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猴头菇不同基质配方的比较试验
猴头菇(Hericium Erinaceus)属于非褶菌目猴头菌科猴头菌属,又名猴头、猴头菌、刺猬菌、花菜菇、山伏菌,是一种珍贵的药、食两用真菌,其子实体肉嫩味香,色、香、味上乘,有“素中荤”之称,是我国著名的八大“山珍”之一,自古就有“山珍猴头、海味燕窝”之说,并与海参、熊掌、燕窝并列为我国四大菜肴。临床实践证明,猴头菇性平、味甘,能利五脏、助消化、滋补、抗癌、降血糖,增强免疫力,国内以猴头为原料制成的“猴头菌片”已广泛应用于医治消化不良、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神经衰弱、食道癌、胃癌等消化系统疾病,也是著名中成药“猴头健胃灵胶囊、猴头菇口服液”的主要原料,其深受商家和消费者的青睐,市场需求日益增加。
  目前,我国野生猴头菇的数量较少、产量也较低,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近年来,猴头菇的人工栽培已取得很大的成功,方式也由原来的椴木栽培改为袋料栽培。但各地由于自然资源不同而使得栽培基质各不相同。
  本试验针对山西省自然资源优势和食用菌生产特点,拟通过不同基质配方对猴头菇菌丝生长、子实体生物学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筛选出最适宜猴头菇栽培的基质配方,以期提高猴头菇的产量、实现猴头菇的高效栽培。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供试菌株本试验所用菌株为猴头911,购买于河南省食用菌菌种供应中心。
  1.1.2 基质配方试验共设5个配方:配方1.棉籽壳84%,麦麸15%,石膏1%;配方2.棉籽壳54%,香菇菌渣30%,麦麸15%,石膏1%;配方3.棉籽壳34%,木屑30%,香菇菌渣20%,麦麸15%,石膏1%;配方4.棉籽壳14%,木屑60%,香菇菌渣10%,麦麸15%,石膏1%;配方5.棉籽壳14%,木屑70%,麦麸15%,石膏1%。
  1.1.3 栽培袋出菇袋为聚丙烯折角袋,规格为17cm×33cm×0.03cm。
  1.2 试验方法
  1.2.1 装袋按照5个基质配方分别称量,搅拌均匀,使基质含水量在65%左右,pH值5.5~6.0,然后装入折角袋内,每袋装干料500g,套口圈,盖无棉盖。每个配方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100袋。装袋要保证在6h之内完成。
  1.2.2 灭菌装袋完毕,将栽培袋装入灭菌帐篷,采用常压灭菌,在5h内使帐篷内温度升至100℃,并保持12h,然后停火再闷8h,之后及时搬入已消毒的接种室,呈“井”字形叠放,每垛4层,进行冷却。
  1.2.3 接种待栽培袋中料温降至30℃以下时接种,接种时要在超净工作台内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接种量按4%,保证每个栽培袋中的接种量相当。
  1.2.4 发菌管理将接好种的栽培袋置放于发菌架上,分上、中、下3层摆放,上层摆放间距为1cm,中间间距为0.5cm,下层菌袋挨菌袋摆放,摆好后进行避光培养。培养室温度应保持在23~26℃,空气相对湿度在65%左右。待菌丝长到菌袋1/3时,培养室温度降至21~23℃,每天通风1~2次,每次60~90min,每隔10d检查一次,如发现杂菌污染的菌袋,要及时清除出培养室并进行深埋处理。发菌期间要进行观察,并记录菌丝生长速度、生长势、颜色以及密度等情况。
  1.2.5 出菇管理待菌丝长满菌袋、出现原基时,即可移入出菇棚,并及时挖去老接种菌块,平摆于地上,每垛3~4层,温度控制在16~20℃,不能低于12℃或高于23℃,空气湿度应控制在90%左右,可以采用地面洒水或空间喷雾,要轻喷,切忌将水直接喷到子实体上。子实体生长阶段,要保证有散射光,以200~400lx为宜,并且要有良好的通风环境。
  1.2.6 采收猴头菇从现蕾到子实体成熟,一般要10~15d,当菌刺长到0.5~1.0cm未弹射孢子前进行采收。采收前6d停止喷水,采收后停止喷水3d,并进行通风12h,使菇根表面收缩不发霉,然后调节温度至23~25℃,使菌丝体积累养分、产生原基,之后按1.2.5进行出菇管理。
  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本试验采收3潮,子实体成熟后,记录不同配方子实体生物学性状、测定产量,并进行统计分析。产量为3潮菇的鲜菇产量之和。生物学效率=前3潮鲜菇产量/干料质量×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菌丝在不同基质配方生长情况的比较
  不同基质配方菌丝的生长情况各不相同。5个配方的菌丝生长情况好坏依次为配方5>配方4>配方3>配方1>配方2,其中,配方5表现最好,菌丝生长快、生长速度达0.603cm/d,满袋时间最短,为35d,菌丝洁白浓密、生长势强;配方4次之,菌丝生长速度为0.592cm/d,满袋时间短(35d),菌丝洁白浓密、生长势强;配方2表现最差,菌丝生长慢,菌丝生长速度为0.525cm/d,满袋时间长达40d,菌丝浅白、稀疏、生长势较弱。
  2.2 子实体在不同基质配方中生物学性状的比较
  在不同基质配方试验中,配方5子实体菌刺长度中等,朵型圆整紧实,横径为11.54cm,纵径为10.25cm,个头大,产生的畸形菇最少,其比例为3.6%,商品性好;配方4次之,子实体菌刺长度中等,朵型圆整紧实,畸形菇数量较少,其比例为6.7%,横径纵径长分别为10.78,9.85cm;配方3和配方1的生物学性状较差,朵型较圆整,子实体较松散,个头小,畸形菇比例较大,分别为12.5%和15.2%;配方2最差,朵型不规则,子实体松散,个头最小,畸形菇比例最大,为18.1%。
  2.3 不同基质配方的子实体产量比较
  基质配方不同,猴头菇的产量也不尽相同。配方5前3潮子实体产量最高,达到433.5g/袋,生物学效率达86.7%;配方4次之,前3潮子实体产量为422.0g/袋,生物学效率达84.4%,这2个配方产量差异不显著,但二者与其他配方的产量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配方3前3潮子实体产量为390.5g/袋,生物学效率为78.1%;配方1前3潮子实体产量为362.5g/袋,生物学效率为72.5%;配方2产量最低,前3潮子实体产量为349.0g/袋,生物学效率为69.8%,与配方3和配方1相比,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
  3 结论与讨论
  在猴头菇人工栽培过程中,不同基质配方对猴头菇菌丝和子实体的生长影响各不相同。试验证明,配方5最适宜于猴头菇的栽培,菌丝生长速度快、长势强、子实体紧实、生物学性状好、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配方4虽不及配方5,但综合性状表现良好,除与配方5产量差异不显著外,与其他配方的产量均达极显著差异,也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猴头菇基质配方。出菇期的温度和通风直接影响猴头菇子实体产量和品质,最适宜温度是16~20℃,低于12℃,子实体则发红,松软,品质下降;高于23℃,则造成大量烂菇和畸形菇。通风条件不好,也会造成畸形菇,通风时间长则会导致子实体干枯萎缩。猴头菇具有向地性,因此,菌袋摆放时,要将出菇口朝下或向侧面,这样可以防止大量水分积聚,减少畸形菇的产生,提高猴头菇的合格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珍稀食用菌及其栽培技术
灵芝产量高种植技术
花生壳替代棉子壳栽培平菇配方试验研究
裂褶菌高产栽培的关键技术及未来发展前景
珍稀食用菌高产栽培技术金针菇
猴头菇生物学特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