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随笔》一卷三则:唐平蛮碑

原文成都有唐《平南蛮碑》,开元十九年,剑南节度副大使张敬忠所立。时南蛮大酋长染浪州刺史杨盛颠为边患,明皇遣内常侍高守信为南道招慰处置使以讨之,拔其九城。此事新、旧《唐书》及野史皆不载。肃宗以鱼朝为观军容处置使,宪宗用吐突承璀为招讨使,议讥其以中人主兵柄,不知明皇用守信盖有以启之也。裴光庭、萧嵩时为相,无足责者。杨氏苗裔,至今犹连“晟”字云。

 
 

译文

成都有一块唐朝时留下的《平南蛮碑》,它是开元十九年,剑南节度副大使张敬忠所立。当时,南蛮大酋长染浪州的刺史杨盛颠侵扰唐朝边境,唐明皇李隆基派内常寺的太监高守信做为南道招慰处置使来讨伐他,攻下了他的九座城池。这事《新唐书》、《旧唐书》和野史都没有记载。后来,唐肃宗(明皇三子)启用太监鱼朝恩做观军容处置使,宪宗(李纯)启用太监吐突承璀做招讨使,当时,评论的人讥讽他们的皇上用太监掌兵权,却不知道这样的先例是从明皇启用高守信开始的。裴光庭、萧嵩当时做宰相,也不不屑于去责怪他们了。然而,杨盛颠的后代,至今名字中都还带个“晟”字。

心得议论

这块剑南节度副大使张敬忠所立的《平南蛮碑》,是在公元731年,距今快到1300年了,碑,估计是早都不见了踪影。所记述的内容呢,就应该是平定染浪州的刺史杨盛颠侵扰大唐边境的事情。但不知道洪迈是看见的是碑还是碑文的拓印,这个杨盛颠是何许人,资料确实不多,一如洪迈所言,新、旧《唐书》及野史皆不载。找到的资料只是显示他是南诏高级官员,那么这个南诏是什么意思呢?南诏就是南诏国(738年-902年),是八世纪崛起于云贵高原的古代王国,蒙舍诏(今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人,是南诏王国的创立者。唐朝贞观年间,洱海地区分布着乌蛮诸部,包括昆明蛮、哀牢蛮、麽些蛮等,逐渐形成了是多个酋邦,称为“诏”。这些酋邦互相兼并,最后留下了六个大的酋邦,史称“六诏”,六诏实力相当,他们互不统属。其中蒙舍诏在最南边,又称南诏。此时,西南地区的另一地方政权吐蕃,因统一了今青藏高原各部,势力日益扩张。蒙舍诏在诸诏的南边,受吐蕃的影响较小,而且蒙舍诏从他们的细奴逻诏主那个时侯起,历代诏主都和唐朝保持臣属关系,供奉不绝。于是唐王朝选中蒙舍诏为扶植对象。这样统一六诏的任务落在了蒙舍诏第四代诏主皮逻阁的肩上。730年左右,皮逻阁开始了统一六诏的征途。在唐王朝的积极扶持下,驱逐了洱海地区的的吐蕃势力,最终南诏统一了六诏。南诏成为唐王朝抵御吐蕃势力入侵的西南屏障。南诏鼎盛时期的疆域,东面包括两爨,东南到达安南,就是越南,西北连接吐蕃,南面和女王国(女王国的国都在今泰国的南奔)接界,西南和骠国(骠国的政治中心在今缅甸曼德勒一带,是缅人的前身)接界,北抵大渡河,东北抵黔、巫(也就是今贵州和四川的长江南岸)。

那么这块碑是731年所立,而皮逻阁是730年左右,开始了统一六诏的征途,所描述的事情是不是就是唐王朝的扶持皮逻阁统一六诏的某个事件呢?香港学者林旅芝先生所著的《南诏大理国史》载:(唐元宗)开元16年,(西元729年)二月,嶲(xi)州都督张守素破西南蛮,拔昆明及盐城。之后,就越入了737年,这中间的8年时间没有任何记录,那杨盛颠为边患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染浪州这个古地名今天到底在哪里?都不得而知。

不过,这都不是本文的重点,这篇笔记的重点是洪迈在指责唐明皇李隆基启用了宦官高守信,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太监,用太监来处理国事,以后唐肃宗(明皇三子)启用鱼朝恩做观军容处置使,宪宗(李纯)启用了太监吐突承璀,太监也称宦官,又称寺人、阉人、阉官、内官、内侍、等。是指中国古代被阉割后失去性能力而专供皇帝、君侯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员。其地位在帝王君候面前是十分低下的,但又因其随时随地的守在帝王的身边,因此他们又能得到别人得不到的十分关键的信息资源,故而,他们在其他人面前又是趾高气扬的。

一般我们认为太监这个制度是从先秦开始的,赵高嘛,指鹿为马,大家很容易想到,而第一个有史书记录的太监应该是春秋时齐国人竖刁,他为了表示对齐桓公的忠心,自己把自己给阉割了。而齐桓公也因为这件事而被蒙蔽,没有听管仲遗言,管仲临终前告诉齐桓公,要他远离竖刁,易牙等人,结果自己病危时,竖刁等人作乱,封锁宫门,绝了桓公饮食。齐桓公后被活活饿死。在中国,宦官阉人作乱,为祸朝纲的事例有很多,赵高、十常侍等,但东汉之前的宦官不是所有的都阉割的,从东汉以后“宦官悉用阉人,不复杂调它士”,《后汉书 宦者列传序》这样写道。

直到明太祖朱元璋才明文规定“宦官不得干政”,但实际上明之前的历朝历代都已经实际上的执行这这一规矩,反倒是明朝,阉人干政达到顶峰。其特务加秘密警察性质的机构东厂和西厂,他们的高层都是由宦官组成。大太监王振刘瑾冯保魏忠贤都曾统领东厂。到了明末,东厂甚至有了自己的监狱。

太监作为封建社会的一种畸形产物,存在了上千年,在人们的印象中,太监狠辣恶毒,却又怯懦猥琐,阴险谄媚,而又悲催弱势,尤其是他们一张嘴说话,那一口非男非女声音,让人记忆深刻。太监并不是中国独有,西方也同样有。他们的遭遇甚至比中国的太监还要惨。

直到1949年,中国才彻底消灭了太监制度,治愈了封建帝王刻意制造的这一溃疡。

有这样一副对联“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透出一种由衷的岁月静好。这幅对联出自中国的最后一个太监,他叫孙耀庭,1902年生人,他曾经是伺候末代皇后皇后婉容的太监,全国的解放,彻底改变了他和其他一些太监的生活,因为主子的覆灭了,太监也衣食无着最初,孙耀庭和其他太监一样,每月都能领到新中国的政府发给他们6元的生活费,后来孙耀庭又得到了一份工作,负责全北京市的寺庙管理。他还曾当过6年的出纳,每月工资35元。1996孙耀庭去世。享年94岁。现在的各种宫廷剧霸屏,太监往往作为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贯穿整个剧情。不知道是不是这种剧集的影响,使得很多现代剧中的男人们也透着一种阳刚不足,阴柔有余的气息,油头粉面,嗲声嗲气,人们称之为伪娘,以至于你很难想象,人们会从一个乞丐身上去寻找些残存的阳刚之气,就像那位红遍网络的犀利哥, 

 巧的是,这位犀利哥和洪迈是同乡,都是鄱阳人。


我们是不是丢掉了什么?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的胆色呢?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豪迈呢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王气呢?

好像都没敌过“若把‘鲜肉’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的风致,但这还不是最曼妙之处,在中央电视台的开学第一天的节目中,不也是娘炮占据了屏幕吗?一群鲜肉对着另一块更鲜的肉如醉酒一般说,“呀,好美啊”,如果就是已经娘炮至此,好歹也娘炮出点品位好不。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起飞,不要把它简化成“我去,好看”

笔记的最后,洪迈也对裴光庭、萧嵩这两位当时的宰相,表示无话可说了,这种无话可说有一种技止此耳的叹息,洪迈大概是在想这两位宰相都没有阻止皇帝重用宦官,因为他们自己都知道,即便是谏言阻止也没有什么屁用吧。在本书以后的笔记当中,我们还会看见洪迈对裴光庭、萧嵩的评价。

杨氏的后裔,至今名字中都还带个“晟”字。不知这个晟字是什么意思,大概是纪念杨盛颠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宦官真的等同于太监吗?
明朝太监不好当:魏忠贤为进宫自己阉割
【今日旧照】话说太监宦官并非都是阉人
知否 | 不是所有的宦官都是太监!
宦官与太监有什么区别?清朝以前区别很大,清朝以后没啥区别
宦官(太监)的起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