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虹霖:积墨不已 画史留名——山水画大家来支钢
userphoto

2023.12.04 河南

关注

李虹霖

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馆长、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所原所长、吉林省博物院原院长 、国家博物馆文化产业发展与管理中心原主任、国家图书馆原副馆长兼国家典籍博物馆原常务副馆长 

    清晨五点,在北京通州一间宽敞明亮画室里,画案上摆放着一碗清水、一块老墨、一块巴掌大的端砚。来支钢端坐于画案旁,静静地研磨着墨。他的眼神清明无物,又似乎蕴藏着万水千山、云蒸雾绕。半个多小时后,来支钢放下墨块,提起笔,走到画墙边悬肘作画。画室里很安静,只听见画笔落在纸上的沙沙作响。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巨大的墙面上逐渐出现了山峦的轮廓初象和烟云走势。继而,来支钢由近及远,层层深入,娓娓道来。写实、写境、写心,一遍又一遍地积墨、破墨,再积墨、再破墨……他几乎一个人安安静静地从早画到晚,不断地观察、思考、提笔、落笔,心无旁骛,有时会达到忘我的状态,特别是进入创作高峰时,他几乎是大气不敢出,甚至出现“缺氧”状况。笔者在来支钢的画室中观察了数日,深为其笔墨之厚重,层次之丰富,气象之恢弘所震撼,更为其专注、执着所打动。在他的身上,笔者看到范宽、李唐,看到了龚贤、黄宾虹、李可染等中国美术史上卓然大家的身影。而在与来支钢详谈的过程中,了解他多年求索路径、艺术感悟及其艺术理想,笔者愈发相信当代中国美术史定将留下来支钢的足印,他的艺术创作必将成为21世纪中国美术的经典。

来支钢创作中

    来支钢的绘画,不论是大尺幅的创作,还是小幅的写生都极具震人心魄的张力、爆发力和生命力,以气厚感人,以醇厚华滋的墨韵动人,并且让人感觉十分传统,深具中华艺术文化特色,但是作品的形式和意境上已超出传统山水画,具有新鲜的时代感、时代气息;在某些程度上,甚至又让人感觉到像西方绘画一样有冲击力、有表现力。为什么来支钢的绘画会给人这样的感觉?根本原因就是来支钢深入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根脉中,刻苦积淀自己的文化底蕴,积极探索中国水墨艺术的突破和创新,并与时俱进,自觉地将个人的生命和艺术与当代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相联系,从而逐渐形成了独具个人特色的艺术风貌和美学思想体系。

    来支钢从传统中走来,有着超出常人的刻苦与付出。他从少年时期就开始沉浸于中国传统书画的研习中,临摹了大量的画稿,又深入南方山水中,不断师造化。青年时到北京多方求学,刻苦专研,对历代山水画技法,尤其是对宋人山水,特别是李唐《万壑松风》、范宽《雪景寒林》等有了更为深入理解,并选择积墨山水作为他专攻的方向。

    何谓积墨?北宋郭熙在《林泉高致》里注释:“用淡墨六七加而成深,即墨色滋润而不枯。”积墨法乃是笔墨层层复加,多遍厚积。积墨法可以塑造出画面层次的微妙变化,达到浑厚凝重的效果,但需要绘画者对把握整体的水平达到一定标准,方能厚而不塞,多却不乱,是一种难度较高的技法。当然,积墨的意义,绝不仅是厚重。“四王”的山水画也是层层复加,也是厚的,但积的方式太过公式化,不浑然天成,因而给人感觉苍白,缺乏神韵。

艺道 249x1134cm

艺道(局部)

    积墨的基本要求是要得到层次,更高要求则是要表现高境界的立意。来支钢十分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他曾谈到:“我始终认为,积墨不仅最长于表达中国山水体积感、量感、块面感、结构感、空间层次感,而且浑沦大气,有着无限拓展人文时空的现实性和可能性。正因为如此,如何表达当代中国精神与现代中国民族魂,一直是我在积墨探索与研习过程中思考和追寻的中心课题。”在他看来,积墨艺术内蕴着中华民族精神——博大、厚重、深邃,也有着无限拓展的可能性。中国山水要走出文人山水小而平的格局,要发出新时代中华民族的自信强健的声音。因而,他没有将用笔的书法意趣作为画中主角,而是将功夫集中在笔墨的抽象性与真景、真境、真思、真意、真情的融合,孜孜不倦地探索将积墨山水技法在新时代语境下创新,追求在表达物象物性基础上的笔墨苍劲恢弘、深沉厚实、不轻飘、不浮华,又注重细节的深入刻画而且饶有趣味,并力求将雄浑厚重的民族魂魄与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凝聚到画中。

    李可染先生曾言自己是“苦学派”,来支钢深得其髓,一步一个脚印地践行着积功成悟的苦学精神。他每天早上四点多起床,五点左右便进入画室,一画就是一整天。并且他都是悬肘在墙上作画,他的线条很硬,用的笔却是纯羊毫的,可见其功力很深。在将近四十年的时间里,他基本上未卖过画,没有为了迎合市场而轻易该换自己的道路,足见他有着超乎常人的执着与隐忍。在漫长的探索过程中,来支钢始终保持着他的初心,坚持以传统为根基,在坚守中华文化精神中去探求承与变。他的画经过数十甚至上百遍层层叠加,各层墨色相互咬合交融,每个层次中又包蕴丰富的点、线,最终呈现出一个层次丰富、墨色万变、沉雄酣厚、大气恢弘的世界。

长江三峡(局部)

    来支钢的积墨山水画不仅是积石成山,也不仅仅笔墨的厚积,更是积苦、积劳、积学、积思、积情感的结果。他的积墨山水画不仅具有深厚的笔墨功力,还有深厚的情感投入,饱含着他对山水文脉的深刻理解,也承载着他个人的生命体悟、人格魅力,抒发着他胸中的浩然正气与深切的家国情怀。故而既呈现出雄伟壮阔的外观、险峻奇崛的气势、恢弘豪迈的美感,又包蕴着刚毅坚强的品格与浑厚凝重的意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难度甚大,与那些“逸笔草草”、偷懒取巧、轻薄浮躁、不肯下苦功夫的绘画作品形成了鲜明对比。

黄山烟云(局部)

    以《艺道》为例,十二联通景立屏式山水图象构成巨大的横幅景观,山川纵横,峰峦高耸,云深雾绕,玄谷深涧,飞瀑鸣泉,水流湍急,往来船只,帆影点点……尽收毫端。在图式上,来支钢吸收了宋代绘画大山大水的结构图式,使得画面呈现出史诗般的崇高感;同时,深入刻画山的脉络、石纹、前山和后山衔接的关系。在具体画法上,用刚硬的线条勾勒,加以斧劈皴表现山石的质感,并以积墨法层层深入,积点、积线、积面,注重线和皴擦相互融合。整幅画面大开大合,天地宇宙、自然万物一体运化,气势严整,厚重雄浑,气象万千。立于画前,如直面千里江山,又感觉比真山实景更为波澜壮阔,更为震人心魄!

艺道(局部)

    来支钢不仅发展了传统笔墨言语,同时还发展出独具个人特色的云水画法。多年来,来支钢始终坚持到各地写生,如痴如醉地画各处的云、各地的水,甚至一日数次观察不同时间段的云水,不停地师造化,不停地探索云水画法。

    云水历来为山水画家所重视。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曾说:“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烟云有什么特性?缥缈、梦幻、不确定、变幻,一般带有一丝丝阴柔的味道。古人画云大都力求表现其空灵柔美的质感。来支钢画云既追求烟云飘渺之意,更力求厚重雄浑之气;在体现流动感的同时,又有浑厚的雕塑般的厚重感、崇高感和立体感,力求达到“为山川被锦绣,疾若犇马,撞石有声,云之气势如是”的效果,这不能不说是十分困难的。在具体画法上,来支钢未直取前人画云“勾勒法”、“留白法”或“晕染法”,而是以创造性地以“黑”写“白”,以厚重的积墨,表现烟云体量感之法。

    华琳《南宗抉秘》有言“白者极白,黑者极黑,不合而合,而白者反多余韵。”来支钢画云可谓得其三昧。醇厚、凝重、华滋的笔墨裹挟着力量塑造出3D式的、雕塑般的白云,具有如纪念丰碑一般的厚重崇高与神圣庄重。又内蕴丰富的变化、变幻莫测的气势,以及一种黑白纪录片般的影像感和时空的流动感与动态美。雕塑般的体量感在黑白的色彩中,放大了天地自然之美,给观者带来一种亦真亦幻的吸引力和无限的想象力。层层云气,又仿佛若有声,所谓“不音之音,乃是至音,沉沉寂寂,吼动乾坤”,又赋予视觉作品以听觉,从而使作品具有了更为丰富的可读性、耐看性、可感可听性。这是来支钢的创造与其魅力所在。

云道图 250x960cm

    如《云壑交响曲》一作将瞬息万变的大自然之美表现出来。黑山白云,刚柔相济,阴阳相推,如真似幻。山海云涛将无垠的时空帷幕通而为一,内蕴波澜壮阔之势,画面呈现强烈的分量感、沧桑感和宇宙感。可谓“元气淋漓幛犹湿,真宰上诉天应泣”。又如《云间疏雨有声诗》满幅云气涌动,溢满画面,似乎可闻云起云涌的声音,又似可感扑面而来的云雾湿润之感。

云间疏雨有声诗 97x60cm 

    来支钢画水亦是一绝。他笔下倾斜的飞瀑、山间激荡而出的水流,饱含激情,充满奔涌向前的气势,又自带一种倔强、刚硬、昂扬、凛然之正气,这是来支钢的个人特质。

    如《大潮》一幅,高两米五,长超过了二十六米,占据了中国国家画院明德楼一楼展厅的一整面墙,涌动翻腾的巨浪,气势连绵的惊涛、沉稳厚重的怒潮……有如千军怒吼、万马奔腾,此起彼伏、生生不息,至善至柔、至强至刚,浩荡激扬、自由无拘,宏阔的空间、体积、生命涌动汇聚于此又不断延展,迸发出无限生命力——这是中国人民不畏困难、团结奋进的激流大潮,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浩大胸襟和雄壮气概!观者无不屏住呼吸,心潮随之翻涌,兴奋、颤栗、豪迈、昂扬相继而来,充溢于心。

潮 250x2640cm

潮(局部)

    来支钢的雪景山水也十分具有特色。雪景山水是中国画常见的题材,来支钢对历代的雪景山水都进行过深入研究,尤其对范宽《雪景寒林》下过一番苦工夫。因为范宽《雪景寒林》是十分难临摹的,尤其幽静的意境,需要十分的耐心、静心。通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来支钢发展出以淡墨一层层厚积来展现雪景之法。其笔下雪景水雾氤氲、浑融润泽、苍茫幽谧,颇有一番世外桃园之仙家韵味。

江雪 31x249cm


银装素裹(局部)

    来支钢还画光。“光”一直被认为是西方绘画擅长表现的对象,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常常是以主观的、意向的光代替客观、外在的光。近代以来,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中国画家们开始尝试表现客观的实境中的光色,比如岭南画派的高奇峰、高剑父等用某些西方绘画的因素来改造中国画,他们的艺术实践给中国画的画面带来一股清新之气,但还处于比较初级、简单嫁接的阶段。新中国成立以后,李可染先生对光影在中国画中的实际运用进行了深入而系统的研究,将光影和墨韵有机地结合起来,成功地将光运用于山水画的创作中。但他大都是运用黑和“挤白”的手法表现“逆光”的效果,多画逆光山体前带着光晕的树木。

    来支钢在前人基础上发展出直接以水墨画天光,直接描绘实境中的光,表现光照中的云簇、云隙与光束,呈现光的通透、变化多端、转瞬即逝,可谓十分大胆。来支钢在坚守中国画的核心价值和精神本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中国绘画材料特性,呈现出了光的光源、光色和光感,这不能不说是前无古人的。他的实践及其经验证明了传统笔墨在光的表现中具有极强的开拓力,也证明了中国笔墨在承载精神、寄托情思的同时还具有极强的表现物质物性的能力,中国画有着更多的发展可能和潜能,对当下的中国画创作有丰富的借鉴意义。

写生作品 46x34cm

    来支钢除了善画,其实还善书。他的书法得益于金农,稚拙浑厚,又借鉴《爨宝子碑》,带有凿碑刻石的冲劲,雄强瘦硬,颇具刀味、石味、民间味,甚至些许野蛮味,又暗含一丝现代意蕴的设计感。来支钢书字不多,主要是作为其画上题跋。其所书与其画中山石线条可谓如出一辙,相得益彰。目前,来支钢的书法明显是被低估了,我们应该予以足够的重视。

【锲而不舍】——云禅(来支钢)

    来支钢对“道”也深有研究。在多年如一地坚持创作实践及对水墨的感悟中,他充分认识到中华文化里的“道”是极其伟大的,而中国水墨画蕴藉着东方人的智慧——道——万事万物的规律。中国的水墨画表面上简单到极致,却包罗万象,是活的,有生命力的,能表现出宇宙无穷尽的奥妙。来支钢的绘画实践,是以画入道,通过水墨去探索宇宙,用水墨效法自然,表现自然之道。由于“道”是活的、变化的,因此当来支钢在画中效法自然,表达自然之道时,他便获得了极大的自由,能够无拘无束地画。他的画自然也是自由的、变化无穷的,并且是适应时代发展的。

    在多年绘画实践中,来支钢总结出一套个人的绘画理论,并以“道墨”名之。道为墨之本,墨为道之体。来支钢以墨入道,用水墨承载道,诠释道,演绎道的作用,让人能从他的画中感悟道,理解天地人的相互关系,进而敬畏自然,效法自然,应循道而行,从而造福人类。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来支钢“要带中国水墨画走向世界”的豪言并非虚空,而是实实在在的。因为中国画走向世界绝不仅仅是一种绘画技法走出去,必然伴随着一种文化价值观念的输出,也只有让世界了解、认识、认同了中华文化——这种对全人类的生存发展皆有益的价值理念,中国艺术才能真正的走向世界。在探求道艺相通的道路上,来支钢以其高度清醒的中华文化自信,积极进取的创新精神,积功成悟的苦学笃行,自觉地担当起新时代中国画传承与开拓之重任。这不能不说是极具胆识与责任感的。

峽道 250x1680cm

    真正的艺术大家对民族国家而言意味着什么?对人类历史又意味着什么?艺术史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走过的历程,艺术大家则是艺术历史星空中的璀璨明星,他们见证和记录着人类文明的进程,促进并推动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来支钢已然担得起当代“艺术大家”的称号。他以手中的画笔展示了中华的大好河山与正大气象;在他的笔墨世界里,始终有一股激情在涌动,雄浑、厚重、深沉、壮阔、刚健、蓬勃,体现了中华民族自信自强的精神,也与伟大复兴的时代合拍。他的艺术探索与追求赋予了传统笔墨语言以新的品质和意蕴,充分彰显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生命活力以及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开拓和延伸了传统和现代、继承与创新的可发展层面,在传统通往今朝的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圣域 250x1375cm

    《孟子·尽心下》有言:“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古往今来,文艺巨制无不是笃定恒心、倾注心血、厚积薄发的结晶,文艺魅力无不是内在充实的显现。站在来支钢的作品前,能真切地感受到个人情怀与历史厚度、民族精神、时代气魄相统一的、光辉盈溢的充实之美。来支钢尚年轻,相信他一定能成为中国美术史,尤其是中国山水画史上继往开来的重要里程碑,他的作品必将成为21世纪的经典。

圣域(局部)

    最后,再赘数语以寄来支钢先生:临池五十载,胸胆齐开张,山川收笔底,云水涌毫端,淋漓出真趣,放笔见苍莽,壮心向豪迈,积墨铸雄浑。

李虹霖

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馆长

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所原所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20年推荐最具影响力书画家:师界弘
亦父亦师的山水画家张弟德
何加林 |《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开馆展“高峰之路” 艺术家推荐
2020重点推荐当代艺术名家:伍文胜
张志民|齐鲁气度与家国情怀
画家来支钢:不知道是我在画烟云,还是烟云在画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