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与人交往的黄金定律(深度好文)
userphoto

2024.05.28 云南

关注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

荀子说:“人之生不能无群。”

在这世界上,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人与人之间注定会产生联结。

彼此之间,有欢乐,也会有摩擦,有温暖,也会有哀愁。

与人相处,是一门学问,也是我们一生必修的课题。

在这个课题里,没有无缘无故的亲近,没有不明不白的疏离,一切都是有迹可循。

与人交往时,当你能够做到以下三点,人际关系带来的烦恼,自会离你远去。


尊重不同,理解差异

每个人的三观背后都藏着他的经历,也正是不同的三观,指引着每个人走上不同的选择,过上不同的生活,成就生命不同的精彩。

古语有言:“真正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坚持自己的三观,是难得的勇气;兼容别人的三观,则是为人的修养。

北宋时期,王安石与司马光同殿称臣,两人是政见不一的政敌,可也是一见如故的好友。

王安石偏功利实用,力主推进新法;司马光个性醇儒,主张旧法治国,一个激进,一个保守,可谓水火不容。

两大党派的第一次斗争,就以保守派一方败北而终。

王安石深受皇帝信任,正是风光得意,司马光则以辞官回乡表明心志,人生跌入低谷。

但当皇帝向王安石询问司马光为人时,王安石却坦荡承认司马光的人品才华,对他大加赞赏。

后来,王安石变法失败,被弹劾罢免,皇帝重新启用司马光任职宰相。

此时,司马光并未借机排除异己,反而在皇帝怀疑王安石别有用心之际,向皇帝进言,评价王安石胸怀坦荡,忠心耿耿。

无论朝堂上如何争锋相对,二人都从未对对方心怀恨意,落井下石。

连皇帝听闻后,都忍不住感慨:“卿等皆君子也。”

尽管三观各有不同,但王安石与司马光却都能够尊重彼此,和而不同,用各自的理念报效国家,愈发惺惺相惜。

莫言曾说:“酒肉朋友是一杯浓酒,酩酊之后是一场虚有;知心朋友是一杯清茶,细品之后清香弥久。”

人与人之间真正值得的交往,不是表面的曲意逢合,而是发自内心的理解尊重。

我有我的喜好,你有你的坚持,不必强行纠正,各自舒心就好。

只因世间没有三观完全一致的人,恰如不可能存在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春日里的姹紫嫣红固然光彩夺目,但深秋里的枯枝冷月也别有一番韵味。

尊重他人的三观,包容别人的不同,当你拥有一颗海纳百川的心,也就能看到这世界五彩斑斓的美。


进退有度,分寸在心

1934年,作家萧红与萧军逃难到上海时,曾受到过鲁迅先生的照拂。

鲁迅不仅照顾二人的衣食住行,还极力向上海文坛推荐他们的文章,帮助他们在上海落住脚。

那时,鲁迅正病得厉害,饮食起居都需要妻子许广平亲自照顾。

可萧红三天两头地往鲁迅家跑,向许广平倾诉对生活的哀怨不满,一待就是大半天。

许广平十分头疼,她既要用心照顾鲁迅,又要花时间陪伴萧红,实在分身乏力。

鲁迅去世后,萧红在追忆先生的文章中,对许广平极尽赞美;可在许广平的文章里,萧红的拜访却是一种无形的压力。

在萧红离开上海后,许广平甚至如释重负一般道:“她终于离开了。”

曾国藩说:“与人相交,疏疏落落。”

关系再好,过人叨扰也会惹人嫌,贴得太近反而生嫌隙。

与人交往,最重要,也最难得的,是拥有一颗有边界感的心。

巴金的好友刘白羽,曾经有过一段黑暗时光。

那时,他的孩子因患心脏病危在旦夕,刘白羽自己也正生病住院。

为了求得一线生机,刘白羽夫妇带着儿子赶来上海治病。

住院期间,巴金夫妇多次来探望,可二人却从未主动提及孩子的病情。

刘白羽很是感激巴金的“不过问”,因为本就心力交瘁的他,真的不想再被勾起痛心的回忆。

周国平先生说:“分寸感是成熟的标志,人际交往要懂得遵守人与人之间必要的距离。”

过分的热情,于人是一种负担,于己是一种消耗。

人和人之间最舒服的相处,不是亲密无间的距离,而在于恰到好处的关心。

守好彼此的边界,把自己当外人,把别人当别人。

懂分寸,去将心比心;知进退,做到熟不逾矩。

唯有如此,才能让一段关系越过乍交之欢,走过久处不厌。

少念人过,多记人好

茫茫人海中,相逢即是缘。

有的人对你好,是因为相互付出;有的人对你好,是因为彼此懂得。

无论生命中遇到哪种善意,都值得我们铭记于心。

诗云:“若知四海皆兄弟,何处相逢非故人。”

行于人世间,少念人过,多记人好,是非就会减少,道路也会变宽。

倪萍的姥姥早年间还在农村居住时,与一位邻居的关系十分要好,在那个艰难的年代里,两家互帮互助,有往有来。

划分贫富农时,邻居害怕自家被定性为富农,就请求姥姥帮忙藏下家里的十几匹布。

姥姥心善,没多想就应承了这件事,硬是抗下了村委会的层层盘问。

可让她没想到的是,几年后邻居为了几个儿孙的前程,竟然主动去揭发了当年的事情。

姥姥气得浑身发抖,家人都以为她不会再与这家人有任何往来了。

但到了院中果子成熟的季节,姥姥还是照常装满一篮,让孩子送去给邻居尝鲜。

年轻时的倪萍,只觉得姥姥太傻太老实,如今却读懂了姥姥的智慧。

姥姥常说:“别人犯错少计较,自己犯错多考虑,不难为别人,也别跟自己过不去。”

也正是因为这样,姥姥的人缘极好,日子过得也比别人家火热,一辈子舒坦自在。

作家刘墉说:“我从来不相信世上有圣人,只知道无论贤人、伟人、好人、坏人、大人、小人,大家都是人。

脱去外衣,每个人都是双肩承一喙的生命。”

是啊,人无完人,是人都会有私心,是人都会犯过错。

有时候,我们需要善忘,忘记别人的错;有时候,我们需要记得,记得别人的好。

别因为一次矛盾,就变得老死不相往来;别因为一次过错,就抹杀对方所有的好。

为人处世,少盯人短处,多看人长处,是修养;少念人坏处,多记人好处,就是成全。

鲁迅先生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

人这辈子,注定不可能脱离人群而存在。

与自己好好相处,是向内生长;与他人好好相处,是向外兼容。

内外并修,心会宽广,路也会宽广。

点个“在看”,愿我们都能做一个温暖的人,付出真心,更能与对的人并肩,收获真心。

*作者:国文 来源:国学生活(ID:gxsh789)

国学生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夜读丨最好的人际关系,是“相互成全”
《朱安传》:在鲁迅与许广平背后还有一个她丨風聲赠书
新年去别人家做客拜年,切忌带这3样东西,尤其是第一个
没有边界感的关系,是一场灾难
【春徽书馆】与人交往,要注意分寸。
《人生.交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