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寻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5)——佛山南风古灶和高灶陶窑 | 静思斋
寻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系列游记第115篇:佛山南风古灶和高灶陶窑
本文系静思斋·于岳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寻访时间:2023年1月26日

因大年初一游祖庙的意犹未尽,在广州漫游三天之后,初五又跑来佛山一趟。之前这几天,无论是在佛山祖庙还是广州陈家祠,我发现它们在建筑上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繁复多彩的脊饰,而这些脊饰绝大多数来自佛山石湾。石湾素有“南国陶都”之美誉,我对佛山的陶瓷业也是久仰了(很荣幸的表示,家里的瓷砖皆为“佛山造”),此番见到这琳琅满目的陶瓷工艺品,忽然觉得石湾实不可不去,于是也就为那份意犹未尽指明了目的地:石湾窑几乎硕果仅存的代表——南风古灶。
 
 图1:佛山南风古灶

南风古灶在城区的西南方向,乍一看这招牌,很容易误以为是个搞餐饮的老字号。实则是当地人把烧制陶瓷的窑称之为“灶”,这种独树一帜的叫法,一说是古时当地百姓以制陶为生,窑与家中煮饭的炉灶同等重要,因之亦称灶。石湾古代的制陶业或可上溯到新石器时期,但成为较有规模的生产基地大约始于唐代。南宋后期,随着大量北方匠人南迁以及他们所带来的先进手艺,加上石湾本身具备的地理、陶土资源优势,石湾窑迎来了一次巨大的发展,并在明清之际达到顶峰。

清代全盛时期的石湾,据考有陶窑107座,乡人“业陶者十之五六”,不仅如此,还吸引了附近各地的劳力来务工,窑工总数在六万人以上。不过,古代陶瓷业的劳动密集型、高污染、高能耗显然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发展要求,于是用柴火烧的窑大多被现代的电窑、气窑所取代,石湾现仅存古窑三座,眼前并排而居的南风古灶与高灶便是其二(另一个是同庆灶,位于新美陶厂区的同庆石湾公仔博物馆内)。从形制上来说,它们都是龙窑,所谓龙窑,即指古时这种依山坡而建的窑口,长数十米,状若卧龙,故有龙窑之称。不过后来我在窑里看到一个沙盘模型,窑上草棚一盖,龙形没看出,倒是有些像皮皮虾。
 
 图2:沙盘上的龙窑
 
 图3: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牌照

南风古灶建于明正德年间(1506-1521),因窑口向南,风从南边而入乃得名。高灶比南风灶建窑位置更理想,年头应该更早一些,其得名倒不是因为“长得”更高,而是原先它背后有座名叫“高庙”的庙,只是不知道为何几百年后,南风古灶显得更出名些。两窑五百年来窑火不断,至今仍有产出,这在如今就显得十分难能可贵——物以稀为贵嘛。
 
 图4:南风古灶窑口

当地以这两个古灶为核心,打造了一个偌大的“南风古灶旅游区”。我们在快十一点到达,来的时间恰到好处,无意间正好赶上了十一点开场的醒狮表演,本来初一在祖庙没能挤进去看还有点遗憾,这点遗憾也在此时得以弥补了。表演者来自佛山“卖鱼强”功夫醒狮团,今儿查了才知道该团创始人是当地一位武林名宿罗荣强先生,当然,这个名字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当前热播剧《狂飙》中另一位卖鱼的强哥,我甚至一度以为二者有些关联...
 
 图5:南风古灶景区里的醒狮表演

氛围就在这一通“起的隆冬强”的热闹鼓点之后瞬间拉满,大家高高兴兴地接着往里面逛去了。围绕着古灶原有一大片清代老民居(林家厅及古民居群为省保),经整修后大多作为商铺,一家家逛下来,还别说,各家都有些“独门”的物件,很多老板还在现场制作,逛起来绝不枯燥。但我发现,店中摆放的器物,有些显得极为粗糙,甚至还有些明显是歪瓜裂枣,这样的东西也能拿出来卖钱吗?好奇之下,我便与一位老板闲谈,才知道这原来是近年来兴起的“柴烧”风使之然。
 
 图6:林家是这一片的大户人家

我看现代瓷器其实也不乏美轮美奂者,但由于是工业化、标准化生产,一把烧出来一千件一模一样的似也不是什么难事,这让它们忽然间无法再满足当代人民日益增长的“审美情趣”。于是,反其道而行之,鼓吹返璞归真、独一无二的“柴烧”概念应运而生,这貌似有点像人们生活好了反倒总跑去吃粗粮一般。一批东西放进去烧,影响成品的诸如温度、落灰、火候等均不再受人力控制(或者说不能充分掌控),不同摆放位置甚至不同受火面最终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效果,谁都不知道最终能烧出什么样子,玩得就是这种“天成”的感觉——这就是我所理解的当代柴烧。
 
 图7:烧窑前都要先拜火神祈求保佑

不得不说,这玩意确实是有些噱头,此前我也从未与闻。不过最终吸引我的还不是柴烧,而是这些器物是在五百年的老龙窑里烧出来的,可谓正宗的“国保造&地理标志产品”,放眼全国,也没几个地方能做到这一点,这让我无可抵御的又掏了腰包。看网上有达人云,玩就要玩那种不施釉烧出天然光泽的精品才算真柴烧,然而以我的“低级趣味”却对此欣赏不来,最后还是这件天蓝色冰裂纹茶杯对了眼缘。
 
 图8:俺的战利品:国保与非遗的结晶,高逼格请喝茶
(入手价是不能说的秘密)

在此前的国保走访经历中,我几乎从未到过窑址一类,对烧制陶瓷技艺也可谓一窍不通。不过我琢磨着如今变成了高端产品的所谓柴烧,虽然是沿用古法,但很多地方恐怕与古代大不相同。首先,古窑的燃料几乎都是木柴,所以根本不需要强调所谓柴烧的概念和特殊性。再者,古人整生活用具是讲求实用性,而且也需要批量生产,对于这种高投入低产出的行为显然不会特有热情(除非是官窑或官器),我觉得甚至可能还要尽力去避免随机性,因为把一批器物烧成各个不同样,也许一般老百姓都不待见,不好卖啊!当然我也有些好奇,同是这一个窑,对于不同的“柴烧”目的,烧出千百件标准器物(古)或是随机天成一批器物(今),在技法上会有什么不同。
 
 图9:南风灶加盖的砖瓦棚顶

然而石湾窑虽然产量高,质量好,名头大,但自古以来一直就是民窑,在古代恐怕算不上高端产品。另外,回来继续查考史料后我才发现,原来石湾窑门类的划分也相当细腻,有所谓“二十四行”,比如说烧制祖庙那种脊饰的,是古玩行(公仔行),烧制日用釉盆砂盆的是大盆行...要这样说来,当时每一个窑应该就是一条“专业生产线”。至于南风古灶,以前就是以烧大盆为主——它原本确实不是个干细活的。
 
 图10:古灶台阶上的大清国遗迹

我倒是很赞赏南风古灶为“顺应时代潮流”所作的这些创新与转变,并且在整个旅游的过程中也感到趣味盎然。相比很多非遗技艺要全靠财政扶持才能挣扎传承、很多遗址景区长年累月的门可罗雀,真正把古迹与古法用现代玩法搞活了的南风古灶,可谓领先了太多太多。听我买杯杯的那家店主介绍,如今南风古灶每月还会真正烧制一或两次,因为如果长期不用,古窑反倒是很容易坏掉。我想,最好的保护就在于真正的利用,其实这也暗合着一直以来我对于历史文献收藏的态度。
 
 图11:高灶与南风灶

在古灶顶端近代竖立的大烟囱上,还残留着某个时代的“前进”标语,而与古灶伴生了数百年的一棵老榕,又重新焕发了新的生机,冠盖之下,是如织游人的欢声笑语。对了,当古灶下一次开窑的时候,我家小朋友的“公仔”作品就要新鲜出炉啦。
 
 图12:古灶神榕



                                静思斋  于岳
                                2023年2月24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佛山----南风古灶
广东这座陶窑 500年窑火不灭 被誉为“活的国宝”却少有人知!
烧了五百年的龙窑--南风古灶 (绝品收藏)
【公告】2016首季“石湾陶柴烧营”项目活动
【喜讯】苏乃灌入选广东省第六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跑男”去过的南风古灶,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柴烧龙窑,至今仍在使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