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寻找儿时的记忆——客家人的草鞋情

                                      阿考

小时候,我家住在一栋有很多天井的大房子里,那是一栋典型的客家大屋。里面住着六七户人家,一群孩子天天在一起玩耍,热闹而快乐极了。在大屋众厅的一角放着一张木制的架子,大人告诉我们这些小孩那叫草鞋床,是专门用来打草鞋的。还时常看见二伯父会在那里打草鞋。我们围拢去看,他教我打草鞋。他还会一边打草鞋一边给我讲关于草鞋的故事。他说草鞋历史久远,是人类最早的鞋子,也是中国人的一大发明。传说是黄帝的一位叫不则的大臣创造发明的,那时的草鞋是用藤条编织而成。到了3000多年前的商周时代,就出现了稻草和麦秆草鞋。他给我们讲了“八仙”中的张果老和《三国演义》中的刘备,打草鞋出身的传说;他还给我讲了张果老在月亮上的桂花树下打草鞋的传说和一位教书先生穿着草鞋教书、写字,而被人们称做“草鞋先生”的故事。

草鞋由于用草作材料,非常经济,平民百姓都能自备。所以,汉代又称为“不借”,据《五总志》一书的解释是:“不借,草履也,谓其所用,人人均有,不待假借,故名不借。”贵为天子的汉文帝刘恒也曾“履不借以视朝”。侠客、隐士更以穿草鞋为时髦,“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风雨任平生。”连皇帝、侠客们也都穿草鞋,可见旧时草鞋的普遍性。

在遂川,客家人多居住在山区,打草鞋,穿草鞋由来已久。过去,当地人凡上山砍柴、伐木、采药、狩猎,不分晴雨都穿草鞋,既透气,轻便,防滑,软硬适中,特别是夏天走远路,穿上草鞋清爽凉快,步履敏捷,两脚生风。

遂川客家人的草鞋多是用稻草编织而成的。稻草,我们家乡客家人叫秆(音莞),本地人则叫稿(读阴平声)。在我的家乡,几乎家家会打草鞋,经济,不花钱,还有一些老人靠打草鞋谋生。石鼓的草鞋是出了名的,小时候就听说过这样的说法:“左安的猪崽,大汾的扇;石鼓的草鞋,黄坑的伞。”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家那个大屋住着人家,还在打草鞋,除了自己穿,还拿到圩场上去卖,以换点钱垫补家用。

打草鞋,工艺虽然不复杂,易学。但打草鞋其实也很有些讲究,像什么搓苎麻绳、搓草绳呀等准备工作,到具体编织草鞋,都有一些窍门的。俗话说“草鞋冇样、边打边相(像),又“打好了护脚,打糟了硌脚。”草鞋关键要合脚,穿起来才舒服。这也是评判草鞋好坏的标准。

打草鞋的工具也比较简单,主要有草鞋床、腰钩、草鞋扒、草鞋杠、芒槌(木制棒槌)等家什。而更多的只是草鞋耙加一张长板凳代替草鞋床。“草鞋耙”是在一根长方形木头上做有七个木齿,长方形木头连接着一个勾头,是固定草鞋绳的主要工具。“草鞋扒”上圆下扁,开有四个齿,用于拗紧稻草。“草鞋杠”是一块方木上面锯有四行锯齿型的辅助工具,供“草鞋扒”顶力用。芒槌用来捶打稻草和草鞋。

我家大屋人家打草鞋,是有专门用木制的打草鞋的架子的。粗壮的四根方形落地木柱,四周上下是方形的木横梁,形成一张木床式样,名字叫“草鞋床”。草鞋床的前端高,后端低。在前端高的粗横梁上中间段,是用木头做的一排粗圆结实的耙齿,形成耙状。在中后端有个板凳式的横梁,既起支撑连接作用,又可供打草鞋时坐人。另外备有腰架子,腰钩、木槌、榨子等辅助工具。多数人家是没有草鞋床的,只有一个简单的草鞋耙和腰架子等辅助工具。

材料主要有苎麻或黄蔴、稻草、布筋(布条子)、牛皮做成的草鞋鼻子、桐油等。这里,稻草是主要材料,选料很关键,要选修长、韧性好、干净黄爽的糯稻草,尤其是晚稻草,扯去稻衣后做纬条。太干爽的稻草还要口含水喷成雾状飘洒在稻草上,使稻草浸润些而不易折断。稻草整平码好后,在阶沿石上拍打,使之柔软,便于编织。要注意的是捶打时用力不可过猛,以免把稻草秆打断或打烂。再用黄麻或苎麻搓草鞋绳两根,长度为自己两手摊开的长度。等一切准备好后,便可以进入打草鞋的工序了。

打草鞋的方法就以这个简单的工具为例

先将草鞋耙的一端挂在长凳子上,人坐在凳子的另一端,腰间系一个腰架然后,拿一根事先搓好的长约3米、筷子粗的麻绳,按照草鞋的长度折成四股成两个圈,再将两个绳圈一头套在草鞋耙的小齿上,一头系着腰钩,两个绳圈形成四根蔴绳,成了草鞋纲(经),也叫做经条。耙上有五颗子头,可以根据鞋面的宽窄变换挂蔴绳的位置。再绷紧,用布片蘸桐子油擦滑。一切准备就绪后,先用蔴绳在两根鞋绳上一上一下编织草鞋鼻,编到三手指长时,将两根草鞋绳分别绕过草鞋耙上的外齿再拉回来,把绳头插入草鞋鼻内固定,由两根草鞋绳变成了四根草鞋绳。草鞋的长短,以自己的前手臂的长度为标准。再用稻草在四根鞋绳上编织,这时便拿来事先捶软的干稻草,用双手把一撮干稻草搓成绳,在鞋经的四根蔴绳间左右穿梭,一边续接稻草,一边搓成绳,一边左右穿梭稻绳,稻草秆在怀里跳动着,好是生动!每编几个来回都要用草鞋扒把稻草向自己身体方向索紧。草鞋前头长度编织到一手掌的横宽时,用黄蔴系在左右两边的草鞋绳上,搓绳做两个草鞋前袢。做好前鞋袢,继续编织。鞋身编五指宽的长度,再在左右两边各做两个后鞋袢。再编织四手指横宽,将鞋绳从草鞋耙的外齿上收放在内二齿上,将四根绳变为两根绳编成2寸长的后根,将剩下的两根草鞋绳打结。用芒槌捶打草鞋,使其变软。把草鞋后跟的绳子反扣在后鞋袢上,修剪干净草鞋身上露出的稻草芒刺,再将一根绳子串起鼻、耳、后跟,一双草鞋算大功告成了。

“落雨天落雪天,农闲时没事干。坐下来打草鞋,一边聊一边做,手不停乐哈哈。”这是当地民间编的歌谣。雨雪天的时候,大家都呆在家里,就会坐下来,一边打草鞋,一边聊天。打草鞋的手左穿右插,一刻也没闲着,草鞋也在手中一寸寸长成

在我的记忆里,村里好多男人都是手艺天才。打草鞋时,有的在稻草里夹杂些碎布条旧毛线,这样的草鞋看起来漂亮,穿上柔软舒适有的还穿红线,绕绿线,忙而不乱,图案一个个出现,活泼灵动,不一会儿就出现了一双漂亮的草鞋。不打草鞋时,他们又变成了篾匠、泥瓦匠、木匠、漆匠等手艺人,样样拿手。当时我就特羡慕他们,一年四季都可以在外吃香的喝辣的。

草鞋也许是这个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鞋子,人类最初穿的鞋就是草鞋。草鞋在遂川客家人生活中形成了一种文化,那就是草鞋文化。它体现了客家人的勤劳和智慧,表现了勇气和奋斗,吃苦耐劳,勇于开拓、勇于胜利的精神风貌。

遂川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遂川客家人及客家人的草鞋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特殊的作用。

“一根草鞋绳,系着鱼水情,一头连着军,一头连着民,绷不断的绳,割不断的情。”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战士就是靠穿草鞋打的胜仗,消灭白匪几次围剿。在井冈山革命斗争中,妻送郎、父送子当红军,都少不了送几双草鞋。流传了“打双草鞋送红军,天南海北打胜仗”、“脚穿草鞋跟党走,刀山火海不回头”等民歌。

那时的“红军草鞋”,见证了红军战士艰苦跋涉,浴血奋战的历史,成为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历史符号和象征,同时它也传递了在新形势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人民将永远继承革命先辈英勇战斗,不怕牺牲的坚定信念。

小时候听大人说,解放后,还冇通公路以前,我们那里交公粮要挑到县城或草林镇去。至少挑100斤,来回几十里路,当天去当天转(回)。一个来回就要磨烂一双草鞋,还要带上一双预备草鞋准备随时换。在崎岖的道上,到处可以看到丢弃的烂草鞋。“打支山歌过横排,横排路上石皑皑,行了几多石子路,丢掉几多烂草鞋。”这首古老的山歌,就是送粮路上的真实写照。那时,人们对草鞋的需求量大,我们家那个大屋里的人就开始打草鞋卖。白天挑送公粮,晚上在竹篾火下打草鞋。我们那里的草鞋不用上街,人们寻上门来买,有时还供不应求。那时一双草鞋卖7分钱,可以买到一斤盐,所以价钱还算高。后来随着物价上涨,一双草鞋卖角、、最高卖到两角。比当时一个男劳力在生产队干一天活所挣的还强。到了“文化大革命”期间,打草鞋卖也被说成是走资本主义道路,而且从那时开始,人们作兴穿解放鞋,我们村的草鞋生意就冷淡下来,于是干脆把打草鞋的家什丢到了房屋的角落上,不打了。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我还见过年逾古稀的二伯父在行医的空闲时还会打打草鞋消遣那是为了送给邻里乡亲上山捡柴或秋天摘木梓用。那时,二伯父虽年逾古稀,也只花三十多分钟的时间就能打好一只草鞋。儿时的记忆依稀眼前……

具有悠久历史的打草鞋这门手艺已经消失几十年了,草鞋被解放鞋所代替。草鞋,慢慢在我们的记忆里褪色。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兴起,据媒体报道,有的地方还有给游客表演打草鞋的项目,有的游客还出几十元一双的价钱买回家去作纪念。于是,打草鞋又有了新用场,又以另一种形式展示出新的风貌。

为了让儿时关于草鞋的点点记忆不致消弭,就把自己知道的关于草鞋的一些记忆用文字记录下来。是为撰写此文初衷。

刘考祥 2020年2月22日星期六写于知竹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打草鞋 | 属于山间的拙朴美
乡村记忆:打草鞋
家乡冬日的毛窝
《奉天——夏季刊(总第22期)》平台推荐:周刚振 鞋耙子(外一篇)
着一双蒲鞋,解一丝乡愁
【乡土作家】朱玉华:草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