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买不起房, 年薪多少租得起房?

租房好还是买房好,这种话题总被人讨论。其实没啥好讨论的,买得起的话,当然买房好。大家在说买不起房的时候,就好像租房很容易似的。其实,租房何曾容易过? 

线上房屋交易平台Nested近日发布了一份2017年全球租房可负担性情况报告。这项报告公布了全球50个大城市单位面积的年租金。美国东西海岸两大城市纽约和旧金山分别位居前两位,每个月租1平米的房子,花费超过350元人民币。香港位居第3位,每平方米月租金为290元。北京和上海分别排在第29、32名,处于中游偏下水平,北京每平方米月租金为138元,上海为133元。

换言之,相比其他全球大城市,北京上海的房租水平,应该还算是“良心价”。老有人说国内大城市的租售比太高,意思是房价相比房租太高了;可是反过来想想,其实也可以说,是房租还太低。高租售比的房产就像分红型股票,看重的是分红(租金),高增长的房产就像成长型股票,看重的是差价,如此而已。 

想要在大城市生活,买不起房总算还可以租,但如果连租也租不起,那就只能走人了。北京上海房租,在全球50个主要城市中处于中下水平,还不到旧金山纽约的四成,说明北京上海在全球主要大城市中,还算是相对“宜居”的。可即便如此,这个价格也早就已经让上班族大呼吃不消了。 

拉夫堡大学机构库发表的一份报告称,个人每月花在房租上的钱不应超过工资总额的29%;英国政府则规定,适合一人居住的最低生活空间为420平方英尺,即约39平方米。若据此来租房,一个人一年最少需要赚多少钱才租得起房呢? 

数据有点吓人:在租房成本最高的旧金山,一个人至少年薪要达到60万人民币,才能拥有舒适的居住空间;上海和北京的上班族同样压力山大,在北京,年薪至少要赚够22.3万;在上海,则至少要21.4万。也就是说,你一年挣不到二十几万,都活该租不起房。

北京上海的平均薪酬连1万都没有,最多只能达到这个标准的一半。一半就一半吧,反正对北漂和海漂们来说,人均能有20平米的居住空间,已经算奢侈了,哪还敢奢望39平米呢。照此计算,在北京和上海税后年收入如果能有11万,就可以住得相对舒适。当然,前提是你没有拖平均工资的后腿,而且还要再努力往前挤挤。 

在北京2170万常住人口(2016年年末数据)中,租房族占近4成,也就是说北京有八百多万租房客;上海呢,有960万外来常住人口,约80%租房居住,租客也快八百万了。这么多的租房一族,能够达到租房年薪标准的,显然不会是多数。他们都住在哪里?居住条件如何?租金压力怎样?这才是真正值得关注的。

数据是冰冷的,生活是真实的,需要一天天地过。讲起租房经历,北漂、海漂们总有一肚子苦水要吐:房租太贵、找房太苦、市场太乱、维权太难。前不久,链家自如出租房甲醛超标事件,只是租房辛酸中的一个插曲罢了。曾有相关调查,24%的租客遇到过押金不退,24%曾被随意涨房租,18%遇到房东、中介拒绝维修,16%遭遇收租人卷款跑路。 

这些辛酸遭遇会降低租房舒适度,会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麻烦,让人没有一个稳定的家的感觉,但真正悲催的,也许还不是黑中介之类。 

在北京上海,从来不缺把工资的1/3、1/2甚至几乎全部用来付房租的年轻人。我爱我家的调查数据显示,在北京租房的毕业生中,69.2%需要依赖父母资助。而据《青年报》的报道,上海超六成租房青年选择“合租”、“拼租”和“群租”,近三成受访者用超40%的薪水来支付房租。


房租对于刚毕业的毕租客和中低收入等群体来说,无疑是最大的一块开支。他们本来就只住得起郊外的城中村,以及各种廉价公寓。无奈,经过这些年地方政府的清理整治行动,这种租金便宜的地方,已经越来越少。城中村都拆了,违建公寓不让住了,热力井和地下室更不行,群租也不被允许。

北京制定了相关规范,禁止改变房屋内部结构分割出租,禁止将厨房卫生间,阳台和地下储藏室等作为卧室对外出租。如有违规“打隔断”对外出租的情况政府部门会进行清理。黑中介为达到加快出租房流转速度的目的,甚至会利用这一规则,进行所谓“洗房”行为。 

而根据上海对群租的认定标准,任一出租房间居住人数超过2人,将单位集体宿舍设在住宅小区内,将房间分割搭建后出租,或按床位出租等等,都算是群租。而且规定,任一出租房间的人均居住面积不得低于五平方米。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这些政策基于消防、治安等安全隐患角度考虑,应该说初衷良好,但在事实上却也加剧了租客的租房困难,抬高了城市的落脚门槛。完全因为安全问题倒也可以理解,若要以此提高租客的居住舒适度,则颇为有点“何不食肉糜”。 

人的处境是会变的,很多成功者当初刚到北京,住的都是地下室,很多老上海家庭的第一代,更是“滚地龙”(用毛竹和木片等搭建的最简单的居所)出身;但是,如果你不给他机会,他就没法在大城市落脚,也就没有了“后来”,贫穷会代际传递,只能等着被扶贫了。 

对于大城市来说,人口是财富。就像葛建雄教授说的,都市离不开移民,无论是在其形成之初,还是在其发展过程中。一旦移民断绝,甚至出现人口大量外迁,富有该都市特色的文化亦随之而停滞,而衰落,以至最终消亡,古今都市概莫能外。

现在,国家日益重视住房租赁,不管是租购同权、官方租赁服务平台,还是扶持租赁企业、推广企业自持商品住房等举措,它们深入租赁市场,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要让租房成为“更好的选择”。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想要把这个引号去掉,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一方面,应该区别对待那种只租不卖的房产投资行为,他们买了房子不是为了短炒获利,而是为了出租,都是有租客的,或者从来就没卖过。像这样的行为,有别于所谓“炒房”,如果不能鼓励,至少不该打压。它和国家扶持租购并举的很多举措,其实异曲同工,只不过,不是强制企业自持,而是由私人房东投资。 

另一方面,房租由市场供求决定,京沪租金在国际大城市中本身就不是很高,想要再进一步通过扩大供给,把租金给打压下去,几乎没有可能。更有效的办法,应该是在确保居住安全的情况下,让那些愿意牺牲居住舒适度的人,去住更差更挤的房子。事实上,群租也相当于是扩大了供给,其平抑大城市房租的效果,恐怕远强于加推企业自持商品住房。

京沪居,大不易。前些年还谈论“多少年薪买得起房”,现在很多人已经只能谈论“多少年薪租得起房”了。十年前,节衣缩食在京沪买房的,都成了人生赢家。如今,如果京沪买不起,人口持续流入的二线热点省会城市,应该还有机会。人生因房而异。一边苦哈哈地在京沪租房,一边也还是琢磨着去热点省会城市买套房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城中村房租不断上涨,租客终于发声:深圳,请让我能租得起房
大城市,是给能租得起房子的人奋斗的
1998-2017年中国35个大中城市住房支付能力指数
大城市租房市场原来是这样的
买不起房的年轻人,现在连租房都难了……
魔都江山一片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