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工夫茶,讲究如何泡饮一杯感动的茶
userphoto

2017.10.26 安徽

关注

“曾几何时,一杯茶的韵,深刻感动自己”分享一杯感动的茶,从“工夫茶”之道开始。

茶事之美夏至工夫茶会现场

在茶的范畴里我们不断地揭开每一款茶的面纱,在一次又一次的与茶邂逅的机会里,无论是简单地 喝一杯茶、与朋友分享一款喜爱的茶或者是精心安排的一席茶雅集,我们追寻、追寻着是什么样的情怀?它(喝茶这件事)代表的是什么?想传达的又是什么样的意涵?(是物质、形式、文化、精神内涵与心灵探索)

茶事之美夏至工夫茶会现场

「工夫茶」代表的是泡饮精神与茶文化的传承,并非仅是茶器与方法的形式(小壶、小杯、关公巡城、韩信点兵...),通过学习茶法,讲究茶器的适茶性、泡饮的每一个细节、品饮茶的真味,「工夫茶法」承载的是茶的本质,品味茶汤的原味(一口茶汤的经历,呈现最美的三杯滋味,专注、清楚、放松)一种高雅的生活品味象征。

茶事之美夏至工夫茶会现场

在工夫茶范畴里,闻起来果香茶香的一杯茶,初入口令人皱紧眉头,浓苦无比、无法具咽、却窜入唇齿。片刻神奇的是慢慢的从舌根、喉咙、两液间泛出香醇厚滑茶韵、小杯啜呷、二杯、三杯...甘甜香醇满口生津,不经意的感觉神清气爽、气脉通畅??回味无穷,感叹「真是好茶」。

茶事之美夏至工夫茶会现场

这是工夫茶的精华所在,也是不断实践工夫茶法讲究的原因所在,也正可印证袁枚在《随园食单茶酒单-武夷茶》:“余向不喜武夷茶,嫌其浓苦如饮药然。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橼。上口不忍遽咽,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果然清芬扑鼻,舌有余甘。一杯之后,再试一二杯,令人释躁平矜,怡情悦性......''」

茶事之美夏至工夫茶会现场

为什么学习「工夫茶法」?它对我在茶的氛围里是很重要的,它是学习如何泡饮茶的经典,学习实践后,深深的理解茶汤的讲究,我说「是现代茶之道的开始」,现代流行的茶席与小壶小杯泡法,源自于传统工夫茶法,而工夫茶法又本诸陆羽《茶经》,如清代俞蛟《潮嘉风月》(工夫茶)说:「工夫茶,烹治之法,本诸陆羽《茶经》,而器具更为精致。壶出宜兴者最佳,壶、盘与杯,旧而佳者,贵如拱璧。」工夫茶的精神是一丝不苟的讲究,而为那一杯茶的真味,讲究茶、水、泡饮器具、茶仪,它有固有茶文化一脉相承的义理、有一套专属茶器、有茶仪规范、有精神思惟...真可谓「中国茶道」。

茶事之美夏至工夫茶会现场

郑培凯《茶道的开始-茶经》说:「今天我们有各种各样的喝茶方式,跟陆羽所提倡的,已经有了很大的差异。可是你仔细读读陆羽《茶经》,便能体会原来他讲的饮茶方式、对器具一丝不苟的坚持、烹茶过程的讲究,是在精神层面上,告诉我们饮茶有「道」,还讲了茶道所能提供的心灵超越。虽然在形式上各有不同,用不同的茶具,发展不同的仪节,讲究不同的茶叶种类,然而在文化与审美的意义上,却还是循着陆羽所讲的脉络来发展,与陆羽开创的文化传统是一致的」,「工夫茶法」内容,正也符合这样的思维,很值得现代茶人实践与推广。

茶事之美夏至工夫茶会现场

如何学习「工夫茶法」,我们并不一定只限于现在各地区(闽南漳州、广东潮州、汕头、香港、台湾、南洋..)的现况,因时代变迁与移民,所留下的通常是片段,仅是对家乡文化的印象与习俗,又因各地区喜好的茶品特性不同(岩茶、单枞、冻顶乌龙..)而不能完整的呈现传统「工夫茶」的面貌,致对工夫茶所讲究的茶器与品茗之精神,仅流于形式与淡薄。反而我们应该禀持开放的心,在自己的茶法基础上,学习、交流,吸收现在各地区的精华,让「工夫茶法」更回到传统茶的氛围,这是我们努力追求的方向。

茶事之美夏至工夫茶会现场

现代的我们如何理解''工夫茶''呢?先从身边茶的形式理解、再找回传统方法、明了传统的方法与精神,实践。如何学习与实践传统「工夫茶法」?我通过几项内容来学习传统工夫茶的当代演绎:

1、学习继承师父的工夫茶法修习(马来西亚华人的泡茶方法)

2、参阅传统「工夫茶经」论述,对器具内容讲究、茶法茶仪流程、品茗内涵的体会,如《清代俞蛟的《梦庵杂着》卷十《潮嘉风月》(工夫茶)、《潮州茶经·工夫茶》翁辉东、《潮州工夫茶源流论》陈香白。

乾隆初县令彭光斗在《闽琐记》中说:“地炉活火??盏绝小,仅供一啜。然甫下咽,即沁透心脾??”

清光绪年间张心泰在《粤游小记》中说:「潮郡尤尚工夫茶,以孟臣制胡桃大之宜兴壶??用榄核炭煎···以之瀹茗,味尤香美。甚有酷嗜破产者。」

连横《茗谈》、金武祥《海珠边琐》、施鸿保《闽杂记》等很多清代文仕对武夷茶(工夫茶)的记述,这些内容也串起当代学习传统「工夫茶」篇篇影像。

3、清代文人对武夷茶(工夫茶)理解与形容:

袁枚在《随园食单》描写得最好:“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橼。每斟无一两,上口不忍遽咽。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果然清香扑鼻,味有余甘。一杯以后,再试一杯,令人释躁平衿,怡情悦性。''

袁枚初尝武夷茶:[我震其名愈加意,细咽欲寻味外味,杯中已竭香未消,舌上徐停甘果至。]

这是传统工夫茶对口感滋味、泡、饮形容与喝茶后精神愉悦的描述,是学习传统工夫茶法的依循。

4、传统茶器的流传与收藏:

我们在器具实物上可从以下的内容得到经验

*福建漳浦一带墓葬出土,收藏于漳浦县博物馆(漳埔蓝国威墓)孟臣壶、若深杯、壶垫.....等工夫茶茶器

*清代沉船(泰兴号、迪沙如号..)遗留下的孟臣壶...工夫茶器

*马来西亚移民墓葬出土的一系列工夫茶器,《海丝茶烟》蔡格森,南洋出土早期宜兴茶具(孟臣壶、白泥砂铫、白泥小火炉..)

*香港茶具博物馆收藏-工夫茶器与茶法流程视频中,学习到实物与验证(出土、博物馆收藏)

*日本回流的清代福建移民传入日本的煎茶道具(玉书煨、凉炉??)《长崎唐人贸易与煎茶道》中国风煎茶

5、从传统器具的实践入手(茶器与茶法流程)我们才能还原体悟传统的工夫茶的讲究与清代文士所讲述的内容,这是非常重要的,就如你不用薄胎老砂铫-玉书煨,哪能体会松风之鸣,与活火新泉的软滑,不用清代孟臣宜兴朱泥壶,哪能体会一杯醇厚甘润的岩韵??为什么连横说:「茗必武夷、壶必孟臣、杯必若琛??」这都是传统的知识,但也最根本,最到位的,是茶人要自身实践才能体会的。

以上五项就是我的工夫茶方法与实践。

茶事之美夏至工夫茶会现场

工夫茶是讲究茶器(十二件宝)与茶法(十茶法)、品饮礼仪的周到,从择茶、备器、煮水、冲点、达到茶汤的美妙而分享,这就是“工夫茶”所代表的意涵。

茶事之美夏至工夫茶会现场

很重要的,工夫茶之择茶要求很高

一、要正岩坑涧

二、做工要好(天候、采摘、萎凋、做青、炒青、揉捻、焙火)

三、茶的品种香、韵要显明(品茶真味)

用心去品,回到简单的味觉(眼、闻、触、品)选择适合的用茶。

若茶品不到位、器具不讲究,要达到工夫茶的效果是很难的,相形之下计较茶法的正不正宗,茶汤不到位,都只是流于形式而已。

茶事之美夏至工夫茶会现场

还记得习茶的初衷吗?在器具、茶法、茶仪的讲究过程中,我追寻的是内心那份从一口茶的感动,很单纯很纯粹??品饮当下是没有形式的,只有心我相融的「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场真正极致茶会两位茶界大师主泡三款顶级岩茶
论当前茶艺表演的一些问题
不能忍受的最高级竟是不能喝茶:潮汕人究竟多爱喝茶?
中国泡茶道简史
正点茶会|告诉你工夫茶最潮州的打开方式
行李︱老古:学茶到底为了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