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诗词要知道的典故,这几个词经常使用

在古典诗词中,尤其是送别诗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最具代表性和象征性的文字符号,如长亭、杨柳、美酒、南浦等字眼。这些词本身就被赋予了特定的含义。今天就要聊聊这些特定词。

中国现代著名画家王叔晖绘制的《西厢记》

长亭

源于秦汉时期,当时为负责驿站信使的住宿、给养等服务而设立。大约每十里地设一亭,亭有亭长。代表人物要算汉高祖刘邦了。《史记·高祖刘邦》记载:“及壮,试为吏, 为泗水亭长。”这段说明,刘邦壮年时候当过泗水亭长。

后来,亭成为人们郊游驻足和分别之地。特别是经过文人的诗词吟咏,十里长亭逐渐演变为送别地的代名词。

中学语文课本选取了元代戏剧家王实甫《西厢记》中的《长亭送别》:“今日送张生赴京,十里长亭,安排下筵席。”

唐代诗人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

宋代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这几处都有长亭,都是代指分别之所。

杨柳

最早出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兮,雨雪霏霏。”杨柳,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指柳树,而不是杨树和柳树的并称。

杨柳代表情意缠绵的意思,如宋代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杨柳还代表对故乡无限牵挂之意,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南宋马远所绘《山径春行图》(局部)

这里还要提折柳,作为送别的意象,最早见于陆机的《折扬柳行》。折柳,是古人离别时,有折柳枝相赠的风俗。

隋末无名氏《别诗》:“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此为较早思行人而折柳的诗。

唐代韩翃《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

美酒

在诗词中经常被提起,在古人送别之时也是必不可少。比如唐代大诗人李白《客中行》:“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代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总之,送别诗中,美酒是必不可少的媒介。

南浦

是南面的水边之意。后常用来称送别之地。《楚辞·九歌·河伯》:“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可能是最早提到南浦的诗歌。

南朝梁国的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唐代白居易《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总之,诗词中经常引用南浦。

古时候由于交通不便,通信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所以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吟咏的一个永恒的主题。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词鉴赏常见意象和典故151例
古代诗词中五十种常见典故和意象
诗词典故和意象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讲座:送别悼亡诗鉴赏
2018高考语文一轮复习2018附录全文3鉴赏知识1
问天居诗词写作讲义第15讲(楚昭南 1521001148)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