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孔子印记在济南

孔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他的儒家思想,上可医国,下可医人,对中国人的思想德行、为人处世、言行举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不只坐而论道,还是个行者,他周游列国,在很多地方留下足迹。比如我们济南莱芜区口镇垂杨村的孔子观礼处和济阳曲堤镇的闻韶台。在这两个地方,都可以瞻仰孔子印记,体会孔子的影响。  

点击视频观看▲

垂杨村,是个普通而安静的小村庄,但是村民说,过去俺村儿可厉害啦,是这一带最好的“学区”,经济文化中心,村里这块古老的上马石就是村庄辉煌历史的见证。
据莱芜区垂杨村文保员车效海介绍,上马石一共立了3块,一个一蹬的,一个两蹬的,还有三蹬的,目前只有三蹬的留存下来。立上马石的目的是为了方便来往的文武官员拜谒孔子。上马石距离孔子观礼处约有100米的距离,在这里提前下轿下马,周周正正地走过去,方显对孔子的尊重。
垂杨村的辉煌都来自于村庄里这块古老的石碑,碑上孔子观礼处五个字笔力雄健,是明代莱芜知县傅国璧所书,明代隆庆二年为纪念孔子观礼而立的。
季札是当时吴国国王吴寿梦的四儿子,季札使齐,在返回吴国的过程中路过此地,季札的长子去世,因观村前这个地方风水很好,便将儿子埋葬于此。而季札是孔子一生仰慕推崇的君子。史料记载,季札之子葬于嬴博之间,也就是现在的莱芜区。垂杨村的老人说季札之子的墓就在村南300米处,过去是个高大的土丘,非常醒目。
记者跟着村里的文保员车效海,深一脚浅一脚地来到他记忆中的墓地旧址,却发现这里已经成了一个大坑。因为季札之子葬在此处,周围百姓认为是因为这里风水极佳,于是也跟着把墓地选在了这里,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个墓群。
莱芜区垂杨村文保员车效海告诉记者,因为这个山丘三面环水,西北是山,季札认为此地是风水宝地,便选择将儿子埋葬于此。墓地选好,季札要给儿子举行葬礼了,孔子听说后从曲阜赶来观礼。在今人看来,去观摩别人的葬礼是件奇怪的事情,那么孔子为什么要赶了200里地来观摩季札葬子,而且后人还要立碑纪念呢?这就要说到孔子的礼教思想了。
孔子坚持在全社会推行礼乐仁义的信念,并为此奔波一生。儒家重礼,认为人无礼不立,“礼”既是帮助每个人克己修心的道德规范,又是协调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的形式制度。而葬礼,是“礼”的组成部分,也应该合乎规矩。
国际儒学研究与交流中心主任涂可国说,中国一直有个传统叫慎终追远,中国人讲究祖先的崇拜,中国古代的祭礼和葬礼都是非常神圣的。季札葬子之礼是薄葬,在孔子看来这是合乎“礼”的。
孔子认为,礼应该伴随一个人的生与死,而他自己则是礼的忠实践行者,所以明代的莱芜知县傅国璧在孔子观礼碑的碑文中这样说:“天下不可一日无礼,犹不可一日无孔子也,夫孔子者,礼之宗也。”傅国璧立此碑,一是为了弘礼,再一个就是为了教育了。
石碑对面的农家院落就是当年垂杨书院的原址。这处如今无人居住的院落从明朝到建国初期都是莱芜的教育高地,书声朗朗礼教清明,碑文里详细记载了当年垂杨书院开院的盛况。
垂杨书院、孔子观礼处碑、季札子墓,这些古迹陪伴了垂杨村千百年,也塑造着这一带的民风民俗。这块石碑是村民们捐款修建的,镌刻着傅国璧撰写的孔子观礼碑碑文,潜移默化地熏陶着村民们的心性。
莱芜区垂杨村党支部书记张振海说,每年正月十五,农村有上灯的风俗,本村或者外村的村民会自发来祭奠孔子。
吴国公子季札在莱芜所在地为儿子举行葬礼,孔子前来观礼,这是春秋战国时期发生在莱芜地域中的一件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大事。孔子观礼后,对葬礼作出了“合乎礼”的评价,认为葬礼哀伤而节俭,后世作为葬礼的典范载入了华夏历史史册,为世代所颂扬。发生在济南的孔子故事还有一个知名度很高的,就是“闻韶乐而三月不知肉味”。这个故事的发生地是在济阳的曲堤镇。
在济水之畔,孔子与韶乐的相遇只是一时,但却在中国人中流传了百代千世,究其原因,并不是因为韶乐之美,因为韶乐已经近乎失传,而是因为孔子对韶乐的推崇。
国际儒学研究与交流中心主任涂可国谈及孔子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是因为韶乐尽善尽美,舞乐尽美但不尽善,所谓善意味着一种道德价值,对人的心灵的一种塑造,一种净化,听了之后可以陶冶情操愉悦心情,同时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让人的精神崇高起来,这是韶乐的一个重要功能。
孔子闻韶之处究竟在哪里?说法不一,但是在济阳曲堤镇千百年来就有古迹闻韶台,相传就是孔子闻韶乐之处,曾是鲁北平原上最高大的地标性建筑,直到文革前高大的土台仍然屹立。而史料记载中孔子的行程也与这一带相符。
济阳区曲堤镇早在秦汉时期已经是一个设施完备的古城,周代为齐地,闻韶故事中孔子要去拜谒的逄公墓就在曲堤镇刘台村村西,也叫刘台遗址。逄公是姜太公的侄子,距今约三千年前,逄公被分封到济阳做诸侯国君,通过联姻,逄国与周王室保持着密切来往和良好关系,周礼在逄国也得到了较好的继承。作为逄氏诸侯墓地,这里出土了不少重量级的文物。
遗憾的是经过“文革”,闻韶台已经不见踪迹,但是在曲堤镇东街,记者惊喜地发现了一个闻韶胡同,胡同里的建筑是庄重大气的古风,门额上书写着闻韶台遗址。原来这个临水的院落是曲堤人刘宝玉在自家院子旁边修建的,他自己设计自己投资40万块钱建成,前前后后花了5年时间。刘宝玉说,以前的闻韶台就在他家旁边,而他就是听着闻韶台的故事长大的,对闻韶台他有着深厚的感情。
闻韶台鼎盛时的样子长辈们也经常跟刘宝玉说起,刘宝玉根据这些回忆和史料记载在院子里修了一座闻韶台的模型,以便让曲堤人的闻韶台情节有个安放之处。有形的闻韶台虽然已经消失了,但是无形的闻韶台一直鲜活地存在于曲堤人的心里。
在东厢房刘宝玉还供奉着一位儒家贤人,就是济阳人张尔岐。张尔岐字稷若,为明末清初的大儒,顾炎武赞其“独精三礼,卓然经师。”在闻韶台下曾经有一座闻韶书院,张尔岐就在书院中任教多年,是孔子文化的忠实传播者。刘宝玉尊崇张尔岐,特意找到了张尔岐的玄孙,请他书写了这副对联,虽然他并非书法名家,只是一位普通的农民。
闻韶台虽然不在了,但是有刘宝玉这样的曲堤人在,闻韶台的精神就会存在。在孔子思想中,礼,不是繁文缛节,外在的仪式和形式最终指向的是人的内心。乐,也不是单纯地娱乐嬉戏,它塑造的是人的心灵气质。孔子理想的社会是礼乐大同,而济南的这两处古迹恰恰体现了孔子的礼乐思想,这样的古迹太有价值了,值得好好保护。

来源:天下泉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孔迹】垂杨观礼处:印证丧礼
跟着孔子去旅行之六十:垂杨村孔子观季札葬子处
与圣贤不期而遇
《关山不远》(散文集)第五辑 月是故乡明
【新济阳|特稿】济阳史学研究获重大突破!学者考证认为曲堤古镇就是齐国早期都城营丘
罗琳 仝晰纲︱孔子与济阳闻韶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