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茶谱》写到的这三种茶器,您见过么?
多聊茶2017-06-10

这篇是「多聊茶」的第壹百零肆篇常规文章

这次一下要讲三种茶器呦

今天我要讲解《茶谱》的内容,是明代朱权所记录的三种茶器。这三种茶器,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如今基本上都退出茶界了。所以,也可以说是尘封多年或者是消失已久的茶器。

这三种茶器分别是茶磨、茶碾、茶罗。他们三个的工作是搭配的,需要一起使用,所以也可以做为一个team。

茶磨

茶磨的原文很简单,只是一句话:

磨以青礞石为之。取其化谈去故也。其他石则无益于茶。

讲的是茶磨的材质是由青礞石做成的。

青礞石,是一种什么样的石头呢?这种石头,现在很不常见了,有人说,青礞石是一种矿石类的中药。按现在中医的讲法,这种石头有化痰止咳的作用,为这个,我还专门的去我的中医朋友那里询问过。这种东西现在用的非常少,他也是只听说过而已。

为什么茶磨不用金,不用银,不用铜,不用铁,偏用这种偏门的石头制作呢?这是有一定的原因的,他后边说了一句:

取其化谈去故也。

注意,原文中这个谈,写的是言字旁,也就是夸夸其谈的谈。

这里,牵扯到我们文献学的一种校对方法叫做意校法。各位不是学文献学的,可能对这个了解的不多。意校法就是说根据我们对原文的揣测进行校对。

我也翻了《茶谱》的原书,写的也确实是这个“谈”。化谈什么意思,不让谈话吗?讲不通。所以我揣测,这个“谈”是不对的,应该是这个“痰”字。这个字是当年刻板的时候就刻错了。

去故也,故是故有的意思,就是身体里固有的,有人说是固有的疾病,有人说呢是积食,吃的东西不消化了。但是不管怎么说,就是青礞石它能治病。这种石头很特别,它能入药,因为你用这样的石磨磨茶,磨上下两个石片之间产生摩擦,摩擦之后掉些细小的粉末,粉末跟茶一起被人喝掉了就能治病。所以最后他又说了一句:其他石则无益于茶。其他石头都没有这个好处。

我们注意到,朱权关注的不是口味,而是对身体的好处。上一讲中,我说朱权的《茶谱》里面有浓重的道家文化色彩。道家讲的是养生,讲修身,还伴有很多医学的内容。正是因为对这些的注重,朱权最终选用青礞石为原料来磨茶。所以这也是茶磨的特别之处,在其他茶书中,还没见到过用这种材料做成的石磨,我想这也算是朱权先生的首创。

茶碾

茶磨之后,我们讲第二件茶器——茶碾。碾子,碾轧东西的工具。古以金、银、铜、铁为之。这说明,茶碾原来就有,咱们看宋代的茶书里面常常都有写到,甚至还有图画的部分。大家可以脑补一下,就跟中药店里药碾子一样。

他说古代茶碾的材质都选用金、银、铜、铁,皆能生鉎。第一个生就是生长的生。第二个生的是金子边一个生,这个字比较的偏僻,意思是指锈,金属上生是锈,比如铁锈,铜锈等等。意思就是古代这些金属的茶碾都会生锈。所以他后面说,今以青礞石最佳。朱权真是格外的喜欢青礞石,代言费收没收咱不知道,软广硬广一块上,他认为茶碾的材质,应该跟茶磨一样,都用青礞石才是最好的。

茶罗

最后我们今天讲的这个茶器——茶罗,如今也不常见了。《茶谱》记载:

茶罗,径五寸。以纱为之。细则茶浮,粗则水浮。

“径五寸”,指的是直径。材质的话,用细纱制作而成。罗就是用来过滤东西的。

如果你把茶过滤的太细碎了,那茶在水里,是浮在表面上的。粗则水浮,茶粗一些,就沉下去了,茶沉下去了,水就浮上来了。

所以我说说,古人的遣词造句还挺有意思。他不说茶沉下去,他非说那水浮起来。

茶的粗细,就是由茶罗来掌握。茶罗如果用的是织法紧密的纱布,那罗下去的茶都很细。用相对织的粗一些的纱布,那罗出的茶就粗一些。所以我们也推测古人喝茶,可能不止一种罗,他那个罗分大小号,分粗细,不同的茶,选用型号适宜的茶罗。

小结

我们今天讲的三种茶器,茶磨、茶碾、茶罗。原文都不长,这些工具,我们今天也只能在博物馆里见到了。这些茶器应该说唐宋甚至到明朝初年还在用,但是后来不用了,为什么不用了呢?那就是中国当时的饮茶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首先,中国饮茶并非一成不变。今日之传统,既昨日之新闻。今天传统的东西,昨天大家听起来还像是奇谈一样,但后来也变成了传统。这也是中国茶文化与日本茶文化的不同之处。

当然我们可以把它分的很细,比如说神农尝百草的时代,这是一种。魏晋南北朝,那可能最开始药用到食用,也可以算一种。食用之后是饮用,饮用还分为很多种。

喝跟喝还不一样,点茶法、泡茶法都不一样,但是如果粗略的划分,我可以把喝茶的时代划分为两个。第一个叫做连吃带喝,第二个叫做只喝而不吃。

我们今天属于只喝而不吃,茶叶到最后一环节叫清理茶渣。我们在写饮茶日志的时候,有一个环节叫品评叶底,这就是我们今天只喝不吃的结果。

如果在唐宋元甚至明代初年的时候就没有评叶底这一项,因为叶底都让我们给吃了。所以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时代。朱权就处在两个时代的变革期,所以他写《茶谱》的重要意义,也在于此。

唐代的煎茶法也好,宋代点茶法也好,各有区别。今天不是我们在这儿能够详细讨论的。但是总体一点就是都把茶磨碎了,跟水和在一起,喝下去。这跟今天不一样,今天是只喝茶汤,所有的茶叶都要扔掉。

我们现在大概能喝到的物质,占茶叶总质量的8%左右。那就是说我买回500g茶叶,能喝到其中的40g左右,其他都扔掉。这是跟唐宋元甚至明初有很大区别的,唐宋元明初都是一样,买多少喝多少。买一斤,喝下肚的也是一斤。

为什么,因为要把它磨碎了,这才有了今天我们所讲的茶磨、茶碾、茶罗。

那么连吃带喝与只喝不吃,哪个对于茶叶的利用率更高呢?那毋庸置疑,是连吃带喝。我们现在喝完的茶叶,是没有再利用起来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中国人不是很节俭的吗?我想主要的原因是制茶技术、茶树种植的发展,还有茶叶的普及。

朱元璋废团改散,有人说这是爱惜民力的表现。可是反过来讲,我说朱元璋这是一个浪费的表现。以前是团茶的时候,再精细,也都是磨成末喝下去,废团改散以后,泡完了的叶子都扔了,这不更浪费了吗?我这是种趣谈,只是提供一种思路去思考。

我们的邻国日本,到今天抹茶道仍然保留着。茶磨、茶碾、茶罗在他们那都还有,咱们这见不着了,但是要去日本旅游访问交流的时候,各位还是可以去看一下的。为什么他们保留呢?第一,他们学习的是中国宋代的喝茶方法,日本人是不太变化的。这也与日本的惜物精神有着很大的关系。日本人对于物品的珍惜程度,可能是其他的民族和国家不太能够相比的。他们资源确实是太少了。所以他们采用的依旧是这样高效的办法,连吃带喝的饮茶。

抹茶不一定好喝,但是要说排毒,它效果一定好。很多朋友去日本交流,按照传统的喝法品尝抹茶,回来以后都腹泻,治便秘的效果太好了。我们中国的茶发展,有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风貌,到今天为止,成为如今的样子,我想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

今天借着茶碾、茶磨、茶罗我与大家一起去思考,连吃带喝与只喝不吃之间的这些关系以及两者不同之处。

往期精华

直接戳字

大口or小口?《茶之书误区

《随园食单》陆羽朋友▎白茶焙火

即可看到相应文章,更多内容未完待续!

15」「17」「20」「23」

「25」2931「34」

3638」「41」44

「76」「81」「8687

929798101

编辑:硕硕

校对:齐航

摄影:阿昭

做图:静平

杨多杰,“多聊茶”创始人,首都师范大学历史文献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城市史地文化及历代茶文化。“中华茶人联谊会”特约茶文化讲师,多家电视及广播节目撰稿人、顾问及常驻嘉宾

出版作品:《北京秘境》、《北京秘境2》、《北京深处-地铁沿线的75个尘封秘境》

曾在《世界博览》、《时尚旅游》、《精品购物指南》、《中国国家旅游》、《中华遗产》、《旅行家》、《社区》、《Timeout》等杂志撰写历史文化类专栏文章

今日头条:杨多杰(签约作者)

新浪微博:@杨多杰 @多聊茶

人 人 讲:【杨多杰的多聊茶】直播间

广播电台:北京文艺台FM87.6 《吃喝玩乐大搜索》

喜马拉雅:旅游频道脱口秀《I Love 游》主播

掌上北京:核心撰稿人及名士团成员

荔枝电台:杨多杰电台

本公众号所有文字、音频、视频及声明过的图片著作权均归作者所有

除已签约的机构和平台外,不接受其他任何形式的转载、改编、引用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自网络

说说您在博物馆见到过的茶器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哪个版本的《茶经》可读性高?
警惕!山寨的六堡,竟然长这样!
图文:品茶的十层境界▕ 中国茶文化
【历史钩沉】一道圣旨,使唐宋的制茶工艺就此消失
唐宋茶书都在研究些什么?
茶一片树叶的故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