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眼界
春秋时期,鲁国制定了一道律例,如果鲁国人在他国看见同胞被卖为奴婢,只要出钱把人赎回来,那么国家就会给以赔偿和奖励。

  这条律法执行时期,很多流落他乡的鲁国人因此得救,得以重返故国。

  后来,孔子有一个弟子叫子贡,他是一个很有钱的商人。当他陆续从国外赎回很多鲁国人时,却拒绝了国家的赔偿。

  因为,他自认为不需要这笔钱,情愿为国分担赎人的负累。

  孔子知道此事后,却大骂子贡不止,说子贡此举伤天害理,祸害了无数落难的鲁国同胞。

  孔子说:万事不过义、利二字,鲁国的律条,所求的不过是人们心中的一个‘义’字,看见落难的同胞能生出恻隐之心,去赎这个人带回国,那就是一件善举。

  事后国家给予的补偿,是让善举的人不会受到损失,而且得到大家的赞扬,长此以往,愿意做善事的人就会越来越多。

  而子贡的所作所为,固然让他为自己赢得了更高的赞扬,但是同时也拔高了大家对‘义’的要求。

  往后那些赎人之后去向国家要钱的人,不但可能再也得不到大家的称赞,甚至可能会被国人嘲笑,责问他们为什么不能像子贡一样为国分忧。

  子贡此举是把‘义’和‘利’对立起来了,所以不但不是善事,反倒是最为可恶的恶行。

  正如孔子所言,自子贡之后,很多人对落难的同胞装做看不见了。

  因为他们不像子贡那么有钱,而且,如果要求国家给一点点补偿的话反而被人唾骂。

  最终,致使很多鲁国人因此不能重返故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微国学每日一句2017.7.11
子贡与孔子
成立业委会话题之二 面对正当获利 孔子也会支持的
读书笔记:子贡拒金与子路受牛 (吕氏春秋)
反对道德勒索
鲁国之法和“不就高、不就低”的做人标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