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糖尿病的并发症,糖友怎么才能早知道?
userphoto

2023.04.25 河北

关注

  当你的身体出现眼前黑影、口臭、外阴瘙痒、特别爱出汗、顽固性腹泻、夜尿增多、性欲减退、腰酸背痛……

  那么,请糖友一定要警惕!

  糖尿病病的并发症遍及全身,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将会导致脑卒中、冠心病、脓毒症、失明、足坏疽等严重后果。

 当身体某一些组织器官发生病变时,常常会暴露一些蛛丝马迹,可能是身体异常的症状表现、可能是异常的检查结果,正是这些“异常信号”的发生,我们才得以早期发现糖尿病并发症。因此,糖尿病患者应定期进行代谢控制状况及并发症评估。

       

  糖尿病治疗的近期目标通过控制高血糖和代谢紊乱来消除糖尿病症状和防止出现急性并发症,糖尿病治疗的远期目标是通过良好的代谢控制达到预防慢性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患者寿命的目的,为了达到这一目标,糖尿病患者应定期进行并发症筛查,具体的筛查项目和频率见下表:

     

  那我们该如何进行定期并发症筛查?请糖友们和我接着往下看。

  糖尿病的并发症通常早期是没有明显的症状,所以大部分糖友们很难自我发现,导致临床难以及时准确识别诊断,因此我们需要对身体的一些指标进行定期筛查,以便及时发现及时治疗,改善患者的预后。

1、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筛查

  糖尿病患者常伴有高血压、血脂紊乱等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确诊糖尿病以后,至少每年评估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评估的内容包括心血管疾病现病史及既往史、年龄、有无心血管风险因素(吸烟、高血压、血脂紊乱、肥胖特别是腹型肥胖、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肾脏损害、心房颤动(可导致卒中)。静息时的心电图检查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筛查价值有限,对大血管疾病风险较高的患者应进一步检查评估心脑血管病变情况。

2、糖尿病肾病筛查

     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病程、血压、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血脂、尿酸等。确诊2型糖尿病后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肾脏病变筛查,包括尿常规、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血肌酐以及尿素氮。这种筛查方式有助于发现早期肾脏损伤,并鉴别其他一些常见的非糖尿病性肾病。有专家共识表示,1型糖尿病患者一般5年后才可能发生糖尿病性肾病,2型糖尿病患者在诊断时即可伴有糖尿病肾病,有效的降糖治疗、血压控制可以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进展。

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处于工作年龄人群第一位不可逆性致盲性疾病。主要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病程、高血糖、高血压和血脂紊乱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出现黄斑水肿或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之前是没有任何症状的,因此2型糖尿病患者应在诊断后进行首次综合性眼检查,1型糖尿病患者在诊断后5年内进行综合型检查,随后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至少1-2年进行复查,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则应增加检查频次。视网膜病变筛查筛查频率的推荐如下:

          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筛查频率

4、糖尿病足以及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筛查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发生发展与糖尿病病程、血糖控制等因素有紧密联系,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确诊时和1型糖尿病患者诊断5年后,应进行糖尿病神经病变筛查,随后至少每年筛查1次。

  每年应进行全面的双足检查,详细询问病史,评估目前患者神经病变的症状有无疼痛、烧灼、麻木感等感觉异常,下肢有无血管性病变,检查皮肤是否出现畸形、胼胝、溃疡、皮肤颜色变化等情况。

  综上所述,有效的降糖和血糖的自我监测是关键,糖尿病患者应日常自我监测血糖,定期检查糖化血红蛋白(HbA1c),对于糖化血红蛋白的监测,有关指南建议治疗初期糖尿病患者应每3个月监测1次,血糖达标后可每6个月检查1次,血糖控制不佳或近期调整了治疗方案者3个月定期测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糖尿病并发症有哪些?
糖尿病并发症有哪些?-牛奶和吐司的回答
身体发出这“4个信号”,预示糖尿病病情恶化,千万别不当回事
糖尿病会引起哪些病
糖尿病基础知识
5分钟读懂糖尿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