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对话画家石虎:天才勤奋时,根本轮不到灵感上场

77岁的石虎先生从广东一处很偏僻的山村里出来,坐了4小时的汽车,才赶到广州白云机场,从这里坐飞机去赴一场大连的约会——9月8日,在大连万和祥茶文化空间,举办一场石虎画展——布彩经纶

年过七旬的石虎已经有好多年没搞什么个人画展了。

从2004年他结束了在澳门和中国美术馆搞的两次画展后,他就把自己藏起来了,其间只在2013年搞过一次画展,这次是第二次。

石虎出生于1942年,从1982年开始,中国画坛就是石虎的。

那一年,他在南京搞了第一次个人画展后,就轰动了。此后,中国画坛上就没有缺少过石虎的声音,他几乎每年都有几场大型的展览展出,每年都有好的作品出来。

1995年时,他的那幅《玄腾图》被收藏家以800万港币收藏,是当时中国画家作品创下的最高成交价。

此后,有一次在澳门,新加坡的收藏家打着飞机来买他的画,可是到现场时,发现已经有人临时坐直升飞机先人一步抢买了那幅画。石虎的画作在收藏界,具有非凡的魔力。海外以及国内都有收藏家专门收藏他的画。

此次在大连展出的作品,很多是从收藏家手里搜集来的,不乏惊人大作。

画家石虎

在画展开幕前,我有幸与石虎先生做了两个小时的访谈,近距离接触这位书画界传奇大家。

他的画看起来很难懂,他对画的解读看起来也不好懂,让人不由得想到,面对这位画家时,会不会也很难交流。

现场的气氛颠覆了此前的想象,他头发花白,额前留一小撮长发,向上翻翘,像古代男子额冠上的玉。下半部分的头发留起来,梳成三条细细长长的辫子,穿着马褂,像邻家大爷,坐在了几个晚辈的对面,他很温和、平实,说话娓娓道来,像缓缓的流水,没有抑扬顿挫,却有一种直抵人心的力量。

1

石虎的美术生涯从16岁就开始了,他先后在北京工艺美术学校和浙江美术学院学习,3年后,就成为老师,跟老教授们的作品一起参加画展,并引起轰动。年轻人的闯劲让前辈们感到了后生可畏。

当时的石虎年轻气盛,心中燃烧着一团火,准备在书画界大展宏图。可是,1962年,他毫无预料地被挑选去参军了。

“毫无准备,但是回想起来,那真是一次万幸,那是上帝之手的介入。”石虎一生都很感谢人生中的这段军旅生涯。在部队里,他就是一个普通的士兵,抗洪、救灾、比武、练兵、支左、文革,他做了那个年代的军人做过的所有苦事。

6年的军旅生涯足以磨练一个人的意志。那六年为他以后的创作埋下了情感的种子。

“任何一个艺术家一生最不能背叛的就是自己的情感。”

一个人年轻时的经历、感受、情感、认知,最终都会沉淀在身体的细胞里,一生都在调用那段记忆和经历。

上天所能给予一个人最宝贵的财富,就是年轻或童年时,让他经历过什么。

2

在部队时,作为普通战士的石虎是一个干将,他画过数不清的宣传画,参加过很多大型的作品展览。他曾两次近距离见到过毛主席,与主席最近的距离只有一两米。

1977年,石虎被安排到人民美术出版社工作。“文革”刚刚结束,对外友协艺术团赴非洲访问,石虎有了一段看世界的经历。

在去非洲之前,中国的艺术家们在巴黎接受过一周时间的艺术熏陶,长期在工艺美术界工作的石虎第一次进入到艺术的殿堂,“我的脑子转得不知比平时要快多少倍。”可以想见,尽管石虎当时对世界美术史以及中国美术在世界的地位有一定的认识,但是,走出国门,他还是被震撼了。

那一次,代表团走了非洲的13个国家,正式访问的有三个国家,一共在非洲访问了三个月时间。

石虎对那次访问给出的关键词是“反差”,“我看到了非洲首脑家中的收藏品,看到了现代艺术的存在与价值。”

石虎是从那一刻开始成为今天的石虎。

今天,当人们看到石虎的作品时,叹其惊为天人,这多半是我们对画家才情和天赋的赞叹。其实,所有的天才,在灵感还没被启用时,都是无比勤奋的,勤奋到轮不到灵感上场。

石虎用超乎常人的勤奋,从非洲带回了大量宝贵的素材、信息和作品。回来后,他画了50多天,被领导叫好,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他的《非洲写生》,石虎横空出世。那个年代,很多大的美术类刊物的封面,都是这位年轻画家的照片。

是天赋,还是勤奋?可以看出,一个大家的当年,也是靠汗水拼出来的。当99%的汗水洒尽,1%的灵感奠定了一个书画大家的社会地位。

1982年,石虎第一次个人画展在南京举办,此后,中国画界进入了石虎时代,几乎每年都有一场或几场他的画展,他的作品交易成交价也越来越高,深受收藏界追捧。

可红图

3

石虎多年在海外创作,在南洋漂泊,作品中流淌着自由、写意和一种不可言说的境界。

有一个阶段,他的作品很难懂,很多人不懂,却不敢无视。他被西方人誉为“中国的毕加索”、 “画家中的画家”。在国际画坛,有三位中国画家享有盛名,一是丁绍光,一是陈逸飞,一是石虎。

很多人跟风或模仿他,但是谁都无法真正复制或超越他,因为他的境界超出了俗世的范畴,有了一个新的语境和思考角度,是审美的一次新的跨越,到达了脱离有色空间的高度。

那些写石虎作品评论的文章,很难真正评论到根本。因为他太深奥,太艰涩,太脱俗,所以,很难用语言解读。

侍朱图

石虎有一篇自己的写的序言,叫《布彩经纶》,里面用语极其生僻、怪异、脱俗、深奥。像读经书,像与神对话。那是他对创作的解读,这种解读,无法沟通,像是自言自语。因为,他的作品,是一种特殊的形象思维,可目见,更可心见,直到天见。

你肉眼看到的石虎画作里,其实蕴藏了一种叫做“神觉”的东西,不可言,不可说。

“神觉”是石虎自创的词,汉语词典中无法找到一个词去解释它。

他的作品没有构思,都是神来之笔。

他的作品是从一点出发,一点即是宇宙的缘起,他叫“元魂”,然后演绎,最后回归到原点。

石虎自己说,好的作品的意义是要让人类从六根的局限中挣脱,从妄念的深井中提升……

两情图

4

石虎一直很火,中央电视台采访他,他的语言中也充斥了这些难懂的词。央视记者说:我们的电视节目是给大众看的,你说的这么难懂,大众怎么能懂?

我问他,这种难懂,是画家刻意而为之吗?他说,其实不是难懂,是审美的范畴和角度的变更。

他认为,所有的画的精神都来自于万物,没有离开具象的抽象,“比如画一点,看起来像老鼠,都是具象,哪里有什么抽象?只有空洞时,才说是抽象的。只有具象的陌生感,只有抽象的空洞。美术不是玄,玄的那是皇帝的新衣,是不存在。每个人都有灵魂,只要有灵魂,就不是抽象。”

他关于这段具象和抽象的阐述,平实,真切,触手可及。

“其实没有那么玄妙,就是一层窗户纸,一捅就破了。你看画里的信息,那就是灵魂密码,血肉相连。”

在画展开幕时,石虎带着大家看画吧,寥寥数言,将窗户纸捅破。在一幅画作前,他说:这里是两个僧人,他没有画他的眼睛、鼻子、嘴巴,看起来像块石头,画里,人和石头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人在禅定时,就是这样的,像大自然中的石头树木一样,跟它们浑然一体。

人就是这样的,跟万物一体,同质。如果你不知道一个人禅定时的状态,看这幅画就洞悉了。

石虎不是被读懂的,他用笔与纸或布的触碰,为人类展示生命的真谛,石虎是引领这个世界的人读懂生命,读懂宇宙万物。

他的画没有逻辑,不讲秩序,没有纪律,但是却有着与心、与天对话的神功。他认为,没有什么是不可以颠倒的,根本无需秩序。

塘披图

5

这是一个人开悟的状态吗?他把悟后的世界画给世人看。他说,差的远呢,算是在路上吧。

他很谦虚。他无需张扬和卖弄。

当人们说他是“中国的毕加索”时,他说,并不接受这个说法。“一说就错了。”石虎就是石虎,石虎也不是石虎。

他在从广州飞往大连的飞机上,看到了一个广告,标题是:“我就是我。”

石虎看到的是“我非我”。“我怎么能是我呢?如果我是我,那么背后的众生是什么?”这既是哲学之问,也是天道之问。

在石虎的灵魂里,那种无我无相的境界蕴含在有相的表达中。

陌黎图

“中国古代的文化,是‘公’字当先,中国人灵魂里是有众生的,而西方文化恰恰相反,他们承认和庇护私权,以为这是天理。”他参透了东西方文化的源头,从而更加深信中国的文化,“中国有很深的文化,而中国人不识自己的文化,这是悲哀的。”

他做过一个梦,梦见自己遇见李白,李白问他,“石虎,你说‘君不见’是什么意思?”什么意思呢?李白告诉石虎,“君不见”就是世人都没长眼睛。“黄河之水是什么?这就是中国文化。不复还,是中国文化丢失了。”

石虎解读说,李白所在的年代是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大融合的时代,融合,必然有遗失,中国文化早在盛唐时期就出现遗失了。

石虎眼里的诗仙李白对中国人最大的贡献不是他留下的千古诗句,而是他对中国文化的关怀,他用饮酒的方式沉醉,在沉醉中抛弃思想意识。

有人反对石虎如此解读李白,他说梦见李白是他讲的一个笑话,但是又不是一个笑话。

石虎不仅创作美术作品,还研究诗歌、汉字、书法,他认为,中国的汉字是中国人思维的载体,汉字不只是中国人的语言,中国人的思想靠汉字承载。西方人的语言声音,是声相,而中国的汉字是形态,是形相。汉字本身就是中国人的书画。

画家石虎手迹

6

石虎这些年像个隐士,生活在乡野农村。

他不用手机,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我跟农民生活在一起,我在作画,他们在种稻子。我们干的活不同,但是我们都是农民。”

选择隐居,是为了宁静。他认为,宁静是人最健康的生活状态。

他说,你用手机,时时与外界联系,不会获得真正的宁静。你说,我一天有一个小时不用,那也不是宁静。宁静是需要长时间的沉淀下来,才会真正获得。

他在宁静中,可以把自己变成石头,变成树木,变成小草,变成大自然的一部分。人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万物皆是如此。

他从繁忙的画展的喧哗中隐去,回归宁静。而此前,他连续参加了8次大展,忙于作画,忙于做自己的经纪人,忙于接受采访,那不是画家该有的状态。

他回到自然,回到农村。周围的农民有人认得隔壁那个天天画画的老翁原来是赫赫有名的大画家吗?有的,他们会百度。

有一天,有个农民指着石虎的作品说:你那么有名,画这么丑,简直丑死了。石虎听了非常兴奋,他说:这说明他有文化,他有自己的审美系统,这个作品颠覆了他此前的认知,他有自己的判断。

班黍图

在石虎无数次的展览中,他从来不定义哪次展览是成功的,他不在乎,“成功与否在画家的心里,不在媒体的报道里。”他认为,如果一次展览,有一幅很好的作品展出,他就认为那很成功,但是可能并没有媒体去报道它,但是这不妨碍画家的成就感。

他也不在乎他的画被谁收藏,“谁收藏了那都是我的画。”

在大连画展现场,石虎一幅幅画看下去,他说,有些画他不记得了,但是仔细辨认,他会马上认出,像看自己失散多年的孩子。

他甚至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孩子,每一件都是孤品。有些作品,连他自己恐怕也是此生不得复见。

这次画展,展出时间为一个月,大连的名流们,都去了,有的人,是追随石虎多年的粉丝,见到这么多作品,眼泪都快激动得流出了。(宋京)

冀厚图

肩柴图

青戍图

迭岁图

家屏图

朵思图

汉熙图

移山图

车支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光氏家族 一个画虎世家的传承和创新
动笔形似 画外有情:卓素铭的中国画动物作品赏析
「艺术中国」——卢承豪作品赏析
「书画赞盛世」2022重点推荐艺术名家——卢承豪
评选名家名作——著名画家卓素铭
悼念︱刘汉虎: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