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艺术人物丨一种格调,一份静雅——记没骨花鸟画家原丹阳

——原瑞祥(原丹阳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

中国女画家协会会员

山西画院画师

山东女子大学客座教授

山西省运城学院客座教授

北京台湖国画院驻院画家

广州东江画院特聘画家。

20168月天津杨柳青出版社出版《原丹阳没骨花鸟作品精选》

20159月参加无边·界中国当代名家中国画邀请展

2014年作品【花期有约】获山西省第十六届美展金奖;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进京作品及海内外巡展

2013年作品【相约花季】获首届八大山人全国花鸟画展优秀奖

2013
年作品【花间紫云外】获庆花博——纪念恽南田诞辰380周年暨全国花鸟画作品展优秀奖

2013
年作品【花期有约】入选吉祥草原.丹青鹿城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2013
年作品【花期有约】获泰山之尊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优秀奖

2012
年作品【家园】获中国(芮城)永乐宫第五届国际书画艺术节百佳奖

2011
年作品【故园寻梦】入选全国第八届工笔画大展

2009
年作品【春韵】获中国(芮城)永乐宫第二届国际书画艺术节百佳奖

2008
年作品【春语】入选《纪念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

2008
年作品【醉春】入选《和谐家园全国工笔画作品展》

2007
年作品【桐荫】入选《2007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作品欣赏

名家点评

在朴茂与淡雅之间:原丹阳的花鸟画

文/魏祥奇

原丹阳以撞水撞粉法绘花鸟,画风清秀、淡雅、通透、恣丽,然并不过于捕捉野逸、萧寒之气,而是在繁茂、锦簇中追求旺盛的生命力的表现。原丹阳似乎并没有受到传统文人写意花鸟画图式结构的过多影响,而是更为注重观看和写生、注重自我直接的生活体验,因此画面中总透出鲜活的生命意识,而不是已经被修正的很完美的花鸟画样式。同样,原丹阳接受的绘画训练也源于中国传统花鸟画的图像和理论经验,然似乎是出于本能的直觉,其画面中涌动着一股热情洋溢的欢快之感,不是传统的诗意之境,而是更为现实的审美观照。应该说,原丹阳的花鸟画正是在写照其“此岸”内心的状态,其更为注重自己眼睛的观看和心的感受,绘画也就成为记录自己一个短暂时间过程的痕迹。在中国传统画学观念中,以笔墨陶养心性、以绘画直抒胸臆,所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在原丹阳的绘画意识中都是存在的,原丹阳也在勾勒和描绘这些花鸟画中,不断“再现”出自我的精神面貌,可以说是“形神一体”。原丹阳也并不避讳绘画中的稚拙之气,这反而成为其创作中最耐人寻味的部分,撞水撞粉在局部所产生的偶然的视觉肌理,既依附于花叶的轮廓而又自然生动,与视觉的真实之间有着细微的差异,显然,在这之中显现着其个人的隐秘情绪。

在某种意义上而言,原丹阳在花鸟画创作中寻找着超越世俗生活的出口,进入的是一个情感的知识世界。这种绘画意识似乎是女性所独有,就如同我们在传统的文学作品中所看到的花的意象一样,这些花草都会有着某种象征和隐喻的含义。原丹阳也在为自己的绘画寻找一些文学性的注释,诸如“站在春的门楣,静静的摆渡阡陌镌刻的繁华过往”、“听闻初春花语,有些怯怯,生生纠结。怕,陌上花开、花会落”、“月移花影,一帘幽梦复还梦中”、“记忆的梗上,谁没有两三朵聘婷,披着情绪的花,无名地展开”种种。在这些或诗词或散文的言辞之中,我们可以读到女性将花草视为自我青春和情感的记忆,尤其是“怕,花会落”之语,其中有几分“黛玉葬花”中“红消香断有谁怜”的悲凉之感。尽管如此,原丹阳的花鸟画中并没有表现出很清晰的文学性和叙事性,但是通过这些修辞我们也可以在这些绘画中感受到另外一种思绪:繁花似锦,但也寓意着生命和青春的短暂和脆弱,倏忽间便消逝不见。当然,中国传统画学理论中对花鸟画很少引申为这样一层含义,或与其创作者基本为男性有关。在原丹阳的内心深处,花鸟成为其生活状态中各个维度情感的显现,有喜悦、有灿烂,也有幽思、有感怀。

原丹阳时常采撷花枝来工作室,在穿暖花开的季节里漫步到花丛中去,感受花草的芬芳气息。我想这还与对生活的感受力相关。作为创作者,原丹阳要观察每一种花枝的结构、造型,要考虑画面中的组织、穿插关系,这都要求其拥有细腻而恬静的思想形态。抑或者说,正是拥有如此温和而闲适的心境,才能绘制出这般画风朴茂而淡雅的花鸟画。完全没有隔阂,原丹阳可以在花鸟画的创作中感受到自己呼吸的每个瞬间,也在每一笔的勾勒和晕染中感受自己的情绪的起伏变化,既微妙而又难以言说。栗宪庭先生在“念珠与笔触”的展览中谈到绘画可以是一种体验自我的方式,绘画可以是对自我的疗伤和治愈:原丹阳的绘画也就不是简单地“描摹”和“再现”花枝鸟雀的视觉真实,而是在追溯和表现自我。中国传统画学理论中谈到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所说的就是在笔墨的运转中感受人的存在的价值。原丹阳通过花鸟画创作去感受外在的世界,这种方式是很有意思的转换:自然万物在其笔下被重新整理和归纳,成为一种心灵的秩序。相信原丹阳在此过程中也理解自然秩序本身的微妙和神奇,“格物致知”,也在花卉和枝叶的生长间,察觉出生命的力量和无限。应该说,中国传统文化中很多更仰赖于感知的思想,在原丹阳的创作体验中不断活跃起来,绘画是观照自我,是回归本心,也是对自我的超越。

2016年4月于北京东城胡同

魏祥奇:中国绘画史博士、中国美术馆馆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5A推荐】平淡天真——原丹阳
作品|幽谷·清品—原丹阳没骨花鸟画作品展(下)此次参展的作品!(参展画家:原丹阳)
欣赏 | 原丹阳没骨花鸟画74图 笔精墨妙 格调静雅
在朴茂与淡雅之间|原丹阳的花鸟画
史九州花鸟画作品鉴赏
全国花鸟画作品展,部分工笔画作品,有新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