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些精锐军队的真实战力



先来看著名的平夏铁鹞子,人们往往将其视作西夏的精锐重骑兵。《宋史·兵志》中何常说:“有平夏骑兵谓之铁鹞子者……有山间部落谓之步跋子者。”平夏指的是居住在夏州的党项部落,长于骑战;山间部落则是夏州以南横山一带的部落,擅长步战,因此西夏统治者可能是分别取其长,建立了两只比较精锐的部队。


但实际上,“铁鹞子”一词最早见于契丹。《辽史·百官志》中有“左右铁鹞子军详稳司”的机构,《辽史·高模翰传》也记载此人曾在辽国“总左右铁鹞子军”。同样,《辽史·萧阳阿传》中还有“历铁林、铁鹞、大鹰三军详稳”的记载。看样子,铁林、铁鹞和大鹰都是辽国精锐部队的名称。而西夏的精锐骑兵也叫“铁鹞子”,可能是受到了契丹的影响。因为西夏第一代国主李继迁就是在辽国的支持下建国的,他之前曾担任辽国的“夏州管内番落使”,取契丹的兵种名称来称呼自己的部队也是情理之中。


披重甲的西夏士兵


同样有趣的是,金国其实也有“铁鹞子”。《三朝北盟会编》中有记载,北宋末年胡直孺领兵一万勤王,“至襄邑遇铁鹞子百馀骑,一万之众不战而溃,直孺为金人所获。”但从现有的史料看不到金国有像辽和西夏那样组建铁鹞子军的记载。因此笔者认为,铁鹞子其实最初是辽国一支精锐骑兵部队的名称,后来被西夏继承,而宋人也受此影响,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铁甲骑兵统称为铁鹞子,但这两者意义是不同的。


金国重甲骑兵


接下来看“铁浮屠”。曾有一些文学作品中将其称作“拐子马”,这可能是被人误解最深的一种“兵种”。


铁浮屠


首先,拐子马这个名词在北宋人撰写的有关武备和军事的史料中就已出现,比宋金战争要早得多。例如北宋仁宗时曾公亮等人所编《武经总要》中就写道:“东西拐子马阵,为大阵之左右翼也。”所以,拐子马实际上是一种军阵战术的称呼,而非兵种,指的是步兵方阵两侧的骑兵阵。


文献中记载:宋真宗常阵图中的两翼拐子马


“铁浮屠”一词最早是在与1140年5月刘琦指挥的顺昌战役有关的史料中出现。当时顺昌有个叫杨汝翼的文人,亲历顺昌之战,事后写了一篇《顺昌战胜破贼录》,其中提到:


“四太子……自将牙兵三千策应,皆重铠全装,虏号铁浮屠,又号扢叉千户。”


这里提到的扢叉千户,是金军中的侍卫亲军。而“浮屠”是汉语中对塔的叫法,铁浮屠其实就是铁塔的意思。所以铁浮屠这个词是宋人对金国重骑兵的一种形象称呼。


刘琦画像


同样对顺昌战役进行记录的还有当时的通判汪若海。他本人没有亲历这场战役,但是事后为了表现自己关心战事,也写文上呈南宋朝廷,其中写道:


“兀术所将,号常胜军……其所将攻城士卒号铁浮屠,又曰铁塔兵。”


这句话告诉我们两层信息。首先,如上文所说,铁浮屠其实就是铁塔之意,因此也用铁塔兵来称呼;第二,金兀术率领的部队中,攻城的步兵也被叫做铁浮屠。可见,只要是身披重甲的金国士兵,都被宋人叫作铁浮屠,铁浮屠并不是特指一支骑兵部队。


新版《水浒》中的宋军连环马


那么,评书小说、还有一些影视作品中常见金国重甲骑兵三匹马铁索相连、进行冲锋的场景,事实真的如此吗?答案当然也是否定的。三马相连的记载最早也出自汪若海记载:“铁浮屠……三人为伍,以皮索相连,后用拒马子,人进一步,移马子一步,示不反顾。”正如前文所说,汪若海没有参加过顺昌战役,他对于战斗过程的记载可能有些出于想象。


岳飞画像


不过后人却大都沿袭了他的说法。岳飞的孙子岳珂在《鄂王行实编年》中就照搬了汪若海的说法,后来南宋史官章颖的《南渡四将传·岳飞传》、元朝所编《宋史》中的《岳飞传》和明清两代讲述岳飞事迹的小说,也都是在这种说法的基础上互相传抄,最后以讹传讹。而后人将铁浮屠与拐子马搞混,也得怪岳珂。他在介绍金国重甲骑兵时说“号拐子马,又号铁浮屠”,错误地将二者混为一谈,这个错误也同样被后人错传。


后来,清乾隆皇帝令臣僚以他的名义编纂《御批通鉴辑览》,发现此说不对,并进行驳斥。他认为北方人骑马以驾驭便捷为主,三匹马连在一起,马力有不同,人也勇怯不齐,因此反而有可能互相拖累。金兀术擅长用兵,肯定知道该进便进、该退便退的道理,怎么会让骑兵互相羁绊呢?


其实不管是重骑兵还是轻骑兵,机动性都是最重要的。三马连在一起,一马被击倒,另外两马的机动力肯定受影响,而一旦静止下来,甚至不如步兵。宋代有许多破重甲的武器,近战如鞭锏锤长斧长刀,远程有神臂弩,就算甲再重,一旦静止,只会被步兵一拥而上轻松消灭。所以不管从史料分析,还是从实际情况来看,金国重甲骑兵都不会是互相用锁链相连的。




最后再来看大名鼎鼎的岳飞的背嵬军。其实南宋的背嵬军最早由韩世忠创立,《韩世忠墓志铭》中载:


“背嵬一人持长柄巨斧堵而进,上揕其胸,下梢其马足,百遇百克,人马乐毙。”


也就是说,韩世忠创建的背嵬军,是一支专门用来对付金国骑兵的精锐步兵部队,并且战果卓著。后来岳飞、吴玠吴璘兄弟也创建了背嵬军,但都是骑兵部队,尤其是“二十年纵横间谁能相抗”的岳家背嵬军,堪称当时第一精锐。


那么南宋的精锐部队为何叫背嵬呢?南宋人赵彦卫认为,背嵬是给大将背酒瓶的亲随,但这种解释其实是望文生义。因为西夏也有背嵬军。《续资治通鉴长编》中提到过西夏的“衙头背嵬”,这是宋人的记述。“背嵬”二字其实就是西夏文的音译。在西夏文中,龙、鹰都读作“嵬”,蛇的读音与“背”相近。如果硬要翻译过来,那就是“骁勇之士”的意思。


韩世忠画像


而且“背嵬”这个词,北宋人就已经开始使用了。沈括有一首《边兵凯歌》,里面就写道:“旗队浑如锦绣堆,银装背嵬打回回。”这里的“回回”指的是西夏人。之后,宋人也模仿西夏人,用“背嵬”一词来称呼骁勇的将士。韩世忠是延安(今陕西绥德)人,对这种习俗耳濡目染,将自己组建的精锐部队称作背嵬也在情理之中。


参考文献:


【1】邓广铭,《岳飞传》,北京:生活·读书·三联书店,2017

【2】来俊杰,也论拐子马,杭州师范学院院报(社会科学版),2004(1)

【3】汤开建,关于“铁鹞子”的几个问题,史学月刊,1989(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宋、西夏、辽、金各有什么王牌军队?
岳飞当年是怎样击败铁浮屠的?
盘点冷兵器时代十大精锐骑兵!名字拉风,战力爆棚,你知道几个?
金兀术引以为傲的铁浮屠、拐子马,是如何被岳飞粉碎不败神话的?
郾城之战:背嵬军对铁浮屠,岳飞赢下宋、金精锐的巅峰对决!
南宋战狼背嵬军: 完爆金军精锐“铁浮屠”,最后被自己人消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