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千里共婵娟 • 江宏伟


千里共婵娟 96.5cm×89.5cm 2009年

楼前处处长秋苔,俛仰璿杓又欲回。

残暑已随梁燕去,小春应为海棠来。

客愁天远诗无托,吏案山横睡有媒。

晴日满窗凫鹜散,巴童来按鸭炉灰。



陌上花事


文/李安源



壬辰中秋,赴苏州石湖过节。那日,翻出范成大的诗来读,有一首《西楼秋晚》云:

楼前处处长秋苔,俛仰璿杓又欲回。

残暑已随梁燕去,小春应为海棠来。

客愁天远诗无托,吏案山横睡有媒。

晴日满窗凫鹜散,巴童来按鸭炉灰。

沉吟良久,忽觉眼帘朦胧,文字从书中浮出,变形,俨然生成海棠梁燕,秋苔凫鹜,满眼涨满了江先生的花鸟意象,兴许这便是时间与画境之通感。这便是,读宋人诗词,犹观江宏伟之画;品江宏伟之画,犹读宋人诗词。有此画境的江先生,堪称中国文化的望乡人。

那晚,我发短信问候师友,文字摘东坡《水调歌头》。尴尬的是,是夜风吹云锁,夜空混沌,并无素娥“起舞弄清影”,我却牵强“千里共婵娟”。夜深,江宏伟回曰:“天上无月,心中有圆。” 短短八字,珠圆玉润,人情盈满,极尽才情温情,意趣隽永。



立春

  96.5cm×89.5cm

2011年

雨水

  96.5cm×89.5cm

  2011年

春分

96.5cm×89.5cm

2011年

小满

96.5cm×89.5cm

2010年


宋人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语:“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馀词尽废。”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当江宏伟在画坛崭露头角,并作为“新文人画” 中唯一的工笔花鸟画家,顿使那些固守晚近风气的画者黯然失色,又使得多少俊彦后进为之倾倒。
当现代化的城邦在憧憬与惊翕的矛盾中构筑而起,江宏伟的艺术成就令人不禁感喟:没有文化乡愁的艺术注定沉闷、堕落。这便是他常说的:“有很多东西,我们认为它很好看,但是却没有文化性。”在现当代艺术史与批评中,多将江宏伟的绘画理解为对宋画的某种回归,诚为肯綮之见。江宏伟的花鸟画,回归的并非是传统外相,而是宋画中自然的物态,时间的体验,心灵的纯粹,自由的真实。江宏伟对宋人意境的阅读,更强调个人化的视觉印象,如其所言,这种视觉印象“是由时光的浸蚀给画面蒙上了一层迷离的灰褐色所造成的。” 许多时候,江宏伟谦卑地将自己的绘画喻为一种“碰巧的艺术”:
我看梵古、莫内的画,能印证我对自然界所产生的视觉印象,谈莫兰迪、巴尔蒂斯的画,让我浮起某种古典情怀。这种古典情怀不是迹象上的再现,而是情绪上的、意识之中的留恋,面对的是现代,泛出的却是内心所隐含的古典情结。
江宏伟笔下的自然物态,气息以古意为胜,更追求与宋元的雍容气度相仿佛,虽为外相,却难以遮蔽其作品中的现代意蕴。笔者曾云:“江宏伟的花鸟画,题材是传统的,纯粹而自然,全然不容现代器具的介入。技法是拟传统的,布陈与设色,却能自见个人家法,无处不与现代艺术理念相掩映,穿透了百年来工笔花鸟画勾勒渲染的封闭城垣。”        


                                  

清明

  96.5cm×89.5cm

  2010年

小暑

  96.5cm×89.5cm

  2010年

大暑

  96.5cm×89.5cm

  2010年


而将这种文化乡愁与现代意识带入教学中,江宏伟早就形成自己独特、敏锐的教学观。
近年来,我较多地关注“新工笔” 画家群体的艺术创作轨迹,尤其是这个群体渐成气候的生成语境,并将其渊源落实到江宏伟的教育与艺术影响中。这不仅由于这群青年画家多为江宏伟的学生,更在于其整体画风的延续性。新工笔画家的作品,多沉湎于把玩精緻的传统文化符号,反应了一种现代化环境中的怀旧与乡愁情绪。笔者认为,新工笔绘画在确定传统纸本图绘方式的基点上,也体现了对西方图像经验的吸收与内化,尤其得益于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理念的启示。新工笔绘画追求的精神旨归不尽是主题的客观性再现,其去自然化的个人化思维与表现方式,体现了一种古典人文与现实世界的交错感,是当下社会文化转型语境中人类境遇的一种哲学思考与精神投射,这显然与江宏伟的艺术主张是统一的。
在教学中,江宏伟从不认为他对艺术的见解是唯一的见解,鼓励学生博采别人不同的论点细心研判。在与他的一次对话中,江宏伟谈及自己的教学观,当真是妙语如珠,随处见真如:           
每个人都有著自身的生命体验与成长轨迹,学习艺术的关键就是看你能否将个人体验与前辈经验吻合起来。
假如我现在把我真实的感受强加给我的学生,除非他没有才气,有才气的人肯定是不适合的。
群体的作用和影响是超过某个老师。
一部美术史,是转换角度、标准、技法、方式才能成为美术史的。
一个观点的形成就意味着这个观点要转换。如果一种画风变得很氾滥,那这个它也就走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讲传统的人未必一定懂得传统,很多人只是将偏爱当作传统。
个人才力与艺术氛围、艺术圈子等外部环境的互动作用,跟某一种艺术思潮接触了,那麽才产生了一个自己追求的动力,才形成了学生自己的艺术面貌。
有人认为知识广了以后才能专,我的观点恰恰相反。
在中国历史上,统一的观念越弱,其思想的自由度就越大,像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还有民国都是如此。
……
江宏伟的教学,从不局促于学院里的课堂上,更多地体现在私下的互动中,学生都愿与他不拘形迹,推心置腹谈艺术。记得一次酒桌上,某生不胜酒意问:“老师,我怎样才能画的好?

“做你自己。” 江宏伟微醺答。



秋分

  96.5cm×89.5cm

  2009年

立冬

  96.5cm×89.5cm

  2009年

小寒

  96.5cm×89.5cm

  2010年

寒来暑往,在江宏伟园圃里,已然缀满硕果。他的门生,在他的引导下,多能从创作的困境中走出,从老师的影子里走出,并逐步形成自家面目,如春兰秋菊,各擅其芳,呈现出一派生气盎然的玉堂气象。所谓“陌上花事”,不惟感兴于江宏伟师生花鸟情缘,一路别有风姿,读者权作閒庭信步,缓缓观矣。



画家简介

江宏伟

1957年11月生,江苏无锡人。1977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曾任南京艺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央美院兼职教授。

编 辑 / 袁 婕

The End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江宏伟花鸟画作品欣赏
重沾雨露的老花—于非闇及其工笔花鸟画(图)
当代工笔花鸟画的代表人物江宏伟:笔下鸟雀动态各异,生动活泼!
妙笔文心——龚文桢 杨若云师生作品展
一日一画 | 陈林《大吉》
江宏伟|一草一木都来自于这个真实世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