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观史君·5】南昌起义军南下后发生了什么?近乎全军覆没!
userphoto

2024.05.07 辽宁

关注

观史君红色战史系列--建军篇(5),力求做到全网最细节的相关解析,查询资料近百部打造,文案、地图皆为原创。

1927年8月底,会昌之战后,为避开钱大钧等部的阻截,南昌起义军决定放弃原定自寻乌经梅州破击广州的计划,转道敌情较少,又有水路可运载伤员的福建,自闽西入粤。

但实际上,当时还有人提过另一个比较现实的方案,那就是就地以会昌、瑞金、闽边一带山区为根据地发展,再图后计。

但这个主张背离了“回师广东、重铸北伐“的起义中心思想,在心理上不能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大家普遍认为∶

全力回革命圣地广东的思想不能动摇。只要“到了潮汕,占领了海口,共产国际必然马上接应我们。那时一切都好办了”。(引自:解放军出版社《八月一日 南昌起义卷》)

对此,解放军出版社《八月一日 南昌起义卷》如此描述:“把全部的希望押在了'国际'的支持上。这样,又一个避免全军覆没的机会滑过了。”

1927年9月2日起,起义军动身了,除了大量的伤员外,队伍中还搭着一个国家政府的架子,这是因为,与教员的“上山”思想不同,临时中央此时一心想的是让起义部队回到广东,重新建立一个全国性的革命政权,故此,起义后的政权机关庞大,有2000 人左右。仅财政委员会、秘书处的工作人员就有三四百人,在加上需要人随时照理伤员,队伍拉出一两百公里长。

9月11,起义军进入长汀,不同于江西境内,起义军所到之处因为当局的恶意宣传,县长领着群众集体避让,长汀这个闽西比较繁华的县城,民众却是并不逃避,这让起义军好好休整了几天,当地有个福音医院,院长傅连暲是个有进步倾向的基督徒,本着仁爱精神,对起义军战士不分党派歧见地予以救治,而连续为起义军战士开刀、做手术三天三夜的这段经历,为傅连暲后来参加红军,走完万里长征,成为解放军医务工作奠基人,埋下伏笔。

9月17,起义军进入上杭,在上杭县城,我们将迎来一个大咖,后来五次担任福建省委书记,”罗明路线“的主角--罗明。

(因拥护和贯彻毛泽东关于开展游击战争,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敌人的战略方针,1933年被作为“罗明路线”的代表)。

只是他现在还是个无名小卒,只领导者几十号人躲在闽南山沟里秘密活动,但其带来的作用是巨大的,这应该是起义军南下途中首次遇到地方党组织。

在罗明的组织宣传下,店铺开张、农民带着粮食入城卖给起义军,甚至安排了个数千人群众的欢迎大会,按照史料的记载(《土地革命战史》):“从南昌出发到现在,起义军官兵看到的是一片冷冷清清,如今有了这样热烈的群众欢迎场面,他们的情绪又高涨起来。”

更重要的是,罗明为起义军带来了继续南下的规模性船队!!!

得到行进、士气、补给多重加持的起义军动作大大加速,部队顺流而下,进入广东地界,9月18,起义军占领大埔县城(改语言,大bu县)。

这是个要地,著名的三河坝就在大埔县境内,三河坝,位于江江、梅江、韩江的汇合口,也因此而得名。

这里地形险要,占领了这个水路交通枢纽,既能后倚闽赣,又能顺流直下潮汕。

故此,起义军早早便作出决定,进入大埔后,将留一部分兵力驻守,警戒西面的梅县之敌,保护侧背安全,主力则直趋潮汕。

被留下的部队是第25师,二十五师是起义军中战斗力最强的部队,叶挺独立团的直接继承者,目前师长是周士第,资历深厚的光杆军长(第9军没有部队)朱德被留下作为三河坝部队的总指挥。

此次的三河坝分兵,从战术意义上来说,极大削弱了进入潮汕部队的力量,为后续快速兵败埋下伏笔。

但从宏观角度来说,即便三河坝不分兵,或者留下的是一支战斗力不强的部队,客观上说也仅仅是能够稍微延缓起义军失败的时间罢了。

当然,最重要的是,要是朱德和25师真的跟着大部队去了潮汕平原,并在那里覆灭,就没有后来的朱德、毛泽东井冈山会师了。

历史啊,就是这样不断的偶然性事件勾连而成的。

三河坝分兵后,主力部队在周恩来、叶挺、贺龙的率领下,顺韩江直下潮汕平原,速度非常快。

冲出莲花山脉的起义军如同脱缰野马,9 月 23日未经战斗即进驻潮州,第二日进驻汕头。

按照商量好的计划,起义军占领汕头后,便预备将其作为临时首都,准备夺取广州后再把广州作为正式首都。

由于1925年东征的时候,周恩来在这里当过行政专员,起义军很快便铺开开工作。

为了建立并巩固政权,起义军决定第二次分兵。

其具体部署是∶

周逸群的第二十军第三师负责警卫,师部和教导团驻潮州。。

起义军机关周恩来、郭沫若等人驻汕头,城防由第三师第六团负责,不过因会昌一战损失太大,该部兵力仅相当一个营。

叶挺24师、贺龙20军余部,即贺锦斋、秦光远的第一、第二师(附第三师第5团),约6000人,将向西北方向前出至韩江流域平原之外运动。

目的有二,

一是前往占据有利战略位置。

二是预备沟通海陆丰根据地,这也是起义军选择粤东路线的一个考量,自1922年起,被毛泽东称为“农民运动大王”的彭湃,在该地区掀起农民运动,建立了中国最早的县级农会,有很好的革命基础。

故此,叶挺贺龙所部希望与海陆丰地区的农民自卫军取得联系,使整个潮汕东江地区成为根据地,待得苏联援助的装备物资上岸,大力扩军之后,再西取广州。

9月27,叶贺所部初步侦知国军部队正在向汤坑一带集结,尽管叶贺对集结的部队番号、数量都不清楚,但还是选择集中力量快速出击,前往击破汤坑之敌,堵住这个潮汕平原出入口之后,再前往沟通海陆丰农军。

起义军的生死之战,如此迅速的到来了。

汤坑之敌人数,远远超过起义军的想象,这是陈济棠指挥的三个师,共1.5万人。

除了薛岳的新编第二师外,剩下的十一师、第十三师,都是第四军北伐后留在广东的部队组成的,是粤军的骨干力量,战斗力很强。

不仅在人数、装备上占据优势,陈济棠所部此时更是掌握了汤坑一带的有利地形,按照薛岳新编第二师、自己的十一师、徐景堂第十三师前后顺序,进行梯次排布。

当时并没有“敌进我退”那种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指挥员们都是想着在进攻中打败敌人,退却被认为是怯懦的表现,时前线指挥员叶挺也不例外。

9月29,以叶挺24师先发,向汤坑制高点上的陈济棠部发起仰攻,

这个师虽然只有两千多人,但当时仍然拿出了北伐战争期间猛攻武昌城的勇敢作风,先高呼革命口号,然后向国民党军冲去。

这一气势震慑住了广东军,其前阵薛岳的新编第二师是刚刚成立的,在24师威势之下竟快速被突破,全师官兵丢弃前沿山头阵地,狼狈向后溃逃,并在起义军火力尾随射击下遗尸累累。

起义军也是一路跟踪追击。

陈济棠的指挥所设在汤坑以北六七公里的小高地上,清清楚楚的看到薛岳的部队抵挡不住而全师败退。

但其并不如何慌张,陈济棠的十一师是原第4军留下看家的部队,可以说是广东军阀部队中战斗力最强之一,加上又居高临下,数量还占优势。

于是乎,在争夺第二处阵地时,战斗极为惨烈,山头上,双方反复争夺,甚至手榴弹投过去未爆炸,对方又捡起扔回来。二十四师一个营长廖快虎,指挥部队反复冲杀,手下的人打光了,他自己就坐在山头上与阵地同归于尽。

陈济棠第十一师也不轻松,快速投入一个补充团后,又让另一支主力第十三师随时准备投入战斗。

战场几乎成为一个血肉磨坊,而在起义军眼中,国民党军是越打越多、越打越多,在尝试夜袭失败后。

9月30日天明,六千人的起义军已经伤亡两千多,直接去了三分之一。

部队决定向揭阳方向后撤,对面的陈济棠不知起义军虚实,倒也不敢追击。

只是,当叶挺、贺龙率部在揭阳稍作休整,往潮州行进时,一个晴天霹雳的消息传来。

'潮州昨天就丢了,汕头也不能保。听说革命委员会已经向海陆丰方向撤了!'

什么!!!

时间倒回9月29,潮州城内,市民、军士们不时可以听到汤坑一带传来的隆隆炮声,身兼潮州警备司令的20军第3师师长周逸群,率领700余人驻守该城,另有400人在汕头,此时周逸群的主要工作是为筹集物资,仓库里很快堆积了筹集到的上万件衣物以及数十万银圆,工作进展的颇为顺利。

然而,30日晨,几名军士带着消息入城:“我们在汤坑先打了胜仗,可是后来顶不住了,现在正在向后撤,队伍都乱了。'

这个消息让周逸群十分震惊,其本欲召集各方代表开会,稳定秩序加紧布防,然而,不待行动,乌压压的国民党军自城西方向出现。

揭开战争迷雾,来到国民党军视角,事实上,当起义军转福建,并一路南下的时候,国府部队并未着急动手,前往山区进行堵截,而是等起义军进入潮汕平原并开始行动后,这才展开部署。

当时粤东陈济棠部向河源一带集中(改为向丰顺一带集中),之前在会昌吃了败仗的黄绍竑、钱大钧部,则分别向五华、梅县集中,侦知起义军具体动向后。

李济深命陈济棠部寻求起义军主力进行决战,只是不想叶贺所部自己找了过来,这算是一个意外。

钱大钧部受命纠缠三河坝之朱德25师,

而出现在周逸群视野中的,则是自五华经丰良镇穿插进击起义军心脏的黄绍竑部。

战斗几无悬念,突然出现的黄绍竑部快速破城,周逸群率部顽强进行巷战4小时,最后又收缩到师部抵抗至下午三点半。

再死守下去,便只有全部覆没了,起义军开始突围,周逸群带着几十号人向南本欲奔汕头,但得到消息,汕头已经没了,大家只好把枪丢进水里,化妆各自逃生,周逸群本人则是先去了香港,再辗转去到上海继续革命事业。

除周逸群外,潮州城内的一个日后的大佬,粟裕,其此时是警卫班班长,则是向北奔向三河坝,与朱德回合,后续直接上了井冈山。

汕头方向,潮州受到攻击的同时,9月30日下午3点,国民党海军“飞鹰”舰运送一批战斗部队入港,汕头起义军虽将这一百来号人消灭,但很快,就得到脱离部队,轻装前来的贺龙

传递来的消息,汤坑、潮州失利!!

汕头保不住了。

贺龙与起义军机关于当日夜撤出汕头,大家心情灰暗,刚刚占领汕头短短几天,起义军就在此兵败,漆黑的夜空下,陪伴自己的是海边国民党军舰的信号灯,众人怀着沉重的心情向西行去。

10月3日,从汕头撤出的起义军机关一行数百人抵达流沙镇,叶挺也带着24师1000余人找到了这里。

这是南昌起义领导机关的最后一次会议,因为很快,陈济棠便率领11师赶到,起义军被冲散...

周恩来与叶挺、聂荣臻、杨石魂四人,挤着一叶扁舟,漂泊两夜一天,去到香港。

《聂荣臻回忆录》:“那条船,实在太小,真是一叶扁舟。我们四个人——恩来、叶挺、我和杨石魂,再加上船工,把小船挤得满满的。我们把恩来安排在舱里躺下,舱里再挤不下第二个人。我们三人和那位船工只好挤在舱面上。船太小,舱面没多少地方,风浪又大,小船摇见得厉害,站不稳,甚至也坐不稳。我就用绳子把身体拴在桅杆上,以免被晃到海里去。这段行程相当艰难,在茫茫大海中颠簸搏斗了两夜一天,好不容易到了香港。”

其他起义领导人如刘伯承、贺龙、李立三等人,经历大抵差不多,被冲散后,先去到香港,再转上海寻找组织。

部队方面,贺龙的第20军,原本便是绿林武装,因为脱离了贺龙的掌握,群龙无首,在之前便被国民党军包围缴械,除少部分精干被收编外,大部被遣散。

叶挺24师残部1000余人也经历一段时间奔走,最终在七十团团长黄埔一期生董朗的带领下,进入海陆丰地区继续革命,这就是后来的红二师!!!

在形容南昌起义军作出的各种决策和行动方面,许多战史不约而同的出现了这两个字--年轻,甚至一些文献上出现了“幼稚”这两个字、

这倒不是贬义吧,毕竟,若没有年轻的冲动,没有“幼稚”的抉择,中国的革命事业,恐怕没有人迈出第一步。

但不管如何,南昌起义的失败,证明过分依赖外援,以及城市革命论的错误,中国革命的历史性重任,也就这样,落在了想“上山”、倡导“农村包围城市”的毛泽东身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南昌起义后,南征困难重重,起义军为何执意南下广东?答案在东江
​南昌起义之后:起义部队哪里去了?
南昌起义部队有2万余精锐,沿途两次分兵,仅7千人到达目的地
南昌起义后,朱德的部队去了井冈山,主力部队都去了哪里
陈老总回忆录中曾称:朱德同志在南昌暴动的时候地位并不算重要
参加南昌起义的主力部队一共有四支,即贺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