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粗临十遍,不如教你精读一遍!

读帖的重要性,肯定不是小编一人在一遍又一遍的强调,光我们简之文化推送的“读帖”专题就不下十篇;加之,小编长期和书法人士打交道,也深信很多人都重视到了这点。

总的一点说,重视归重视吧,在重视读帖的书友中也存有很多人士拿来一本字帖,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抄上几遍再说。

一句老话“常在河边站哪有不湿鞋”,如此习惯,常年不见高手算还好,若遇到高手,肯定会被问到,这本帖子的特点是什么?具体表现在笔法、字法、章法、墨法上又是怎样的?能举出几个写得十分精彩的例子信手写下来吗?细节上又注意到了多少?作为几年书龄的自己,一问三不知,那就尴尬了。

事实我们都是知道的,只临帖不读帖,是很大一批书法爱好者一个严重的问题。

宋代朱长文在《续书断》中说:'询师法逸少,尤务劲险,尝行见索靖所书碑,观之。去数里复返,及疲。及布坐,至宿其傍,三日及得法,其精如此'。从上述这段话中,足见欧阳询读碑的仔细和认真。

“思其用笔理,然后可以临摹。”宋·姜夔《续书谱》

“观之入神,则下笔随人意。”宋·黄庭坚

'务使下笔之际,无一点一画,不自法帖中来,然后能成家数'。清·冯武《书法正传》

读帖并不复杂,这里列出简单三步:

——所谓“精察”也

《书谱》中有句精髓“察之者尚精”,说白了就是观察一定要精细。

说每一位初学者一开始就能做到,那也不符合事实。小编有时下笔读帖也不是很定神,但我们可以试着“循行渐进”。不着急全面化读帖,专项性目的性的读帖,比如临写“空”字,专项读帖是学习“空”字宀的走向,目的学习“空”字的空间布局。

由此扩大自己的读帖面,根据自己能力,增项读帖,比如在观察结构时,去试试分清哪一画是这个字的主笔,点画之间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位置,是如何衔接、呼应的,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等等。

◇观其字的各部分关系,看清疏密与停匀

◇观其字的整体,看清正侧与大小比例

◇观其笔墨神采,领悟字的精神气势

◇观其章法布局,认清各字的位置摆布

◇观其落款钤印,部位是否妥当

由单项读帖到多项读帖的过渡,就是精思细研,此为十分必要的。

读——高效读帖有法

读帖,其实就是踩着前人的肩膀上去找寻符合自己学习方法。

读帖口诀

◇观其起笔处,看清露锋、藏锋。

◇观其起笔处,看清露锋、藏锋。

◇观其驻笔处,看清如何收笔。

◇观其转折处,看清方笔、圆笔。

◇观其笔画连接处,看清是连还是断。

一、拆字读,就是把字拆开了读;不过,小编要重申的是,“拆”不是把肢解,独立开来的观察,而是顺着字的行笔走向,看各笔画的起、行、收,再看各笔画之间是如何搭配,如何穿插避让、和谐安排的。

二、单字读,即专看某一个字,主要看它的间架结构,形态神韵诸方面,并能通过对逐个字的赏读把握该帖的结字规律及整体风格。

三、连字读,就是把几个字或几行字连起来看,主要是揣度字与字之间如何行气,如何伸缩揖让,如何统一中求变化的。

小编想,应该有书友发现了,这读帖的规律:笔画→单字→多字→行列→通篇。

四、相似字比读,把帖中字形相同或相近的字找出来,比较实际用笔、结字等方面有何异同,特别是它们对相同笔画是如何作不同处理的。

五、特殊字强读,每一本帖中总有一些字在结体上独具匠心。对此类字应当强加记忆,以便在创作时可以顺手拈来,为己所用。

记——所谓“强记”也

潘之综《书法离钩》:“取古人之书而熟观之,闭目而索之,心中若有成字,然后举笔而追之。字成而以相较,始得其二、三,既得四、五,然后多书以极其量,自将去古人不远矣”。

宋高宗学《楔帖》:“详观点画,以至成诵,不少去怀也。”

观帖达到成诵不忘的程度,可以说是使观看变成了记忆。“成诵”是读的结果。读书成诵,诵上口头;观帖成诵,诵上笔端。所谓“上笔端”,是把成诵的'内容’表现于自己的书写中—这是观的目的。

姜夔在《续书谱》中说:“余尝历观古之名书,无不点画振动,如见其挥运之时。”

策划编辑丨小伊

撰文修正丨仲和

编辑|小柯

制图丨来源字媒体、小蓝

感谢阅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书法“十观
书法临帖
记住这10句,你的书法会好很多
写字笔法讲究多! --书法运笔常见的9个大忌
读帖“十看”记心间 创作方能谱新篇
读帖所总结出的“十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