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碑别字与祭侄文稿》只知唐朝有“刺史”的...
只知唐朝有“刺史”的孙老师一番公开课讲炸了锅,她课上居然指出颜真卿不知自己“写错了字”,把“刺史”错写成“刾史”(先不说这字就念刺,不念颊)。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刚刚在日本举办过大展,有“天下第二行书”之称的颜鲁公的手迹居然错了一千多年,社会却浑然不知,愣让孙老师找出来还捎带批评了。这事弄得有点大了。

先说一个文字小知识。汉字源远流长,几千年来变幻多样,一个字几个面貌比比皆是,甚至可以说“一字多貌”是汉字的基本形态,不足为奇,所以凡是汉字词典都会有相应说明。稍难一点的是“碑别字”,即历史上不同时期不同文献(主要是碑)上所出现的同字不同形的“别样字”。所谓别字,是有别于其形的字,理论上不是错字(错字是缺胳膊少腿的字),可以通假使用。

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把“刺”写成“刾”就是通假字,刺史是官职,汉代相当于今天的巡回监察组长,唐代开始监察职能弱化,与“太守”相当,是一方地方官。唐代许多诗人都任过刺史,白居易、柳宗元、刘禹锡、韦应物等都做过刺史。的确唐代没有“夹史”,这一点孙老师没有说错,但孙老师错在不知不识之字不去查字典,过于自信。

我过去说过一句话:“中国人有不认识的中国字不丢人。”没有一个人中国人敢说认识所有中国字,汉字太博大精深了,一生学习也未必能得到一二,所以保持谦恭态度最重要,不懂就问,就查,尤其现在搜索功能强大,举手之劳,疑惑全消。过去我为了查一个字,翻上半天辞书家常便饭。

还有一个问题是,有不认识中国字、说错的现象随时可见,我也错过,知过就改,善莫大焉。可孙老师不该错啊,她的文化背景太强大了,令人目眩,历史学士、文学硕士、书法博士、文字博士后,囊括所有与“刺史”相关的顶流学问,但就偏偏出了个这么大的“洋相”,我不是不相信孙老师,只是有点儿怀疑发给她学位的学校。刺史变夹(刾)史,偶然乎?必然乎?还是必然偶然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汉字知多少
别当"别字先生"
小学生错字别字辨析(满满全是干货)
13组常见别字,你都分得清吗?
“刾”是错字?学者给颜真卿《祭侄文稿》挑错惹群嘲
碑别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