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故乡——人物篇

前两年回到故乡去,发现曾经的叔叔阿姨、阿公阿婆越来越少。也是,离开故乡已经二十余年,该老的都已老了,连自己的孩子都十岁了。那些记忆中的脸庞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模糊起来,且有的人我甚至不知道他的姓名,谨以此篇为记。

一、“疯子更生”

   “更生”是我们那边方圆几十里的名人,提起他没有人不知道的。因为他既是个要饭的,也是个疯子。

    其实我总共也没见他几次,对他印象最深的是我妈给我讲的关于他被退伍的故事。

   记不得是哪一年了,年轻的更生被招入伍。乡里把他送到了城里,就在大家都在等车的时候,更生尿急了,不管三七二十一,当街就撒了一泡尿。于是,没等送上军车,更生就被送了回来,然后大家都说他神经了。是呀,一个正常的人怎么可能在城里的大街上当众撒尿呢?肯定是脑子有问题。

   此后,更生就是神经病的代名词了。孩子不听话的时候,母亲就吓唬道:“再不听话,把你送给更生要饭去。” 对他人表示不理解时,骂一句“你是更生啊。”

   我老家所在的那一片,几乎每个村镇他都去过。哪里有集市,哪里的寺庙开光,谁家有红白喜事,他好像都能知道,哪里也少不了他。更生经常男扮女装,绑几个小辫,穿个花裙子,后面还跟着他的老婆。人们都喜欢拿他打擦。

  “更生,最近又去哪里发财了?”

  “更生,今晚又到哪个婆娘家去了?”

  “哎呀,更生,好久没见你了,过来聊会。”……

    更生每次都是笑咪咪地回答着大家的各种各样的问题,难得的是,问话的人最后都对他的回答表现得很满意的样子。

   “更生”更像是一个农家人解乏的良药和消除压力的利器。

二、“小妹”

  我不知道她叫什么,只知道大家都管她叫小妹,大概比我小一二岁。见到她的时候,总是一付怯生生的样子,也不和我们一起玩,说话也是非常地小声。我去爷爷家的时候,经常能碰到她,但她从不主动和别人打招呼,也不和别人一起玩。当我们几个小伙伴玩得昏天黑地的时候,她都是默默站在一旁看,叫她来玩,她也不来。

   直到成年后的一天,我到同学家去,突然想起了她来。因为她家就住在我同学家的对面,一处平矮的泥房子里,她的爸爸我已经没有印象,她妈妈好像是身体有问题,说是吃过刚生下的小猫,我于是有点怕看到她。小妹还有一个哥哥,模样和她很像。我问我同学,原来住在你家对面的那个小妹呢?

   同学说,你不知道吗?她大概几年前就去世了。她跟人去城里打工,也不知道谁家里的狗没有拴好,跳出来咬她,她被吓死了。

   “怎么会被吓死?一个大姑娘怎么还能怕狗呢?”

   “哎,看来像是真的不知道,我也是听我妈讲,她从小就有心脏病的。”

   我一直接以为她是个患有自闭症(这个词我也是后来才听说的)的孩子,从小没有伙伴,看谁都是一付怯生生的样子,穿着宽宽大的旧衣裳,从没有看到她对谁大声的讲过话, 我也似乎记不起来她的笑容。

   很诧异这么个年轻的姑娘,正应该是朝气蓬勃的花样年纪,竟然被一只狗给吓死了(我也是半信半疑)。

三、张大夫的儿子

   为什么称他为张大夫的儿子,因为我已经忘记他的名字了,这里暂时叫他小张吧,他是我幼儿园大班到上小学大概一年左右的小伙伴,是随他爸爸调查来村上卫生院的。

   我小时候体弱多病,是乡卫生院里的常客,所以,一来二往,我妈和他爸妈就熟悉了。我记得最清楚的是,有一天我妈回来跟我说“今天,我去小张家,发现小张可有礼貌了,回家知道向父母问好,你应该多向他学学。”哼,这有什么嘛,我撅撅小嘴,心里想。于是,每次回家都大声喊“爸、妈,我回来了。”这个习惯一直保留到现在。

  六七岁的年纪正是天不怕、地不怕的年纪,再加上那时候家家的孩子都是散养,天天回来都弄得跟泥猴似的,而我那时候经常跟着大表哥和二表哥玩,什么钻门洞、抓蛇、上树……以至于后来还被父亲说一点都没有女孩子的样。也许是他爸爸是医生的缘故,亦或他是城里来的,小张特别干净,还会弹琴、下棋等我们所不会的技艺。可我妈就特别喜欢拿我和他比,还说要把他的好习惯都学习学习。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在不知不觉中我真的学习了小张的很多优点,只是自己不知道罢了。一天,小张的爸爸带着他来跟我们告别,原来他爸爸又要调回城里了,也因为小张和我一样到了上学的年纪了。当时我想走就走吧,以后妈妈就不会拿你和我比了,我心里想。

   小张临走时送了我个跳棋盘(跳棋我是跟他学会的),说他有空还会回来和我下棋玩。但是后来我依约记得上小学四年级还是五年级的春节时见过一次,那次我们谁都没理谁。再后来就没有后来了,彼此大概都忘记了。

四、糕点师傅

   那时候过年都会请人来做糕点,做糕点的师傅是别的村子请来的,每年都来。那时候物质不是那么地充沛,平时也没什么零食,小孩子就愿意过年,在准备过年物品的时候也可以顺便解下馋。

   糕点师傅大约六七十岁的样子,从不多话,只管做活。也不知道他姓什么,反正就叫老师傅,他身上永远围着一块黑色围裙,感觉很油腻,都泛光了,他可能还有鼻炎,经常做着做着糕点就要用手背擦一下鼻子。

   我倒不喜欢吃糕点,只是喜欢过去看他做糕点模子,有圆的,有方的,还有八字型的,里面还刻着很多图案。母亲早早地就将做糕点的米粉准备好,但糯米粉和粳米粉的比例还有糖、油的比例,还要等师傅的指点。

   只见他把米粉倒在砧板上,中间弄个坑,在倒上相应比例的油、糖,水等,然后开始拌。每次我最烦拌这个过程,因为感觉要等好久好久,因为油、糖和着米粉一定要拌匀了才行。拌过后,糕点师傅就休息一下,然后他拿起他的印模开始印了。只见他熟练地将米粉放入模子,又非常迅速地将模子翻了个个,一边带节奏地地压着模子,一边还能像戏法似的将砧板上的米粉收入模子内。大概要如此反复几十次,等模子里的米粉压实了,又像变戏法似的将糕点整个取出来。只见他又拿起一个木制的工具,照着模子这敲敲哪打打,糕点就自己从模具里掉出来了。

   糕点师傅不像其他做活的师傅一样去东家吃饭。在我的记忆中,像木匠、篾匠、泥瓦匠要是给谁家干活,就要在谁家吃饭的。但这个糕点师傅不一样,他自己随身带着做饭的家什,等他的活计做得差不多了,就自己动手做饭,他不要人家给他做好的饭和菜,也不上人家家里吃。而且他话特别少,一度我以为他是个哑巴。每年他大概要在我们村呆上半个月到二十天,然后就是第二年的才能再见到了。

   这样的日子大概在我小学四五年级后就不再见到了,后来再也没见到那个糕点师傅来过,我妈也只能学着他的样子自己一边琢磨一边实践。再后来,没有人自己再动手做糕点了,大家都喜欢上镇上去采买,我从此再也没见过做糕点的过程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浙江小吃----定胜糕
奶奶做了50年发糕,比糕点师傅做的还好吃,只因加了一点“它”
红豆米糕点
家常萝卜糕的做法,有了这一步更好吃
美食 | 糕,海棠花开桶蒸香
是江南的溫柔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