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37.5℃、38.5℃、39℃让妈妈心跳加速的数字!差1℃退热大不同!

常听老一辈人说“没有不发热,就长大的孩子”,但病在孩子身,痛在宝妈心。

37℃、37.5℃、38℃、38.5℃、39℃……孩子每次发烧,每个妈妈的心都会随着这串数字此起彼伏。

毫不夸张地说,体温表上的数字变化,直接考验着妈妈的精神状态。(有娃后才懂)

科长前两天在微博上就看到,一位妈妈因孩子发烧而焦虑气愤的吐槽:


突然意识到,现在已经秋天了,天会越来越凉,孩子难免会感冒发烧。

孩子发热的界限到底在哪?精神紧张的宝爸妈们应该如何处理,才是对孩子好呢?

我们只有了解更多育儿知识,才能让自己少焦虑,孩子少受罪。

所以,今天科长用“2个为啥”,带你看清发烧的本质:

· 发烧到底是个啥,怎么每个家长都会怕?

· 物理降温,为啥在你家娃身上无效?怎样有效?

ps:如有其它婴幼儿疾病相关问题,滑到底部留言,科长和专家会尽全力为你解答~

发烧到底是个啥?

帮孩子击败感染的重要角色

发热本身不是疾病,确切地说它只是疾病的一种症状或体征。

通常情况下,发热是身体对抗感染的积极行为,发热可以刺激身体某些防御机制。

如白细胞,它可以攻击并摧毁入侵的病毒和细菌。

发烧的潜规则:体温升高≠发烧

你平时是不是这样的?

触摸孩子前额时,感觉到孩子体温比平时高,就认为孩子发烧了?这是不对的。

① 并不是孩子体温一升高、超过37℃就一定发热。

每个宝宝都有自己正常的体温,有的基础体温为35℃,有的为37℃,甚至37.3℃,而且每天的体温都可能上下波动1-1.5℃。

对孩子而言,了解基础体温是很有用的。

② 基础体温:清晨睡醒,还未起床活动前的体温。此时人体代谢最低,所以体温也相对最低。

③ 正常体温:可波动于35.5℃-37.5℃之间,但是超过37.5℃就应该认为孩子发热了。

④ 影响体温的因素:年龄、活动量、情绪及一天中不同的时间。

年龄越小体温越高,活动量越大体温越高,情绪激动时体温也高。

天气炎热或包裹过多,体温会轻度升高,但不应超过37.5℃。

天气寒冷或温度较低的空调房间,孩子的体温可降至36℃或再低一些。

注意

孩子的精神状态比发烧度数更能直观准确的反映病情轻重缓急。

而且,宝爸妈记录的孩子精神状态也是医生判断病情的重要依据。

万一发热,在家如何处理呢?

<38.5℃,且精神状态好。先考虑物理降温,每半小时监测体温,直至正常。

① 禁止使用:酒精擦拭、冰袋。

酒精本身可能对宝宝的娇嫩皮肤产生刺激,在身体发热时,酒精更容易通过皮肤吸收,进入体内,引起酒精中毒。

冰袋让局部皮肤降温为冷降温,不过退热效果有限。

虽可感到皮肤变凉,但体内温度未必降低。变凉的皮肤血管收缩,反而会妨碍体内热量散出。

② 推荐使用:保证宝宝液体摄入前提下,少穿衣、被子别太厚。

液体摄入。退热过程,主要是通过皮肤蒸发水分实现。

少穿衣盖被。在适当提高室温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穿衣盖被,利于皮肤散热。

③ 看情况使用:退热贴。

退热贴的功能,并没有家长认为的那么强大,只能暂时降低孩子的体温,并不是退热的方式。

但如果孩子不排斥退热贴,同时真能让孩子觉得舒服,可以作为辅助手段。

毕竟治疗发烧的目的是改善孩子舒适度,而不是去退烧。

>38.5℃,且精神状态不好。根据孩子精神状态选择就医or药物退热,每30-60分钟监测体温。

一般来说,当体温超过38.5℃,就应给孩子服用安全的退热药物。

① 选成分为“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的药物,抗生素不是退热药。

② 区分浓度、剂量。幼儿型和儿童型药物浓度不同,使用剂量也不同。小婴儿用的是浓缩的,大孩子用的是稀释的。

在剂量方面,若为栓剂,可根据孩子体重选用半粒、1 粒、1.5粒或2 粒,使用前可在栓剂外表涂少许润滑剂,比如橄榄油等。

③ 很多家长会纠结宝宝体温在38℃-38.5℃间时,要不要使用退热药。除了看体温指征外,还要考虑体温上升速度。

体温上升很快,就要服用退热药物;若是体温缓慢上升,可以进行观察,并辅以物理降温。

退热药的3种给药方式

① 口服途径。不要用汤勺等餐具估计药量,要用量药器或带刻度的针筒,精确量取药物。

② 直肠给药。对于呕吐或对口服药物极力拒抗的宝宝可以使用,不是所有药物都可采用灌肠退烧。

③ 肌肉或静脉注射,是目前不推荐的途径。

注意:

当孩子发热时,如果头晕、头痛、四肢酸痛、烦躁、易疲倦乏力、情绪低落等不佳状态,即使体温在37.8℃-38℃,也可考虑用退烧药,缓解不适。

退热效果不佳?

体内水分不足

不管物理退热,还是药物退热,退热效果不好的主要原因是体内水分不足。

① 孩子生病时,多数情况下不喜欢喝水或奶,我们一定要有耐心,少量多次喂养,增加体内水分,利于退热,否则服了退热药也达不到预期效果。

② 排尿和排便过程,都可利于降温。

总之,退热的捷径不是从药物(退热药、抗生素等)出发,而是增加体内水分和采用适宜的物理降温。

对症治疗

在液体摄入充足的情况下,如果宝宝的精神状态一直很差,退热不佳,这时候就要及时就医,进一步检查引起发热的原因,对症治疗。

以下7种病都会导致孩子发烧:脑炎/脑膜炎、疱疹性咽峡炎、扁桃体炎、肺炎、登革热、感冒、药物热(用药所致的发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宝宝发烧不要只盯着宝宝体温! 要注意这一点!
宝宝发烧的24小时巧妙护理-育儿-知音网站
半夜宝宝发烧,怎么办?不要慌! 上海儿童医院专家教方法
这张照片背后不仅是父爱,还有国外父母处理孩子发烧的正确方式
多盖被子捂汗可退烧?酒精擦身或洗澡可降温?哪个是对的?专家教你处理发热!
宝宝发烧变淡定,一首儿歌巧记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