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遂川客家传统岁时节俗拾趣


遂川客家人的节日习俗,大致上包括全国性的传统岁序节俗,地方性崇拜、礼节等。具有客家特色与趣味,掇拾略述如下——

☆春 

  “百节年为首”,遂川客家人与全国多数地方一样,视过年为一年中最为隆重和欢乐的节日。人们很早就开始准备过年。九、十月开始晒番薯片、米糕片供过年油炸和炒食以后陆陆续续开始蒸酒、晒各种腊味;年近三十日,家家户户要打姜糖、做米果、爆米糕、做豆腐、油炸花酥,杀猪、宰鸡等,欢欢喜喜迎接新年到来。

     

小年,是我国汉族传统节日,也被称为谢灶、祭灶节。在不同的地方日期不同,民俗专家说,在古代,过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传统,也就是说,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像北方,在南宋以前都是政治中心,受官气影响较重,因此小年多为腊月二十三;相反,南方远离政治中心,小年便为腊月二十四;而鄱阳湖等沿湖的居民,则保留了船家的传统,小年定在腊月二十五,“无论是哪天过小年,人们辞旧迎新的愿望却是一致的”。在遂川的客家地区,小年定在腊月二十四日,这一天,主要活动是祭灶和扫尘

遂川客家地区的灶神是称为“灶公娘娘”。

据说这一天,灶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报告这一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由于每家都有炉灶,所以由此产生一个传说,即玉皇大帝在每家派驻一位监督员——灶神,以监督考察这一家一年的所作所为,到了腊月二十日这一天,灶神将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玉皇大帝根据汇报来决定下一年对这家是奖励还是处罚。除夕,灶神再回来继续监督这家的作为。

祭灶仪式简单,腊月二十四日早上,家庭主妇要把灶台刷干净,摆置酒肉、果,在灶前点烛、烧香、放敬灶神,送灶神上天小年祭灶,实际是各家欢送灶神上天的日请求灶公娘娘在玉皇大帝面前多多说好话。到了除夕,又要摆上供品敬灶神,请灶神回来。所谓“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回宫降吉祥”

遂川客家人把腊月二十四日定为扫房日”,这天要扫尘,为的是除旧新,除不祥。各家各户都要认真彻底地进行清扫,做到窗明几净。主妇通常先将房里的床铺家具遮罩起来,用头巾将头包好,然后用扫帚将墙壁上下、天花板等扫干净。扫屋之后,擦洗桌椅等家具,冲洗地面。扫房之后,家焕然一新。

此外,小年以起至年三十当洗浴洗晒被褥蚊帐。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发民间有"有钱钱,剃头过年"的说法。

小年一过,家家户户都置办年货

除夕团圆  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是过年气氛最为热烈、最为欢乐愉快的一日。这天上午,各家厅堂要陈设供桌,挂起祖宗画像,布置香案,摆起鸡、鱼、肉、果品等,鸣放鞭炮,敬奉天地神灵与祖先。每家每户在自家敬完后,还要或祠堂去敬祀祖先。然后贴春联

在大门口贴上鲜红春联,谷仓门上、禽畜栏前、家俱床铺以及水缸边都要贴上红纸条,叫做“封岁”,也叫“上红”。旧时贴春联,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所以春联数量最多,内容最全。神灵前的对联特别讲究,多为敬仰和祈福之言。常见的有天地神联:天恩深似海,地德重如山;土地神联:土中生白玉,地内出黄金;财神联:天上财源主,人间福禄神;井神联:井能通四海,家可达三江粮仓、畜圈等处的春联,则都是表示热烈的庆贺与希望。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米面如山厚,油盐似海深”;“牛似南山虎马如北海龙大羊年年盛,小羔月月增等等。另外还有一些单联,如每个室内都贴抬头见喜,门子对面贴出门见喜,旺火上贴旺气冲天,院内贴满院生金,树上贴根深叶茂,石磨上贴白虎大吉,牲畜圈门贴“姜太公在此”等等。大门上的对联,是一家的门面,特别重视,或抒情,或写景,内容丰富,妙语联珠。

这一天,大人小孩都要洗澡,穿上新衣,干干净净过年。

  除夕晚上,吃团圆饭,菜肴丰盛。桌上要多放几副碗筷,以示请祖先回来一起过年。饭前,要先给祖先筛酒,将酒洒地,然后开始吃饭。席间,老人小孩吃鸡腿,以示尊老幼。

  守岁   吃罢团圆饭,灶具要洗得干干净净,以备正月初一早上或全天吃素。晚上要守岁,辞旧岁,迎新春,每个房间要整夜灯火通明,叫“点年光”,有些地方牛栏、猪舍也要点上灯。家长要给小孩发压岁钱,有给老人压岁钱。

  开大门   正月初一按《通书》规定的吉利时辰开大门,顿时鞭炮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

  拜年   正月初一早上吃素。饭后人们相互拜年以吉利话相互祝福。小孩们穿着新衣,欢乐戏,有的争向年长者拜年:“公公叔叔家发财,糖子饼果拿给涯(我)。”

正月初一上午,围屋或大屋的住户吃团圆茶酒。早饭后,各家各户用五子盘或七子盘装了自家年前办的碟餜、花酥,提了自家酿的米酒和茶水,堆放到众厅早已准备好的拼起来的一长溜方桌上,大人小孩陆续到来互相拜年祝福,然后围拢来入座吃团圆茶,气氛热烈,一团和气,交谈甚欢,体现了家族的血脉亲情与团结。

  正月初二,走亲戚拜年,多是回娘家或外甥去舅爷老表家拜年。特别是新婚女婿(岳家会用书来请)要去岳父母家转门、拜年一般小俩口一起去,有的当天回来,也有住五、六天或十天半月的。大的礼品都是年前早已送达了的,年后转门只要带礼品便可。岳家要在祖先神位敬拜,点烛、烧香、放鞭炮。中午岳家设宴款待,还要请亲房人作陪。新姑爷正月转门房亲都要轮流宴请,女婿要喝得不亦乐乎当地有句俗话叫做:“洗澡爱淋盆,结婚爱转门”洗澡最后淋盆是抬起水桶将水从上到下哗啦一声冲淋身子,那惬意不可言表;转门的新姑爷,被待如上宾,周到照顾,热情招待,人生之中也只此一回尽情享受,那惬意也是不可言传啊!

元宵节

正月十五是中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又叫“上元节”,元宵节吃元宵,玩灯,赏灯,猜灯谜。家家户户要筹办菜肴,喝酒过元宵晚上闹元宵,新春游乐活动到达高潮。

  从过年开始到正月十五,各地游乐活动不断,以游龙灯、舞狮为多,有的从正月初一、二起开始活动。龙灯和狮队来到前,会预先发,来后要给他们送红包、吃点心。龙灯、狮队等除到各家各户表演外,还要到村中各庙宇和祠堂向神灵及祖先拜年。逢到春节后的第一个墟期,各路龙灯、船灯、狮灯等都要到集上表演,叫做“开墟”。春节到元宵期间,各地还有不同的灯彩游乐活动:赏灯送春牛稻草龙 蝙蝠灯、孔明灯、船灯 狮灯等等。

☆立春  

立春日,也叫交春每家都置备佳酿饮春酒欢庆,所谓“迎春接福”。县内有的地方的人们在这天“交春”时辰,具备茶果,鸡蛋,并焚烧香烛,燃放鞭炮,对空叩拜,谓“接春”。这一天,大人要求小孩在一起玩不得吵口骂人,大人也同样不讲不吉利的话。交春时候不同,还有不同的称谓。如果在白天交春,就称为“开眼春”,在夜晚,则称之为“闭眼春”。 

☆二月二   

既是龙抬头节也是土地公的诞辰,“土地诞”也称“社日节”。社日分为春社日和秋社日,古时春社是立春后第五个戊日,秋社是立秋后第五个戊日(戊,五行属土)。古人认为土生万物,土地神是广为敬奉的神灵之一。人们认为土地公管理着五谷的生长和地方的平安,客家很多地方都在社日奉祀土地神。土地公又称福德正神,过去,为给土地公公“暖寿”,遂川客家人过去在这一天会在家敬奉土地神,有的地方有举办“土地会”的习俗:家家凑钱为土地神祝贺生日,到土地庙烧香祭祀,敲锣鼓,放鞭炮。

古代把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都叫"",按照民间的习俗,每到播种或收获的季节,农民们都要立社祭祀,祈求或酬报土地神。土地神在人的日常生活中处于重要地位,不但家族大,而且分布广。在居家中有居家土地神,村屯有村屯的土地神,城市有城市的土地神,有的将土地供奉在家中,有的供奉在门口,有的则供在村落的社庙中。总之土地神的职责就是保佑着一方土地之内的人物康泰,人口清洁,出入平安。

  

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旧时客家民间惊蛰日则以“炒虫”方式,达到驱虫的功利目的。遂川、井冈山一带客家,惊蛰日上午,农家将谷种、豆种、南瓜、向日葵籽及各种蔬菜种子取一小撮放入锅中干炒,谓之“炒虫”。炒熟后分给自家或邻居小孩食之。据说如此一来可保五谷丰收,不受虫害。

☆春分  

二月春分,客家人开始扫墓祭祖,也叫“春祭”。客家人扫墓叫挂纸,挂纸时首先要清除墓穴及四周杂草,疏通排水沟;在墓主和天地神祇位处压挂点了牲血的草纸,墓四周挂一圈黄色的草纸;供奉猪肉、头牲、果品,和酒、茶;在墓前点香烛、燃鞭炮,放大炮仗,焚烧纸钱,敬奉先人及天地神祇。扫墓前先要在祠堂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杀猪、宰羊,请鼓手吹奏,由礼生念祭文,带引行三献礼。春分扫墓开始时,首先扫祭开基祖和远祖坟墓,全族和全村都要出动,规模很大,队伍往往达几百甚至上千人。开基祖和远祖墓扫完之后,然后分房扫祭各房祖先坟墓,最后各家扫祭家庭私墓。大部分客家地区春季祭祖扫墓,都从春分或更早一些时候开始,最迟清明要扫完。各地有一种说法,谓清明后墓门就关闭,祖先英灵就受用不到了。

☆清明  

    三月清明,挂纸扫墓,祭拜祖先。客家地区挂纸扫墓习俗多从春分开始,清明达到高潮。清明时节,遂川客家人艾米粿(艾粄)的习俗

  艾米粿,也叫艾粄或清明粄,是清明粄的一种。每年清明前夕,遂川的客家人家都会准备好材料,与家人一起动手制作艾米粿,除了家人吃还会送给其他亲朋好友。刚出炉的艾米粿、清明粄,芳香四溢,颜色诱人,令人食欲大增。

遂川客家人的艾米粿,是要将艾叶、苎麻叶、鸡屎藤、白头翁等植物放滚开的水里淖一下,然后才和上粘米粉、糯米粉使劲搓揉成团,做成一个个各种形状的艾米果,有的做成扁平的圆形,有的是长条形,有的做成饺子状,即将艾米团拍成扁平的皮子包上馅料捏成多种花色。然后将各种形状的艾米粿放入锅中蒸笼蒸熟制成客家传统美食,绿色与花色相映成趣,艾香与馅香沁人心脾,诱人品尝。

在客家地区,相传在清明节这天吃了艾米粿、清明粄可以辟邪祛病,百病不侵。如今,带着浓浓草香味的清明粄早已成了客家地区最有名的小吃之一。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艾米餜,吃的不仅是美味,更是享受一家人团聚的欢乐。不少在外地的客家人走的时候,都要带一些艾米粿

小小艾米粿流传上百年,除了有先人赋以它美好的寓意外,还与它本身具有的功效有关。据了解,制作艾米粿的原材料苎叶、艾叶、鸡屎藤等都是草药,具有祛湿、暖胃等功效

☆端午  

遂川客家普遍称为五月节或者端阳节。节日主要内容是吃粽子,吃酿苦瓜,洒雄黄酒于房屋四周大门上挂插香艾、石菖蒲,做香囊给老人、小孩佩挂;采摘午时茶等端午这天,到了中午,也就是午时,必会去采摘各种草药,洗净、切段、晒干,用陶瓮装好备用。患风寒感冒、头疼脑热、消化不良或闹肚子等时疾,抓 一把“午时茶”熬水喝,倒是挺见效的。

当地客家人俗谚说:“食过五月粽,寒衣收入箱”;又说“食嘿端午粽,棉袄、棉被上屋栋”,这个季节由春到夏,天气将变得越来越热。吃过粽子,御寒的衣物就可以收到箱子里了;棉被、棉袄也可以清洗干净、束之高阁,到了冬天才会穿用了。

六月六  

农历六月初六日,是为吃新节日。"六月六,早禾熟"遂川客家地区把这一天作为尝新节,农家用新收割的稻米饭祭祀天地、祖宗,以求下半年更加风调雨顺。若逢晴天,把衣物书籍搬到室外晒太阳的习俗,因此又被称为"曝晒节"传说这天晒的东西不会发霉,不会虫蛀。现在,县内许多地方仍流行这一习俗。

☆七月节

 农历七月十五日,民间俗称鬼节、七月半。遂川客家人旧时,“七月半”是很讲究的。乡中同族人不论男女老幼均应聚集在一起,备齐斋果、三牲、酒礼,在祖祠里共同设坛祭祖先,追思先人。乡中各姓氏祖祠大门外燃香烛、焚冥钱、放鞭炮,锣鼓乐队共闹“不夜天”,俗称为“普渡”。同时还行“扶乩”焚香迎请神拜鬼等活动,故人们称之为“鬼节”。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在不断进步遂川客家人多选择在农历七月十四日祭祀祖先,革除了请神拜鬼的封建陋习如今简化为焚烧钱包了。

☆中秋 

民间通称八月节。吃月饼,赏月等风俗大体各地相同。中秋节,儿童以砖瓦堆一中空宝塔。塔上挂以帐幔匾额等装饰品,又置一桌于塔前,陈设各种敬"塔神"的器具。夜间则内外都点上灯烛。 有中秋拜月的习俗,主要是妇女和小孩,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晚上,皓月初升,妇女们便在院子里、阳台上设案当空祷拜。银烛高燃,香烟缭绕,桌上还摆满佳果和饼食作为祭礼。《遂川县志》载:人过中秋,儿女多在拜月时请月姑。

“请月姑”是遂川客家农村很具特色的风俗习惯。“请月姑”时,首先须设祭台,台上摆上花鞋、红布、红鸡蛋、首饰等物品,台前还需摆放一盆清水。有趣的是水里面要立一面镜子,且镜子正对着月亮。接着,大家在一块大场地上集中,由家族中年长且有名望之人,拿一把“天锁”(即以前的那种老铜锁),口中念念有词,并对空用“天锁”打开,希望打开天门,迎接仙女即“月姑”下凡人间。同时,应放一角箕于祭台上,并插一根筷子,挂上一把钥匙,由两人托着。角箕要用新花布盖着,托角箕的人以妇女为宜。一群少年男女跪成一圈,清亮地同诵口诀,恭请月姑下凡,口诀为:“月姑姐,月姑姨,请下月姑谈天意,门口一口井,请下月姑照水影;门口一洼塘,请下月姑玩一趟;花衫子,有你穿;银钗子,有你插……”角箕里筷子上挂着的钥匙,因为人力的摆动,会发出“笃笃”的脆响,这就标志着朴实而真诚的人们,在清脆的响声中迎来了神圣美丽善良的“月姑”。于是,人们纷纷向“月姑”祈福。

“请月姑”有着它古老的文化渊源,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带有迷信色彩,但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以及对幸福生活的不懈追求。  

☆重阳节  

客家人叫“九月节”。九月初九日为重阳节,也叫重九节,俗称“九月节”,是年尾大节,有“过了重阳无大节”之说,出门的人很多都要赶回家过节。这一天,很多地方人们要带着小孩登高爬山,有的在高山上放风筝,谓可避邪、避瘟疫。很多老人都说,此俗系祖先从北方中原带来,代代相传至今。这一天,有些老人和妇女则上山到庵庙烧香拜佛。

☆冬至  

客家人有“冬大过年”之说。冬至在农历十一月,也叫“过冬年”。

                                         刘考祥/2020年3月24日于知竹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二月二,客家人的圣诞节
我们的祖先竟然是为了躲避战争才来到赣州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的
客家人的祖先来自哪里?
客家人的由来 客家人的祖先是哪里人
土地龙神是客家人的龙文化特殊信仰。
客家社会重视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