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得胜河名来历话古今


得胜河名来历话古今
郭天翔
 
得胜河早于春秋战国就有一段自然的河道,源于巨兴山区大茅庐尖流至麻湖、沣湖至和县入长江,当时河名曰:“渡口河”;唐武德年间有人看到观音菩萨于桥上,固以青石垒拱桥于南门河上,名曰:“观音桥”,后因桥而名:“观音桥河”;明永乐年人工筑堤围湖造田归于一条河道,取名:“开胜河”;数年后河水淤积渐浅,遂疏浚之。工程顺利,得胜而归,又将河更名谓:“得胜河”至今。

得胜河,属人工河流,位于含、和两县境内。县境河段古称“观音桥河”。清乾隆《含山县志》载:“观音桥河,县南城下,水自西北一带汇城下,夹流登科桥直抵横江,金陵京口一帆可达。”明永乐年间,经人工开挖,将观音桥河下游的麻湖、沣湖、皇后湖与和县的护城河、横江河、杨林河、灵芝河、浮沙河勾通,直下长江。光绪《和州志》载:“近和县者为沣湖,近含山者为麻湖,相连如玦环,周围达百余里。”含山县尹黄润玉《麻湖圩田记》云:明永乐初,和州幕僚张良兴“睹其冬涸,奏为田而增赋焉”。张率众疏挖此河道,历时河水渐浅,骑牛可过、遂疏浚之、工程顺达,开发良田万顷,每年增收稻谷数十万石,得胜而归,故改称“得胜河”。


得胜河发源于县西北14.5公里的大茅庐尖和县南2.5公里的东山水库,两源在城南汇流,由西向东经张公桥——和县境至金河口——长江,全长50公里,通航里程35.5公里,流域面积445平方公里。自上而下的主要支流有:官圹河、东双桥河、卞庄河及和县境的腰埠河、五里桥河、西埠河、西双桥河。县境河道长19.5公里,航道(含城至张公桥)长8公里,是含城、九连、东山、褒山、张公五乡镇水上运输的唯一航道,河面宽30——50米,河底高程6米左右,比降1:27000;河床为黄泥质,因受上游山洪冲刷淤积的影响,平均每年增高7——8毫米,河道弯窄,最小弯曲半径35米;航道水位受长江影响,夏秋雨季江水倒灌,河水上涨时,可通航20——30吨船舶;冬春枯水季节,航行困难,需筑坝蓄水行舟。1970年,金河口节制闸建成,因没有过船设施,河道为之阻塞,水运物资需翻坝转载,目前航道等级不到六级。


古今自夏家桥可通航至含城、和县下长江,1932年,南京小火轮可直达县南门观音桥下,旅客来往都由此码头上下。抗日战争停航,1950年开始有木帆船通航,1970年金河口大闸建成至今航运中止。

近年多次机械疏浚蓄水、防洪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村以河名”及其他
美丽的蚂蚁浜随拍
运河兴衰话临清(1)·会通河畔千帆过
靳辅之死、康熙之悲,有才能有性格的能臣总是悲哀晚年
邻水民间故事:观音桥和崇善桥的来历
【记忆】走马塘、虬江、桃浦……阿拉上海的河道这样得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