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中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与评价
         

高中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与评价

——厦门一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做法和体会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独具特色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与其他学科课程相比具有许多新的特点,课程的常态实施和有效实施是综合实践课程管理的最重要目标,所有的管理措施都应围绕着这两个问题,使课程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厦门一中作为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样本校,与厦门六中、福州屏东中学、武平一中、漳州龙文中学等五所中学一起承担了《普通高中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实施及评价研究》课题,重视理论结合实际,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日常教学管理中,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收获。

一、加强对课程的全过程管理

我校从组织建设、师资建设和制度建设等方面着手,从开发、实施到评价加强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管理。学校成立了由分管副校长负责,教务处、教研室、德育处参与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小组,负责课程考核评价、课程资源档案管理、经验交流与推广、校内外指导力量的组织协调和设备利用等工作,抓好计划制订、过程落实、实施指导、检查管理等工作的统筹安排,以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各部门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职责如下:

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小组职责:①制订全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方案,指导制订年段和班级实施方案;②组织、指导和协调全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工作;③规范全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的管理。

2. 教研室职责:①研究、提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导意见;②通过聘请专家、组织交流等形式对师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培训与指导;③协助教务处研究、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标准,对教师教学工作进行过程性跟踪指导;④指导教师和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果进行交流与展示,指导撰写工作报告;⑤建立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库,保证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3. 教务处职责:①落实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包括制定教学计划、安排任课教师、确定课时和教学场地等;②对教师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控、管理,建立学生学习档案和教师教学档案管理制度;③对教师教学工作进行评价、督导,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审定,对学生各项学分进行认定;④制定研究性学习活动实施细则,具体管理并组织实施研究性学习活动。

4. 德育处职责:①制定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实施细则,具体管理并组织实施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②管理教师对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的指导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确保每位学生参与课程;③建立并管理相关学习和教学档案,做好学生活动过程记载和材料的收集;④对教师教学工作进行评价,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评定和初步的学分认定,并于活动结束后报教务处。

我校十分重视发挥年段的组织、统筹、协调功能,强调德育部门和班主任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建立起必要的组织体系和运作机制,实行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全方位、全过程管理。

我校还通过制定或修订相应的规章制度(如教师工作量认定制度、激励制度、教研制度、课程评价制度等),给予综合实践活动充分的政策支持。

二、加强教师管理与培训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高度综合性特点打破了传统教师单一的、相对独立的工作方式,这既对教师提出了学识和能力的高要求,又使教师之间的交流协作逐渐频繁。因此,我们根据专职教师、专业指导教师和保障职能管理教师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了“人人参与”的教师体系。其中,专职教师作为主要负责人,主要任务是进行研究性学习方法指导课的教学,为学生的实践活动需要提供帮助;专业指导教师可以由学科教师担任,也可以聘请校外专家、学者或其他科技人员,主要任务是在学生进行主题活动和课题研究时提供专业理论指导;保障职能管理教师由相关处室人员担任,主要是为专业教师和指导教师的指导活动提供条件性保障。

教师培训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的关键,我校十分重视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教师培训工作。2004年,全国部分省市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刚启动时,我们就及时组织全体教职工参加相关培训,积极选送优秀骨干教师参加全国、省、市级培训,努力使参加培训的教师成为指导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尤其是研究性学习的骨干力量。在培训中,我们注意帮助教师了解并掌握一些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方法,尤其注意让教师在不同类型的案例剖析中获得多方面的启示。我们还充分利用学校校园网优势,将培训讲座、案例剖析、教学片段等制作成专题视频节目,收入校园资源库,鼓励并要求教师重视相关资料的积累,逐步丰富适合本地、本校实际、受学生欢迎的综合性资料储备。

科技创新活动是我校一大特色,多年来持之以恒,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主要原因是因为我校有一支强有力的科技辅导员队伍,他们在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校还通过“厦门一中科技辅导员协会”,打破学科界线,强化教师的合作意识,引发思维碰撞,共探指导方案,使之成为教师们指导综合实践活动的交流平台。目前这个协会已吸收了百余位教师参加,覆盖所有学科,起到了很好的辐射作用。

三、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首先是强调立足于本校、立足于社区,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我们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物质条件和师资条件,努力发掘校内资源,初步形成了鼓励探究、创新的校园文化氛围。我校有各种不同知识背景、特长、爱好的教师和职工300余人,有比较先进的图书馆、实验室、计算机房、校园等设施、设备和场地。学校是一所百年名校,有许多反映学校深厚文化底蕴的有形、无形的资源。这些都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所必须的、独特的校内资源。我校在校内建立了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如生物与环境基地、创造发明基地、机器人工作室等。

我们还充分利用学校地处厦门市经济、文化中心区的优势,充分利用学校办学百年的校友优势,努力开发和利用当地的社区资源和人才资源。与我校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的社区单位对我校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帮助。如我校与社区居委会挂钩,开展“走出校园,共建社区”专题活动;与市敬老院、学校离退协挂钩,开展“暖心工程”活动;与公交公司、火车站、绿化基地、厦门马拉松组委会挂钩,开展成人预备志愿服务活动;等等。

其次是充分利用学校先进的网络资源,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空间。

我校校园网建设和应用已有十多年的经历,校园网遍布全校,硬件设备配备齐全,以校园网为主体的信息技术应用在学校管理、教育教研、课堂教学、学生活动等领域广泛展开。

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网络更是可以发挥它的优势。在推进新课程过程中,我们重点研究如何将学校投巨资建设的校园网络直接为教学服务,充分发挥校园网的优势。我们发现,学生对上QQ、上网络论坛等十分积极、主动,并具有自主、合作等符合新课程精神的特点。网络论坛点对点、多对多的交互方式可以适合于分组讨论、协作学习等模式,网络论坛不必同时在线、随时随地传播信息的特点可以适合于个性化、因时因人而异的学习方式,这些特点可以与传统课堂教学互相结合,取长补短。

通过实践,我们总结出网络学习环境的设计原则,在研究普通论坛的功能、特点后,根据教育教学的需要进行了功能扩充、修改,建立了厦门一中网上学习平台school.net,并广泛应用于日常教学,尤其是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取得较好效果。如:我们利用该平台与国内外多所学校合作进行了校际间研究性学习,利用该平台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管理、成果发布、学习评价,等等。目前,网络尤其是网上学习平台school.net已经成为我校教育教学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四、认真抓好课程的实施工作

1.研究性学习

我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一般包括确定课题、制定计划、实践体验、总结整理、交流评价五个阶段。

阶段一:确定课题。学校通过讲座、课堂教学、网站、板报及展示上届学生的成果等形式,就为什么要进行研究性学习、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等进行培训。在每次开展活动前进行安全、礼仪、法制等方面的教育。学生在接受学校培训外,一般还通过相关书籍或学长的帮助,自主掌握这方面的知识。

课题的确定有两种形式:一是由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特长和客观条件,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自主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二是学校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形成一个大课题,学生们在这一大课题下自主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小课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提倡课题的综合性、开放性、科学性、探究性、独特性、可行性和多样性,以保证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得到多方面的收获。

在我校,主要采用小组合作的组织形式,允许但不提倡个人独立承担课题研究。学生一般由3-6人组成课题组,聘请有一定专长的本校教师或校外人士为指导教师。研究过程中,实行分工合作制,课题组成员各有独立的任务,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各展所长,协作互补。

课题组的形成有两种组织形式:一是有课题后才有课题组,二是有课题组后才有课题。在这一过程中,班主任或学校综合活动课程领导小组负责进行协调,通过沟通和合并,将有共同志趣的人聚合在一起,组成课题组。

阶段二:制定计划。课题和课题组确定后,即进行课题的论证。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对课题研究的范围和方法等进行阐述和分析;(2)课题的意义分析、预设的结果;(3)分析自己小组的研究能力(各个组员的特长)、研究的主客观条件。课题论证主要是学生自主论证,还包括导师及课题领导小组的认可。要在课题开题报告中有所反映。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课题组着手制定具体可行、有效的研究计划,明确研究的目标、设计资料搜集的方法和工具。

阶段三:实践体验。学生应了解和学习收集资料的方法,掌握上网、查阅书刊杂志等获取资料的方式,并选择有效方式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资料。根据个人或小组集体设计的研究方案,按照确定的研究方法,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调查,包括实地考察、问卷调查、采访专家等。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应如实记载调查中所获得的基本信息。如有条件还要进行拍照、录音或录像等。为了验证某种关系,为了获取某种数据,学生要进行各种实验。学生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有条件进行实验,另一方面要积极创造实验条件。学校也要为学生实验积极创造条件。

阶段四:总结整理。学生应通过上一阶段文字、音像如实记录实践过程及记载研究工作中所获得的基本信息,同时从各种观察、实验、调研结果中归纳出解决问题的重要思路或观点,并反思是否获得足以支持研究结论的证据,是否还存在其他解释或途径的可能。学生要分析、整理所搜集的资料,不断验证自己对研究问题的假设。最后,综述资料的观点,并提出自己的认识和见解。

阶段五:交流评价。研究成果的表达形式可以是文字的,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实物的,更多的是多种表达形式的结合。对于文字表达,进行课题研究类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课题组,要完成最后的研究论文和结题报告。进行项目设计类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课题组,要完成经过研究后提出的解决某一实际问题的方案或某一活动方案设计,还应包括为何这样设计的说明等等。文字表达还包括研究性学习课题组各成员的个人总结。口头形式的表达包括报告会、辩论会和研讨会等。实物形式的表达包括完成科技作品(或模型)的设计和制作等。

学生通过交流与同学们分享成果,这是研究性学习不可缺少的环节。交流的形式主要有:小组成员之间交流,在小组内交流个人小结、学习心得体会或学习过程中发生的故事;班级内部各课题组之间的交流,在班级内展示课题研究成果、过程和体会;班级间的交流,组织先进课题组的评选、优秀成果汇报等活动。展示过程中要进行答辩,要对展示的东西进行陈述,陈述时要接受教师和同学的质询。

课题研究成果的展示和交流的形式要尽可能多样化,要尽可能用高科技手段来展示和交流。在交流中,既要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更要展示出研究的过程,要力争全面地展示自己的成果和才艺,并通过展示和交流学会欣赏和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证地思考。

展示和交流结束后,学生进行组间互评。指导教师和课程领导小组要对课题组和研究者个人进行终结评价,并对研究者个人进行学分认定和学分登记,还要对表现突出的课题组和研究者个人进行表彰。

2.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

开展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是为拓展学生学习空间,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与生活体验,实现学生整体和谐的发展,着力于构建更为真实开放的学习环境。我校的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一般包括活动前教育、确定活动内容、确定活动计划、开展实践与服务、总结与交流五个阶段:

阶段一:活动前教育。我校在活动前均安排一定时间进行安全、法制、礼仪教育。教育学生预防事故的发生,注意自我保护;教育学生必须遵守法律,遵守实践地和社区的规章制度;教育学生礼貌待人,展现当代中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

阶段二:确定活动内容。社会实践学习内容主要包括:(1)社会各行各业的体验性活动,如军训活动、科技文化活动等;(2)学校传统活动、校园义务劳动、社团活动等;(3)学习生活技能;(4)社会公益活动。

在选取学习内容和形式时,我们注意考虑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统一。根据教学内容来选取活动形式,做到形式为内容服务,形式能明显地呈现出教学的内容。

社区服务的内容主要包括:(1)志愿者公益活动,如为春运期间、厦门马拉松比赛等社区大型活动期间提供志愿者服务,在公共活动场所参与管理服务,协助维护城市交通秩序,参加助残帮困活动,与环保、卫生、绿化、美化等有关的公益劳动等;(2)社区宣传教育活动,如配合社区的需要,组织学生通过制作板报、知识讲座、现场讲解等多种方式开展法制、环保、卫生、科技、拥军拥属活动、城乡文体活动、中小学生假期学习或活动辅导等多方面的宣传活动;(3)帮贫助困活动,如鼓励学生自觉而乐意地为社区特殊人群的生活服务,组织学生为离退休教师、到敬老院服务,并在服务中发展爱心和同情心,增强自我的奉献精神;(4)社区民俗活动,如组织学生参加社区依照健康的民间风俗习惯所开展的活动,使其通过体验社区生活获得文化传统的熏陶,形成对社区的归属感。

阶段三:确定活动计划。我们注意加强对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的组织和监控。每次活动学校均根据活动内容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并对活动的地点、方式等进行分析和考察,对服务活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估。我们要求学生必须按计划开展活动,接受活动地点负责人的领导,班主任和指导教师随时关注活动的开展情况。

阶段四:开展实践与服务。社区服务一般以小组形式进行,小组的构成由学生自己协商后确定,一般三人以上,各小组选出一名组长,小组成员的组成可不限班级。学生可在一个固定的活动小组完成所有的社区服务活动,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参加或组织不同的活动小组。组长协调好小组成员及各方面的关系,各成员发挥团队精神,相互协作,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小组可根据需要聘请指导老师,指导老师对所分管的社区服务活动小组负责。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要求教师既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又要及时了解学生活动的进展情况,引导学生利用学习日志及时纪录实践与服务经验,积极体验,形成关注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与习惯,并和家庭、社区保持密切联系。

阶段五:总结与交流。在每次有组织的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后,我们都安排相应的总结交流。交流的内容为学生参加活动的过程记录,或有关活动的经历、收获、感受、体会等。交流形式由班级自定,可以是主题班会、班级网页、墙报展览等。

五、加强对课程的学分和课时管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性质决定了课程安排要体现计划性和灵活性,课时安排宜采用固定课时(每周3课时)和弹性课时相结合的原则,既可每周集中在一个单位时间使用,也可根据需要将综合实践活动时间与某学科或传统活动打通使用,还可组织或指导学生在课余时间开展实践活动。适当增加“大主题、长作业”的活动主题,保证每个学生每学期深度参与一个活动主题的完整实践过程。

我校研究性学习活动一般要求高一年级完成一个课题,高二、三年级完成一个课题,第一个课题5个学分,第二个课题10个学分。

社会实践以学年为单位安排教学时间,每学年总的活动时间不少于一周,2个学分。高中三年中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总时数不少于三周,合计6个学分。军训是社会实践的独立内容,一般在高—年完成,为期—周。

社区服务时间以高中三年为单位安排活动时间,三年不少于10个工作日,2个学分。可以由学校、年级或班级统一安排,也可以由学生在课余时间、节假日时间里自主安排,但学生的自主安排必须得到学校和指导教师的认可、指导和管理。

六、努力通过评价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评价是整个活动过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通过评价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学生在活动中表现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主要组成部分,一般包括:(1)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态度,如是否认真参加每一次课题组活动,努力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任务等。(2)学生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养成情况,如学生在活动中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全过程所显示出的探究精神和科学素养等。(3)学生对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的掌握情况,主要评价学生对查阅资料、实地观察记录、调查研究、整理材料、处理数字、运用工具、交往与表达等技能、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水平。

学生只有真实地参与到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研究当中,参与到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当中,并且参与活动的时间达到了规定的要求,才能给予规定的学分。为防止用学科课程中的实践活动替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防止重复计算学分情况的发生,我校规范了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学分认定程序。综合实践活动的学分认定包括学生互评、班主任或指导教师考核、学校教务部门审核等程序,同时建立公示制度、抽查或回访制度,防止弄虚作假。对表现突出的,给予一定的奖励。

1)研究性学习:学生要获得研究性学习的学分,一般应具备五个条件:一是要有符合要求的课题研究主题和方案;二是研究过程记录要完整、详细,要有体现研究过程的记录或佐证材料;三是学生要有课题研究的结果实物或书面成果报告;四是有学生自评、互评、指导教师考核、学校教务处审核结果;五是有学时的保证。学校在审查课题方案时就要确定课题完成后授予的学分数并严格依据研究过程记录审查学生用于研究性学习的时间,认定学分。

2)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学生要获得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的学分,一般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参与社会实践或社区服务的对象方或组织者的有效证明,如实践单位或服务接受单位负责人写明的活动项目内容、时间、联系方式并签章,无单位的由组织者或带队教师签署证明,学校或班级组织的要有签到本;二是要有学生提交相应的证明材料,如学生自己参加活动的感想、体会或小结等内容。

3)评价的程序:学生个人或小组整理参评材料——小组交流及互——班级交流及互评——导师(或班主任)进行初评、学分认定和等级认定性评价——学校综合实践活动专家小组进行最终的定性评价学分认定和等级认定。

4)奖励与重修:对于那些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强,有勤于实践、勇于探索、精诚合作的精神的学生个人或小组,他们付出了努力且有了丰硕的收获,等级认定为A级者,学校给予表彰;对于三项活动评价均获A的学生,学校给予专项奖励;如果社会实践成果经专家认定为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科学价值或实用价值,学校给予特殊奖励。

凡在考评中等级认定为D者,要求重修。学生若对考评持不同意见可向学校课程实验领导小组申请审议军训的重修与下一届学生一起进行其他活动的重修可自主掌握时间也可另选活动项目。

(厦门第一中学 谭蔚执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研究性学习教案
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校本开发的创新实践
实施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
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走进高中课改:对课程改革要有整体规划的思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