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中医张吉教授临床经验总结



张吉教授临床经验总结



张吉教授为我国著名中医针灸学家,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药专家,曾任中国针灸学会理事,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30年5月出生,辽宁省锦县人。1948年12月考入中国医大四分校(后改为承德医学院)学习,1950年参与朝鲜战争战伤医院救治伤员工作。1956年9月考入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学习。张吉教授一生,探微索奥,精勤不倦,致力于中医针灸学术发展,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创始人之一。曾主持完成国家教委博士点课题《十四经脉病候及取穴规律》研究并获科技成果奖,主编全国高等中医院校教材《各家针灸医籍选》,著有《针灸镇痛机制与临床》、《内经病证辨析》、《经脉病候辨证与针灸论治》、《张吉辨治疑难病经验集》等著作。张吉教授一生淡泊名利,为人师表,把自己毕生的心血献给了中医药、针灸事业,为中医药教育事业和人才培养做出了贡献。



       张吉教授从事中医针灸教学、科研及临床医疗工作50余载,治学严谨,医术精湛。张吉教授针药并用擅长治疗多种疑难痼疾,笔者有幸跟随张吉教授学习,受益匪浅,现就张吉教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经验初步整理如下。 
    

1
类风湿性关节炎

   
  1.1对病因病机的认识及治则 
  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中医“(九王)痹”范畴,张老认为其病因病机多为正气亏虚,卫表不固,风寒湿热之邪入侵,搏于肌肉、筋骨、关节,经络闭阻,气血不通所致;病久痰瘀交阻,留着关节,形成关节僵硬、肿胀、畸形,日久难复。故本病以气血、肝肾亏虚为其本,风寒湿热痰瘀为其标,经脉闭阻不利、气血瘀阻不通为其病理机制,病变机制可归纳为“虚、邪、瘀”三者。张老治疗本病以扶正祛邪为总原则,以壮督兴阳、补益肝肾、祛风胜湿、豁痰散结、活血止痛为治疗大法。
   
  1.2 针灸治疗 
  张老用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采用督脉与病因辨证、局部针刺取穴的三步取穴法。第一步:以壮督兴阳、活血止痛、通经脉、祛风胜湿为法。取督脉以补阳,如大椎、至阳、命门等穴。大椎为诸阳之会,能壮阳固表,祛风胜湿;至阳穴在胸背,胸中为气海,背为心肺之宅,针至阳而补肺心之阳,益气血和经脉;命门为生命之源,针之可补肾壮阳、祛风胜湿。第二步:按病因辨证取穴法。风邪甚者取风池、风府,以祛风胜湿、蠲痹扶正;寒湿甚者取关元、气海以补元阳、祛寒胜湿,取阳陵泉通经脉、温阳祛风胜湿;血瘀明显加血海、地机通脉活血;肾虚者取曲泉、照海温肾壮阳,阴虚明显加太溪,阳虚明显加复溜,心肾阳虚加大陵、神门。第三步:局部取穴或邻近取穴。如指关节痛:取八邪通经活血止痛;三间散风热止痛;后溪疏风养血柔筋。腕部疼痛:取阳池舒筋活络,散结止痛;外关通阳散寒止痛;阳溪清热散风止痛。膝关节疼痛:取内、外膝眼,两穴均有祛风湿、止痛作用;取足三里、阳陵泉、委中,3穴均为合穴,可通脏腑疏经脉,舒筋活血止痛,为膝关节疼痛常用效穴;梁丘为郄穴,可通利关节、祛风胜湿,对膝关节痛有特效;曲泉清热利湿。具体操作:穴位常规消毒后,取直径0.25 mm、长40 mm的毫针针刺上述各穴,采用平补平泻法,每次留针30分钟,期间行针3次,针刺一般隔日1次,1个月为一疗程,休息1周,再继续治疗。 
   
  1.3 中药治疗 
  张老在长期临床的基础上总结出治疗本病的经验方即关节炎I号方,方药组成:独活12 g、桑寄生12 g、青风藤12 g、海风藤12 g、稀莶草12 g、制川乌5g(先下)、炙黄芪10 g、丹参10 g。方中独活入肝肾祛风胜湿;桑寄生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青风藤、海风藤祛风通络,舒筋止痛;稀莶草、川乌祛风湿,通经络,利关节;黄芪补气、利水消肿;丹参活血祛瘀止痛。诸药共奏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之功。另外如果疼痛剧烈,张老常加威灵仙、桂枝;僵直沉重明显,加苍术、薏苡仁;红肿灼痛加忍冬藤、知母;痰浊闭阻,肢痛畸形加皂角、白芥子;瘀血肿痛畸形加三棱、莪术、水蛭;骨质破坏变形加骨碎补、补骨脂。中药治疗一般采用水煎服,每日1剂,1个月为一疗程。 
   
  1.4 典型病例 
  张某,女,26岁,2004年8月3日初诊。主诉:两手近端指间关节肿胀疼痛4年。既往史:2000年5月开始出现两手近端指间关节肿胀,同年8月肿胀加重,并出现两膝关节肿胀疼痛。刻下症:面色苍白,两手指间关节、腕关节及双膝关节肿胀疼痛;上下楼困难;晨僵1~2个小时,活动后逐渐缓解。X线示:双手指间关节及腕关节间隙变窄,骨质密度降低,皮质变薄。类风湿因子(RF): ,C反应蛋白(C-RP):1.09 mg/L,血沉(ESP):32 mm/1h。舌质淡、苔白腻,脉弦滑。诊断:西医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中医为痹症,辨证为肝肾亏虚,风寒闭阻。处方:针刺大椎、至阳、命门、风池、风府、阳溪、阳陵泉、风市、商丘、昆仑、丘墟。采用平补平泻法,针刺隔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期间行针3次。中药:关节l号方加炒杜仲12 g、怀牛膝15 g、鸡血藤12 g、威灵仙12 g、穿山龙12 g、当归12 g、川芎10 g、党参15 g、桑枝8 g、木瓜12 g、茯苓12 g、防风12 g、防己10 g、炙甘草6 g,水煎服,每日1剂,每剂分2次服。针药并用2个疗程后,两手指间关节、腕关节肿胀疼痛明显减轻。继续针药并用1个疗程后,诸症消失;RF:一,CRP:0.6 mg/L,ESR:7 mm/1h。恢复正常工作。随访1年未见复发。 
     

2
  强直性脊柱炎

   
  2.1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及治则 
  强直性脊柱炎属于中医“大偻”的范畴。张老认为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以内因为主,正气不足、肝肾督亏虚为本,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在体虚的基础上,感受风寒湿热等外邪而诱发本病。因病程较长,影响气血、津液的运转,日久则形成痰浊、血瘀等病理变化。张老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针药并用,以补益肝肾、壮督兴阳为主线,贯穿强直性脊柱炎治疗的始终,早期在补益肝肾、壮督兴阳的基础上配以祛风散寒,中期在补益肝肾、壮督兴阳的基础上兼以清热祛风散寒,晚期则配以豁痰散结、活血化瘀之法。 
   
  2.2 针灸治疗 
  张老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在取穴上分两步。第一步:以大椎、至阳、命门、曲池、合谷、秩边、环跳、风市、足三里为主穴。主穴中大椎能壮阳固表,祛风胜湿;至阳,针之能补肺心之阳;命门为肾之元阳所发之处,针之可补肾壮阳、祛风胜湿;曲池清热疏风、调和营卫;合谷清热通经、消肿止痛;秩边通经止痛,强壮腰脊;环跳祛风湿,利腰腿;风市祛风湿,舒筋止痛;足三里为合穴,通脏腑疏经脉,舒筋活血止痛。诸穴共奏壮督兴阳、祛风除湿、疏经通络、活血止痛之功。具体操作:穴位常规消毒后,取直径0.25 mm、长40 mm的毫针针刺上述各穴,采用提插、捻转补法。第二步:针刺华佗夹脊穴。针刺华佗


      夹脊穴可通多条经络,调多经气血,同时对脏腑功能亦有较好的调整作用,对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既有补肾益督,又有通经止痛的作用。具体操作:穴位常规消毒后,选用直径0.35 mm、长40 mm毫针,在脊柱旁开1寸,针尖斜向脊柱方向,约呈80°角,刺人约30 mm,进针得气后,采用捻转补法。每次留针30分钟,期间行针3次,针刺一般隔日1次,2个月为一疗程,休息1周,再继续治疗。 
   
  2.3 中药治疗 
  张老根据长期临床经验总结出来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经验方即关节Ⅱ号方,方药组成:炒杜仲12 g、狗脊12 g、补骨脂12 g、独活12 g、桑寄生12 g、青风藤10 g、海风藤10 g、炙黄芪10 g、秦皮6 g。经验方中炒杜仲、狗脊、补骨脂补益肝肾,壮腰脊;独活、桑寄生、青风藤、海风藤祛风除湿;炙黄芪补益气血;秦皮清热燥湿。诸药共奏补益肝肾壮腰、祛风胜湿除痹之功。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张老一般在经验方的基础上重用独活加秦艽、防风、细辛等以祛风散寒除痹;中期一般在经验方的基础上配薏苡仁、土茯苓、稀莶草等以除湿清热;晚期痰浊瘀血阻闭则在经验方的基础上配以瓜蒌、川贝、莪术、红花、桃仁、当归等以祛痰化浊,活血化瘀。中药治疗一般采用水煎服,每日1剂,2个月为一疗程。 
   
  2.4典型病例 
  汪某,男,33岁,2004年4月11日初诊。主诉:腰骶部疼痛2年。既往史:2年前开始出现腰骶部疼痛,曾口服消炎痛、强的松等药,症状有所缓解,但腰骶部疼痛逐年加重。刻下症:腰骶部僵硬疼痛,腰椎前屈、后伸、侧弯受限,双侧膝关节交替性疼痛,直腿抬高试验( ),屈膝屈髋( ),HLA―B27( )。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诊断:西医为强直性脊柱炎;中医为大偻,辨证为肝肾督亏虚,风寒湿热闭阻。治以补益肝肾,壮督兴阳,祛风散寒除热。处方:①针刺分两步。第一步:大椎、至阳、命门、曲池、合谷、秩边、环跳、风市、足三里,用提插、捻转补法。第二步:针刺华佗夹脊穴,采用捻转补法。所有穴位每次留针30分钟,期间行针3次,针刺一般隔日1次。②中药:用关节Ⅱ号方加银花12 g、连翘12 g、秦艽12 g、海桐皮10 g、炙甘草6 g。同时嘱其配合适当功能锻炼。针药并用2个疗程后自觉腰骶部疼痛明显减轻,腰椎活动度较前灵活。继续治疗1个疗程后,除腰椎活动略受限外,其余自觉症状全部消失,基本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随访1年未复发。 
   

3
  顽固性面瘫

   
  3.1对病因病机的认识及治则 
  周围性面瘫病程在3个月以上者为顽固性面瘫,临床多以口眼喁斜为主症,多由于神经轴索炎性损害所致,常难以恢复。张老认为顽固性面瘫,初系面部经络空虚,外邪乘虚内侵闭阻经气,经气不畅;病久邪气入深,津液不行,壅遏为痰,痰瘀搏结,缠绵难愈,形成正虚邪实、虚实夹杂之顽疾。张老治疗顽固性面瘫针药并用,以祛风痰、通经络为治则,辅以或补气益血、或活血化瘀、或解毒止痉之法。 
   
  3.2针灸治疗 
  张老治疗顽固性面瘫以颊车、地仓、风池为主穴,再辅以颧髎、攒竹、阳白、四白、翳风、合谷等穴。主穴中颊车、地仓与风池相配,共奏祛风豁痰、疏经通络之功。具体操作:穴位常规消毒后,取直径0.25 mm、长40mm的毫针针刺上述各穴,采用平补平泻法,每次留针30分钟,期间行针1次,针刺隔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

 
  3.3 中药治疗 
  中药用牵正散配清热解毒之品治疗,中药组成:白附子10 g、白僵蚕10 g、全蝎10 g、连翘12 g、板蓝根12 g、炙黄芪8 g、丹参8 g、当归10 g、炙甘草6 g。方中白附子辛散、祛风解痉、燥湿化痰,且善治头面之风以解痉;白僵蚕化痰止痉,祛络中之风;全蝎增强祛风通络、止痉之功;连翘、板蓝根清热解毒、驱邪外出;炙黄芪、丹参、当归补气行血活血。针药合用共奏祛风痰、通经络之功,使风去痰消经络通畅,则顽固性面瘫得愈。在此方中张老一般重用连翘、板蓝根以增强清热解毒、抑制病毒的作用。中药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早晚服用。 


  3.4典型病例 

  李某,男,34岁,2004年9月7日初诊。主诉:右侧口眼歪斜?斜3月余。3月前受风后出现右侧口眼?斜,有舌前2/3味觉改变、右耳听觉过敏。经西药治疗,有所好转,但改善不明显。刻下症:右侧额纹平浅,蹙额不能,右眼睑闭合不全,时有流泪;右鼻唇沟平浅,用力示齿,口角、人中沟均歪向左侧,右口角鼓腮漏气、漱口漏水,右颊夹食。舌质暗红、苔黄腻,脉滑数。诊断:顽固性面瘫。辨证为风痰阻络。处方:针刺颊车、地仓、风池、颧髎、攒竹、阳白、四白、翳风、合谷。采用平补平泻法,每次留针30分钟,期间行针1次,针刺隔日1次。中药:白附子10 g、白僵蚕10 g、全蝎10 g、连翘12 g、板蓝根12 g、炙黄芪8 g、丹参8 g、当归10 g、炙甘草6 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早晚服用。针药并用治疗30天后,面部外观对称,面肌活动自如,功能恢复正常。 
   

4
   小结

   
  张吉教授从事中医针灸教学、科研及临床工作50余载,学识渊博,经验丰富。张吉教授擅长治疗多种疑难痼疾。在临床上,张吉教授强调针药并用,认为“针而不药,或药而不针,皆非良医”。张吉教授认为针刺和中药之间存在一定的增效关系,而不是简单的叠加关系。①针灸方面:张吉教授采用督脉与病因辨证、局部针刺三步取穴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采用补益肝肾、壮督兴阳法为主线贯穿于强直性脊柱炎治疗的始终;以祛风豁痰、疏经活络为治则治疗顽固性面瘫。②中药方面:张吉教授在长达半个世纪的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了经验方即关节工号方、关节Ⅱ号方。关节I号方加减主要用来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Ⅱ号方加减主要用来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用牵正散配清热解毒之品治疗顽固性面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吉教授治疗疑难杂症三则
祖传漆针治大偻——兼漆针疗法介绍
针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效果好吗?
针治强直性脊柱炎(发作期)一例
强直性脊柱炎验方
京杏堂共享专家贾红巧讲解:什么是强直性脊柱炎及如何治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