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他开创了绘画式雕塑,脑洞清奇 不惧青史无名,好作品才有真价值

艺术家亚历山大·阿契本科

亚历山大·阿契本科(1887-1964)是著名的立体主义雕塑家,他提倡将绘画与雕塑相结合,主张使用孔洞式的雕塑结构,对雕塑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立体主义雕塑家

亚历山大·阿契本科1887年出生在乌克兰基辅。青年时期,阿契本科受祖父影响而迷上了拜占庭和俄罗斯风格的图像。15岁时,他进入基辅艺术学校学习绘画和雕塑。那里是他艺术道路的起点,很快他便举办了自己的第一场展览。

亚历山大·阿契本科《女人》,1909年

亚历山大·阿契本科《莎乐美》,1910年

1908年末,阿契本科移居巴黎。此时正值立体派兴起的初期,他在那里结识了毕加索等艺术家并成为了他们中的一份子。他时常与毕加索、布拉克和莫迪利亚尼等人开展合作,帮助他们在艺术运动中引进和推广新的概念和技术。

亚历山大·阿契本科《吻》,1910年

亚历山大·阿契本科《吻》,1911年

阿契本科在立体派艺术家的影响下,开始探索立体主义与雕塑的潜在关系,尝试在静态雕塑中表现动感。他主张的立体派雕塑注重的是体和面的表现——把一切表现对象予以分解和解体,然后加以主观的合成,追求形式的排列组合产生的美感。

亚历山大·阿契本科《躯干》,1922年

亚历山大·阿契本科《家庭生活》,1912年

从1910年起,阿契本科开始不断在雕塑中探索造型的纯粹性。他创作的青铜雕塑《三角台座上雕像》是一件寓动于静的作品。它对人体没有细致地刻画,只突出了腰部和臀部的造型,展现了一位动作轻盈的裸体女人形象。螺旋棱线恰好表现出了裸女的优美身姿,而三角锥形底座又使人体产生了向上运动的感觉。

亚历山大·阿契本科《三角台座上雕塑》,1910年

他于1913年所作的青铜雕塑《侧影》也是一件用螺旋棱线表现人物形象的作品。此作品采用极为简练的螺旋结构,塑造了一个侧影像,把人体各个细部完全省略,主要用旋转的棱线表现轻快的运动感,使人能够联想到它是一位充满青春活力、亭亭玉立的少女。

亚历山大·阿契本科《侧影》,1913年

亚历山大·阿契本科《平整的躯干》,1914年

“绘画式雕塑”

在阿契本科之前,雕塑材料和色彩的使用一般都是单一的,而他则尝试了各种不同质感的材料——青铜、木材、塑料、石膏、大理石、玻璃和电线,并且将绘画和雕塑结合起来。他的塑形方法并不涉及传统的雕刻或塑形过程,而是拼接、捆扎和粘贴。

亚历山大·阿契本科《闺房》,1915年

亚历山大·阿契本科《Falk先生和太太的雕像》,1919年

《舞女梅德拉诺》就是利用锡、玻璃、木料和蜡布等不同材料构成的绘画式雕塑作品。有些材料经过了彩绘,有些材料则是透明的。阿契本科将它们拼凑在一起,组合成一名马戏班的人物,站立在舞台幕布前的彩座上。

此作品在透明的玻璃上绘出花纹来表现舞蹈纱裙,给雕塑增添了特殊的效果。其他材料的使用是按照拼贴派的创作原则,把金属、木料、蜡布拼凑成身体的各个部分,并任意涂上各种颜料,构成一名穿着五彩缤纷的漂亮衣服的舞女。

亚历山大·阿契本科《舞女梅德拉诺》,1913-1914年

亚历山大·阿契本科《芭蕾舞女》,1957年

1913年,他创作的绘画石膏雕塑《皮埃罗》则进一步体现了他对绘画式抽象人体的迷恋。雕塑的表面被涂上了各种鲜艳的颜色,黄、蓝、绿随机而混乱地拼接在一起,像极了毕加索的立体派绘画,充满了杜尚式“荒唐”的想象力。

亚历山大·阿契本科《皮埃罗》,1913年

亚历山大·阿契本科《白》,1957年

阿契本科突破了绘画与雕塑的界限,创作出了一种“绘画式的雕塑”或“雕塑式的绘画”,因此成为了现代雕塑领域中最富有创造性的艺术家。而他的艺术探索也使得立体派的视觉概念从绘画领域延伸至了雕塑领域,就像他自己说过的那样:“是我丰富了立体主义。”

亚历山大·阿契本科《悲伤》,1909年

亚历山大·阿契本科《站立的女人》,1919年

“孔洞”的价值

阿契本科对20世纪雕塑最主要的贡献便是对原来形式的否定。他试图扭转“坚实雕塑”的传统观念,并最早了解到在雕塑中留出空隙的重要性。他认为孔洞雕塑与圆雕不同,具有真正的审美价值。因此,具有突出雕塑块面作用的孔洞在他的作品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亚历山大·阿契本科《立像》,1912年

亚历山大·阿契本科《梳妆的女人》,1915年

阿契本科在他的整个艺术生涯中频繁地实验了这种形式,对人体形态进行深入探索,创造出了立体派的结构特征。《行走的女人》便展示了立体派原则在人形雕塑上的应用。青铜雕塑从橡胶成型、槌蜡到雕刻的每一步都极其复杂,阿契本科花了两年时间才完成这件作品。

亚历山大·阿契本科《行走的女人》,1912年

这件作品具有“正”空间和“负”空间的视觉平衡,为观众带来了审美均衡感。其视觉重量均匀居中,形状和线条不规则重叠,使雕塑形态具有方向性和动态感,观众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看到不同的运动片段。

亚历山大·阿契本科《沉思的女人》,1912年

阿契本科在1914年和1935年分别两次创作过拳击题材的作品。他在创作两位拳击家比赛的场面时摆脱了原来人体的造型,用几何图形重新组合成抽象的形体,在中间留出孔洞,从而抓住拳击动作的特点和神态,来组成概括性的圆雕构图,使作品富有动感。

亚历山大·阿契本科《两个拳击手》,1913-1914年

在雕塑《银色女裸体像》中,向上运动的流利形态、饱满的胸部与曲线优美的腹部组成了起伏不平的女性人体美的构图,其形式极其洗练、优美。

亚历山大·阿契本科《银色女裸体像》,1948年

亚历山大·阿契本科《舞蹈》,1912-1913年

对世界的“远离”

阿契本科从青年时代起便开始致力于艺术教育事业。1910年,他在巴黎开办了一所艺术学校,然而因为经营不善,学校在两年后倒闭。1921年,阿契本科搬到柏林,同样也在当地办起了艺术学校。毋庸置疑,在现代艺术风起云涌的时代,阿契本科渴望用新式理念影响到更多的人。

艺术家亚历山大·阿契本科

然而,阿契本科在柏林却受到了法西斯的威胁,其大量作品都遭到销毁,他只能被迫离开到纽约定居,并开办起了另一所学校,同时任教于美国各地的多所大学。1928年,阿契本科成为了美国公民并在那里度过余生,一直到1964年去世。尽管他生活的时代充满了战争和压迫,但这并没有影响到他的创作。

亚历山大·阿契本科《半身像》,1929年

亚历山大·阿契本科《对角线形的躯干》,1938年

阿契本科似乎从未想过要在作品中去反映什么社会问题,而是一心践行着立体派雕塑的艺术理念。这种个人主义的艺术表现也许被很多人看作是对社会和时代的远离,但他却通过作品的形式回应了自己与其他人类的关系。

亚历山大·阿契本科《躯干》,1921-1922年

阿契本科对世界的“远离”不仅体现在他自身的时代,对于后人来说,他也同样“神秘”。如今的网络世界信息发达,但人们却很少能够找到有关阿契本科的资料。他留下了很多作品,但其一生只被概括为维基百科上短短的几行文字,这不禁让人感到遗憾。

亚历山大·阿契本科《和服》,1961年

但回过头想,一个人为自己热爱的事业倾其一生,如果能被人们记住自己的作品,对他来说就是最大的慰藉。每个时代能够青史留名的人少之又少,人生传奇、经历轶事即使流传再久,也注定会沦为八卦谈资,只有留下有价值的作品才能让后人实实在在地了解和认同一位艺术家的伟大。

精彩回顾:

艺术史上有名的diss战:用满腔不服,推动时代进步!

他是波普艺术二当家,用凌乱且巨幅的作品承担起社会责任

描绘生死不代表血腥和扭曲,而是一种质疑和内省

[编辑、文/刘秋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亚历山大·阿契本科(Alexander Archipenko,1
天才美男莫迪利阿尼:华丽美艳的裸女作者
摄影在艺术中作为信息的作用
你可能从来就没有读懂立体花园的意义
意大利画家波丘尼:未来主义画派的创始人,可惜天妒英才英年早逝
“立体主义”别就知道毕加索,他才是爸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