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清代皇室要垄断“珐琅彩”?

前面讲过(《中国瓷——泥土和火焰的艺术》点击回顾),历朝历代皇宫中所用瓷器,白瓷也好,青花也好,五彩、斗彩也好,都是在各地方名窑中烧造的。


但珐琅彩却非常特殊,它是在紫禁城中烧造的!珐琅彩可谓异常神秘,在当时,不要说普通百姓看不到,就是地位显赫的达官贵人也见不着珐琅彩的踪影。


故宫藏清康熙【蓝地珐琅彩缠枝牡丹纹碗】


那么,珐琅彩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奇珍异宝,从而使得康熙皇帝,以及他的后继者们要对它的整个烧造过程严加控制呢?



珐琅彩的诞生


清代彩瓷中最富有传奇色彩的就是珐琅彩,要知道,珐琅这个词是法语“émail”的译音,代表一种釉料和工艺,珐琅工艺在现代和近现代的应用还比较多见,比如解放后大家用的搪瓷大杠子,还有著名的民间工艺品景泰蓝。所以“珐琅”这个外来词语在中国能有这么大的影响力,主要因为清朝皇室对它的垄断。


故宫藏清康熙【紫红地珐琅彩折枝莲纹瓶】


当年在康熙皇帝的授意下,珐琅彩在他执政第35年的皇宫中烧制成功,这就是珐琅彩在中国的诞生之时。


珐琅工艺品刚进入中国的时候是金属胎,不是珐琅彩这种瓷胎,虽然珐琅彩是特指瓷器。但是实际上珐琅工艺有多种,专业术语就叫铜胎画珐琅、玻璃胎画珐琅、瓷胎画珐琅。而瓷胎画珐琅,就是我们这篇所讲的珐琅彩。



珐琅彩推动彩瓷发展


珐琅彩对中国瓷器的最大意义,是它对康、雍、乾三朝的彩瓷起了一个开拓和示范的作用。我们都知道康熙大帝思想很开明,对外来的文化不抵触、不排斥,还有意识地引进。


故宫藏清康熙【黄地珐琅彩牡丹纹碗】


珐琅这项工艺就是因为他喜欢而引进的,而引进这项工艺对彩瓷的意义深远。当第一件珐琅器呈现在康熙眼前的时候,给他的感受就是非常细腻。在此之前,中国的艺术风格给人的感受是非常写意的,比如中国的写意画,讲究韵味。但是西方艺术受油画影响,画的非常的具体。珐琅器一进入中国,那可不得了,这上面画得又逼真又好看,康熙爱不释手。他就想学习和融合这门艺术,凡是能在上面烧造出珐琅彩的材料让清宫都去尝试,过去都是西方人送来的都是铜胎画珐琅、玻璃胎画珐琅,那我们中国就要试试瓷器上烧上这个“珐琅”。



康、雍、乾珐琅彩极珍贵


瓷胎画珐琅使珐琅彩的表现力达到了一个颠峰状态,这就是为什么瓷胎画珐琅比任何材料画珐琅都要珍贵的原因。


故宫藏清雍正【胭脂红地开光珐琅彩花鸟纹碗】


瓷胎就是当年景德镇为珐琅彩专门研发的一种瓷胎,经考古发现,康熙晚期到乾隆这100年提供的瓷胎质量是最上成在这个最好的材料上绘制珐琅彩,才使珐琅彩走上了登峰造极的一步。学习画珐琅这个技巧使中国的工匠有一个机会展现我们自己的才能,在瓷器上展现了西方人用同样的材料、同样工艺却不能展现的一种艺术。



皇室垄断珐琅彩


珐琅彩有一个特点就是从它入宫开始就没有走出宫廷一步,它是唯一的中国御用艺术,民间对它一无所知,所以在故宫博物院成立以前没有人见过珐琅彩,只有皇帝和皇帝周圈的人可以看到。


清雍正【珐琅彩松竹梅纹瓶】


我们知道所有景德镇的名瓷都是在景德镇烧造的,唯独珐琅彩是在北京烧造的。它是在景德镇挑好了素胎,比如盘子、碗、瓶子都是素的、白的,烧好后挑选完美无瑕的运至北京,到北京后由宫廷画师绘制珐琅彩重新烧造。


可查的北京的三处珐琅彩烧造地点:紫禁城、颐和园和怡亲王府(当时怡亲王负责督造)。


那么为什么不直接在景德镇烧呢?


第一、康熙太喜欢珐琅彩了,要亲自参与和控制这件事,他要最快看到成品,然后给一些指导意见。

第二、景德镇太远了,别说在清朝,今天去景德镇就是坐飞机也得俩小时。

第三、由于能够绘制珐琅彩的人才极其匮乏(估计还要请外援现场辅导),材料极其珍贵(全进口,还得请专人研究分析),所以康熙皇帝就把它局限于宫内烧造。


为创烧属于中国的珐琅彩,康熙当时赐了很多画家能够在宫廷造办处自由出入,这可是皇室宗亲和一品大员的待遇。雍正和乾隆两代也屡见文献记载:皇上下旨多次调宫廷画家去画珐琅彩,可谓高手云集。


雍正六年二月二十七日,郎中海望奉旨,照先做过的珐琅,画九寿字托碟样,再烧造两份。将腰圆形的亦烧造两份。尔等进来烧造的珐琅器皿花样粗俗、材料亦不好。再烧造时,务要精心细致,其花样着贺金昆画。钦此。


雍正皇帝这道圣旨说的是:郎中海望你最近呈上来的这几样东西我觉得都很粗俗,彩料也不行,再烧的时候花样你给我找贺金昆画。


故宫藏清雍正【黄地珐琅彩梅花纹碗】


贺金昆是清宫画苑的画家,皇上觉得他画的好,当场就把他调过去让他画。可想贺金昆也是压力山大,他敢不认真画吗?所以珐琅彩能有今天这个成就,跟康、雍、乾三朝皇帝亲历亲为有直接关系。



雍正与珐琅彩


到了雍正以后珐琅彩在制作工艺上有一次革命——他要脱离铜胎画珐琅对瓷胎画珐琅一个影响,他要让珐琅彩更加像瓷器。我们看一下图。完全是我们的瓷器概念,留有了大量的白地,画也不对称,完全是带有主题图案的画,这就是珐琅彩瓷在雍正一朝一个本质上的转变。


雍正六年国产的珐琅料试制成功,而且颜色比进口的还丰富,所以他有机会提高这个珐琅彩的质量。还有一点就是雍正珐琅彩开创了瓷绘诗、书、画的先河,你看康熙的珐琅彩上面不写字,也不盖那个小印章,它的瓷绘是图案型,不是主题型的。雍正把瓷绘画的跟绘画一样。雍正时期的珐琅彩它是色地和白地共存的,一半一半。


故宫藏清雍正【珐琅彩雉鸡牡丹纹碗】


到了乾隆时期,基本上抛弃了色地珐琅彩,以白地为主了。因为乾隆已经深深感觉到了白瓷画珐琅带来的乐趣,并且在诗、书、画这种文人画艺术风格的珐琅彩影响之下,加入了西洋色彩。



珐琅彩出宫


根据大量的史料可以证明,八国联军进入北京以后,珐琅彩从才开始就流出宫外。由于清末民初的社会动荡,当时很多的王公贵族富贵人家就把这个珐琅彩抵押、典当,就使更多的人看见了珐琅彩。


民国三年1914年,故宫博物院的前身——古物陈列所,第一次公开展出珐琅彩。



在故宫武英殿的这一场展览,是我们能够知道的珐琅彩第一次公开地向社会展出。但这一天的展出使大量的造假的贩子冲进去看这个珐琅彩,市面上第一次开始有仿品、赝品。不过早期仿制的这个赝品珐琅彩都有一个麻烦——他们是凭记忆画的。


当时没有出版物,也没有现在手机拍照的清晰度,凭眼睛记住了所有的特征回去去画。所以我们今天非常容易地区分民国时期的仿制的珐琅彩,非常容易,一看就是民国时期的,非常容易区分。



珐琅彩拍卖记录


2006年,香港佳士得秋拍,一款清乾隆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碗,被著名收藏家张永珍女士以1.51亿港币拍到。



珐琅彩绘杏林春燕图,春风吹拂银柳,杏花盛开,双燕飞翔其间,一侧行楷御题诗:“玉剪穿花过,霓裳带月归”,底蓝料楷书款《乾隆年制》。此碗造型秀美,白釉温润,工艺精湛,乃为珐琅彩杰作。它曾为美国著名藏家BarbaraHutton的私人珍藏,后为著名收藏家张宗宪先生收藏,张宗宪是近四十年来最具影响力的中国艺术品收藏家及古董商之一。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仅有一对,现推出拍卖的珍品为唯一在市场上流通的一件,另一件则藏于伦敦大维德中国美术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故宫陶瓷馆清代陶瓷(五)雍正朝瓷 01
从故宫的珐琅彩领悟些啥?
天价的珐琅碗
珐琅彩花卉碗为何让人眼花缭乱
清代的珐琅彩瓷
皇室气派 珐琅彩瓷器(组图)(5)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