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往事随想曲】卢铭安:老海宁路上传奇

老海宁路上传奇

作者:卢铭安

现在的上海市虹口区海宁路与85年之前的老海宁路大不相同,当时人们指的老海宁路是东西走向,东起吴淞路穿越乍浦路,四川北路和江西北路到河南北路为止。

河南北路东侧到江西北路西侧,武进路南侧到海宁路北侧之间,四条路围成着一大片弄堂式居民住宅区,主要是由鸿安里为主弄的宁式石库门建筑群,其西侧是和乐里(河南北路368弄),东侧是耕德里和德年新邨(主弄堂口是武进路521弄)。

虽然用了新邨两字命名弄名,却是1900年造的旧式里弄。紧靠耕德里是同昌里,现为江西北小区。

传奇人物虞洽卿

海宁路570弄同昌里,弄内是清一色的红砖二层石库门砖木结构住宅。

文革前大多数居民是广东人,老辈中不少人在大小新雅、杏花楼和大三元等广东酒楼工作,也有老三届顶替父母入饮食行业,十几年前路过南京路新雅饭店,入内吃午饭,点了蚝油牛肉和脆皮烧鹅,服务员说中午不供应烧鹅,就问为什么不供应,这时邻座的服务员走来,俩人一个照面就认出对方,都曾是乍浦街道的待青,像久别重逢的老友聊起来,相互问东问西,谁混得好,谁混得差谁又当官了,事事难料,老三届经过暴风聚雨的洗礼,以不同的命运相伴着遗憾走入历史的宿命。结帐时,老友大笔一挥打5折,原来他是大堂经理。

同昌里后面与德年新邨平排的是更富里,该弄有一出口在江西北路,里弄口上方的更富里三字已被空调外机复盖。

另一出口在武进路江西北路拐角,照片显示从西来的无轨电车转入江西北路,八百多米长的路,两侧下街沿都是菜摊,沿街一直排到天潼路,不通行公交车辆,被称着为江西北路小菜场,那时"热气”猪肉最受欢迎,人们也不嫌弃沾土的疏菜,清早卖出的豆腐还微微冒着热气,⋯⋯。

下列照片是鸿安里在武进路上的弄堂口。

包括鸿安里/耕德里(海宁路590弄,典型的大弄堂套小弄堂) ,同昌里、德年新邨和更富里,整个居民住宅群占地约43000平方米,在上海很少有这样大面积连成一片的,四通八达的石库门建筑群。

下列照片是改造过的河南北路侧的鸿安里。

鸿安里始建于1910年清朝末年,由鸿安轮船公司老板虞洽卿出资,为公司职工建造的住宅,这几天网上疯传华为在深圳为其职工,出巨资建成住房的新闻,静思一想,有点好笑,一百零八年前的清末,宁波慈溪人爱国民族资本家虞洽卿已与华为不谋而合,历史的沉淀就像一面不会变形的镜子,除非侬背对着她,否则只是重复在走老路。人称阿德哥的虞洽卿从学徒做起,白手创业,游走于上海滩,先后创建了宁绍,三北和鸿安轮船公司,成为民国初期的民营航运界巨子,抗战时期为国共两党都做出杰出贡献,老辈宁波人谁没坐过他的船,虞洽卿是宁波人的骄傲!中国航海界的先驱!

1935年,上海市中心的西藏中路曾冠名为虞洽卿路,这在多如牛毛的外国人路名的租界内,应是鹤立鸡群了,也值得我们这些晚辈静思而回味。

”跃进“号沉船事件

说了中国航运界的前辈虞洽卿,也说说住在河南北路海宁路囗的和乐里内的普通人家——徐家。

徐家主人是上海海运局响乓乓徐老轨(即老轮机长,高级工程师),1963年5月1日发生了震惊全世界的特大新闻,万吨巨轮跃进号沉船事件。

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艘万吨货轮“跃进”号,在济州岛附近公海海域沉没。在“跃进”号起航之前,因所谓“从政治上考虑”,船上近二分之一的船员被调离。起航后,船员竟不知船驶向何处。后来经沉船水域的调查勘察,查明“跃进”号不是被“鱼雷击沉”,而是触礁沉没。

在谈到沉船教训时,周总理神情激动地说:“大家想想,这样一些临时从四面八方凑起来的人,在心神不定、目的不明的情况下,乱哄哄地将一艘万吨巨轮开了出去,行驶的又是一条充满危险的错误航线,怎么可能不出事故……”

徐老轨是沉船时的轮机长,虽说当时的结论是触礁沉没,轮机长是没有什么责任的,然而徐老轨还是被美其名曰地安排坐办公室,直至退休没有再上船工作。他是我的长辈,只见过一面,印象已完全记不起来,有一次整个街道的待业青年开会时,认识了徐家大儿子,才知他是同校(或新沪中学)的66届高中生,因家境富裕成了待业青年,双方父亲也相互认识,直到俩人进加工场前一直来往,不知徐兄是否子承父业,现在徐家住宅已被拆光,很难再有见面机会,不过父亲告诉了我一些跃进号沉船事件的情况,以及这几年对该事件的关心了解,跃进号船员是受了不应有的委屈。随着新中国的第一代老海员的凋谢,沉船事件的阴影会渐渐淡去,有些事只能有机会再写文追记吧。

陈独秀等在此做演讲

同昌里隔壁就是原美商电话局的海宁自动电话交换机建筑楼,是近一百年的高质量坚固的大楼。

从照片中能看到楼顶上增设了现代化天线,现已属中国电信集团的资产,难怪在今年虹口区大拆迁改造工程没人敢打它主意,高昂的拆迁费用尤如炀手山芋,精明的地产商是不会接手的。

从江西北路东西侧至到四川北路西侧,沿着海宁路原有一大片弄堂建筑群,包括保安里,粤秀坊,大部分的公益坊,海宁路南边的东/德兴里和泰华里,现已属拆迁范畴,将建设成上海文学博物馆。

粤秀坊 1907年刚建成后,大批的广东移民住入而得名粤秀坊,其建筑风格是石库门与旧式洋房相容的设计,在上海滩的弄堂群中较为特别。

陈独秀

1920年代,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始人陈独秀、沈玄庐经常在此弄做演讲报告会。

小学毕业的他当技术厂长

粤秀坊走到底,有一家上海兽医医疗器材厂,李元中(我的同龄人朋友)小学毕业就入该厂当学徒工,可能是家庭身份使他不得不这样做,发生在他身上的这种荒唐之事,也是很普通的,不过他没有退缩,勇于面对逆境,奋发上进,据朋友告之,他能将机床加工成型的产品精度,超过机床本身规范的精度,这非常了不起,改革开放后,通过自身的努力,只是小学毕业的他,被提拔为该厂的技术厂长,还当上了区人大代表,与他私下交谈,还如往日的豪爽,对千奇百怪的社会现象总是嗤之以鼻。  

有时抱怨中会秀出独具眼光的见解,不知在公共场合是否也是如此毫无保留,不得而知,过早的离世,使我少了一个在交住中可以受益的好友。

我走上业余笔译之路

照片中的三层半钢筋混凝土楼房位立于海宁路吴淞路东北角,是带有奥斯曼园顶风格的欧洲现代派建筑,但在海宁路扩建中被“枪毙”,历史悠久已无法查询,其前身是保险公司,后来,在黄埔路上苏联领事馆附近的燕记西歺社搬来后,其生意却越来越差,昔日曾以俄式西歺闻名上海滩,在文革前不得不打烊关门,主楼又变为凯歌电视机修理部,旁边的翼楼白天做生煎馒头,晚上做锅贴一直买到十点半,味道满不错,我是常客,看完第四场电影就去吃夜宵。

图片显示的是北海宁路,这条不足200米长的的小路,虽不起眼,却是连接整个上海东西部的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其中设有上下班220路公交高峰车中转总站,上海许多人为了讨生活,常年累月乘坐220。还有军工路上的国营大厂,譬如上海柴油机厂等等班车点。

70到80年代的一段日子里,即使在寒冷的的冬天,周一的清晨6点,刺骨的西北风呼呼直叫,我也会准时站在北海宁路上的丰满供销合作社旁,手中拿着遮盖着的日文版"内燃機関”杂志,等待着金庆骥叔叔出现,他曾是我父亲在民生轮船公司的旧同事,广东人,在上柴任工程师,改革开放后调入上海交通大学船舶动力系,其后从尼日利亚转道去了美国。那时我们俩人像地下党接头一样,金叔叔一到,就把上周六下午借来的杂志塞还给他,俩人很少对话,需说的事已写在杂志内的纸条上。

记得那时他要我翻译一些日文的组合机床资料后,就将我介绍给《国外内燃机》杂志编辑部,从此就走上了业余的笔译之路,也成了改变人生规迹的重要起因。

有家很奇特的商店

照片所列的是北海宁路的近貌。记忆中,路的两侧没有那么多的商铺,不过有三家商店是虹口区最老、最大和最特殊的商家,这就是区内唯一用机械制作煤饼的煤球店;在胜利电影院底楼的丰满供销合作社,两扇敞开式大门直接连通北海宁路和海宁路,该店除了供应常规食品,还特设了猪肉销售摊,特供正宗的金华火腿;还有区内唯一的杂粮店。

供应普通粮店没有的杂粮,养鸽养乌的爱好者买鸽食必定光顾的地方,此杂粮店铺已完全拆除,但不影响鸽乌的食粮供给侧,现代城市人也喜欢吃杂粮,超市里的杂粮琳堂满目也。

海宁路上的丰满供销合作社对面,还有一家特色商店(靠近虹口大戏院),由印度人開的专营印度瓶装油咖喱的商店,印度人老板本人掌柜,一直开到文革前歇业,是家很奇特的商店,油咖喱绝对正宗,可惜无人关注报道。

收笔之前,必需提到杂粮店附近街面房楼下,曾经住过同班同学陈露露,如今觉得侬的名字取得真好,与侬当年的体育技能很相配,想当年学校举办运动会,侬也是运动场上满出风头的女生。前几年同学们去过侬老家好几次,但始终不得要令,现在,新力中学68届高一(2)已有33人的微信群,看到本文回群吧,我们,举酒言欢忆当年,酸甜苦辣皆有之,同窗有群似当年,何不回归众喜庆。

照片视频    王刚摄制。  

寻找失联的同学老友,我的微信号lumingan96。

卢铭安落笔于悉尼。 

来源:“卢铭安”的美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天平路的弄堂
读图有感
弄堂小考
河南北路368弄和楽里
胡乐琴的美篇
万航渡路110、120、130弄百乐新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