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死亡处方

  笑忘书2016-12-081评

  今天我们聊的这个话题可能有点沉重,但它是每个人都有面对的,无一例外,它就是死亡。

  前几天看了一篇关于题为《死亡有一万扇门,你在哪扇门前谢幕》的文章,围绕着“死亡指数”展开讨论。死亡指数衡量的是一个人死亡的质量,这一项数据往往是被我们忽略的。而在《2015年度死亡质量指数》中,中国大陆排行71名。


  今天我想讨论的就是死亡的质量。用最少的药物和治疗来控制病情,把精力放在享受最后时光上,还是不遗余力地维持生命,毫无质量而言?

  我在这个问题上沉默过,我相信很多经历过生死离别的人都沉默过。这并非一个非黑即白的问题,当它杂糅进亲情,希望,愧疚之后,你还能不能理智地判断?


  很多人都在临终前经历过苦痛的挣扎。1999年,巴金先生病重入院,从此在病榻上过着从鼻子里插进胃管进食的生活,他想放弃,但是领导和家人不给他选择的机会,这一躺便是六年,他说:“长寿是对我的折磨。”

  当亲人被送进急救室,家人的第一反应便是无论如何也要把人救回来,哪怕活过来之后靠呼吸机维持着,只要他活着就好,只要机器上还显示着数据就好,但是活着和生活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


  东方卫视曾经做过一个节目《急诊室故事》,我从头到尾都看过,但记忆犹新的是这段话:

  “早上一睁眼,是立刻爬起来,还是再躺一会,一天就从这样的选择开始。人生是一场漫长的考试,大大小小的选择题,怎么也做不完。有时候选错了,大不了扣两分,可是在医院里,一旦选错了,就再也没有回头路可走了。做了越多选择题,越会发现,很多答案无关对错,也不是唯一。假如收入再好一点,生活再谨慎一点,身体再健康一点,心态再积极一点,面临生死选择时,也许会多几个答案。奋斗的真正目标,其实不是出人头地,而是我们在做出选择的时候,拥有更多的主动权。每个医生都希望为病人解除病痛,每个家属都希望自己的亲人得到最好的治疗,但是有些特殊的情况下,医生和家属不得不做出无奈的选择”

  ——《急诊室故事》

  请把死亡的权利还给本人。

  当年,爷爷被癌症折磨得骨瘦如柴,躺在床上骨头搁着生疼。临终前的几个月他都没离开过床,连坐起来都很难。最后的一段时间根本无法进食,只能靠注射营养液维持生命,那时他就说,他希望早一点离开,这样的生活太没尊严了,太折磨人了。但作为亲人,我们无法放弃治疗,但我们也没有在最后时刻对他进行抢救,我们只是尽力做到给他一个更舒适的环境,给他更多的关心。

  当医生下达了病危通知书时,他的低压已经降到了30,通过注射升压药才能勉强维持了一晚,第二天他听着电视里演的《鹿鼎记》安静地走了。

  痛苦来自过度治疗

  既然死亡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躲不过但至少可以选择一种有尊严的方式。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仍在进行创伤性的治疗,这样的抢救有什么意义呢?

  在治疗无望的时候,不如放弃人工维持生命的手段,安详地、自然地、无痛苦地离开。依靠机器延续的生命将会变成是一种负担,折磨着自己,也消耗着亲人。如果躺在病床上的人是我,我希望由我有更多的主动权,决定如何死去。


  一年前,我在笑忘书中转载过一篇文章《临终是一个怎样的过程》。一年后,我希望你能再读一次。

  尊重生命,接受死亡,让我们自己决定谢幕的方式。



  编辑 子玉非玉

  制作 刘小明

  评论功能现已开启,我们接受一切形式的吐槽和赞美

  点击展开全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死亡,是一个世界的终结。 | 我们应该如何面对亲人的离去
“拖下去?还是放弃?”
死亡启示
亲人确诊癌症,告知实情有技巧
给生命以美丽的终结 王慧君
你看哪个医生多活了几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