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报业转型转企转制,关键在一点


核心阅读

面临报纸的影响力下降,读者、客户与报纸渐行渐远,广告收入呈“断崖式”下滑。虽然目前报业的发展遇到了困难,但不可否认的是,报纸仍然是最具有品牌影响和广告投放价值的媒体,传统优势以及品牌影响力目前仍是无可替代的。充分发扬这些优势,取决于我们的行动力,执行力。


用比较简洁形象的话来形容今天的报业可能并不十分贴切,即1.0时代的办报思路和管理水平,2.0时代的办报条件和经营方法,3.0时代的传播环境和竞争格局,4.0时代的报纸读者和传媒受众,但这种不相匹配导致的结果就是我们大家见到的现状:报纸办得越来越好,读者却越来越少;报纸越来越厚,停留在读者手上的时间却越来越短;报纸越来越时尚,读者年龄越来越老化;报业大楼越盖越高,报社经济效益却越来越低。

生存环境日渐趋紧和市场空间遭重度挤压,导致报纸的影响力下降,读者、客户与报纸渐行渐远,广告收入呈“断崖式”下滑,产业重组、报社裁员、员工跳槽……仿若一夜之间,这些就成为了业界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或关键词。

报业瘦身进行时

人胖了要减肥,而一个单位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同样必须精简,否则便有可能陷入举步维艰百病缠身的尴尬境地。

自2012年起,全国报刊广告的经营,整体上进入了持续下行的通道。去年开始,继广告减收之后,大批都市类报纸出版减量、发行减数、员工减薪,报业由此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减员潮,现在,一家报社一次裁员几十、上百人甚至两百人都已不再是能吸引眼球的新闻了。压力重重,前景不明,希望缈茫,让一拨又一拨采编经营岗位上优秀的专业人才包括报社高管,转身投奔新媒体。

人才合理流动本属正常之举。不少人被迫离开传统媒体也确实是因其“东家”市场压力太大所致。究其原因,其一,是他们对传统媒体的未来失去信心;其二,是确实觉得在体制内晋升通道有限,个人发展空间不大。时下,仍有不少传统媒体以事业单位自居,在聘用人员和原体制内人员之间人为设立不可逾越的鸿沟,有的单位甚至明显的同工不同酬、体制内外待遇差许多。正所谓:你不管人家的未来,又怎能要求人家不离不弃、相伴相随?

用人机制上的两种体制并存,看似保护了“体制内”人们的既得利益,而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在伤人的同时,也会因为其中佼佼者的离开而伤害传统媒体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利益。

无论什么时候,人,都是企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决定企业命运的关键人才更是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和最宝贵的财富。军心不稳,人才难留,媒体的创新动力又从何而来?创新创业正当其时,善待人才,用好人才,应成为传统媒体生存与发展的必然之选。瘦身要瘦掉的当是赘肉。


有钱时报社很任性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到前几年,我国报业可说是足足过了20多年风调雨顺丰衣足食的风光幸福日子。

有钱时,许多报社都忙着盖大楼、养冗员,不少报社员工队伍庞大到几百人守着一张报纸吃饭,几千人甚至上万人靠着一个报业集团活。通过各种途径或关系门道进到报社里的闲人、懒人、庸人比比皆是,报业机关化、衙门化、行政化之风盛行,作风拖沓、办事效率低下的现象泛滥。我曾总结困扰报业进步的四大顽症:一是三人行我是老师,不愿虚心向别人学习;二是三思而后不行,议论起来头头是道,议而不决,决而不行;三是挖地远远到不了三尺,浅尝辄止,知难而退;四是看见矛盾问题主动退避三舍,主动担担子负责任的不多。

这些作派和所作所为,与日益逼近的白热化市场竞争的大环境相去甚远,但就因为经济效益还好,这一“俊”遮了管理落后的百“丑”,诸多状况与一些垄断形成暴利的“国企病”异曲同工。

有钱时,我们没有为自己的品牌建设推广和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付出,也没有为新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作必要的投入,一旦市场紧缩资金链断裂,那种打击便将成为我们不能承受之痛。

多年来,我国媒体产业缺乏全盘系统的中长期规划,整体布局不尽合理,资源分配不够均衡,全行业同质化竞争矛盾日益突出,报业内部资源整合不到位,互相制约牵制,所谓人人都可以负责也都可以不负责,拍板决策难,资源调度难,贯彻执行难。而这些年为数颇众的报业人仍然想着今天明天都是好日子,总是心安理得地置身于紧随时代进步发展的改革开放事外,充当继续深化改革的袖手旁观者,自然也就享受不到改革所带来的红利。

仅仅几年功夫,曾经红火无比的报社,就跌入了前所未有的被动困境。

新媒体的高速成长,逼迫着臃肿的报社、报业集团赶紧减肥瘦身、强筋壮骨。但报业的转企改制步伐与转型升级的节奏还远远赶不上传播环境的变化和传媒市场发展的要求。全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产品形式老化,内容结构配比失衡,生产和表达方式老套落伍,与市场需求相去甚远,有的报纸早已形同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此等形势下,报业要发展只有奋起直追,不断超越对手。


报业十八变,越变越康健

报社减员瘦身,既是不得已之举,也是战略调整必须采取的手段。瘦身是为了更好的强身、健身,势在必行。

新形势下的媒体面临资源整合、融合发展的新机遇,创新创业浪潮令传统报业经营状况呈现出触底反弹、否极泰来的新局面。

转型转企转制关键在转位,即牢记事业的责任,转换角色的定位,演好企业的角色,既尊重新闻现律,又遵循市场规律。

报业瘦身强身之谋变,首先要把新闻纸变成话题纸。报纸设法不断提供街头巷尾的热门谈资、话题,也许是不错的选择。

与此同时,我们应努力把政策纸变成功能纸、服务纸。在报纸功能的开发、延伸、拓展上做文章,以适应新传播环境的新要求,如把报纸变作钞票、选票、权票、股票、门票、彩票等。

我们还可以把读者变成作者,把青年变成未来。让青阅读、轻阅读成为新的特色,让年轻一代能在报纸上读到他们自己的作品。把内容变成内功。广告、采编都应当成为一把把“勾子”,去拉住读者,以内容去拓展吸附广告。还应当学习发达国家的办法把报纸变成杂志。报纸亦可以进行个性化订制,此举便于放大与竞争对手形成差异化竞争的优势,通过精细化服务,精准化投放,为客户降低投资成本,为读者节约阅读时间。

报纸还可以把市场变成秀场,着力打造建没、精心包装、宣传推广自己的名版面,名专栏,名编辑,名记者,拥有自家独有的名人效应,权威声音和高端影响力。

更重要的是要把订户变成用户。通道以客户端搭建报商平台,使读者、订户变客户,单向传输改为双向互动,多维立体。把渠道通道变成钱道财道,通过报纸购物、电商、拍卖公司、拍卖会等将渠道变成来钱的通道。

把话语权变成制控权。把资源变成资本。报纸拥有强大的政治资源,因此要努力将这些看不见摸不着又实实在在的资源转换成可以评估、流动、变现的资本。把广告变成新闻,把代理商变成合伙人。要注意的是,一定要保护合作伙伴的利益,让别人的投资行为得到应有的回报,赚到应该赚到的那份钱,只有这样生意才能做得长久。把服务变成体验。让读者参与办报是最好的体验方式之一。把事业变成企业。企业有企业的要求,讲精细化管理,讲成本意识,讲效益,讲投入产出比。而现阶段的报社基本上并未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管理层和员工普遍成本意识淡薄,注重效果远超过注重效益。把跨界变成跨越。压力变成动力,包袱变成财富,危机变成商机,时间变成空间,想象力变成执行力。

当然,这些强身壮体的招术说起来简单,真正做好做起来却并不容易。

创新求变固然重要,但很多时候,坚守却比创新更重要。但坚守不等于不创新。报纸必须坚持不懈做好做强主业,做大做实产业,虽然目前报业的发展遇到了困难,但不可否认的是,报纸仍然是最具有品牌影响和广告投放价值的媒体,传统优势以及品牌影响力目前仍是无可替代的。要充分发扬这些优势,取决于我们的行动力,执行力。

在传统媒体瘦身强身的路上,很多事情用平常的眼光看,用传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干,肯定完不成。但换一种角度,换一种思路,就可能会是另一种结果。毕竟,心态决定状态,气度决定风度,气场决定市场。我们的能力很多时候其实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力。


梁勤俭/中国广告协会报刊分会主任、中国传媒经营网总裁


原文标题:报业转型转企转制关键在转位


本文有删改,全文刊载于《传媒评论》2015年7月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互联网时代报纸数字化转型路径浅析
中国报业突围之路在于“云发行”
解救纸媒:观点都很对,方法都没有!
广州报纸零售市场调查报告(最新) - 世界媒体实验室(media.icxo.com):传媒...
美国报纸如何吸引更多的人读报?
中国报纸形态演进规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