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越懂得分享的人,混得越好?

【一】

你是否觉得自己本该混的更好?

我学习刻苦、工作努力,是一个有思想、有能力的好青年,但是:

学校选优干、推荐研究生,每每都只有那个会跟老师套近乎同学的份!

那个曾经不学无术,只会跟老师拉关系的同学现在居然混得比我好!

单位里只会拍马屁、吹牛皮的同事最后却成了我的直接领导!

【二】

让别人知道你知道

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的确有许多领导会因为各种原因出现任人唯亲、唯权、唯钱的现象。但即使是一个不称职的领导,也需要一个能帮助他带来业绩、政绩和成绩的人,况且大多上级还是有一定辨别能力的。

因此,反思自己不得志的原因,除了外部环境,我们更应该自我反省:水平高低不是自己说了算,而必须通过别人的判断。你要让别人知道你很“牛”,就必须主动将自己的优势、擅长的东西展示出来让别人知道。

当然,小编并不是要鼓励大家去拍马屁,只是通过这种现象,我们引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即知识共享。要让大家知道你很牛,你就需要拿出东西来证明,然后让别人对你做出判断:你是否是个值得合作的人?是否是公司不可或缺的人?

说起共享知识,可能你的第一反应就是,我的知识是我的竞争力,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学来的宝贝,为什么要共享出去?但你真的明白自己的竞争力是什么吗?是当前掌握的知识量吗?咨询师田志刚对此分析道:

竞争力更多的是来自于你在现有知识结构基础上不断学习、创造和利用知识的能力,也就是你的知识力。而你的知识力只有在被大家和社会认可后才能发挥作用,所以你需要让别人知道你知道,你需要主动去做知识共享的工作。

【三】

能共享,才表示真正掌握

工作中,如果你有一个什么好的想法和建议,上司最常跟你说的一句话就是“你写一个报告给我发来吧!”但你是否发现,很多时候我们自认为自己知道的东西,却很难用语言或文字系统、完整地表达出来,别人也很难理解我们的意思。

为什么会这样?主要原因就是,你对这个知识点的掌握并没有达到你所认为的那样娴熟,还需要深入的学习、研究。正如咨询师田志刚说的:

“如果一件事不能用通俗、简单的语言说出来或者写出来,证明你没有全面地掌握或者掌握的深度不够。”

从这个角度来说,为了个人的学习和成长,为了能够成为某个知识领域的佼佼者,你应该多说、多写。

最简单可行的方法就是,积极主动地利用各种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比如,在学校或公司开会的时候主动发言,听讲座的时候主动提问。而不是每次都刻意躲在不被人注意的角落。

如果不擅长说,也可以把想法通过微博、博客、论坛等渠道写出来与人共享。在此过程中,不仅自己对所学知识认真梳理了一通,幸运的话还能收获同道中人的深刻见解。坚持一段时间就会发现,原来没弄清的知识也渐渐明晰。

总之,能够把自己的想法表达、甚至共享出来,才表示真正的掌握,进而摆脱一知半解的状态。

【四】

知识共享,让你获得机会

结识高质量的朋友

有句话说:“看一个人的身价,看他的对手;看一个人的底牌,看他的朋友。”每个人都想结交高水平的朋友,通过高质量的沟通彼此成长。但如果你水平高,就一定能结交到高水平的朋友吗?不一定。因为别人并不知道你的水平,只有将自己的知识共享出去,才能让更多的人认识你、了解你、信任你。

某林业大学有个教授,主要研究兴趣和方向是我国云南、贵州地区的某种植物。但由于种种原因,教授虽然有着骄人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却很难申请到研究项目和经费,以至于出国交流和发表学术文章的工作频频受阻。

后来,教授听取了一位朋友的建议,坚持写了几个月的博客,并把许多具有独创性的内容译成英文。半年后,就有国外的华人同行与她联系,希望进行深入交流、探讨合作研究了。因为教授乐于共享知识的精神,国外的许多同行看后也大受启发。在这个过程中,教授有幸认识了这个领域遍布全球的专家。

如果你想拓展朋友圈,找到真正有价值的朋友,主动把知识共享出来就是一条重要的捷径。

获得工作机会

有家杂志社准备招聘一名应届本科毕业生做助理,最后从数百份简历中挑出了三个来面试。结果发现,三个人的各方面表现都差不多,选择哪个都很为难。但最后,这家杂志社选择了一个并非出身名校,也不是在面试中表现最好的学生。

因为只有这位同学的简历中提供了博客地址,通过翻看博客,招聘方得知,他的博客一直从大二写到了大四。虽然里面有些观点并不正确或比较幼稚,但由此可知,这位同学一直在思考和学习,并且每做完一件事都会反思和总结,学习能力很强。

由于共享了自己的见解和观点,这位同学最终被成功录取。他的博客为招聘方提供了一个全面判断的依据,因为多年积累的内容基本上不可能造假,面试中那句“我学习能力很强”便得到了印证。可见,主动共享自己的见解和观点,还有助获得工作机会

【五】

选择你的共享方式

是不是只有写博客、发表论文才是共享呢?当然不是,知识共享的范围和内容很广。比如与人交流一本书的读后感,是共享;在论坛里别人的帖子后发表自己的想法,也是共享;甚至是日常的简短聊天都充满了共享,就像下面这段对话:

A小姐:“你用的那个牌子的BB霜效果怎样?”

B小姐:“我觉得还行,用起来不油腻,挺舒服的,比较适合油性皮肤。而且这款BB霜遮瑕效果特别好,值得一试。”

除此之外,工作中也常常有这样的共享机会。比如:

许多公司都要求自己的员工写工作日志或周报,这其实就是一个总结自己经验和教训、共享个人知识的好机会。如果你希望领导“发掘你”,就应该好好把握这样的机会,对你负责的那部分工作进行深入的思考,并将思考结果分享给自己的上司和同事。

当然,知识共享的作用并不仅是增加收入、职位晋升、获得头衔等。这个共享的过程也是你学习、思考和实践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这个过程比最后的结果更有价值,更具生命力。所以提升自己才应该是你共享的出发点。

也许你会说,我口齿不清,文笔不好,有想法也不知如何表达。但事实上,大部分的人都不是诗人、作家,不必要求自己的表达多么华丽和有技巧,只要能把道理说清讲明就可以。万科集团董事长王石在四十五岁之前也很不擅长写东西,但自从他开了博客之后就笔耕不辍,最后也练就了一手好文笔。可见,文笔和口才都是可以锻炼的。

那么,在知识共享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

【注意事项一】

弄清共享的对象

在某年的“科技三下乡”活动中,参与活动的一个农业大学组织了一些教授到农村去送科学技术。对于村里养母猪的农民来说,如何让母猪能有最高的产出自然是他们最关注的问题。有一位养母猪的老乡向教养猪的教授提问:“我们家有几头母猪不发情,这该怎么办?”

结果这位教授想了一会,说道:“我记得引起母猪不发情的原因有二十多个,具体你们家的是哪个可能要去看了猪才知道。主要的原因是1、2、3……”没等教授说完,那位发问的老乡就走了。

这位教授的问题就在于,没有分清其知识共享的对象。他解释的原因都没有错,但这个老乡最需要的其实就是一个能简单到“买几片什么药给猪吃”这样的方法,而不是列举一堆对解决问题毫无帮助的原因。

因此,在进行知识共享时,一定要弄清共享的对象,然后以他们能接受的方式把知识展现出来,这样的共享才真正有效。

如果共享的对象是研究人员,你就要尽量将知识的原理讲清楚,以便他们做出判断;

如果共享的对象是业外人士,你就要使用最平实的语言传递你的知识,尽量少用专业术语;

如果共享的对象是上了年纪的人,你就要照顾到他们的视力问题,将需要打印的文档字号放大。

总之,弄清了共享的对象,才不会陷入鸡同鸭讲的困扰,就像《他还是不懂》这首歌中唱的那样:

他还不懂 还是不懂

离开是想要被挽留

如果开口那只是

我要来的温柔

他还不懂 永远不懂

一个拥抱能代替所有

爱绝对能够动摇我

【注意事项二】

弄清共享的范围

在进行知识共享的时候,你还需要考虑共享的范围。如果你想共享给同事、朋友,只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与他们多沟通,开会讨论的时候多发言即可;如果你想共享给社会,就必须弄清楚目标对象关注的是什么,应该通过什么渠道才能有效传递给他们。但是,知识共享的范围在不同的阶段要有不同的侧重点,咨询师田志刚建议:

对于毕业五年以内的人,建议知识共享的范围以你所在的机构和同事、同学朋友之间为主,这个阶段的知识共享主要以提高自己知识学习的效率、让别人了解你的个性和能力、展示你的潜力和学习精神为主;

对于毕业五年以上的人,很可能已经在单位担任了一定的职务,在行业内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和体会,这时候除了可以在你所在的机构内共享外,还可以将知识共享的范围拓展到你所在的行业和领域。

假如你是一个毕业五年以上的三维建模师,你就可以将你在建模设计领域的经验和体会,共享在这一领域的专业社区或博客,甚至向相关领域的杂志投稿发表自己的观点。而如果已经有了十年、二十年的经验,你的知识共享范围就可以扩展到整个社会了。因为此时你已熟练掌握了基础知识,并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多在行业内的研讨会、论坛等发表自己的见解,也有助形成你的个人品牌。

需要注意的是,在做知识共享的时候千万不可有“爆料”的想法,也不可涉及企业的商业机密,否则有可能引起意想不到的麻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于知识管理的思考------《你的知识需要管理》读后感
BLOG——一种新型简便的知识管理工具(李晓辉)
读《你的知识需要管理》
Web2.0与知识管理系统
BLOG在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博客的知识运行机制研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