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土:一部无字的《易经》

今春,我去花市购花,花棚外有一堆堆如小山的弃土,我挑花,孩子则一头扎进了土堆。买好花欲回时,孩子已成了“土人”。我没有阻止,站在她旁边,看她轻掬那土,摩挲那土,将自己的脚丫埋塞到土里,甚至还悄悄抓一把土装进上衣口袋。才发现,孩子对土的感情已经很深了。

可是,城里几乎找不到土,玩沙子倒可去沙场,玩土要去哪里呢?一年四季,小区的地皮都被常绿的草覆盖着,连飞尘都鲜见,何况是土!

自打长大以后,见的土就越来越少了。我毕业那一年,要远走他乡,母亲特地带了小镢头,在渠沿上土质最好的地方挖了整整一袋子土,给我塞在行李中。家乡土是很多地方的一种讲究,人在他乡,无论身心都容易水土不服,出现腹痛、腹泻、恶心、乏力、睡眠不佳等各种症状,古法认为,冲服一碗家乡土肠胃便顿时熨帖。这是情感的治愈法。这一袋子“家乡土”,我保存在手帕里有许多年,虽然从未水土不服过,但有一种将故乡带在身边的美好错觉。

八零后及其以前的人,谁不是玩着泥土长大的呢?那时的泥土干净,可现在的泥土少有能玩得的了。城里讲究细菌致病,凡有尘的地方,洒水降之,凡有土的地上,都盖着草皮,或是直接用塑料、橡胶、石板将土掩住。

在文明的领域里,人见不得土,土也无脸见人。正如城里人怕土气,追求洋气与高级美,管乡下人叫“土包子”或者“土鳖”。但也奇了怪了,为什么城里人生病了偏爱找“土郎中”开“土方子”,迷恋土法治病呢?那大小菜市中的“土特产”“土鸡蛋”为什么又偏偏价高一筹?

人和土之间,就如人和蛇之间的关系一样,有厌恶,必有依恋。人像所有自然界的生命体一样,产自于土。必须得承认,我们生来,就带有满身土气。在文明的度化下,人有了知识,有了文化,于是有了讲究,人的身上也就多了一层又一层的纹饰。披着知识和文化的外衣,人很容易忘却自己的来处,厌弃自己的本原——土。

这有错吗?这不过是人在平衡自我与土的关系时产生了一种偏差,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土是质地,“质胜文则野”,一个人若是没有知识文化的纹饰,那就是纯粹的“野人”。而“文胜质则史”,一个人过度地用知识文化纹饰自己,便失去了真面目,变得巧言令色,矫揉造作,变成“非我”。

住在城市楼房的人,将自己圈禁在一个小小的处所里,唯一能通气的地方就是门窗。久而久之,容易肝气不舒。离土地很高,浮在上空,于是心浮气躁,沉不下心,静不下气,抑郁随之而来。倘若出去走一趟,将气理顺了才好。

住在土地上则不然,四面皆是土,日月星辰,风霜雨雪就在身边。春天,土地生发的时候,人就可以随之生发,冬天,土地闭塞的时候,人也伏藏起来。于是,渐渐地“与四时合其序”,养成自然的生存节律,建立生活的季节时序。每一个时令,土给予什么,人就接纳什么。按照这样的时序不徐不疾的生活,有什么可抑郁的呢?

《说文解字》的“土”字解法,是“土者,地之吐生物者也”。土中的一“竖”,是一个开头朝上的箭头,象征从地面下生长出来的新生命。侍弄花草的人应该懂得,植物在土中比在水中的长势更肥壮,因为土有纳藏,汇聚着生命需要的有益元素。

我的工作室中,摆放着一列陶土瓶,每一个瓶子中都蓄水养着一种植物,有艾蒿,绿萝,散尾葵,薄荷,紫苏等等,这些植物们个个清瘦,雅逸,倒也符合我的审美气质,然而,它们的气质倒不是天生如此。把艾蒿、薄荷、紫苏们养在土里,要不了一个月,就壮实肥大起来了,好像被放回到旧林中的羁鸟、故渊中的池鱼一样。

人也如此。每每回到土地上,心就会沉稳很多。脚踩在松软而富有生命力的泥土上,菜蔬与杂草为山林,鸣蛩与池蛙为仙鹤,好像一瞬间成了隐士似的。不过,隐士还是莫当得好。不如做个本分的农人,用心侍弄土地,土地也如期回报自己。麦入谷仓,稻点土地的那一刻,念一声“吾亦爱吾庐”,是多少人一辈子梦寐以求的生活。

作家林语堂诚实地说:“让我与草木为友,与土壤相亲,我觉得心满意足。我的灵魂在泥土里舒服地蠕动,觉得很快乐。”的确,每一次回归到土地,都切实地领教着土的裨益。孩子在土气旺盛的地上奔跑得多了,食欲好,消化好,长得也越发好。人与人的相处也似乎得了土地的益处,开始变得自在、畅通、真实起来。夜沉下来,星光洒落在土地上,心肾自然相交,与夜的黑融为一体,睡得安宁舒坦,第二天活泼泼地走在土地上,这才是人该有的姿态和步调。

难怪郑板桥的梦想是拥有这样一所房子:“吾意欲筑一土墙院子,门内栽竹树草花,用碎砖铺曲径一条,以达二门。”拥有了一身知识文化而后远离了土地的人,哪一个不曾怀有这样朴素的梦想?

文人能筑此梦,应当师法于中国田园诗的鼻祖——陶渊明。此刻,当我走在土地,亲自侍弄菜蔬和药草的时候,才真切地理解了渊明。想当初,他执意从官场辗转中回到田园,“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累得腰背佝偻,满面风霜,仍然是“晏如也”。

在渊明那里,早就与土地做了十分的较量。土地有厚德,可以承载万物,包容所有,而官场往往容不得人。土地温厚如君子,与官场中人交,不如与土地为伍。土地看似静默,却无时无刻在培育着生命,这是一个人应终身学习的品质,也是治学之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最重要的是,生命离不开土。《说文解字》如是说:“百谷、草木丽乎土。”我们赖以生存的粮食、草木,哪一样不是从土中长来?每一株植物的生死,由土见证。每一棵药草的性味,由土养成。人何尝离得开土呢?

土音为宫,是世间最温和的声音。土味为甘,是最合乎脾胃的滋味。土德温柔敦厚,是中国哲学最欣赏的品格。土性和,是齐家治国的终极目的。

以五行法来看,土居中统筹,调解,生木金而降水火,这一升一降之间,土如一军之统帅,一国之宰相一样发挥了自己的中心作用。如果没有土,五行难以调和,草木无以寄生,四季无以固著,运气无以起始,中国的文化将无以立足。

回归到土,才发现人需要的并不多。像在土中养草木一样养育孩子,孩子才能像草木一般,从土中获得坚固的卫外力和灵动的生命力,是我在养花草与育儿过程中的一个心得。反之亦然。

在写作中,我也无数次地得到了土的指点,只要回归到土上,我的创作力就源源不断。这应当不仅仅缘于中式文人的乡土情怀,更有土本身带来的一种能量。我不能说清楚,这种能量交互的过程发生原理是什么,但只要将自己的劳动交付给土,就可以像草木一样,在土地上自给自足。

也许,土可以让人近道,甚至知道,让人如《大学》开篇中所说的那样,做到“止定静安”,然后进入到一个神秘幽邃的思考空间,而后虑而有得。土地是一部无字的《易经》,虽不宣一言,但它的经纬如水一样流注,陈述着生命深刻的道理。

这是土地独有的力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乡土中国》里的土地情结
依土而成(第十九届叶圣陶杯初赛获奖佳作)
依米专栏 |乡土 .乡情
凌云读书:费孝通《乡土本色》
中国人都有些什么特点?从《乡土中国》聊聊乡土社会中的国人
《乡土中国》:中国的人际关系格局,是个圆|豆爸读书会·139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