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孙家潭的书法篆刻艺术

孙家潭 隶书扇面

孙家潭,1948年10月生于天津,别署:庆堂、明堂、大风堂。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中国篆刻艺术院研究员、西泠印社理事、古玺印收藏家、中国书法家协会员、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员、天津文史馆员、天津印社社长。

其书法、篆刻作品多次入选国际国内重要书展并获奖,近些年将书法、篆刻作品移植到紫砂壶与古砚上进行创作。近些年作品应邀参加当代篆刻艺术大展、中国美术馆篆刻艺术邀请收藏展、中国篆刻艺术馆收藏展等。2008年篆刻作品搭载神舟七号参加“和平颂——神七飞天飞行艺术之旅”。出版物有《大风堂古印举——孙家潭藏古玺印杂记》、《孙家潭印存》、《庆堂铭壶》、《孙家潭艺踪》等十余种。

一、治石、书字

篆刻,是孙老师走出的第一步,其后又带动了他的书 法。他刻印出于传统,不拘泥古人。从其作品观察却能做到 风格多样又个性鲜明。形式上有古玺、封泥、秦印、汉印等 多种风格;从入印书体上真草隶篆四体皆有。单从篆体中又 可分为甲骨、金文、汉篆与鸟虫书等多种形式,有的文字、图形混合入印。说到篆刻不得不提到他的边款,即是在石头 的侧面的落款,有篆书、楷书、魏碑等书体,都十分精彩, 尤其是多字如心经全文,扬扬洒洒几百字一气呵成。

逃禅赏石原印

相思原印

万象更新原印

独自行原印

但求一颗金不换原印

厚德载物(附边款)

我们说书法篆刻家作品的风格很难做到多样性,而孙老 师则轻松驾驭,这些都显现了他深谙篆印之法,早年临摹秦 汉印打下的坚实基础。孙老师书法以篆书为主。早年临摹金 文《散氏盘》,得其厚重古茂。行书摹写《兰亭序》,其后 受杨鲁安先生影响,曾于甲骨文下过一番功夫。源于刻印, 他中年以后则以汉印篆体入书,通俗地说刻什么样的篆字写 什么样的书法,经过多年磨砺、探索,刀笔书刻间的相互转 换,使他的书法、印法形成了鲜明个人特点,走出自己的 路。其书法作品被国内多处碑林勒石或收藏。

孙家潭 拓片题跋 释文: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二、蓄藏古印、古砚

据孙老师说,上 世纪70年代末,曾于呼 和浩特杨鲁安先生家中 第一次看见古代玺印。 初学篆刻,杨鲁安先生 告诫,师法秦汉乃不二 法门。印人应当观察古 印、研究古印、临摹古 印、从中取法。遂后他 也几十年如一日,走上 艰辛的古玺印藏研之 路。他将古印的考证与 研究汇集成册,2009年 由西泠印社结集出版了 《大风堂古印举·孙家 潭藏古玺印杂记》,原 故宫博物院古玺印专家 叶其峰先生为其作序, 评价其“藏品珍稀,有 的属于孤品或新发现, 颇具史学价值”。吉林 大学副校长兼研究生院 院长、著名古文字学家 吴振武教授见到《大风 堂古印举》评价:“藏 研皆精,以致为佩。”

孙家潭 篆书 释文:日有憙,月有富,乐无事,宜酒食。

书中收录的战国双 觿钮孤品“王生”、 汉代私印中目前仅见 的自铭称谓“段宣私 譣”,此印文字中“私 譣”自铭称谓为目前首 次发现,具有史学价 值。叶其峰先生、香港 中文大学古玺印馆专家 王人聪先生都为此印撰 写专文论述。藏品中有 汉代“夏骑”烙马巨 印,目前国内只有故宫 博物院、上海博物馆拥 有。中古时期的以金代 三方纸币用“合同”类 官印,在藏品集中首次 披露,填补了国馆藏品 空缺。

孙家潭 行书

“藏”,储也。 孙老师在《大风堂古印 举》后记中说道:“收 藏就像平地掘井,井挖得深了就会有水,水会越聚越多……在父母为我取的名字中有‘潭’ 字,见《辞源》:其一,水深之处;其二,深邃;其三,浸潭,同 浸淫。收藏在于不断积累,研究在于浸淫其中。”我于孙老师府上多 次掌灯观印,感受颇多。人生百年,有缘触摸千年古印经典,穿越时 空,作为一个印人,难能有与古人相遇之感,心生震撼!

孙家潭 篆书 释文:吾厚吾德,吾用吾法。

古砚收藏并作铭,其用情最深,他说自己“白头多梦”。60岁开 始,10年来集藏古砚百余方。其种类有澄泥砚、端砚、歙砚、瓷砚、 玉砚、木砚、象牙砚等多种材质,多不凡珍品。早期的有中古宋元两 代,以明清以来的居多。他自己最喜欢的是明代砚,简约的线条,微 凹的墨池、沧桑的石皮……他常说:“一砚一古贤,抚石思古人。” 夜深时,案头上,灯光下,摩挲古砚让人浮想联翩。清代砚都以雕工 见长,名家制砚,老坑佳石,都展现了古代制砚人的工匠精神。

孙家潭 拓片题跋 释文:大富贵,乐未央,嘉气降,祚无穷。

三、理论研考

孙老师在《大风堂古印举》中介绍的藏品,都能举出其它同类 的藏处或出处。如“夏骑”烙马印相关知识的链接,举出目前国内 外5方烙马印的所藏之处。在谈到战国时期的二合玺时也列出相关 的四五方同类玺印。孙老师的古玺印研考文章都以所藏实物印作支 持,来阐明他的学术观点。中古时期的宋辽金元官私印品种丰富, 孤品、精品较多。他以同时期不同形制的同类印作类比,使读者看 得更为全面。

孙家潭 篆书 释文: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孙老师《元代无边栏押印与黑成文书》刊于西泠印社95周年《国 际印学研讨会论文集》,文章揭示了宋元时期无边栏押印的千古之 谜,文章中考证,此类押印是蒙古色目人之为官者因不善执毛笔,将 “签字”形式的文字刻入印章,以“钤印”代替签字画押,所以印蜕 是黑色,既然是“签字印”,印面则无须边框,从而形成一种印蜕为 “黑色无边栏押印”,为元代蒙古官员“达鲁花赤”所专用的印式。 相关一系列研考,诠释了元代这种特殊形制的押印成因。文章以个人 藏品及黑城出土的元代文书作支持,立论严谨,考证翔实。叶奇峰先 生在《大风堂古印举》序言中说:“这些见解独特,也是元押印研究 的新突破。”有关元代八思巴字押印,为公元1269年,元代国师八思 巴利用梵文创研的一种拼音文字,最早作为密文使用于贵族之间。这 类押印他解读出“记室”“市易”“记事”与“陇西郡审订记”等, 均得到专家的认同。在同时期的“文书印”“封缄印”“合同印”等 各类专用印的研考也都具有新观点。他撰文《金代三合同官印考》 《新发现夏骑烙马印及其它》《清初以来西藏地区的天铁藏印》等多 篇论文,入选西泠印社国际印学峰会并收录论文集。

普及古印学知识。2004年《篆刻》杂志1-4期专题介绍孙老师的 古玺印收藏实物与研考文章。2008年《书法导报·篆刻版》曾开辟专 栏,连载其收藏的历代古玺印的解析文章。2015年《天津日报》“满 庭芳”设立“印缘”专栏,连载近50期,介绍他的古玺印收藏研究文 章。“金石有声,不考不鸣”“思接千载,我与古人对话”“亲见古 人经典”“物为主,身是客”,都是孙老师常说的话,这些都能体会 到他平素于古印的感悟与认知。

四、古砚、紫砂壶作铭

历史上古砚的发现上至春秋战国,下至明清近现代,贯穿了整个 中华民族文明发展史。砚,心之介,德之操,艺之媒也。相传最早的 砚铭为周武王所传:“石墨相著而黑,邪心谗言无得白。”

孙老师将书法、篆刻作品铭砚、铭紫砂壶,从形式到内容让人耳 目一新。古砚作铭是他所追求的,所谓“古”指的是他收集的砚台全部是老砚、旧砚,此为其一。早期为宋元,晚期的是清末到 民国。其二,孙老师刻的砚铭与古砚能做到浑然一体,所谓 “新刻如旧”,追求文物“修旧如旧”的沧桑感。表现形式 有书法、篆刻或仿汉瓦当等。

于此特别指出的是,有的砚铭是以篆刻组印形式表现, 将一组不同形式的印章排列在砚台的面上,以每方印文作连 读组合成铭文,这种形式的砚铭未见前人,为孙老师所先 行。以篆刻连句作铭,创新了传统砚铭格式而又颇具观赏 性。孙老师说:“古砚作铭,是我与古人合作,不能画蛇添 足,只能锦上添花。”他每一方古砚,做不到十分把握绝不 动手。

孙老师为紫砂壶作铭,致力于这种形式的创作已有10几 年时间,过手的壶铭有数千把。其表现形式同样多以篆书、 篆刻(瓦当)形式,有时也以画作铭。因为篆书、篆刻在日 常生活中人们很少接触,孙老师作壶铭常以行草书的形式添 加释文,让人们得以欣赏。

2005年夏秋的一天,他突发奇想,带上几方收藏的古印 (吉语印、图形印)来到丁山,让做壶的师傅将古印按压在 泥片上并制成壶,然后他再在壶的提梁刻上汉瓦当祝词,就 这样,一把独具特色的古代玺印装点的紫砂壶铭应运而生。 既稀少,又独特,这种以钤押古印作壶铭装饰,也是他所首 创。自明末清初以来,西泠八家之一陈洪绶参与紫砂壶设计 并刻铭,就有了“壶以字贵,字随壶传”之说,书画家与壶 艺家的合作,提高了紫砂壶的文化品位。以“篆刻组印连句 作砚铭”或利用“古玺印作壶铭”是他开风气之先,想到 的、做到的都在他人之先。

现在,孙老师谢绝了不少社会活动,从他篆刻近作“孤 心近禅”“心齐云,独适安”看得出他愿意腾出时间,静心 做自己的事。当代印坛,我以为除了刻好印之外兼是一位古 玺印收藏家、鉴赏家的为数不多,而能兼善书法、篆刻、古 印古砚收藏、注重理论研究、自书自刻砚铭、壶铭,永不止 步的精神更让人钦佩。

品评章祖安先生的当代书法

不忘初心见性情 郁枫书法作品赏析

碑帖与书法的研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天津印人印事——血凝朱泥,温润如玉
讲堂 ▌大风堂古印举(孙家潭藏古玺印杂记) 末季
讲堂 ▌大风堂古印举(孙家潭藏古玺印杂记) 第一季
天津印社社长 孙家潭 书法印章欣赏
孙家潭先生篆刻艺术,印稿上石
“三名”书法工程----许雄志(篆书)【作品.访谈.简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