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运营】移动媒体的五大趋向及三大法则
6月24日,人民网研究院编撰的《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15)》(蓝皮书)在京发布,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彭兰教授撰文分享中国移动媒体的发展趋向及创新发展法则。 

中国移动媒体五大发展趋向

2014年,中国全面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媒体也在加紧向移动平台转型。这个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平台的拓展过程,而是一场新的变革。媒体在移动互联网上的创新能力,决定了它们在未来生存的可能。从近期的趋势来看,中国移动媒体的发展将在以下几个方向深化。

1.新闻客户端社交化的深化

充分认识与利用内容产品与关系产品之间的关系,是内容产品产生更大价值的基础。但今天的新闻客户端,基本还是门户网站思路的延续。虽然嵌入了一些社交元素和个性化元素,但社交仍是附属品。新闻客户端也“继承”了门户网站的超载与同质化问题。尽管一些客户端在采取技术过滤的方式来提供更个性化的信息,但技术的过滤总会有其局限性。而社会化媒体早已经通过社交关系网实现了信息的过滤功能。如何将社会化媒体的底层结构与新闻客户端的内容架构进行嫁接,将是新闻客户端创新的方向之一。

2.UGC和众包式生产模式的升级

目前移动媒体的UGC(用户生产内容)生产仍然有限,但简单地把UGC填塞进PGC(专业生产内容)中,未必能产生好的结果。今天这个时代,我们更多地要探索将UGC转化为PGC的途径与机制。今天的UGC需要更多与众包的协作模式结合起来。众包模式可以将无意的、零散的UGC生产,放进专业化的框架中,也可以将用户中的专业力量集结起来,将UGC转化为PGC。但今天的众包,还只在1.0阶段。在众包基础上的规范、协同、纠偏机制,有待进一步升级与完善。

3.“自媒体”的部分专业化

近几年,自媒体越来越多地在摆脱“业余”这个标签,向专业化发展,自媒体与专业媒体的界限越来越难以划定。今天的自媒体,已经不再是“个人媒体”,即使没有专业媒体背景,自媒体也越来越多地靠团队的方式来完成。自媒体正在变成专业媒体人转型的一个方向。这种转型,并不仅仅只是脱离体制拉起自己的一帮人马这样一种外在形式的变化,而更多的是传播语态与传播模式的转变。自媒体正在专业化,这一方面是指更多的具有专业背景与能力的媒体人以独立的身份继续媒体事业,另一方面,也是指自媒体人在通过对社会化媒体、移动平台等新的传播媒介的新的“习性”、新的传播法则的理解与操练,获得在传播水平与传播效果上的不断突破。这样一种专业化的自媒体,对于传统媒体的冲击,将比以往的非制度化的公民新闻的冲击,更为强烈。

4.入口向平台转化的加速

移动环境下的内容、关系、服务三者的交融,使移动媒体的平台化成为趋势。平台化,也是提升移动媒体营利能力的基础。今天在移动领域的内容、关系、服务三个方向下的“入口”级产品,最有可能成为未来的核心平台,尤其在关系与服务领域。2014年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在各个方向下的动作,都意味着这种平台化的加速。无论是哪个方向看,传统媒体的移动产品在“入口”、“平台”这个级别的竞争都是处于劣势地位,这种劣势也是在短期内难以突破的。与“大佬”们的合作,将是必然的选择。

5.服务媒体的兴起

移动媒体不等于新闻客户端,它将具有内容媒体、关系媒体与服务媒体三种不同取向。前两者今天已经成熟,而服务媒体将是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向。服务媒体将源于两种可能:一是今天的内容媒体在服务属性上的强化,或与服务平台的连通、融合,垂直媒体未来的深化方向,也将是和服务平台的打通。二是今天的服务类客户端的媒体化。一些服务类客户端,因为社交元素的使用,公共化信息越来越丰富,显现出越来越浓的“媒体”的痕迹,尽管今天它们还大多处于服务的阶段。在现有服务模式基础上的“媒体化”,是服务类客户端的可能方向之一。 在服务领域,移动医疗与健康、移动教育类应用,或许是两个重要的新引爆点。传统媒体要向服务媒体延伸,障碍会更多,也并非所有专业媒体一定要涉足这个领域,但完全无视这个新的方向,也会使传统媒体陷入更加封闭的境地。

移动媒体三大创新法则

创新是新媒体永恒的主题,看上去新媒体产品形态千姿百态,但其中也有些万变不离其宗的法则,对这些法则的领悟与应用,决定着移动媒体的产品开发能力。移动媒体的创新法则又有哪些?

1
创新法则一:在钟摆式运动中寻找最大势能

新媒体产品的发展,很多是钟摆式运动。新媒体产品开 发,其核心是对人性的洞察与把握。而人性的一个特点是,人在某个方向的需求达到一定的满足后,就会产生向它的反面发展的需求。也就是说,一个需求走到“极 点”,就会有回摆的运动。做移动媒体产品的设计,也需要对极点做判断的能力,极点是“势能”最大的地方,它也是回摆的时间节点。新媒体的创新,往往是一个 在钟摆运动中寻找最大势能的过程。回摆并不是回到原点,重复过去的运动,而是要注入新的元素,加入新的动力。

2
创新法则二:通过“限制”求“突破”

在今天的移动媒体环境下,人们的时间更为碎片化,人们的注意力更为分散。在某种意义上,它们会成为人们使用媒体时的限制条件。移动媒体产品开发也可以“限 制”性思路来与之适应,而这其中,也蕴含着“突破”的可能。首先,内容上的限制,专注于某一个(或几个)“窄”的领域(如豆瓣)甚至某一个话题(如贴 吧),往往可以促进深度上的突破;其次,形式上的限制,尽管今天已经进入多媒体、全媒体时代,但是,这并非意味着任何一个应用都应该是多媒体的,把一种感 官手段运用到极致,有时可以带来更高程度的满足,通过对手段进行“限制”或者说“窄化”,也是移动媒体产品的创新路径。第三,量上的限制,给用户更大的空 间,似乎应该是新媒体产品追求的目标,但有时反其道而行之,却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微博有字数的限制,微视、美拍等有视频拍摄时间的限制,这样的 限制,反倒使得技术门槛、参与门槛进一步降低,人们参与的频率、持续度会因此而增加,从结果上来看,是带来了更大程度的解放。

3
创新法则三:让业余的“被专业化”

美图秀秀、美拍等产品近年来风靡一时,即使用户没有受过专业训练,也可以瞬间成为图片美化或视频剪辑的高手,这些产品给我们的启发是,不要试图要求每个用户 都有专业的背景,但要用工具让他们变成高手,让业余的用户快速“被专业化”,这是未来产品开发的一个重点。当今天的用户普遍参与到内容生产过程中,成为新 媒体的生产主力时,如何通过产品中蕴含的技术与机制,来提高用户内容的专业表现力与水准,应当成为产品创新中的重要考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移动媒体发展面临5大趋势—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
在生于流量、死于品牌的时代中,如何活着跨越周期?
跨境独立站营销的流量策略
如何将社会化内容转化为销售?
广州,「性商」 最高的城市
彭兰:互联网媒体赢家是少数,多数媒体和企业需要傍大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