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民国驴友环游西湖的高能旧影中,“寻访”杭州几处失去的历史文物 | 静思斋
静思斋收藏的民国故纸系列之(119)——民国驴友游西湖的一组老照片
本文系静思斋·于岳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藏品交流链接:http://book.kongfz.com/60940/5852951590/

我对于杭州城市的历史没有什么深入研究,直观上的印象,它似乎在宋代就已经是一个风景如画的“旅游城市”了,而且越到近代,人气越火,直至一线顶流。我经手过的民国老照片/影像,便以杭州为最多,这其中有那种照相馆在景区周围成套售卖的纪念品小照片,或官方机构发行的明信片,此类东东存世较多,且影像易见雷同者。相比之下,当年自己有相机、财大气粗的驴友们拍摄的私人照片,往往独一无二,更为珍贵。
 
 
近日就收到这样一组老照片,共计十张。与那些旅游纪念品相比,它们的尺幅略大,影像品质更佳,而且散发着一种油光锃亮的光泽,手感奇好,都有点那种高端玩家玩包浆的快感了。但也有些可惜,它们无疑是从相册中拆散出来卖的,对于卖家来说,这样容易牟取更大的利益,然对于藏品则是灾难,周转几手过后,原有的逻辑关系彻底打破,原有的关键信息因此缺失,我是极为痛恨此种行为,却也无可奈何。正因为这个原因,加上这几张背面并无文字,我把照片放大到最大也没什么发现,所以对于照片中那几位意态潇洒的驴友,想要破解他们的身份已无可能,只得罢了。

但照片中的景点辨认起来却是不难。它们分别是:秋瑾墓、陈英士铜像、九溪十八涧、保俶塔、法相寺、小瀛洲、三潭印月、开网亭、断桥桥洞、戚继光纪念塔,看起来是在同一次出游中所摄(至少有人物的那五张如此)。我找到一张1946年的西湖老地图,从中勾勒出这些地方(欠九溪十八涧),他们的游踪忽然也就“昭然若揭”了:看起来是在第二公园码头那边包了条船,然后转到断桥、孤山、西泠桥、小瀛洲,最后在湖西登岸,去了九溪十八涧和法相寺。这一路精华尽览,可谓“城会玩”。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杭州掀起了一场“破旧立新”的大型运动,我虽难以获得精准数据,但感觉那时西湖周边的文物古迹至少被糟蹋了十之七八,若非如此,杭州如今的国保数量恐怕能激增一倍不止。我写过好几篇关于杭州照片的小文,每次查考资料时,常会发现这个没了,那个也没了,看得有些忧伤。而我写的也全是针对于那些已经彻底消失或形貌迥异的旧影,每次收藏到杭州老照片,其中总会有一些,这次自然也不例外。
 
 
先从“远”的说起吧。上面这张摄于法相寺山门前,虽然没啥美感,但就这块牌匾,现已殊难见到影像。对于这个寺名,乍一听觉得挺熟悉,结果网上一搜发现资料少得惊人,如今寺也早没了,只留下法相巷的地名和一株唐代老樟树。法相寺建于五代吴越国时期,高僧法真在此圆寂,肉身(定光古佛)被供奉于寺中,后不知为何成为了“求子神器”,妇女们争相来抚摸其肚皮,寺中香火盛极。关于法相寺的被毁,如今真可谓“讳莫如深”,最后我终于在《浙江佛教史》一书中找到了一条记载,说文X时期西湖边共计拆毁寺院28座,其中赫然便有法相寺的名字。那时连法真的肉身佛也被烧了,据亲历者回忆,焚烧时产生的臭气,弥漫十里八乡,经久不散...
 
 
而这张充满喜感的“九溪皆大欢喜”弥勒佛像,其实我并不太清楚准确的位置在哪,只能根据文字推测是在九溪十八涧。比对了一下,它并非飞来峰那个著名的宋代弥勒佛石刻,看着雕刻水平也不甚高明,大概就是当时的旅游开发搞出来的打卡点吧,如今八成也没了。
 
 
原在湖滨三公园的陈英士铜像(陈英士先生纪念像)今已改头换面外加乾坤大挪移,此前的文中我已两次提过它,这里就不再赘述了。这张照片的视角倒是独一无二的,尤其是拍摄位置很近,1200dpi扫描放大后连基座的纹饰都纤毫毕现,作为历史文物的参考资料大有价值。至于戚继光纪念塔,是与陈英士铜像同年“诞生”的,以前听老何提过,据说是因西湖船工总是去那屙屎屙尿,搞得有碍观瞻,于是给拆了,和文X貌似没直接关系。
 
 
最让我感到可惜的,则莫过于秋瑾墓了。秋瑾可谓我国近代最著名的一位传奇女侠,今天研究了一下,才知道她的墓葬历经坎坷,曾十度迁移,仅在杭州的墓址,就重建了三四回。秋瑾于1907年就义,因有“埋骨西泠”的夙愿,1908年初,她的兄长与两位盟姐“秘密”将其灵柩运至西泠桥畔安葬。其实这事完全也算不上啥秘密,因为不但在山水名胜处树碑建冢,几百人一起开了追悼会,还拍照片上了杂志。要知道那时总归还是大清的天下,秋瑾的身份还是“钦定反贼”,这样的搞法固然堪称豪勇,不过也可以看出大清实已是气数将尽,搁在康乾年间,这绝然是难以想象的。
 
 《浙江辛亥革命遗迹图考》一书中的图注明显反了,而且还不太对

不久后,由于清廷一位御史游西湖时看到了秋瑾墓上书弹劾,清廷下诏平墓,家人将其灵柩迁葬于湖南夫家。待辛亥革命胜利后,浙江、湖南两省激烈争夺,最后浙江胜出,秋瑾遗骨复迁回西泠桥畔,并在原址以西重建墓庐,1913年农历六月初六落成,墓碑由时任浙江都督朱瑞所题,上书“鉴湖秋女侠之墓”。请注意,这是七个字,而不是许多资料中记载的六个字(缺了“秋”),咱这张照片,是目前我唯一见过能清楚看到碑文字迹的。
 
 
不过这应该也不是它重建之初的风貌,我从老刊物中分别找到了三张不同时期的秋瑾墓照片,将刊物出版年份标注于下角合为一图,便不难看出它的变化。或许是在1927年左右(我一时也没找到确凿的记载),由国府主持对墓亭进行了一次重修,使之成为我所藏这张照片中的样子(也就是下图右),更能体现出秋女侠的英锐之气。很遗憾的是,即便是这样一位被一致推崇的英雄人物,她的墓也没能在六十年代保住,如今重建的秋瑾墓,位置与外观皆已不同,倘原墓尚存,以其历史文物及艺术价值,妥妥是国保(可参照黄兴、蔡锷墓,秋瑾墓现为省保)。
 
 
忽然间想到了一句著名的歌词,“西湖的水,我的泪”,把它用在这些文物古迹身上,倒还挺贴切的。又转念回顾了一番秋瑾的生平,在她所处的那个时代,作为一个打破旧秩序的先行者,她的思想与所为,也许并不能被大部分普遍人所理解。后世都在推崇秋瑾的精神,但我想每一个后世的当局者,怕是都不会真心希望出现秋瑾那样的人物,这道理说来复杂,想来却简单。噫!情怀与权欲,历史与现实,大概就是这样矛盾而冷酷的存在吧。



                                     静思斋  于岳
                                     2023年4月27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浙江杭州西湖秋瑾墓
它曾经比西湖还要出名,如今却被人遗忘在杭州的群山之中,竟然连度娘都搜不出它!
聊一聊西湖周边的墓
浙江省杭州西湖秋瑾墓联集锦
杭州秋瑾墓地
西湖秋瑾墓(自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