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悲剧,就是彼此相爱却相杀


黑格尔有关悲惨和悲剧的理论认为,恶人当道好人受苦,好人被坏人伤害了,叫悲惨。而悲剧则不同,悲剧是矛盾双方都没有错,都有各自的道理,却因为两者道理相冲突,造成无可挽回的结果。就如同家人之间的情感纠葛与矛盾,很多都是出于对对方的爱,却最终造成了彼此伤害。所以不幸的家庭是一个悲剧。


「我知」与「我执」,是悲剧的主要来源

 

虽然人人都知道,这个世界就是由不同的人组成的多元化的集合体,正因为每个人思维不同、世界观价值观不同,接受的存在方式不同,所以才能有不同的选择,才能让每个人都可以在这个世界上保留一席之地。就如同大自然的生物占据不同的“生态位”,所谓生态位就是种群利用自己的优势占据一个时空位置,各自得以存活。拿容易理解的举例,乔木(比如高高的白杨)占据上层空间吸收阳光雨露得到生长,而中层的灌木(比如路边的小叶黄杨),吸收乔木缝隙洒下的阳光得以存活,而低层的小草们,也可以有其生存策略,到了底层苔藓类,就直接喜欢阴湿环境,对阳光要求甚少了。如果乔木要求苔藓用乔木的方式吸收阳光雨露生存,那苔藓就存活不下去了。


道理虽然如此,人们又总是容易无意识地把自己学到的且认可的当作是唯一的正确选择,即「我知」,家庭的悲剧经常来源于此。无论父母对孩子,还是孩子对父母,我们常常认为自己知道了,所以自己的道理是对的。最关键的是,因为我是对的,所以就执着地要求家人按照我的意思来,即「我执」


因为有“对”做基础,我们对家人的要求也就变得理直气壮。


我的一位朋友:几年前,她经常因为自己的女儿不吃肉而没少指责女儿,因为她担心女儿不吃肉身体不好(因为肉有蛋白质,有利于健康)。后来她的女儿终于爱吃肉了,但她自己却因为对动物的情感发生了变化,认为食肉杀生不好而变成了素食主义者,所以,她又开始不分场合惟妙惟肖地讲述各种吃肉杀生的报应故事,哪怕家人正在吃肉。


她的出发点都是“为你好”,而为你好的标准却随着她的「我知」在变化。


可能很多人终其一生都不断处于“我知了”的状态中,哪怕明天否定了今天,今天还是“我知了”。


所以,总是生活在“应该”中。


从言,听言




我之前咨询过不止一个案例,都是来访者在大学毕业之前,妈妈管教极严,“应该学习不应该恋爱”,不允许单独和男生交往,这是“对”的。大学刚毕业,妈妈瞬间180度大转弯,各种发愁女儿嫁不出去,各种“差不多找个人就得了”,各种“女儿宅女儿挑剔女儿让她发愁”的言论,“应该立马嫁人”成了“对”的。却不知,连和男生单独相处经验都没有的女儿根本不知道如何判断男人,更不知道如何表露自己的情感。妈妈的爱最终都变成了女儿心底的痛和伤害。


“毕业”成了真理和应该的坎。


这就是家庭悲剧的实质。“真理”的占有者总是随着自己的认知随时决定“什么是对的”。即便如此,他们也不会对过去的“错”道一个歉。他们会认为过去是为你好,现在更是为了你好。我都可以变,你也可以随时变。


基于此,当我们拿着自己的观念要求家人的时候,就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如果我们对家人说“你这么做不对,你应该改掉”,他立刻改掉了,我们就不会气愤。如果我们对家人说了而家人不改,我们就会气愤和无奈,表面上是对家人气愤和无奈,本质上是对自己气愤和无奈,因为自己无法影响家人,自己的观念没有被接纳。表面上我们会指责家人孺子不可教,然而,指责的手伸出去,一个食指对着他人,三个手指对着自己。对他人的气愤其实也是对自己的气愤,指责者一定会觉得“我无能,我这么失败,我的话在他这里一点用都没有,我的话一点威力也没有”。


当我们坚定地认为我们是对的,他人是错的,就会把自己的坏情绪归因于他人,需要他人改变,需要他人负责。很简单啊,只要他变了,我心情就好了,于是乎,我们就会陷入一味地要求家人改变的陷阱。


所有的要求,都是基于“我们是对的”的「我知」。我们站在道理的至高点,像一个审判者,拿着真理之剑,强迫家人就范。


我们常常基于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觉得别人是错的,我们爱家人的前提,就是家人要符合我们的价值观,走我们所认为的正确道路。


当我们忽然知晓某个道理的时候,我们就认为自己看到了真相,以为“我知道了”“我眼亮了”。


你们看,我知道了,而你们还不知道,所以我告诉你们“我知道了,你们照我说的做即可”。


所以,当我们要求家人做这个做那个的时候,


我们的动机是:为了家人好

好的定义是:走正确的路

所谓正确是:我认为正确,你不改变说明你执迷不悟。

所以,你让我生气

我生气是因为你

所以要想解决我的愤怒,只有你改变


静心

向外求不得所




我们借爱的名义打着真理的旗号要求家人做“我认为的正确的事”。他们不做,我们就不开心,他们做了,我们就开心了。看似理直气壮背后,却未曾料想,不知不觉间,我们成了生命的奴隶,而不是生命的主人,因为我们的快乐与愤怒完全取决于他人了,而不是自己


一位来访者因为对自己的爸爸感到憎恶、愤怒而前来咨询,理由是爸爸不顾自己和妈妈的感受,自私自利,只想他自己高兴。


开始的时候她坚定地说“我对爸爸感到愤怒,因为他不顾家人的感受,只想着自己”。


很长的咨询和详情了解过后,咨询师告诉她,你重复说一句“爸爸对我感到愤怒,因为我不顾家人的感受,只想着自己,爸爸会有愤怒吗?”


来访者立刻反驳道“我不知道”。


咨询师告诉她,“你的描述中,有爸爸对你好的时候,而你只想着证明自己是对的,爸爸是错的,希望爸爸改变,他没改变你就在那里气愤”


进一步,咨询师让她重复说一句“我对我感到愤怒,因为我不顾家人的感受,只想着自己”。


来访者说“我没有只想着自己”。


咨询师引导她“你因为对爸爸愤怒而长久陷入坏情绪,甚至不顾自己的丈夫,儿子,这难道不是只想着自己吗?”


当咨询师再问道“你愤怒是因为爸爸不顾家人的感受吗”的时候,来访者回答“我不知道”。


最后再问的时候,来访者从最开始坚定的“是的”到“我不知道”,再到“不是,我的愤怒来源我自己的想法”。


是的,从“我确定知道是他的问题”到“我不知道”,再到“我知道是我的问题”,完成了从改变他人到改变自己的转变


可是,又有多少人,依然处于时刻想改变家人的状态中呢?


家庭的矛盾很多都来源于此,当我们陷入「我知」「我执」的时候,坚持自己的正确,否定家人的做法,便是我们无法接纳他人的时候。当我们无法接纳他人的时候,便是我们妄图用自己的正确改变他人的时候,而一旦这种改变行为遭遇挫折,就会把这种挫折感附加到对方身上,认为是对方的原因才导致自己的坏情绪。久而久之,面对这个我们未能改变之人,就极其容易情绪失控。


这种情绪失控会让家人之间纠葛不清,相互指责与埋怨。


然而,当我们向外界看,同样的情况,有的人试图去改变对方,有的人不去改变对方。有的人和对方谈话后不恼不怒,有的人却会失望愤怒。看似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不同的人身上却有着不同的结果。由此可见,引起自己情绪的不是他人,正是自己。每个人都是自己情绪的主人。


而当我们以一颗“我不知道”的心去观察外界,对自己已知的东西保有谦虚和怀疑,对未知的东西保有好奇和接纳,怀抱“我在探索世界”的心而不是“我知道世界”的心,便会少许多执念。


我们其实知道的少之又少,我们的一生都在不断地尝试、否定,接受、再否定,再尝试。


明天的我们可能会否定今天的自己。那么,就不要用今天的自己要求别人,即便是到了明天,也不要让后天的自己为明天自己的行为而感到可笑。


不让悲剧上演的最好方法,就是控制好自己的「我知」。所有我们认为的“对”,只是在一定时空下对自己生存有益的经验,甲之蜜糖乙之砒霜,对于他人而言,也许只是麻烦和阻碍。


况且,我们每个人都有探索世界的权利,有保留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由。你所坚持的,不会是所有人坚持的,放下「我执」,接受不同,才是最厚重的爱。



简介

作者:贝加。擅长个人成长,沟通,情感与婚姻家庭咨询。每一个主动寻求改变的人都是充满能量的人,我所做的只是陪你走过一段艰难的路。官方微信平台ID:dashanyuehui(转载联系助理微信:mgzxszl)。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我的第一个短程家庭治疗案例随感
最好的育儿方式,是跟着孩子重长一遍
委屈的“孩子”更易怒,别让自己活在委屈里
女童发烧哭闹不止,爸爸竟动手打人,妈妈很不解,网友们也怒了
成长篇|这些年,终于进入二宝妈行列的我,都经历了什么?
哥嫂离婚两年后,再次见到嫂子,我深刻体会到什么叫“物是人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