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品红笔记】学堂少年打架事件

- 品红笔记八(上) -

 学堂少年打架事件


 

无打架不少年。




不管是膏粱子弟,还是寒门少年,大概多多少少都会有“那些年我们一起打过的架”的青春回忆,或谓之“基情”燃烧的岁月。

 

4月16日,农历三月初十,又到一周品红时。




《红楼梦》第九回“恋风流情友入家塾,起嫌疑顽童闹学堂”。本回说道,贾宝玉背起书包上学堂,不为他日蟾宫折桂,只为今朝鲸卿相伴。袭人的千叮万嘱,贾政的冷嘲热讽,黛玉的玩笑揶揄,不过是本回的餐前菜,正餐是课堂之上的口角共拳脚一色,砚瓦与竹板齐飞……只怪贾府子弟颜值太高,风流多情惹出事端。

 

红友们分领角色,开始朗读。


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曹立波教授为本回的导读老师。曹老师从本回的细节入手,在大家朗读的过程中,随文穿插解读,带领我们进入《红楼梦》中的青少年世界——




关键词:读书

问题:宝玉在读什么书?贾政希望儿子读什么书,为什么?


“哥儿已念到第三本《诗经》,什么‘呦呦鹿鸣,荷叶浮萍’,小的不敢撒谎。”从李贵的回话,可以侧面获知宝玉在读《诗经》。而原句是:“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诗经·小雅·鹿鸣》)(整理者按:《红楼梦》真是深入人心,说出上句“呦呦鹿鸣”,下句大概不少人会脱口而出“荷叶浮萍”,有多少人会记得是“食野之苹”?)——李贵只是一个仆人,当然不懂什么《诗经》,“荷叶浮萍”不过是他的学舌。倘若他真说得一字不差,就少了一份生动,也是作者的败笔了。可见,四书五经当中,宝玉偏爱比较能体现人的性灵的《诗经》,这是他的个人志趣。


然而,其父的观念却是:“那怕再念三十本《诗经》,也都是掩耳偷铃,哄人而已。你去请学里太爷的安,就说我说了: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按道理,四书五经当是时人重视的;但通过贾政的这段话,可知,当时的科举考试更重视四书。因此,贾政希望宝玉读四书,对应试教育来说,这才是“最要紧的”。

 

关键词:蟾宫折桂

问题:林黛玉对科举制度的态度?


贾宝玉上学第一天,去辞别黛玉,黛玉笑道:“好,这一去,可定是要‘蟾宫折桂’去了。我不能送你了。”黛玉的玩笑话,似乎透露着她对科举的态度。


先来看小说第23回,写黛玉听到梨香院中飘出的《牡丹亭》的戏文:“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不觉产生共鸣。《牡丹亭》中,杜丽娘的含柳梦梅名字的自题小像诗“近睹分明似俨然,远观自在若飞仙。他年得傍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也提到“蟾宫”。杜丽娘希望找到心中的男子,并希望他“得傍蟾宫客”。


而同在第23回出现的《西厢记》,女主人公崔莺莺对心爱男子的期望值却与杜丽娘不大一样。崔莺莺希望张生此番进京,不要只想着一举成名,“休金榜无名誓不归”,她向往的是“只羡鸳鸯不羡仙”,对张生高不高中期待值并不高。


《牡丹亭》创作于明朝,《西厢记》创作于元朝。从历史背景来看,元朝时,科举制度时断时续,知识分子地位低下,相较而言,明朝的功名意识、科举意识更强一些。或许是受时代背景影响,造成了杜丽娘与崔莺莺对待心上人求取功名的态度或者说期望值,不尽相同。


那么,回过头来看林黛玉。她的那句“这一去,可定是要‘蟾宫折桂’去了”。一向尖酸刻薄的林黛玉,对宝玉的口吻向来都是讽刺挖苦,很少有像薛宝钗、袭人那样苦口婆心的正面陈述。她对宝玉的说话语气是有些恋爱中小儿女的卿卿我我,甚至发嗲撒娇。因此,单从这一句话,很难看出她对科举制度的态度。若说她是科举制度的叛逆者,恐怕也未必。小说第82回,黛玉在谈及八股文时,并未完全否认,认为其中也有清雅的内容,“要取功名,这个也清贵些”。若以黛玉对科举的态度彻底否定后四十回,也未尽然。


宝玉临要走时,黛玉又补上一句:“你怎么不去辞辞你宝姐姐呢?”宝玉笑而未答。由此可看出,林黛玉此时已经感觉到来自薛宝钗的某种危胁了。而宝玉的不答为故事的发展留下了一定的悬念,也让读者对三人感情的发展有了更多期待。

 



关键词:化妆品

问题:宝玉为什么爱吃胭脂膏子?


宝玉擅长自制纯天然化妆品,本回和第44回中可见一斑。


“宝玉道:‘好妹妹,等我下了学再吃饭。和胭脂膏子也等我来再制。’”(本回)


“宝玉忙走至妆台前,将一个宣窑瓷盒揭开,里面盛着一排十根玉簪花棒,拈了一根递与平儿。又笑向他道:‘这不是铅粉,这是紫茉莉花种,研碎了兑上香料制的。’平儿倒在掌上看时,果见轻白红香,四样俱美,摊在面上也容易匀净,且能润泽肌肤,不似别的粉青重涩滞。然后看见胭脂也不是成张的,却是一个小小的白玉盒子,里面盛着一盒,如玫瑰膏子一样。宝玉笑道:‘那市卖的胭脂都不干净,颜色也薄。这是上好的胭脂拧出汁子来,淘澄净了渣滓,配了花露蒸叠成的。只用细簪子挑一点儿抹在手心里,用一点水化开抹在唇上,手心里就够打颊腮了。’平儿依言妆饰,果见鲜艳异常,且又甜香满颊。宝玉又将盆内的一枝并蒂秋蕙用竹剪刀撷了下来,与他簪在鬓上。”(第44回)


宝玉爱吃胭脂膏子,一方面或许有好色的成分,另一方则是对胭脂真感兴趣,且它又甜又香。故宝玉爱吃胭脂,应从多角度去理解。

 

关键词:男仆

问题:宝玉有多少男仆?李贵和茗烟在对宝玉的态度上有什么差异?


本回中,宝玉有五个男仆登场,分别是李贵、茗烟、锄药、扫红、墨雨。其中,“茗烟”有的版本叫“焙茗”。从词语结构看,“焙茗”和“锄药”“扫红”一样,都是动宾结构;但“茗烟”与“墨雨”的结构又是一致的。从词面来看,“焙茗”是烹茶的过程;“茗烟”则是茶已烹好,待品之,似更有味道一些。总之,不管哪一个名字,必然都深蕴作者的一番心思。


李贵和茗烟,对应到丫环身上,即是袭人和晴雯。二人就身份而言,茗烟不如李贵。李贵是李嬷嬷的儿子,而李嬷嬷则是宝玉的奶母。李贵和茗烟显然是两派之分:李贵是陪宝玉读书的人,是在贾政宝玉父子之间传话的人;茗烟则是能反映宝玉真性情的人,比如给宝玉找来《西厢记》,陪宝玉祭金钏时替宝玉说出心里话,等等。仆人间个性的鲜明反差,在本回是很有色彩的一段描写。

 

关键词:男风

问题:如何看待本回私塾当中男生之间的关系,即“酷爱男风”现象?


“女儿之风”“龙阳之兴”,本回中这些词语的出现,让我们了解了当时的一个社会现象,即男风盛行。小说第4回即曾提到“男风”,在讲到冯渊时,说他“酷爱男风,最厌女子”,遇香菱后才改了性向。本是一桩好姻缘,可惜遇上了呆霸王,赔上了性命;而香菱也因贾雨村的“护官”私心,没能被解救出虎口。这一切的命运关碍,都是作者在结构上的考虑,结构上要求香菱必须去贾府走一遭,要求冯渊必须死。第4回,借介绍冯渊这一人物,表现了“好男风”的这一社会现象。本回,又再将这一现象进行了描写。但当时社会上虽然存在此风,却不被主流价值观认可,否则学堂之上的少年男男们,不会藏着腋着。这与现代社会,尤其西方社会(比如旧金山同性恋之都),这种逐渐被社会接受的社会状态,不尽相同。

 



关键词:四字句

问题:注意搜集几处本回中的四字句,体会一下《红楼梦》散体文中骈偶化的倾向。


本回骈偶化倾向比较明显。文中有多处作者刻意编排出的四字句。这些四字句并不是司空见惯的,也并非一些约定俗成的成语。但此种潜词造句的形式,表达效果很强。如:“作小服低,赔身下气”“情性体贴,话语绵缠”“你言我语,诟谇谣诼”“四处各坐,(却)八目勾留”“(或)设言托意,(或)咏桑寓柳”,等等,极尽传情之态。

这中间,有并列结构,如“作小服低”“赔身下气”“你言我语”;有主谓结构,如“情性体贴”“话语绵缠”;甚至还有句中对,如“设言”对“托意”,“咏桑”对“寓柳”,都是动宾结构;还有四个动词并列的,“诟谇谣诼”。由此可见作者潜词造句能力之强。本回中虽没有诗,但有诗的语言。平白的叙事当中,“顽童闹学堂”的故事当中,语言依然是富有诗意的。



关键词:粗话

问题:本回中的粗话都出自谁之口?这些话在叙事中有什么作用?


对战双方必须都要有骂人的,这仗才干得起来。茗烟当仁不让地成为宝玉方的主力。


《红楼梦》的某些地方确实受《金瓶梅》影响,但又比《金瓶梅》雅。虽然《红楼梦》以雅著称,但雅归雅,若描写俗人,不用这些粗话则不能体现其俗。这有助于突出人物性格。小说当中,这在色彩的调节上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些粗话,还有叙事的作用,即挑起事端,激化矛盾,把情节推向高潮。

 

关键词:打架

问题:学堂混战,红蓝对阵方如何划分?


蓝方(挑头的一方):薛蟠队。队员:薛蟠、贾瑞、金荣。(整理者按:呆霸王果然有霸王之风啊,人不在位尤在!)

红方:宝玉队。队员:宝玉、秦钟、香怜、玉爱。


蔷哥儿是哪一队的呢?明里看是宝玉队:“他(贾蔷)既和贾蓉最好,今见有人欺负秦钟,如何肯依?”再细看,他似乎不敢轻易站队:“如今自己要挺身出来报不平,心中却忖度一番,想道:‘金荣贾瑞一干人,都是薛大叔的相知,向日我又与薛大叔相好,倘或我一出头,他们告诉了老薛,我们岂不伤和气?待要不管,如此谣言,说的大家没趣。如今何不用计制伏,又止息口声,又伤不了脸面。’” 于是做了个二传手,把茗烟推到了台前,自己悄然退居幕后,既保护了自己,又让贾宝玉有了代言人。

 

关键词:贾蔷

问题:贾珍对贾蔷为什么要避嫌疑?


荣宁二府明里暗里,每每涉及宁国府相关人事,情节多有隐约闪烁。如本回介绍贾蔷时,说到他“系宁府中之正派玄孙父母早亡,从小儿跟着贾珍过活,如今长了十六岁,比贾蓉生的还风流俊俏。他弟兄二人最相亲厚,常相共处。宁府人多口杂,那些不得志的奴仆们,专能造言诽谤主人,因此不知又有什么小人诟谇谣诼之词。贾珍想亦风闻得些口声不大好,自己也要避些嫌疑,如今竟分与房舍,命贾蔷搬出宁府,自去立门户过活去了”。此段文字言辞闪烁,不知贾珍风闻得哪些口声,又避哪些嫌疑。

整理者按:品红同学中,一位女同学语出惊人:贾蔷是贾珍的私生子!理由是“从小儿跟着贾珍过活”“他弟兄二人最相亲厚”等。是为本堂课最佳脑洞。


贾珍贾蓉父子对贾蔷似都有超出亲情的关系。让人不禁联想起“二尤”走进了宁国府的时候,或许跟贾蔷在这对父子间产生的效果相类似。


《红楼梦》中类似这样隐隐约约之间闪烁其辞的地方很多,真真需要细细品读,好生咀嚼。

 

关键词:贾兰

问题:贾兰,还是贾蓝?


贾兰,繁体即贾蘭。程高本作“贾蓝”。贾家草字头辈,似乎主要人物名字都是花,如贾蓉(芙蓉)、贾蔷(蔷薇)、贾蘭(蘭花)等;次要人物名字则是草,如贾蓝等。程高本认为,学堂上的“贾蓝”非李纨之子“贾蘭”,只是一个无关痛痒的次要人物。


不过,庚辰本此处作“贾蘭”,可见认为此人即是李纨之子。一则第4回提到贾兰“今方五岁,已入学攻书”,二则本回在讲到贾菌与贾兰交好时说道“这贾菌亦系荣国府近派的重孙,其母亦少寡,独守着贾菌”。两相对照,“蘭”非“蓝”,此贾蘭应为李纨之子。


那么,本回学堂之上的是贾兰还是贾蓝?贾兰和贾蓝是两个人,还是程本错改了名字?这个问题可能还需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描写

问题:注意本回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


本回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极其精彩。可惜87版《红楼梦》未能呈现,或是由于本回涉及“厌学”“同性恋”等在当时社会较为负面的问题,考虑到当时的社会影响,故而略过。但这一回真实地反映了一些社会深层次的问题,青少年在青春成长期,无法回避这些问题。作者在小说中写出来,恰恰反映了他的社会责任感。


本回的动态场景描写得极其生动,让人不禁联想起《水浒传》中的“拳打镇关西”。本回的描写可能受到《水浒传》中某些妙处的影响,比如,两种色彩的人物对照出现:林黛玉和薛宝钗,晴雯和袭人,尤二姐和尤三姐,迎春和探春,李贵和茗烟,等等,即是《水浒传》中常用的“犯中求避”“同中求异”的手法。


本回的场面描写尤其精彩,开始是个体描写,然后逐个放大;接着开始长镜头,从空间宏观的角度,全面“扫射”:


“……从脑后飕的一声,早见一方砚瓦飞来。”


“飞砚来打茗烟,偏没打着茗烟,便落在他桌上,正打在面前,将一个磁砚水壶打了个粉碎,溅了一书黑水。”


“贾菌如何忍得住,便两手抱起书匣子来,照那边抡了去。终是身小力薄,却抡不到那里,刚到宝玉秦钟桌案上就落了下来。只听哗啷啷一声,砸在桌上,书本纸片等至于笔砚之物撒了一桌,又把宝玉的一碗茶也砸得碗碎茶流。”


“金荣此时随手抓了一根毛竹大板在手,地狭人多,那里经得舞动长板。”


墨雨遂掇起一根门闩,扫红锄药手中都是马鞭子,蜂拥而上。贾瑞急的拦一回这个,劝一回那个,谁听他的话,肆行大闹。众顽童也有趁势帮着打太平拳助乐的,也有胆小藏在一边的,也有直立在桌上拍着手儿乱笑,喝着声儿叫打的。登时间鼎沸起来。”


个体的,群体的,一网打尽,场面描写在这里一览无遗,生动非常。


相较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在本回中所占比例不大,唯有贾蔷的一段权衡利弊、处心积虑的心理描写。心理描写一般适用于哪些人呢?必须是有丰富的心理活动的,以及擅于用计的,或是在面对两难情况需要做出选择时,其针对的对象是内心世界比较丰富的人。而一般常说粗话的人,是不大费心思的。比如林黛玉就属于心理活动较多的人。因此演绎林黛玉这个人物,戏曲唱词是比较好表现心理活动的方式。这一点越剧电影《红楼梦》王文娟版林黛玉就表现得很出色。而电视剧中,人物心理活动则没有太多途径去传达,去表现。


四大名著中,《红楼梦》相较其他名著,各种描写更多一些,尤其心理描写。《红楼梦》是一部案头文学,因为它没有话本阶段,而其余三部都有话本阶段,可以在说书场上讲,开始可以用一些前置叙事来概述某一个人物。但本回的叙事比较特别,在介绍人物来历时,借助了宏观叙事,如介绍贾蔷、贾菌、贾瑞等,人物叙事、限制叙事等的运用,使本回更加生动。

 

其他问题:断句、读音等


本回有几处有版本上的断句差异。如“宝玉正拿褂襟子替他揉呢,见喝住了众人,便命:‘李贵,收书!拉马来,我去回太爷去……’”这一处,人民文学出版社俞平伯校点版是:“宝玉正拿褂襟子替他揉呢,见喝住了众人,便命李贵:‘收书!拉马来,我去回太爷去……’”冒号应在“便命”之后,还是当在“便命李贵”之后呢?分析一下便可知。李贵是宝玉的贴身仆人,从小到大在一处,已是非常熟悉的人,此处似不需再喊名字,直接命令更合乎当时的语气。即冒号标在“便命李贵”之后似更为妥当。


再有,“又问李贵:‘金荣是那一房的亲戚?’”一处,俞平伯校点版是:“又问李贵,金荣是那一房的亲戚。”相较而言,此处间接问句比直接问句显得更顺畅一些。


璜大奶奶是他姑娘。你那姑妈只会打旋磨子,给我们琏二奶奶跪着借当头。”一句,“姑娘”二字,重音应在“娘”,是gū niáng,不是gū·niang。此处的“姑娘”是指的姑妈,而不是指的女孩子。

   

课后思考题:


本回的结尾,各版本不同。同学们在课后可对照其他版本进行比较,贾瑞对金荣的劝解与用语不同版本不尽相同。刘世德先生《红楼梦版本探微》一书有涉及此问题,通过本回结尾的版本差异探讨《红楼梦》成书问题。关于这一问题,确实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和思考。

   

下一回应留意的要点:

尤氏那段发人深省的话,张太医那个神秘的药方,以及秦可卿的病。

 

(撰文、笔记整理:雍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书|《红楼梦》批注式精读Vol.118:第九回精读⑨
贾宝玉上学前,去向贾政请安,这段文字写出天下父母之苦心
袭人爱贾宝玉有多卑微?为什么所有人都不看好贾宝玉上学?
贾府的小祖宗在自己的家学中受委屈,对方究竟是什么来头
危机公关哪家强,贾府李贵最在行
宝玉两番入学堂的不同版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