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闽都风土】林家村,穿越时空的旗杆林
2015-10-12 福州市林则徐纪念馆  


林家祠堂

  位于罗源县西北部河洋溪畔的林家村,东西连接宁德金涵、古田大甲乡,地处宁德、古田、罗源交界。这里群山环抱,绿水长流,宛若一颗素颜的珍珠,闪耀在各个时代。以大山朴实的语言,抒写着一部浓缩的家族史。

  据林氏族谱记载,林家祖先源出莆田八用井,乃闽林十七世九牧迈公后裔。始祖十公于宋元祐三年(1088年)由宁德白鹤钧鱼岭迁入罗源新丰里河阳井垅头,历926载。旧称丰上里后山境或阳溪境杨家墩的邻家村,今已繁衍31代,十世同堂,三千多人,部分后裔分迁至宁德、连江、建宁等地。

  据村民介绍,在耕读传家祖训的倡导下,林家村在明、清两朝曾考中十八举人两进士,诰封士宦以及解元、拔贡、秀才等有230人之多,享有“三子十孙一门九顶戴”、“乡试会试罗川第一名”的美誉。其中,授任官职的,明代有:乌程县函林灯、河南道参军林日荣;清代有:廉州知府林长存、武解元林光继、荆门州知州林芝华等名贤。 

旗杆碣

  如今,村里保存的旗杆碣数量属福州地区最多,被列为省级第八批文物保护单位的十八合旗杆碣,就是这些乡贤所立的标杆。它们具有团结族人、勉励后辈的作用,更是旧时科举制度下,人们疯狂追逐功名的见证,也彰显了林氏家族千百年来的荣耀。

  在我国古代,体现科举功名成就的一种主要形式就是立旗杆碣。依照当时规定,中举人,可根据名次级别不同,得到中央、府、州所赐的一杆旗,供高中者扛回家乡光宗耀祖。家乡的族人从飞马来报的差卒口中得到消息后,立即请来石匠打好花岗岩旗杆碣,或竖立于祠堂、祖居,或竖立于府第前埕,将旗帜插上,向人们炫耀科第和仕途的荣耀。

  抚摸着旗杆碣上的岁月留痕,林家村昔日的鼎盛文风让人感慨万分。十八对旗杆碣,大小不一,排列紧凑有序。每对旗杆碣上部都凿外圆内方孔,雕刻着龙凤等吉祥图案,上面刻有中举者的姓名、官衔以及中举时间。旗杆的长度、底座的样式和杆身的雕刻,与中举者的级别高低和文武区别有关。其中最早的一对旗杆立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最小的一对,雕刻最为精致,官衔也最高。

  流水千年不腐,风华绝代犹存。旗杆碣的后面,就是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的林氏宗祠,祖厅始建于明洪武六年(1373年),占地总面积1763平方米,属于明清风格土木建筑,1999年被评列为“福州十邑名祠”。林家祖厅内门廊两侧横挂有“举人”、“进士”、“文魁”、“武魁”、“拔贡”等数十面牌匾,并挂有1988年9月被中央军委、国务院授予上将警衔的林康勤同志简历,无不彰显着村里古往今来的显赫文风。

  如果说十八对旗杆碣和林氏宗祠是百年科第的见证,那么,那些保留完整的参军府、进士厅、解元厅、文昌阁、荣福宫以及二十九处宋、明、清年代的古民居建筑,则是林家人通过辛勤的双手,创造出的一颗颗闪亮的珍珠。它们与村里颇有年代的龟石、雁石、龙心古井和五百年柽树等自然景观一道,是身在千里之外的游子,心中一幅最美的画卷。

(原载于2014年7月27日《福州晚报》第A16版·郑秀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回龙仓板 林祖厅旗杆碣
【先贤名作】举人+进士+硕士+本科+上将=杨家墩林家名墓
乡间“状元”何其多
秀才--举人--进士---状元--解元---会元
状元,会元,解元,进士,贡生,举人,秀才,一次性教你分清楚!
古代功名旗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