预估下阶段的工作量,如果需要的话,去申请一个人头和对应的预算,申请到了以后再写好材料联系人力发布出去。他们会预留足够的时间,所以一个职位申请的人有很多,公司也就想要多面试几个人之后再择其优者录取。所以第一次联系之前等待的时间往往比较长,同理面试完等待的时间也比较长,特别是有时候公司会先给别人先发offer,根据别人有没有接受再给你发拒信或者offer。

另一方面,大公司因为人力流程比较规范和统一。如果你咨询一下和该公司有过接触的同学或者朋友,就可以知道大概面试流程是怎样的。这样就可以针对每轮面试内容进行准备,并且可以大概了解面试的风格和对方期待的问题答案。面试的时候,回答对方需要的答案比回答正确答案个重要(生活中也是。。)。

最后,如果需要去公司进行面对面面试的话,大公司一般会报销来回的路费。

小公司

小公司的流程则一般更快一些,因为没有经过太多的环节和复杂的组织,往往就只有一个人力和一个招聘经理来负责整个招聘流程,所以只要开始第一个面试之后,剩下的流程就很快了。但是另一方面,小公司选人也比较谨慎,有时候技术面试的难度会比较高。还有些奇葩的情况比如第一个面试就问你想要多少工资之类的。哦,另外报销就不要想了,估计你问了能不能报销路费,回答你的就直接是拒信了。。

下面是一个比较正常的招聘流程图:




准备面试内容



自我介绍

说到准备面试,第一条就是自我介绍了。这里说的自我介绍是在面试开始的时候,对方可能会要求你简单的介绍一下自己,然后你需要在一分钟的时间里简明扼要的介绍自己的姓名和基本情况,学习和工作经历等等,算是给对方定下第一印象。

这一分钟的自我介绍,不能太啰嗦。很多人的自我介绍往往描述太多细节,要说三五分钟,其实我想说一分钟之后,别人的注意力就很难再集中了。自我介绍要足够简洁,很多事情提到就好,如果对方感兴趣的话,会在接下来的面试中问的;不感兴趣的话对方也就不会问,节约时间。

这一分钟也是一个表现自己语言能力的机会,所以说的时候要流利,但是也不能背的太明显,不然对方之后很容易就可以发现你的自我介绍虽然很流利但是后面的交流就比较卡顿,反而会留下不好的印象。大部分人在背东西的时候语速会比较快,也会非常流利,但是其实真正的描述过程是经常会有小于一秒的停顿的(这招可以用普遍用在生活中,很简单就可以看出对方说的是提前准备过的答案还是现场回答的)。

所以我推荐大家简单的写下关键词就好,没有必要写出全文,临场发挥,随意一些反而显得更自然。为了给大家参考我这里给大家随便写一段例子,大家可以灵活运用。翻译成外语用正常语速叙述的话大概是一分钟的量,考虑到通用性我选择用中文描述:


你好,首先非常感谢你们能给我这一个面试的机会。我叫XXX,今年XX岁,来自中国,已经在X国待了X年了。我是(刚)从XXX学校毕业的,主修科目为XXX。我非常喜欢XXX,我经常看XXX之类的书籍,关注行业动态blablabla。除此之外我还做过X个实习/工作,分别在XXX和XXX,主要工作内容是XXX。我对XXX比较擅长,但是我也很乐意去学习新的知识/技术。



甚至可以用手机录音把自我描述录下来听一遍。

非技术问题

其他一类的非技术类的问题,在英语里成为behavorial questions,和technical questions相对,主要问一些和个人的自我认识,团队合作,非技术类项目经验等等相关的问题。这部分问题在The Google Resume那本书中描述的不错,有时间不妨去研究一下。下面我列出主要会出现的问题:

  • 为什么选择加入我们公司

  • 为什么选择来到法国

  • 为什么你觉得我们会选择你

  • 举例说明你的优点和缺点

  • 你觉得你几年后会在哪做什么

  • 你在团队工作中遇到过什么问题吗,怎么克服的

  • 你有和客户交流的经验吗

  • 我发现你之前所学习/从事的内容和这个职位有出入,为什么

上网搜interview behavorial questions,你会发现更多的问题,不妨在准备文档里列出一些,不一定需要写出完整答案,但是起码思考一下,到时候被问到了脑袋不会空。

同样的,针对这类问题也不能提前准备好完整的答案然后背出来,真实一些灵活一些反而有时候效果更好。



项目经验

这点也是很重要的,说到底公司招人就是为了给他们干活,那么你的活好不好,自然是对方最关心的问题。简历里描述的往往太过概略,而且给你那么多时间做简历,内容一定是处心积虑写上去的。。

而当场对项目经验的问题因为对方可以实时变换。就好像高手过招,你如果不行的话,对方几个来回就能看出来。如果你什么都不知道却能每个问题都回答得上来,那么你这个应变能力也一定是足够应对这个工作的了。。

有的时候对方会让你描述一个最近参与的项目。你可以在准备的时候,根据和所投职位的相关性和你觉得会让对方好奇的程度,挑选一两个项目准备。比如一分钟的项目简介,或者一些所用技术的具体内容和特性。当然其他的在简历里列出的项目也要简单回顾一下,防止对方问到。

有时候则是根据你的简历问你你对某一个技术的理解和想法,并且希望你结合实际经验描述。对方不会无缘无故问一个你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东西,所以你要对你写在简历上的内容负责,就像我简历篇里提到的,如果你写了你用某个技术做了某个项目结果对方问起来你却一无所知的话,你的可信度就会得到质疑了。

在这一部分我还发现很多人有一个常见的问题,就是花太多时间描述项目背景本身,而没有说自己做了什么。比如很多人花了三分钟描述项目的背景,为什么开始做这个项目,这个项目可以解决什么问题。还有的时候在描述组队项目的时候,把整个团队的工作都描述了一遍,几分钟后对方还是不知道你具体做了哪些部分。

简单的说,当对方问你一个项目经验的时候,对方最想要的到的内容是:背景/性质/解决方案/人数/时长/关键技术/你的贡献/成果。其中你的贡献其实是最重要的部分,所以不需要在其他方面花费太多宝贵时间,面试中你每浪费一秒钟,都是少了一份表现自己,让对方认可自己的机会。考虑到不同行业项目的种类实在是太多,下面我简单举个例子,供大家参考。

哦,说到最有趣的,那就是XXX这个项目了。因为最开始在XXX的时候遇到了XXX的问题,我们就在想为什么不做一个可以XXX的XXX项目来帮助我们。我们想要利用XXX和XXX,结合XXX和XXX,做一个XXX类型的XXX。我在团队中主要负责的是XXX的部分,具体的说是用XXX和XXX来实现XXX。当然其中遇到了不少各种问题,比如XXX,但是我通过XXX解决了问题,最后项目做的成果很不错,XXX客户很满意,现在已经在XXX里被大规模运用了。



当你简单的介绍完,对方比较感兴趣的话,自然会针对对方感兴趣的点和你继续深入探讨。


技术问题

还是那句话,最好先通过网络或者其他同学和朋友了解对方的面试风格,比如拿IT业来举例子,有的面试会出一些主要靠智商来解决的题目,比如脑筋急转弯,算法等等;另一些则会出和技术经验有关的题目,比如某个技术的优缺点,和你对某个技术的看法等。有的公司会在电话里进行技术面试,有的会选择在网上做题目,有的会当面问问题,IT业巨头们往往还会要求现场一边解释一边编算法题。

总的来说,技术方面需要比较系统的准备,没有必要在某一个技术上钻太深,毕竟你不知道别人会问你什么,相比深度来说,面试里广度来的更为重要。可以考虑准备一些流程图,或者表格,关键词解释之类的。甚至可以关注一下行业动态,如果在面试里聊到当下比较火的话题,会显示出你对行业的兴趣,显示自己的好奇心和对所做事情的激情,显然会加不少分。


第一次联系

第一次的面试往往是人力给你打电话,而人力呢,又分为纯人力和技术人力。

纯人力当然就只会问你一些behavioural的问题,比如为什么投这个公司的这个职位,还有过去的经验之类的。要注意对方想要得到的往往不只是你的答案,更多的是你这个人的语言能力如何,表达能力如何,思考问题够不够完善,面对压力能不能从容应对,从而建立一个总体印象

英语里有个说法,笑容是可以通过电话听出来的。所以在接电话的时候,无论在哪也请保持一个正能量的态度。同样的道理也被运用在各类行业客服人员那里,他们都被要求接电话的时候要保持笑容。(说话时起始嘴形对整句话的语气有所影响,这里不深究了)

技术人力的话,多少会问一些技术方面的问题,不过因为对方也不是专业技术人员,所以不会问的很深,更何况除了答案,对方和纯人力一样,也期待一些其他的信息。

第一次的联系有的公司喜欢直接打电话,具体的内容可能是和你澄清一些问题,和你预约面试,也有可能是直接给你面试问题;有的则是用邮件先沟通一个时间预约面试。简单的说小公司直接打电话的概率大一些,但是显然邮件对我们来说更方便一些。


不接电话

你上周投了简历,现在电话响了,你要不要接呢?大部分人其实是选择不接的。因为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直接接了电话,如果对方只是问你些简单问题,比如要几月开始那就还好。如果对方直接给你面试,那就悲剧了。还有很多情况对方早上打电话的时候你还没起床。。千万不要接吵醒你的面试电话,千万不要接吵醒你的面试电话,千万不要接吵醒你的面试电话。

电话里声音一般都不是很清晰,交流也比面对面更困难。特别是对方经常在开头快速的读出自己公司的名字,因为公司名字多为自造词,即使是回放很多遍或者歪果仁都不一定能听出来,跟别说当场了。

所以大部人选择不接电话,在这种情况下对方一般会给你语音留言,而语音留言你是可以来回听很多遍的,也可以问别人,或者去网上搜索行业加模糊的公司名,也许能找到。得到对方的身份,再把对方的目的弄清楚之后,再给别人回电会比较有准备一些。



接电话

如果你觉得自己准备的不错并且周围的环境也允许你接电话,对自己的法语也有信心,那当然也可以直接接了,不必紧张。在对方自我描述的时候,如果没听清楚,就让对方重复一下,尤其是你没有投对方而对方直接找你的话,公司名称是最难听清的部分了。如果还不是很清楚的话,有个小技巧,就是在电话结束前告诉对方:我对你们的这个职位比较有兴趣,但是我想知道一些具体的信息,你可以把职位描述通过邮件发给我吗?这样一来自然就有了准确的对方的信息了,你也可以在邮件里婉言拒绝或者继续下一步。

第一次就直接打电话的话,对方一般是想要找你确认一些信息,比如问你一些关于你的身份(有些小公司不愿意帮外国人办理工作签证,因为公司每年需要向政府支付挺大一笔费用,办工签手续也麻烦),什么时候可以开始之类的问题(这就是为什么要在动机信里第一句写清楚你要几月开始什么性质的持续多久的实习)。如果对方得到了想要的答案,那么可能就会当场问你什么时候有时间可以下一次面试,所以应当把你的日程表或是电子版或是纸质版放在显眼的位置,方便约面试。

回电

人力一般的留言里对方最后都会报上自己的电话号码让你回拨过去。当你查好了所有的信息,把手边的资料准备好之后,就可以给对方回电话了。电话上的音质大家都懂的,听力难度直接上升一个级别,所以语速不要过快,要有礼貌,这点我相信大家都知道。第一次的语音交流,也是能留下第一印象的,而第一印象比之后好多次印象加起来都要重要。常见的开头比如:

你好,我是XXX,你在XXX的时候给我打过电话,但是当时我不太方便所以没有接,后来看到了你的留言,请问是和我投的XXX公司的XXX职位有关吗?



回邮件

如果对方给你发的是邮件的话,那就稍微轻松一些,因为有足够的时间写回复。考虑到邮件也是面试过程中和对方主要的交流途径,所以这里就先卖个关子,接下来的文章里再仔细描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面试的时候,如何自我介绍?
面试这样做自我介绍,一首凉凉送给你
毕业跳槽季,软件测试面试必问题大解惑!
【密】牛猎头、好口碑hr、高阶候选人关系宝典
面试杂记:写给应届生
避开这5大面试误区,你可以打败90﹪的竞争对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