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一、概述

1、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总揽

17世纪中叶以后首先在英国然后在法国工场手工业逐渐发展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形式。重商主义已经不适应日益壮大的产业资本的利益和要求。封建制度还严重阻碍着产业资本的发展。

要求从理论上说明产业资本的生产方式怎样使财富迅速增长探讨财富生产和分配的规律论证资本主义生产的优越性。由此产生了由流通过程进入生产过程研究的古典经济学。并开始透过表面联系研究了生产关系的内部联系。

反映英国产业资产利益和要求的经济思想。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30年代初 W.配第为其创始人。早期的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是粗糙的。斯密系统地论述了劳动价值论而李嘉图更坚决和一致地贯彻商品价值决定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思想。斯密和李嘉图构成了古典经济学的典型体系。

2、哲学特征

1自然规律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哲学基础认为新的科学不是他们那个时代的关系和需要的表现 而是永恒的理性的表现是永恒的自然规律。自然规律归结为作为人类社会基础的个人人性的表达。个人是当时正在向资产者转变的一般市民 人性就是利己主义。 利己主义和个人主义的所谓经济人是政治经济学中无所不在的幽灵。

2利己主义与个人主义人性观在开始时就是以反重商主义者经济干预主义的姿态出现的。既然个人是他本人利益的最好判断者,那么最明智的做法当然就是让每一个人活动上抉择自己的道路。斯密所宣扬的“一只看不见的手”是一切都听其自由的社会的指导力量。而这一指导力量所借以发挥作用的机制就是完全竞争。

先驱人物

1J.洛克(1632-1704) 是配第的直接后继者。经济著作有《政府论》1680-1690《论降低利息和提高货币价值的后果》1691洛克的享乐主义哲学为斯密的人性论提供了心理基础。洛克认为劳动几乎提供一切东西的全部价值。他又以“自然法”来论证所有权的界限认为由于土地和货币的分配不均所产生的地租和利息都导致了对“自然法”的破坏。实际上就是把二者都归结为对劳动的剥削。

2D.休谟1711-1776 对斯密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他的主要经济论著有《论商业》、《论货币》、《论利息》、《论贸易平衡》、《论赋税》。休谟提出贸易差额平衡的学说认为这种平衡是按着各国不同的经济情况而自然决定的从而贸易不能始终有损或有利于某一国 为自由贸易论反驳重商主义的贸易控制论提供了理论依据。休谟是货币数量论者他认为商品价格的提高是金银增加的必然结果但价格变动并不紧随着金银的增加而是需要一些时间这是所谓价格滞后现象而这种货币贬值只在最后才提高劳动价格即提高工资这是所谓工资滞后。正是在这滞后时期货币贬值对于工商业起了鼓舞作用。

3W·配第(1623-1687)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统计学家。经济著作《赋税论》、《献给英明人士》、《爱尔兰政治剖视》、《政治算术》、《货币略论》。

生平

出生于英国毛纺织手工业者家庭。14岁开始独立谋生 在英法荷等国当过水手、家庭教师、海军士兵。 1644-1645年在荷兰莱顿大学攻读医学,后又到法英行医和研究,1649年获得牛津大学医学博士学位成为医生并兼任皇家医学院教授。1651年任爱尔兰英国驻军总司令的随从医生。1652年任爱尔兰总督的私人秘书后又任爱尔兰土地分配总监。1658年被选为英国议会议员。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时期他投靠国王查理二世1630-1685),被封为男爵并被任命为爱尔兰土地测量总监。1662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晚年他已占有27万多英亩土地还先后创办和经营过铁厂、渔场、木材场等企业。配第从事经济学研究是在英国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以后。这时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极为迅速工场手工业日趋兴盛产业资本逐渐代替商业资本在社会经济中占据主要地位。

思想特征

配第的经济学著作都是论述当时社会上存在的主要经济问题的并没有形成完整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配第的优点是不满足于对现实经济问题进行现象上的说明而是要力求探索经济现象产生的自然基础。在思想方法上他接受了F.培根、T.霍布斯等人具有唯物主义因素的进步的哲学思想 并且把它运用于研究经济问题。

配第反对根据主观意愿去作推论提出要从具体的统计资料中去寻找经济现象产生的自然基础。由此他逐渐摆脱了重商主义的影响,把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到生产领域。最先提出了粗糙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对资本主义生产的内部联系作了一定的考察。并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考察了工资、地租、利息等范畴。

劳动价值思想

区分了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

配第的自然价格相当于价值。假如一个人生产一蒲式耳小麦所用劳动时间和从秘鲁银矿中生产一盎斯白银并运来伦敦所需劳动时间相等后者便是前者的自然价格。 指出商品的价值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例。他提出“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的观点由此又认为劳动和土地共同创造价值。配第认为自然工资由工人维持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决定。地租是一块土地上生产的农产品价值扣除种子和工资以后的余额实际上包括了全部剩余价值。

 

二、A.斯密

Adam Smith1723-1790 18世纪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的代表和理论体系的建立者。他第一次把以前的经济知识归结为一个统一和完整的体系并加以丰富和发展。斯密是公认的经济学宗师。

1、生平和著作

1生平。斯密出生于苏格兰父亲是律师兼海关官吏。14岁入格拉斯哥大学。17岁获硕士学位并被推荐去牛津大学学习1746年毕业。 1748-1750年任爱丁堡大学讲师先后讲授修辞学、英国文学、法学和经济学。1751年任格拉斯哥大学逻辑学教授1752年改任道德哲学教授。他讲授的道德哲学的内容包括自然哲学、伦理学、法学、政治学。1758-1763年斯密曾兼任格拉斯哥大学财务主管、教务长、副校长等职务。他还热情参加当地政治经济学俱乐部活动。1762 5月被授予格拉斯哥市荣誉市民称号。同年10月被授予格拉斯哥大学博士学位。1764年初斯密辞去教职改任布克莱希公爵的私人教师。同年2月前往法国先后去过图卢兹、巴黎、日内瓦等地。这时正值法国百科全书派和重农学派兴旺时期斯密在巴黎拜会了 魁奈、杜尔哥等交流了学术观点。这对他的经济思想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1767年他回到家乡专心从事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和写作。17735月斯密被接纳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7763月出版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书中的经济观点集中地体现了产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因而受到了热烈的赞扬。该书对当时政府的经济政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1776年斯密被授予爱丁堡市荣誉市民称号。1787-1789年他被选为格拉斯哥大学名誉校长。

2早期著作:《道德情操论》

17594 月在他的伦理学讲义的基础上出版了《道德情操论》该书以资产阶级人性论为出发点认为在伦理道德方面人们都具有怜悯他人的同情心。在该书中作者主张保持现有的等级和社会秩序确立对某种优势的尊敬是必要的。对智慧和道德的仰慕使情操高尚过分崇拜金钱和势力则会使道德堕落。1766年斯密回到伦敦大约有半年时间他一面修订《道德情操论》一面为写作政治经济学著作搜集资料。斯密去世后,先后出版了他的《哲学论文集》1795和和《关于法律、警察、岁入及军备的演讲》、《亚当·斯密著作和通信录》。

2、历史背景

18世纪50-60年代英国正处在工场手工业向大机器工业的过渡时期。但残余的封建制度和重商主义政策还阻碍着新兴产业资本的发展。《国富论》的经济思想代表了产业资本同封建残余作斗争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要求。斯密深受18世纪资产阶级进步哲学的影响。他的家乡格拉斯哥是这一时期新兴的工业城市之一。18世纪中叶这里迅速地发展起了纺织、皮革、冶铁、造船等工业作者目睹了这一发展过程并经常与工商业者接触参加他们组织的”政治经济学俱乐部”的活动讨论发展经济遇到的问题。

3、《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1简介。简称《国富论》。1776年在伦敦出版。19世纪末中国清末维新派代表人物严复将该书第一次译为中文译名《原富》1902年出版。1972年和197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由郭大力、王亚南翻译的《国富论》中译本上、下

2地位。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划时代巨著把资产阶级经济学发展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在后来相当长的时间内既是古典派的又是庸俗派的各学说的启发点。全书以国民财富为研究对象认为政治经济学的目的就在于促进国民财富的增长。书中指出“政治经济学提出两个目标:第一给人民提供充足的收入或生计第二给国家或社会提供充分的收入使公务得以进行。总之其目的在于富国裕民。”书的“序言及全书设计”指出:一国国民每年的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一个国家的富裕程度取决于劳动生产力的水平和从事生产劳动的人数。

3篇章内容。全书共分五篇三十二章。在第一篇他从分工开始进而论及与之有关的交换货币、价值、分配工资、利润、地租等问题。这一篇实际上围绕着提高劳动生产力阐述了资本主义生产、流通和分配的规律。斯密又认为社会上从事生产劳动的人数取决于资本量;社会就业人数的增加从而产品的增加将是资本增加的结果。在第二篇他着重分析了资本的性质、资本积累和资本的用途。以上两篇实际上已经包括了他的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基本内容。第三篇从经济史的角度考察促进或阻碍国民财富增长的因素主要论述了自罗马帝国崩溃以来欧洲农业受阻抑的情况和都市勃兴商业发展的作用。第四篇评述了重商主义和重农主义两种政治经济学体系。对重商主义把货币和财富等同起来的观点、贸易差额论和国家统治对外贸易的政策进行了全面的批判。对重农主义肯定其认为在完全自由、完全公平的制度下国家才能繁荣的观点“最接近于真理”;批评其片面地认为只有农业是生产的工商业是不生产的观点。第五篇论述国家的费用、公共收入的来源以及国家财政税收政策对国民财富增长的影响主张限制君主和国家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实行经济自由主义。《国富论》的经济思想对以后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国富论》中若干经济观点被当时的政府所采纳对这一时期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起了重大的促进作用对欧美各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4、利己心理论

人性论是斯密认识社会问题的出发点。人的本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在伦理道德领域人们都具有“同情心”,另一方面在经济活动领域人们都具有“利己心”。他从人性论出发认为在经济活动中人们都受“利己心”支配每个人追求个人利益自然地会给全社会带来普遍的利益。这一思想成为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的理论依据。在斯密看来现实制度是自然的、永恒的、最有利于生产发展的制度。追求个人利益是每个“经济人”进行经济活动的动机和目的。每个人追求个人利益最有利于生产发展会自然而然地达到社会共同利益。

5、看不见的手理论

国家干预私人经济活动只能阻碍经济的发展和国民财富的增长实行经济自由主义才能充分体现“经济人”的利己本性符合“自然秩序”的要求。自由竞争是“一只看不见的手”自发地调节生产的进行国家干预私人经济生活往往会起妨碍作用。这一思想实质上反映了18世纪英国产业资产阶级力图排除一切封建制度残余和重商主义政策的束缚为资本主义经济充分自由发展开辟道路的要求。

6、国民财富源泉理论

斯密批判了重商主义认为只有对外贸易才是财富源泉的错误观点也克服了重农学派认为只有农业创造财富的片面看法强调一切生产部门都创造财富。他强调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并认为增加国民财富靠两种方法:第一是提高工人的劳动生产力第二是增加生产工人的人数减少非生产劳动者人数。前者靠加强劳动分工;后者靠增加资本。他第一个系统地论述了劳动决定价值的原理:区分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指出了劳动是衡量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考察了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的关系分析了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

7、分工理论

斯密认为发展分工是提高劳动生产力的主要方法。

1他首先从当时的主要生产形式手工工场的特点出发总结了分工可提高劳动生产力的原因。①劳动者的技巧因分工和专业化而增进 ②分工可免除工人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所费的时间③分工使操作简单化可促进机械发明。

2他继而考察了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生产指出文明国家的一切工业品从生产原料、制造工具到加工成品、运输出卖,都是由各行各业分工协作而成。这种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生产使劳动生产力提高,产量增加各生产者之间通过交换互相供给需要使社会各部分联成一个协作的整体。3在他看来两种分工只是范围不同。他认为分工是人类本性中互通有无的交换倾向引起的。也指出了分工给工人带来的不利影响使操作单一、呆板、妨碍工人智力发展。

8、货币理论 ·

斯密认为分工发生之后人们就要靠交换生活。他论述了作为交换工具的货币在历史上是怎样产生的以及它在交换中的作用。他认为货币是在克服物物交换的困难中产生的。例如屠夫要卖肉酿酒人和做面包的人需要买肉但屠夫不需要酒和面包交换就发生了困难。一些人就想到先用自己的产品换取为许多人都乐于接受的商品以便使交换顺利进行。于是这种商品就逐渐成为交换的通用煤介发展为货币。起初在各个地方充当货币的商品是多种多样的。后来集中到用贵金属作货币开始用金属条块后来又发展为金属铸币。斯密突出了货币作为流通手段的作用认为“货币只是货物借以流通的轮毂”。斯密赞扬纸币代替金属货币方便了流通减少了费用。

9、价值理论

斯密对商品的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作了区分。

他说价值一词有二个不同的意义有时表示特定物品的效用有时又表示由于占有某物而取得的对他种货物的购买力。前者可叫做使用价值后者可叫做交换价值。

他指出一个商品可能使用价值很大而交换价值很小或者使用价值很小甚至没有使用价值而有很大交换价值。

他抛开使用价值集中说明交换价值。提出关于商品的交换价值要说明三个问题。

第一什么是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换言之构成一切商品真实价格的究竟是什么?他主要阐述了劳动决定价值的观点。第二构成真实价格的各部分究竟是什么?他阐述了三种收入决定价值的观点。第三什么情况使上述价格的某些部分或全部有时高于其自然价格或普通价格有时又低于其自然价格或普通价格?他阐述了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10、价格理论

他指出:自然价格指的是与工资、利润、地租的自然率相符合的价格。市场价格指受供求影响的价格。自然价格是中心价格由于供求比例的变动市场价格有时高于有时低于自然价格。但前者受后者制约时时刻刻都围绕着自然价格这个中心。

11、三阶级划分

斯密以阶级结构分析为基础认为社会分为工人、资本家和地主三个阶级。他研究了三个阶级的三种收入:工资、利润和地租。三个阶级的收入是社会上的基本收入其他收入如利息等是派生的收入。他指出利润和地租都是对劳动创造的价值的扣除。

12、三收入分配理论

斯密肯定利润是资本家正当的收入来源承认地租收入的合理性。 1劳动生产物构成劳动的自然报酬或自然工资在土地尚未私有资本尚未积累的原始社会状态下工资包括全部劳动生产物。随着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工资也在增长。但在产生了土地私有和资本积累以后土地所有者和资本所有者都要求占有劳动生产物的一部分因此这时的工资就不再是全部劳动生产物而成为生产物的一部分了。工资占的份额由劳资双方竞争中达成的协议决定。工资额至少要达到劳动者能购买维持其生活和延续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国民财富的增长和劳动者的利益是一致的。劳动报酬优厚是国民财富增长的结果。2利润是资本家阶级的收入。他把利润看成是资本的收入是价值的本源之一。指出资本家手中一旦积累起了资本为了获得利润便用它购买原料和劳动投入生产。这时劳动生产物就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支付工人的工资另一部分支付企业主的利润。这里利润是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的扣除部分即剩余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他明确反对把利润说成是资本家监督指挥劳动的工资。认为利润总是同资本量成比例因此他讲的利润又是平均利润。指出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利润率有下降的趋势归结为资本家之间竞争的结果。他抱着乐观主义的态度认为利润率下降是国民财富增进和社会繁荣的标志。把利息看成是利润的一部分是派生的收入。他指出英国法定利息率不断下降正是由利润率下降引起的。

3地租是地主阶级的收入。地租是土地成为私有财产后耕种者为使用土地而支付的代价。自然的地租是租地人所得农产品总额扣除用于补偿种子和购置耕畜及其他农具的农业资本支付工资并提供当地农业资本的普通利润后剩余的份额。他把地租看成是使用土地的自然报酬是价值的本源之一。但对地租来源的解释极不统一。①他认为土地所有者占有的是劳动生产物的一部分是不劳而获的收入。②有时又把地租看成是来自农产品的垄断价格。③斯密认为农业中自然力也和劳动一样参加工作并创造价值。地租是地主借给农业家使用的自然力的产物。

13、资本理论

认为资本是总资财中用于再生产以取得收入的部分。提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区分。用于生产或购买物品然后通过出卖以取得利润的部分可称为流动资本。用于改良土地或购买机器等不用通过出卖即可提供利润的部分可称为固定资本。认为资本积累是扩大生产、增加财富的重要条件。资本积累取决于社会总资财分为资本和收入的比例。 “资本增加由于节俭;资本减少由于奢侈”。把资本积累的源泉看成是资本家勤劳节俭的结果。主张积累资本反对奢侈浪费。

14、思想的矛盾与评价

斯密的经济理论在许多问题上表现出二重的观点。 1在价值论中一方面正确地指出商品的交换价值由劳动决定另一方面又认为交换价值由三种收入决定。斯密在论述商品的交换价值时提出了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和商品的“真实价格”两个概念。“真实尺度”指的是一个商品所能购买或支配的劳动量这是商品交换价值在不同社会中共同的外在尺度也就是一个商品的购买力。 这个“真实尺度”又取决于作为商品交换价值的内在尺度的“真实价格”。商品的“真实价格”在不同的社会中由不同的因素构成。在初期社会斯密称之为“野蛮社会”),它只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所构成所以商品所能购买或支配的劳动也就等于生产这一商品所耗费的劳动。在“进步社会”指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的“真实价格”不再单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构成而由工资、利润、地租三者构成。于是“真实尺度”不再取决于耗费劳动而取决于工资、利润、地租之和于是形成了斯密价值理论中的二重观点。2在分配论中一方面认为利润是对劳动创造的价值的扣除另一方面又认为利润是“资本的自然的报酬”等等。3价值规律在现实的资本主义社会和前资本主义社会中有所不同。这一变化实际是:在简单商品生产条件下商品直接按照耗费劳动决定的价值进行交换;在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条件下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现实的交换是以生产价格为中心。他认为在资本主义的条件下劳动决定价值的规律不起作用了把资本主义商品交换以生产价格为中心看成是由三种收入决定价值了。

 

三、D.李嘉图

1、生平和著作。

李嘉图D. David Ricardo 1772-182319世纪初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和完成者。出身于犹太族家庭父亲是伦敦证券交易所的经纪人。12岁到荷兰的商业学校学习。14岁回国协助其父进行业务活动。21岁时因与新教徒女子恋爱违反犹太族习俗遭其父反对与家庭脱离关系。自此他独立开展证券交易活动很快获得成功。25岁时他已成为拥有200万英镑财产的富翁了。李嘉图深感自己早年受教育不足经济生活有了保障后开始进行自学。起初学习自然科学钻研数学、物理学等。在1799年他偶然阅读了A.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从此对政治经济学发生了兴趣开始研究经济问题。当时英国突出的经济问题是“黄金价格”和“谷物法”。李嘉图热心地参加了对这两个问题的辩论。1819年李嘉图被选为英国下议院议员。他没有参加政党但却是当时保守党政府议会内反对派中最激进最活跃的一员。他揭露旧法规的弊病主张进行议会改革;反对“谷物法”宣传自由贸易;批评政府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建议进行币制改革等等。

2、 “黄金价格”的辩论

18世纪末由于进行对拿破仑的战争英国处于财政困境政府利用大量发行银行券的办法弥补财政赤字。1797年英国政府通过“银行限制法”停止银行券兑现。19世纪初出现了金价上涨、银行券贬值的情况。这一情况影响了企业经营和人民生活激起了对这一问题的议论。1809年李嘉图在《晨报》上匿名发表了《黄金价格》引起了所谓“金价论战”。 论战分为“金属派”和“反金属派”两方。 李嘉图成为“金属派”的首领。他以货币数量论为依据认为金价上涨的原因是银行券发行过多从维护工业资产阶级利益出发要求有一个稳定币值的货币制度。“反金属派”由英格兰银行董事、金融界利益集团和执政党政府构成他们从维护现行货币政策和他们的利益出发否认银行券发行数量是影响物价的原因。李嘉图连续写文章阐明他的观点1810年初出版了《黄金的高价:银行券贬值的证明》;18109月连续写了关于金价报告给《晨报》的三封信;1811年发表了《答博赞克特先生关于金价委员会报告的实际观感》;1816年发表了《关于一种既经济又可靠的通货建议》。英国议会下议院于1810 219日任命一个“金价委员会”来调查黄金涨价的原因“金价委员会”于同年 6 8日送达下议院的报告接受李嘉图的观点。但这个报告于1811年被下议院否决。当时战事正在进行政府不能作此更张。战事结束后1821年恢复了兑现。但经历了1825年和1836-1839年两次经济危机的袭击兑现濒于困难。1840年议会任命一个“议院发行银行委员会”来讨论银行券发行改革问题。这时又出现了以S.J.L.奥弗斯通1796-1883为领袖的“通货主义”和以T.图克1774-1858为领袖的“银行主义”的两派论战。前者继承以李嘉图为首的“金属派”的论点后者继承“反金属派”的论点。这场论战讨论了四年没有结论。首相R.皮尔1788-1850是通货主义信徒他于1844年提出了“英格兰银行条例”由英王裁可颁为法令。通货主义派的意见取得了胜利。

3、“谷物法”的辩论

1815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修订的“谷物法”引起了对这一法令的辩论。“谷物法”是限制外国粮食进口的保护贸易政策它维持和提高国内粮价使地租增加给土地所有者带来利益。粮价提高使货币工资上升又限制了利润的增长。因此“谷物法”的存废成为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斗争的一个突出问题。李嘉图也积极参加了这一问题的辩论对“谷物法”提出尖锐的批评。1815年发表了《论谷物的低价对资本利润的影响:证明限制进口的不当》;1822年发表了《论农业保护关税》与代表土地贵族利益的经济学家T.R.马尔萨斯进行了激烈的论战。这场辩论继续了许多年直到1846年英国政府才废除了“谷物法”。

4、理论渊源

参加社会经济问题的辩论促进了李嘉图对政治经济学理论的研究和写作。1817年发表了他的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该书一发表就受到了极大的重视他本人成为当时英国最著名的经济学家。李嘉图的经济理论以J.边沁的功利主义为出发点。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中他建立起了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以分配论为中心的理论体系。他直接继承斯密理论中的科学因素并作出重要的发展.李嘉图强调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任务是阐明和研究财富在社会各阶级间分配的规律。他认为全部价值都是由劳动生产的它在三个阶级即劳动者、资本所有者、土地所有者之间进行分配:工资由工人的必要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利润是工资以上的余额;地租是工资和利润以上的余额。李嘉图由此阐明了工资和利润的对立工资、利润和地租的对立。此外李嘉图还论述了货币流通量的规律、对外贸易中的比较成本学说等等。李嘉图接受英国哲学家经济学家J.边沁的功利主义把个人利益看作是经济活动的出发点和准则。在他看来资本家发展生产时追求的是个人利益是利润。利润又是资本积累的源泉和扩大生产的条件只有利润增加才能保证生产力发展财富增加。因此资本的利益不仅代表资本家自身的利益同时代表了全社会的利益。但他认为地主阶级的利益和社会的利益是矛盾的。他的主张实际上是资产阶级的功利主义其功利主义原则服从于资本扩大自身利益和反对地主阶级的要求。他批评斯密价值论中的二元观点坚持商品的价值由生产中耗费的劳动决定的原理。他第一个提出了决定价值的劳动不是实际的个别劳动而是社会必要劳动他还指出了决定商品价值的不仅有直接投入生产的活劳动还有投在所耗费的生产资料上的劳动。

5、《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1817年伦敦出版1819年和1821年分别出了第2版和第3版。李嘉图的研究方法导致了本书的奇特的结构。全书共分32结构松散。实际上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完全包括在该书前六章中。论若干具体的赋税的十二章和论对外贸易的两章都是理论原则的运用而其余涉及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解释和补充的各章只能算为本书的附录。就前六章来说其逻辑结构也是不严谨的。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篇章结构

第一章论价值本应只涉及价值问题其他范畴只有在对价值分析的基础上才可能进一步说明。但本书在这一章里不仅假定了商品的存在论述了价值原理而且假定了工资、资本、利润甚至一般利润的存在并对这些范畴一并作了论述。第二章论地租第三章论矿山地租只是对第二章的补充。在这两章里又是以对整个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全部见解为前提论述的。第四章论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第五章论工资第六章论利润只是对第一、二章的补充。可见全部经济理论又可以说都包含在头两章里了。以后各章除个别地方有新的见解外都是对这两章阐述的原理的运用和补充。

6、劳动价值论

李嘉图认为商品的交换价值来自两个源泉:一是它的稀少性;一是获得它时所必需的劳动量。如名画、古钱等其价值由稀少性决定不过这类商品数量很少。

指出商品价值由劳动决定的原理只适用于可以由人类劳动不断生产出来不受限制地参加竞争的商品这类商品占绝大多数。李嘉图始终坚持耗费劳动决定价值的原理批评一切与其相矛盾的观点进一步阐述了商品价值量与生产时的耗费劳动成正比例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例的原理。他着重批评斯密三种收入决定价值的观点。他赞成商品价值要分解为三种收入同时指出不能倒转过来又认为三种收入构成交换价值并详细地证明工资、利润和地租的变动不会影响商品的价值量只影响三者之间的分配比例。因此商品价值分解为三种收入并不改变劳动决定价值的原理。李嘉图还指出商品的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量决定的;也论及了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计量问题。

7、分配理论

李嘉图以分配论作为理论体系的中心。他认为社会总产品要在三个阶级之间进行分配。社会总产品是一个确定的量在三个阶级之间进行分割必然表现为三个阶级之间经济利益的对立。李嘉图强调地租不是决定价值的原因而是农产品价格提高的结果。给地租下定义说:“地租是为使用土地的原有和不可摧毁的生产力而付给地主的那一部分土地产品。”他反对把地租看成是自然的赐予认为恰恰相反大自然是吝啬的自然界中好地太少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不得不耕种贫瘠的土地耗费更多的劳动生产农产品。李嘉图只讲级差地租否认绝对地租的存在。对级差地租的考察涉及到两种形态第一种形态是由于土地肥力和位置不同在同量土地上投入同量资本劳动生产率不同而形成的级差地租。第二种形态是由于在同一块土地上追加投资劳动生产率递减原先投资和追加投资所形成的劳动生产率的差别也会形成级差地租。

8、工资

李嘉图认为工资是劳动的价值。他认为劳动的价格可分为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劳动的自然价格是让劳动者大体上能够生活下去并不增不减地延续其后裔所必需的价格。劳动的市场价格是根据供求比例的自然作用实际支付的价格。人口繁殖的变化是供求趋向的动力。

李嘉图在论述利润时没有抽象出剩余价值来。指出了利润率变动的历史趋势。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地租有增长的趋势因此商品总价值在支付地租后留下来属于资本家和工人的部分逐渐减少。由于劳动的自然价格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是不变的剩下来归于利润的部分就会越来越少他由此得出了利润率有下降的趋势的结论。

9、货币理论

持有货币数量论观点。认为货币的价值取决于货币的数量一个国家的货币数量增加它的价值就会下降同时表现为黄金和其他商品价格上升。货币数量减少则引起相反的结果。

混同了金属货币和纸币的规律。金属货币本身具有内在价值不会贬值纸币作为金属货币的符号本身没有价值无论发行多少都只等于流通中所需的金属货币的价值。因此如果发行过多就会贬值引起物价上涨。作者看到的实际是银行券发行过多引起的通货贬值误认为这是包括金属货币在内的一切货币的规律。考察了货币与商品交换时量的比例关系得出了一条极其重要的一国所需货币流通量的原理即假定一国内商品流通量和价值量为已知数它所需要的货币量必然取决于其价值。货币本身的价值越大所需货币量愈少货币本身价值越小所需货币量愈多。

10、自由贸易理论

积极主张自由贸易学说。李嘉图继承斯密国际地域分工理论并发展为比较成本学说。李嘉图认为国际贸易不同于国内贸易。在国内资本和劳动可以自由转移形成统一的市场价值。在国与国之间劳动和资本的转移受到限制 因此 支配一个国家中商品交换的规律 不适用于国与国之间的交换。 在国际交换中 100个英国人的劳动产品有可能交换80个葡萄牙人的劳动产品也可能换120个东印度人的劳动产品。因此最有效最有利的对外贸易原则应是比较成本原则。例如英国和葡萄牙两国进行贸易假定葡萄牙生产一定数量的酒只需80个工人一年的劳动生产一定数量的毛呢只需要90个工人一年的劳动而英国生产同量酒和毛呢则分别需要120个工人和100个工人一年的劳动。显然葡萄牙在生产两种商品上都占优势。

按照理想的国际分工两类商品最好都在葡葡牙进行生产但由于资本和劳动转移的困难不可能把两种商品都移在葡萄牙生产。根据比较成本原则葡萄牙可以生产成本最低的葡萄酒英国可以生产成本比较有利的毛呢两国进行交换都能得到利益这一学说在19世纪初英国扩大对外贸易占领世界市场中曾起了积极的作用。

11、赋税

赋税是一个国家的土地和劳动的产品中由政府支配的部分:它最后总是由该国的资本中或是由该国的收入中支付的。税收额应尽量压缩以减轻人民的负担;税收的数量应限制在一国新增加的资本和收入中以免侵蚀原有的资本使生产萎缩国家和人民陷入贫困的境地。一种好的税收政策应该做到各阶级都不能逃避并且根据财力又都能支付。政府应尽量不要征收那种必然要落在资本上的税因为这种税会损害维持劳动的基金减少国家将来的生产。主张增加对地主的课税减轻由资本负担的课税以维护资本的利益和发展生产的要求。

12、李嘉图理论体系的缺陷

两个不可克服的矛盾。第一个矛盾:是资本与劳动交换和价值规律的矛盾。认为工人出卖的是劳动工资是劳动的价格。依据这一观点如果资本与劳动的交换是等量劳动相交换就无法说明资本家所得的利润由何而来;如果二者相交换资本家所得不仅能补偿资本还有利润那么交换必定是不等价的与价值规律是相矛盾的。不能区分劳动和劳动力因而不能对此矛盾作出科学解释。

第二个矛盾:是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和价值规律的矛盾。两个数量相等的资本有机构成不同如果剩余价值率相同按照劳动价值论二者生产出来的商品必然价值量不同剩余价值量不同利润率不同。认为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是一个普遍的规律。显然如满足这一规律的要求商品就不能按劳动决定的价值出卖二者存在着不相容的矛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经济学常识知识点总汇
1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
《国富论》:最洞悉人性的九条理论贡献
《国富论》主要内容是什么?对后世的影响有哪些?
经济学说史重点
《国富论》的经济思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