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记忆中的母亲(三) 同母亲舂米

  同母亲舂米

  

 

       小时候同母亲舂米至今记忆犹新。

       我们村子的对面山上有一片梯田,大小不一,形状各异。沿着山脊往下延伸,大的有一亩多,小的只有两个床铺大。共有四十多丘,大概十多亩吧。真的钦佩前人的智慧和才能,在这么陡峭贫瘠的山上开垦出了良田。每到秋天稻谷收获季节,满山坡一片金黄,非常美丽。

       那时生产队时期,集体耕种和收割。每年梯田收割的稻谷会分到各家各户,家里把分到的稻谷就它放在我卧室楼上的一个六平米凹里。由于当时没有机械碾米,每隔一段时间母亲就会去舂米,小小的我总是抢着帮忙。

  

       首先是装稻谷,这是我最能帮忙的事情。母亲把我抱起来放进装稻谷的凹里,我用瓜瓢一瓢瓢把稻谷装满递给母亲,直到装满一箩筐为止。

       接着进入舂米的第一个程序雷米。我们把稻谷背到宗楼上,那里有个擂。母亲把稻谷分三次装进擂里,推动擂转动。擂由于房子木板楼上的原因,转动时发出巨大轰鸣声,出来的是糙米和谷壳了。母亲在用风车把糙米和谷壳分开,这样大半筐糙米出来了。


  

       接下来去正式舂米。村里舂米有个专门的小房子,离开村庄有百多米远。里面有一个我们喊做“搥”的东西,就是两根柱子立着,中间一根很大的横木。横木这头半米处被两根柱子连着的木栓从中穿透,那一头顶端系着一根又粗又重的铁棒。这是利用杠杆原理,人把横木这头踩下去,那头的大铁棒会高高立起来,然后这头松开,那头铁棒会重重砸下。

       铁棒下面是一个圆形的石槽,母亲把糙米分几次放进石槽,在铁棒上套个带齿的舂棒芯。然后母亲把小屋打扫干净,我们开始舂米。我们把横木这头使劲踩下去,那头就高高扬起。然后松开,那头舂棒芯重重砸向石槽的糙米。发出:“安东  宽”的响声,这声音在当时的乡村到处都能听到。

  

       我那时小,其实舂米我只是凑热闹,帮不上忙的。因为我脚够不到横木,只能站在柱子旁用脚跟着母亲山下踩着。其实没有使上劲,母亲却不断鼓励和夸奖我。反正我乐意做,也许能给母亲精神上的安慰。

       经过我们四五十次的踩踏后,石槽里的糙米被舂棒芯砸得慢慢变白。这时母亲把石槽里的米掏出来,放到地上堆好,又往石槽放进新的糙米,直到把糙米舂完。

  

  

       接着进行下一道工序簸米。母亲将舂好的米放在簸箕里,然后不停的山下翻动,最后米留在了簸箕里,糠全飞到外面去了。

       将全部米簸完后接着是筛米,母亲又将簸好的米倒人米筛,接着两手不停地旋转米筛,奇迹发生了。所有米在米筛不停地环型跑动,最后谷粒和杂质被困在了中心。这时母亲轻轻用手捧出来,剩下在米筛的就是我们要吃的大米了。

       母亲筛米的同时我也并没有闲着,我把母亲簸出来的米糠收集起来,用箩筐装好。米糠是最好的猪饲料,以及家里鸡鸭的主粮。

       舂米的历史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可是一直没有什么改进,最后还是非常的费时费力。家里每次舂米我们从早上九点多开始,结束都到下午三四点了。当天晚上母亲用刚刚舂好的米做一大锅的米饭,不需要什么菜,我每次会吃上几大碗,真香啊!至今仍然无比的怀念。

  

       同母亲舂米让我知道了收获的艰辛,懂得了珍惜,也使我从小养成了爱劳动的习惯。

       后来出现了机械碾米,慢慢的取代了体力繁重的舂米,舂米也就渐渐的退出了历史舞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做米
磨盘
轧米
[黄石文坛]张顺初的随笔《回忆整米》
米的种类
日常食用的大米种类与营养功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