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柴火的变迁

从小生活在东关水泥厂,熟悉水泥厂的每一寸土地。

一群真正以厂为家的工人和家属,数以千计的人口聚集在这区区不足一平方公里的家属区内,谁家有什么大事小事,不到半天便会在家属区传过了几遍。

正因如此,喜欢乱串门找玩拌的职工子弟,几乎熟悉家家户户的大事小情,正所谓家门口的塘,谁不知道深浅呢!知道了一点事就去嚼舌头根子,那是女人门的专利。而半大的毛头小子,串门目的是找到玩伴,自然不会引起大人们的注意。即使有时大人们相互间有些隔阂,而孩子们仍然会在一起,甚至会趁大人们不在家的时候,玩起躲猫猫的游戏,将不大的房子中几样简单的家具弄个底朝天。


那时房子和家具都是厂里的,每月会在大人的工资中扣几毛钱的租金。所有的家具都简单至极,那有什么躲猫猫地方,床下几乎是所有人家唯一可以藏身之处。
家具少而简单,很多人家的几张床底下几乎都塞满了东西。将东西移出来,爬到床底下靠墙的那一边,然后小心的将移出去的东西拉过来复位以挡住自己,这是最好的做法。


其实,那时除了床底下,偶尔还会出现一个很好的藏身之地:灶台后面。
七十年代初期之前,那时家家还是有灶台的,记得家家的灶膛都是正对着大门,边上会堆着一些柴火。逢上雨雪天气,或者刚好大人有空,多收拾了一些草绳、树枝一类的,这便成了一个新的藏身之地,只是一定要屏住呼吸,身体也要保持不动,否则极易被发现。
那时,家家连煤炉都没有,烧的柴火大部分都是砍下的树枝、或者厂里拆下来的废旧损坏了的壳子板(浇注水泥的模板)、水泥包装纸带拆下来的废弃草绳。
壳子板是要钱买的,记得是到六连借个板车,交个几毛钱,开个出门条,然后到废弃的壳子板堆里去装上一板车壳子板。当然装车时是一定要小心的,还需要带上手套,倒不是怕弄脏了手,而是壳子板上有好多上了锈的大铁钉。


七十年代中期,开始有煤炉烧了,家家户户几乎都用上了  “自产 ” 的煤炉。记得一开始是到供销科去开票买煤,借个板车就在专运线边上的煤堆边自己装然后去过磅,买了散煤回去自己做煤球。
那时每到礼拜天,只要天不下雨,很多人家的门口便见和煤做煤球的人:用小勺子一点一点将拌和好的煤粉调成一个一个的小煤球,整齐的码放到干净无水的地上。黑黑的一大片煤球做好了,便盼着大太阳,以便晚上能收回家。
如果到晚上还没有干透,只好等到第二天。晚上便要担心被人踩了,但更担心的是下大雨,这样即使是半夜也要爬起来将这些半干的煤球枪收回家。
当然也有怕费事的,就在买煤时一个个去发亮的煤块回家。其实捡煤快的时间也许更长,只是煤块烧的很发火,也就是火很旺,也许这才是主要的原因。
后来厂里不允许捡煤块了,也不允许到专运线边上去买煤,而是在老医务室(后来改为制成车间办公室)的前面设置了一个小煤场,专门供职工买煤之用。


没有几年的时间,便又在这煤场的西边开了一个煤球加工厂,同时在厂围墙上开了门,将煤球厂的大门面向家属区。终于不要再做煤了,而买煤也更方便了。这让水泥厂的职工家属着实高兴了一段时间。

可煤球也会经常碎开,免不了还是要经常手工做一些煤球,于是没过几年又将煤球机改成了蜂窝煤机。这下引来了一场全厂家家户户煤炉的更新,也出现了手工制作蜂窝煤的工具,估计制修车间和各车间检修组的师傅们都为这场更新废了不少脑筋呢!


转眼到了九十年代,在普及自行车的同时,几乎家家自行车上又多了一个标配:液化器罐挂钩!

记得刚开始登记液化汽开户的时候,大家都特别的开心,单头灶还是双头灶,要一个钢瓶还是要再加一个,讨论的不亦乐乎。不要再借板车去拉煤了,也不要去做煤了,更好的是再也不要在家里、在楼道里堆煤了。

可是液化气烧完了,怎么换瓶子呢?很多家庭都是夫妻两人一根绳子一条扁担抬来抬去。这时我们的机修师傅又开动脑筋,造出了自行车专用的液化汽钢瓶挂钩了。


弹指间,时间过去了二十多年,管道天然气也用了快二十年了。只是听说厂里还在用着液化石油气。不过现在不要自己去换气,一个电话就可以搞定了,确实也是更方便了。只是液化气的质量老是会波动,锅底时常还是会发黑。

最近听说东关附近已经有了天然气门站,期待着东关水泥厂的 “柴火” 能够再来一次变迁,早早地用上清洁的天然气。只是将来的这 “柴火” 的变迁,我们的机修师傅不会再有什么发明了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烧烟的变迁》王来宝
【洞庭作家】万志勇/柴火
一个家庭的燃料变迁史
水泥厂的黄金时代第二篇——起早贪黑的早餐铺
“柴火”的变迁
忆苍梧|住在龙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