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尚权推荐丨刘哲:为什么要关注前科株连问题?
userphoto

2023.01.14 黑龙江

关注

值得,因为他们可能就是我们自己。

你能确保你不与人打架么,你一定不会被卷入刑事诉讼程序之中么?

其实我们并不是十分确定。

即使我们十分确定我们一定不会犯罪。

那么子女们又能够一定确定自己的父母会没事么?

他们可能会更加的不确定,因为他不可能把握别人的命运,他们的命运掌握在别人手中。

但是这样应该么?

因为他们是父母子女的关系就要连带的责任么?

有的人主张应该,因为他们花过父母的钱,而父母的钱不一定好道来的。

但我请问,你在吃饭的时候还要掂量一下是不是用赃款买来的么,你如何证明,需要每一餐都证明么?

需要一个孩子证明自己每一餐饭的花销都是绝对清白的么?

凭什么要求子女要承担责任这样的责任。

如果他不能证明,他也就无法拒绝这样的隐私,那么他就跟着有罪了?

跟着要承担被株连的责任了么,这是谁定的,这样公平么,人道么?

持有这样观点的人得需要多强大的道德优越感。

他们苛责到了极致。

而我们未成年人犯罪的犯罪记录现在都已经封存了,但我们却还要未成年人承担他们自己都没有犯过的罪责,虽然这个责任不是刑罚,但确实终生的妨害他们公平受教育和就业的权利,这不是逆历史潮流么?

为什么未成年人犯罪采取的是尽量教育和挽救,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有限的在未成年人犯罪中实行起来?

就是给这个未成年人一个机会,因为他们的心智未开,可以原谅他们的不成熟,给他们一个机会让他们重新做人。

而这些可是犯过罪的未成年人。

而我们说的前科株连问题,可是一些无辜的未成年人,他们本人没有犯过罪,犯罪的是他们的父母。

难道这种情况还不如自己亲自犯罪了?

这显然是说不过去的。

即使他们吃了赃款买来的饭也是可以原谅的,因为我们已经原谅了一些自己偷来饭的未成年人。

与之相比这些被株连的未成年人是更加应该被原谅、被理解、被给予一次机会的。

他们父母犯的罪,他们不应受过。

他们吃父母的饭,不应被要求辨别来源,我们不应主动的怀疑父母,更不应该怀疑父母给我们吃的饭。

就像我们同情《雾都孤儿》里的奥利弗一样,我们并不会因为他吃了贼窝里的饭,就认为他是贼、他有罪,我们判断他品行还是来自于他自身的行为,他对犯罪行为的排斥和抵抗。

只有那些非常盲目的人才会就这些表面现象下结论。

对于父母的饭,我们更加是没有选择,从亲情的角度我们也无法仔细辨别。难道这些未成年人是法官么,他一定能够判断出来收入来源的法律性质么?

而且很多收入也存在一些灰色的地带,即使是法律人也是需要费一些思量的,尤其是需要调取大量的证据才能够证明。

我们凭什么要求这些未成年子女有如此强大的资源和能力,只是为了调查自己的生活来源是否合法?

我就问你自己调查过么?

你没调查过,那你怎么知道自己父母的收入就一定是合法的呢?

你的合法可能只是暂时的,没有被人发现而已,一旦被人发现就变成犯罪了。

而你在这个家庭生活就跟着有罪了,跟着受到牵连了,这样是否公平?

对于上述的种种问题,真正受到牵连的子女以及那些犯罪人本人都是不敢吭声的。

虽然他们看到很多读者留言非常的愤恨,认为他们只是在展现自己的道德优越感,但是他们却不敢说话。

因为一旦说话,就会被别人发现自己原来有前科啊,自己的父母原来有前科啊,这样他们就会成为社交网络中被被排斥的对象。

除了有形的障碍之外,还有很多隐形的障碍。

他们就是有色眼镜,他们将你本人的前科或者父母的前科当作你的人生污点。

觉得你不是坏人就是坏人生养的,所以你本质上可能还是坏。

因为你吃了坏人的饭,所以你也就受到坏人的恩惠了。

他们把物质与精神相混淆了,他们认为食用这种法律性质不纯洁的食物,也会玷污你的精神。

但其实我们更应该关注精神本身。

就像有些株连制度描述的那样,对父母前科事实表示怨恨和报复,也就是我们防范的不是有罪父母与你的血缘纽带,而是你自己对法律制度的态度和立场。

但更多的株连制度只是描述为直系血亲犯过罪行或者正在服刑,并没有关注子女本人的态度。

如果子女本人是信服法律裁决的,那他自身就不存在应当被限制的理由,只有他自己想不开,存在破坏法律秩序的风险,我们才有限制的必要。

之前不少读者都以为危险驾驶不会受到株连,那只是他们的一厢情愿,相当一部分株连描述都包括正在服刑。

而这个正在服刑也包括缓刑的执行期间,这样一来即使是危险驾驶也可能被拉长。

如果在一些关键的时间节点犯罪,会让前科子女正好错过人生一些宝贵的选择机会,从而影响他们的一生。

虽然他们可能以为这样轻罪还能影响什么大事么,但其实只要时间凑巧,是非常有可能耽误大事的。

而这个被耽误的可能就是我们每一个人。

一旦被耽误就没有地方说理去了,甚至都不敢站出来说理了,因为害怕进一步受到歧视,让自己完全没法正常生活。

那些并未因为本人的罪过而遭遇不公正待遇的人,有可能就是我们每一个人。

你也不吭声我也不说话,这种情况就不会减少,而有可能就会增加。

就有可能砸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头上,我们的孩子头上。

为了那些无辜的眼神,我们也应该关注这些不公正的待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起诉时也应考虑到前科的“株连”效应
父母犯罪,子女受限,法理情何在?
刘哲:刑法不能不择手段,不能不讲“武德”——再谈前科“株连”效应
前科盗窃犯罪是未成人数额较大标准能否减半
从青少年犯罪谈养不教 父之过
未成年罪犯是否可以构成毒品的再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