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锦绣品书】煮饭、煎茶、熬人生——冯仑《伟大是熬出来的》读后感

冯仑《伟大是熬出来的》这本书,是写给年轻人的。

这三十年商人中最会写的,是冯仑。李承鹏也很会写,但没有资格当商人;韩寒写的很好,但骨子里当不了商人;王石作品很受追捧,也算是成功的商人,但是文字矫情。其他所谓名人的作品,比如《月子》,《岁月》,《时刻》等等,大都惨不忍睹;大家可以去关注新浪、京东、卓越等卖书的各大排行榜,以及仅存的实体书店热销书,我们可以略带伤感地发现:目前的书籍热销品种,除了炒冷饭,就是冷饭。

我们不知道这种现象,是不是源于当今社会对精神世界的淡漠,或者对实用主义的崇拜?我们听到不大看书的年轻人的辩解,“现在根本就没什么书值得看。”同意,并反问:“是,没什么书值得看。可是,年轻时如果不看书,我们靠什么解决人生方案?”

当然,我们活着不仅仅是为了读书。

我们要吃饭,我们要生活,我们要工作。

幸好,冯仑说了些“山里奶奶”的故事,以土生土长的智慧,练就“把事情搞定”的本事,语录上口,容易被记住。

毕竟,要吃的饭,都要靠煮出来的。

煮饭

煮,通过《舌尖上的中国》的普及,它是水和火交融最融洽的方式,可以将食物的营养价值很好的保留。很久很久以前,陶瓷产生后,人们学会了煮。

年轻人经常感慨:我们儿时是泥胎,通过各类教育的选材、制胚、上釉,成了半成品。上班了,开始烘烤,很多人在烤制过程中就碎了或裂了,留下的,或许成品,或许被人觉得可用,或许自我觉得有市场价格。


这一阶段,非常痛苦。很多老男人不愿意再次经历他们青春岁月这一时段的经历,虽然大多数小说鼓吹:那些年,青春和爱情是多么的美好!

但既然是煮饭,就一定要煮熟,否则就成了锅巴,或者夹生饭。吃同样的饭,每个人入口的感觉都不一样。有的人是海龟,蒜蓉面包加奶酪没有问题;而更多的人,从小习惯了米饭,牛排偶尔吃可以,每天吃就要拉肚子。

米饭的象征意义,就是中国传统的文化。

上述比喻是一个叫南怀瑾的老头子提出的,那本书叫《论语别裁》,很有用。我们平时看书,不论是少年成年老年,无论是做企业教师公务员,在中国,吃米饭总归是适合肠胃的,而看中国文化的经典总归也是服水土的。

给年轻人的建议是:趁我们年轻的时候,多读些经典,多读些大师,想潇洒的看老庄,想浩然正气的读孟子,读逻辑就读金岳霖,读国学就是胡适王国维,读历史翻翻黄仁宇,学机电就学顾毓琇,其实老头子禅学更好……

我们多读经典的作用在于,当今时代外界给我们走近路的攻略诀窍秘籍太多了,以至于人人都太聪明,相信取巧走捷径。譬如围棋,走上来定式还没学会,冲上去就机关算尽玩打劫占便宜,没有能成大器的。而读经典和做基础,就是人生的定式。

所以对于年轻人,学会煮饭之意义在于:读最经典的书籍,吃最简单的白米饭,明白最简单的道理,做最基础的工作。这一阶段,不可跨越,特别是毅力和苦难,一点捷径也没有。学得会等待,耐得住寂寞,禁得起诱惑,虽不花枝招展,却能根深叶茂。


煎茶

煮饭的日子单调又寂寞,被煮的日子惶恐又无奈,人生很长又很短。其实这就佛家的定律:众生皆苦。

类似的对白还有简爱对罗切斯特说的:人活着就是为了含辛茹苦。

有没有其他答案?幸好,芸芸众生中,总归有几抹亮色,比如三毛同学给的提示:第一道苦若生命,第二道甜似爱情,第三道淡如清风。

这便是禅茶人生。

以至于,弘一死前亲书四字:喜忧参半。

从含辛茹苦到喜忧参半,普洱发酵的过程像极年轻人成长的过程,生饼普洱,无论是七大茶山的古树茶,或是没有名气的台地茶,(是不是有些像高富帅的和屌丝的区别),刚制作完成的时候,必定生猛、霸道、青涩且难以入口,价格便宜(像不像骚年),但是经过多年的置放,岁月的煎熬,风霜的洗礼,生饼自我的材质发生了二次否定的质变,色泽和口感会发生变化,变得甘醇和厚重,价值不菲(像不像大叔们)。

但不是所有的生饼放置时间越长越好,也有越放越难喝甚至腐败的。

此所谓小煎。

煎茶的过程,专业又繁复,并且有不同的技法,如果说煎茶仅仅为了解渴,就没意思。或者说,人生如果仅仅是煮饭吃这类物质基础,而没有煎茶品茗之精神世界,那便不是真正的人生。前者度量生命的温饱度,后者衡量人生的幸福度。

每个人都有自身幸福的记忆和标准,所谓煎茶的本事,就是将人生中的苦难,诸如生老病死爱别离,通过火,通过破碎,通过剥离,通过煎沸这类看似痛苦的转换,使自身和他人能体会过程和结果的清澈、醇和、甘甜、兰香、温蓓……

在化简单为神奇,化平凡为不朽的过程中,书籍给了我们太多的指引,精神力量给我们更多的慰藉,人性给我们最多的力量。


古龙说:只有最人性的武功,才是天下最伟大的武功。比如小李飞刀。

冯仑说:人和人之间的差别在灵魂上,你的精神世界有多大,你的视野就有多大。想保证视野的边界不断增长,就必须扩大你的心灵边界,因此,学习是唯一的途径。

煎茶想表明的是:人生譬如茶叶的沉浮,有各类书籍给我们的“知”,人生过程赋予我们的“行”。只有将“知”和“行”合一,只有将理论和实际合一,只有将技能和品德合一时,只有将财富和价值观合一,只有将物质和精神合一,茶饼才会好,煎出的茶汤才会清亮,口味才会醇正,人生才会幸福。

熬人生

煎和熬的区别在于,煎是用“火”之“前”端火苗直接舔着烧;而“熬”是抬升的意思,即在火的上方隔空传热。所以从字意上看,前者重形,后者会意,更重要的是,煎直接给我们暗示的时间短,而熬则需要更长的时间。

冯仑《伟大是熬出来》最起码给了他的目标读者——年轻人,给了他的答案:“熬是一种直面问题,不逃避的精神。伟大在于忍耐和坚持。”


从这点分析,熬不是被动的煎熬,而是顺环境讲结果的坚持。黄晓阳将其解释为:只有在时间正确的前提下,才可能得出正确的结果。一般人做事,只注重方法,认为方法正确结果就一定正确。其实不然,时间和方法是一个坐标的两个轴,共同构成了完美的空间结构。

所以,许多东西都需要时间去验证,冯仑在书中表述的很明确:如人走茶凉,如权力就是自我控制,更为有趣的是,老夫子经常用妇女来讲道理,而且讲的异常贴切,比如:小凤仙跟谁一起做事决定事情的性质那个段子。

当然更多的是正经的总结,很经典。他说:人的事业是个马拉松,在每一个弯道处,前后的次序都会有变化,但最终跑到底的是最有毅力的人,而不是某一段跑得最快的人,最后的胜利正是跑得最有毅力而又不跑错方向的人。

我甚至认为:他指的毅力,就是我们“熬”的能力。这些年每年都背着包和朋友出去徒步和登山,走很远很艰苦的路,看很漂亮的风景,感觉很疲惫的体会,感受很不同的村庄、大漠、戈壁、雪山…他们说:海到尽头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于丹说:山登绝顶,不是你征服了山峦,而是各种山峦终于把你托起来,熔铸成山上的巅峰。

生命本身很无奈,但生命本身很精彩,从煮饭,到煎茶,修炼到熬人生的境界,其实包容了眼耳鼻舌身意,从被动到主动,演绎“年轻青涩,中年淡定,老年厚重”的过程。至于是否伟大?前半段定义用冯仑的:所有的伟大都是事后的追溯,而不是事先的设计。后半段用我的:能感动自己的,才能成其为伟大。

(作者简介:玉田土,1994年开始参与金桥开发,上海金开市政工程公司原总经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书杂谈 ——读《青少年必读100部经典》有感
书单|帮年轻人打开格局,学会思考的7本书
读书口号
孩子们有必要读老书吗
「随笔」张渊/阅读是一种习惯
读书丰富人生维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