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方寸乾坤 | 一场玉玺“争夺战”,一段千秋霸业情!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玉玺是皇帝印章的专用名词,代表的是最高统治者的旨意。古装剧中也常有这样的情节:皇帝颁发诏书时,会在上面加盖玉玺,寓意金口玉言,皇命如天。

然而在之前的文章里,方仔却说先秦前,玺、印为一物,且均可以玉为材料,那这不就说明旁人也有机会拥有“玉玺”吗?

没错,其实在秦代以前,“玉玺”并非皇帝所独有。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才规定了印章的使用规范,玉玺也就成了皇帝的独享之物。

那么除此之外,秦代在印章制度上还有哪些变化和影响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令行万里,执掌权衡

秦立国之后,行政上采用郡县制,这跟旧有的分封制差别很大,各地官吏任命的最权威凭证就是印章,由此,秦政府对官印制度进行了严格的规定。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载:“玺者,印信也。”又云:“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从这段话就可以看出,秦代以后,除皇帝外,其他人不可以玉为印。而且只有天子之印可称为“玺”,其他官印、私印都只能称作“印”。

金、银、铜材料更是各有等级规定,皇后王侯用的是金印,官职较高的官员用银印,一般的官员则只能用铜印。如果用错材料就是图谋不轨,在当时可以说是重罪。

同时秦代还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郡、县、乡、亭各级完备的官印管理制度,出现了专门管理印章的部门来负责印章的制作、发放、回收等。

在官员被任命时,不仅要授予官印,还会在印钮上配有“印绶”。印绶用于系佩官印,绶带的颜色则用来标志不同的地位等级。

可以说,秦代作为中国古代史中最祟尚“法”的一个朝代,其官印在章法上也更加严谨。

不仅将战国古玺大小悬殊、式样纷繁的风尚趋于规范统一,还在古玺印自然古朴风格的基础上由圆向方过渡,故印面方中寓圆、疏密虚实、安排得当。

可能秦印在形式上不及古玺丰富多彩,但其继往开来的鲜明时代特征,为后来篆刻艺术得辉煌时期奠定了基石。而秦朝官印制度的确立,也对后世官印的规范与管理,有着极为重要的示范作用。

匠心妙运,奇趣迭出

虽说秦代私印在强制的官印审美意识下大受影响,整体的风格趋势会偏向于模仿官印。

但由于私印没有地理、职位的限制避讳,在形制会明显多于官印,体势也在平整化的趋势中更显灵动活泼。

秦代官印以铸成居多,而私印多凿刻,铸印极少。在形状上多为长方形,也有椭圆或圆形的。不过无论何种形状,秦私印的体积都较小,所以也被俗称为“秦小印”

由于秦王朝的寿命短,所以当时的臣民还都是战国末期的遗民,他们所用的私印,除文字外较少受官印形制的制约,还自然沿用战国末期的印式,因此颇具战国私印的遗韵。

印文也在布局上也呈现出一种平整自然、落落大方的姿态。

印文笔画更是秀美可爱、自然风趣。再加上印工们娴熟的凿刻技术和铜质印坯的特色,秦印行转精巧自如,刀情笔意俱全,令人爱不释手。

秦代私印体式多为简洁易制的覆斗,上部敛收、下部疏放,也可说是上小下大,如斗倒合。

系绶的孔眼只在斗底穿过,继而斗底四边琢界,分作二层,覆斗为一层居下,斗底一层演化为矮平台,孔眼生在这矮平台的边壁。

但是,孔眼的制作为了省力又为防顶部被弄崩,始终采用两端稍稍朝下对钻,经过反覆琢磨而成外大内小状,其交接处因此多错位。

除姓名印外,秦私印还包括成语印、肖形印等多种形式。其中成语印在形制、篆刻风格、文字排列等方面与姓名印没有太大区别。

在内容上则既有讲究个人修养的“中精外诚”、“思言敬事”,也有表达对社会安定的向往的“和众”、“安众”等,甚至还有关于爱情祝愿的“相念”、“相惠”等。

而字与字之间更是相互顾盼俯仰、情态生动,可以说是端丽中又有自然变化之神采,呈现出一种典雅自然、含蓄蕴藉、天真烂漫的天趣。

秦两世而亡,印章历史虽然短暂,但因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为历代印人所推重。

而且作为我国印章史的重要转折期,秦代上接战国、下启汉魏,所奠定的印章制度和艺术风范,并没有因为朝代变迁而中断其发展。反而是作为基石,托起了汉代印章的艺术高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中国汉代玉印章解析
2篆刻的演变
转载 印章的种类
印章小史,古代篆刻欣赏,膜拜吧,让你大开眼见(上)
汉私印的变化
玉玺印章赏析(图4)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