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侯瑞鹤:理想小孩是父母制造的分裂孩子


回复“目录”,查看更多精选文章;回复代码,阅读对应文章


文/侯瑞鹤(微信公众号:紫藤亲子)


大多数父母的头脑里,都有一个“理想小孩”。这个小孩既听话又有独立见解,既遵从规范又与众不同,既谦虚谨慎又有领导风范,既静若处子又动如脱兔…..认真琢磨一下会发现,父母的这些想象虽美好却矛盾,孩子很难集这些矛盾的美好于一身。


现实是,很多父母不止于美好的想象,而基于想象正努力塑造着自己的孩子。这一努力的结果,要么永远无法实现,要么即使实现了,这个孩子内心也会有很多的冲突,一部分去反对另一部分,难以自我认同,无法享受生命。


从小听妈妈的话,长大听谁的话?


一位青春期孩子的妈妈,苦恼不堪:“我儿子越来越不听我话了,让干什么偏不干什么,好像专门与我对着干似的。你给支个招呗,看怎么管管他,小时候多听话乖巧啊”,母亲怅然若失地说。


我问她:“你希望孩子将来听老婆的,还是老婆听他的话?”这位妈妈不好意思地笑着说:“当然是希望他老婆听他的啦”。我说:“这么说吧,如果他现在事事都听你的、顺从你,将来面对自己老婆时,你觉得他会听老婆的,还是老婆听他的”?


这位妈妈恍然大悟地说:“从来没想过这个,这么说,孩子现在有想法,不听我话也算是好事了?”。


虽然二者之间没有绝对的对应关系,但是这位母亲对理想孩子的期待,随着情境的变化而变化,真实的反映出父母为了自己的感受舒服些,容易忘记孩子是个独立的个体。


对于父母而言,不断地变换期待是容易的事情,但对于孩子而言,不断地改变自己的性情非但不容易,也是不人道的强人所难。父母面前听话的孩子,摇身变成他人面前的领导者,父母面前循规蹈矩不能出错的孩子转身变成他人面前有勇气的挑战者,对老妈言听计从的儿子长大后让老婆听从自己,这又如何成为可能?


养育行为受内心信念或动机的支配


父母与孩子的日常互动中,有千千万万的互动情境。面对孩子不断变化的行为,父母如何反应,绝不是表面上看起来那么随意的无来由的,其背后往往受到或潜在、或明确的信念、动机或观念的影响。


一位幼童玩玩具时,把新买的玩具给拆开了。母亲看到后,有点克制却又生气地说:“这个玩具是这样子玩的,这么贵的玩具,你怎么把它给拆了?”


孩子说:“我想看看里面这个小人怎么会动?”母亲只是听到了孩子的声音,但根本没有听进、也没打算听懂孩子的意思,但她听到了一个信息,孩子没有按她预想的停止“破坏”,甚至还有理。


母亲有些焦虑地、本能地想要进一步控制,“你如果再这样子不爱惜,我以后不会再给你买玩具了”。孩子一听没有玩具玩了,害怕了,哭着说:“不要,不要,妈妈,我再也不拆了”。母亲心稍安。


这位母亲的反应生活中很常见,但其背后往往是稳定的养育信念在起作用,这些信念指导着她自动地应对生活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并且大多在潜意识层面而较少能够意识。


理想小孩的矛盾,反应了潜意识和意识的矛盾


母亲的养育行为传递了这样的潜意识图像:小孩子应该爱惜玩具,要懂得珍惜。理想小孩的特点是:懂事、乖巧、有礼貌、听话、有秩序、顺从。母亲当孩子这样表现的时候,觉得安心并有控制感,内心有空间给孩子积极的反馈,给予并表达爱。孩子慢慢学会了用这种方式获得爱,并且会拓展应用到其他人际环境中。


基于这些潜意识的信念和动机,母亲应对着千变万化的亲子互动场景,同时不断塑造着孩子可能的性格,比较极端的情况:担心出错、压抑、顺从、自我价值感低、循规蹈矩、缺少活力和创造性等。


然而,在母亲的意识层面,却是另一番图像。孩子慢慢长大,需要独自面对一些外部的社会情境时,母亲的理想小孩是:有力量、敢说敢做、领导者。于是,当她看到孩子在面对小朋友的攻击不敢还手,胆小不敢尝试一些需要勇气的事情,和小朋友一起玩多是跟从者,在幼儿园有需求不敢表达自己时,母亲会变得烦躁、失望和无力。


顺着这些感觉,母亲不由自主地搬来了别人家的孩子做榜样,希望孩子能主动、积极上进地学习别人家的孩子。


然而,要实现母亲潜意识的理想小孩,又要实现母亲意识层面的理想小孩,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更多的情况是孩子成就了母亲的潜意识,而这恰恰是母亲意识层面不愿意看到的,这即养育过程中的矛盾所在。


意识与潜意识的价值和选择往往相互冲突


简单说来,意识是我们在头脑层面清醒地知道的信念、要求、规则等,我们通常可以管理并控制的部分,比如有的父母会谨记一些话绝不会在孩子面前说,他也可能确实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了。


潜意识是我们没有觉察到的部分,然而通常我们的身体、情绪、举手投足等都会泄露的那些传递着我们的期待、信念和情感的内容。


比如你对孩子的言行很生气,但是你头脑里有些规则告诉你,你不可以发火,于是你迁就忍耐,你以为自己可以伪装不生气,实际上那些你没有办法控制的部分,已经泄露了你生气的信息。孩子是天生的感受家,因此通常会捕捉到你的真实感受。结果孩子反倒像是一定要把你的火给激发出来一样,坚持不懈地升级激惹你的行为。


这也是一些父母的困惑:“我忍着不发火,结果孩子的情绪并没有像预想的那样”。关键在于意识忍着不发火,但潜意识会出卖你。发不发火本身其实不是最重要的,父母从来不发火不生气,这也是不现实的,孩子也不需要这样完美的父母。而能否真诚地面对自己和孩子才是最重要的,真诚是亲密的纽带。因此,父母是什么样的人比父母的方法更重要。


父亲是位数学老师,他的意识层面是:我希望女儿遗传我的数学天赋,最好是能够青出于蓝胜于蓝。然而,父亲除了数学是他对自己比较满意的地方,他对自己的生活并不满意,可以说,数学这种代表高智商的学科成了父亲自信最后的避风港。


幼儿阶段的女儿开始对数数感兴趣时,使用手指头或借助实物学习,这其实是幼儿阶段的思维特点使然。父亲却有些着急地说:“1+1=2这多简单啊,怎么还使用手指头啊,我这数学天赋怎么就没有遗传给你啊”。


上了小学后,女儿数学表现一般,父亲每次看到女儿的数学分数,都会非常郁闷地说:“我这数学天赋怎么就没遗传给你呢”。女儿逐渐认同了自己数学不好。不过,幸运的是,人生除了父亲,有时还会有良师出现。女儿读中学时,遇到一位数学老师,老师非常欣赏地对她说:“你很有数学头脑,好好学”,女儿虽然有些怀疑,但是看到老师真诚的目光,逐渐喜欢上了数学,一次期末考试,竟然考了全班第一名,女儿有些不敢相信,欢天喜地让父亲看时,父亲高兴之余,马上就警告女儿说:“女孩的数学一般都不好,一次考高分并不能说明什么,你可千万不要骄傲了”。女儿重新燃起的自信再一次被数学老师的父亲熄灭了。


父亲意识层面希望女儿数学好,这一点勿容置疑。然而,潜意识层面的需要则是孩子怎么可能超过我的数学。体味一下父亲在遗憾“自己的数学天赋没有遗传给女儿”时,是否还有躲在角落偷偷笑的得意和满足呢。我的数学天赋如果在这个家庭不能第一时,我还有什么可以拿得出来的东西。因此,每次说到女儿的数学不好,相对应的就是父亲的数学好,这是一个玩得多么隐秘的游戏啊。


父母一方面在意识层面希望孩子有主见。另一方面孩子不听从我们的决定和忠告,自己选择的结果正如我们所料碰壁时,父母们是否有一个躲在暗处的“小我”在幸灾乐祸地、等待着孩子拜倒在我们的脚下呢?有的父母甚至因此阻断孩子自我成长和探索之路,借机让孩子乖乖交出自己的生命体验,变成父母意志的延伸。


父母一方面希望孩子能够自我管理,另一方面却总是不自觉地包办孩子的事情,不给孩子犯错或体验自己力量的机会。


自我觉察,捕捉自己的潜意识动机


我们的潜意识和意识实质上是一致的,它们有一个共同目标,就是让我们感觉好,提升自我价值感和自信。然而,因为它们长期彼此分裂,缺少沟通,以为没有共同利益,所以,在实现各自目标时常常导致冲突的结果。要想改写这种程序,就要提升自我觉察,敏锐地捕捉自己的潜意识动机,敢于面对自己内心的脆弱、痛苦和无助,当你面对时,你其实就已经在化解了。


自我觉察,不断反思,怀着开放的心态探寻自己的潜意识。就好像你正在走路,正走着掉进一个坑,如果缺少自我觉察能力,你就会作为受害者抱怨和生气“这是谁弄的一个坑,我真倒霉,怎么掉进这里面了,真是郁闷”。如果没有借此机会进行反思和自我觉察,下一次再掉进去几乎是必然的,你越来越沮丧,不断向外寻求解决办法,甚至失去了养育的信心。


直到你发现是怎么掉进来的,就开启了自我觉察的力量。由于惯性的力量,你可能还会掉进这个坑,但是,这时掉进去和以前不一样了,你可能会自嘲地说:“我又掉进去了,改变确实不容易”,你可能掉进10次,走到第11次时,你看到了坑,然后,你停下来了,你想:“我是不是可以绕过这个坑,换一种不同的方式”。真正的改变就发生了,这就是一个自我成长的过程。


随着我们越来越多的自我觉察,越来越有意识地生活,内心就会越来越自由。


不过,自我成长之路几乎没有尽头,这也是其魅力所在,我们不会担心无事可做。


如果在亲子关系之间描绘一张这样的理想状态图片:


他爱孩子的生命,允许孩子成长为自己,像等待一粒种子成长一样,给他空间和时间。


他也爱自己的生命,因此,他也可以坦然地拒绝孩子而不觉得歉疚。


这是生命之间真实的爱的流动,不需要过多地文饰和迂回。


亲密无间,却不互相粘连,清明通透,而边界清晰。


亲子练习:

想象一下你内心理想孩子的模样,用一些形容词来描述一下:看看这些形容词之间是否有冲突。

结合你的养育实践,探寻养育行为与期待之间的关系。



【版权声明】本账号所有署名文章皆为原创,请尊重版权,网络转载务必署名作者和出处:“侯瑞鹤 紫藤亲子育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请不要担心,很多东西都可以被解释
别让孩子的自信在童年时受伤
孩子是一面镜子,照出了父母的人生
如何安抚内在小孩~唯意识沟通
延禧攻略:我们都想做孩子,但终将找到坚强的归途
母亲,抱歉我没有按您期望的长大! 孩子,抱歉我不是你们理想的母亲!|思嘉读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