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罗培新:给市场一个试错的机会

给市场一个试错的机会

罗培新*

在此番证券法变革中,证券发行引入注册制,几无任何悬念。除了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赋予了该项改革最大的政治正确性之外,在技术层面上,其正当性还在于赋予了市场一个试错的机会。

此前关于注册制的论争,可谓纷纷攘攘。其中一种观点认为,证券发行实行注册制之后,政府不审了,完全依赖信息披露,在当下我国证券市场诚信状况令人担忧的背景下,这一制度确须慎思缓行。这实在是一个天大的误解。事实上,注册制与核准制并非二分法下完全对立的概念,两者最大的区别并不在于审不审,而在于由谁来审、如何审。其实,抛开注册制、核准制的理论标签,这两种证券发行方式在上市的法律环境、对上市公司的治理要求、中介机构出具法律意见的操作准则、信息披露和责任规则等方面均十分相似。注册制固然极为倚重信息披露,但为了增强同行业各公司之间的可比性,以利于投资者做出判断,信息披露也有固定的格式要求,SEC也必须看文件,而且也经常提问题。在审核中反馈几轮意见,提上百个问题的情形并非罕见。这些问题包括常规类的提醒,如行业数据报告等,也有了解性的问题,如针对招股书披露的问题进行提问,以进一步了解相关财务数据等;另外还有质疑性的问题,如认定公司披露内容不充分,要求补充披露。

我国《证券法》修订在引入注册制的同时,废除了证券发行审核委员会,其好处是消除了政府背负的隐性价值担保,降低了主承销商、保荐人推卸责任的负面激励,迫使其将工夫真正用在规范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方面,而不是像此前倍受诟病的那样:发行过会失败后,他们两手一摊说,不是我们不努力,是七个人投票的问题。的确,大凡投票就存在价值判断,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个人偏好的影响。另外,对于注册制的担忧,事实上在目前的核准制及存在发审委的情况下同样存在,道理很简单,市场还是那个市场。

当然,如果以为引入注册制后市场将会一派花团锦簇,那也过于天真。道理还是那样,市场的基础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但无论如何,市场将因此获得了一次试错的机会,即把政府隐含的价值判断,转换为强化信息披露和夯实责任保障机制下的市场自主选择。当然,孰优孰劣,尚须假以时日,细为比较这两种方案的成本与效益,而这方面恰为我国之短板。就此而言,美国的做法或许不无借鉴价值,以下兹举二例:

其一,随着《多德弗兰克法案》授予SEC等金融监管者繁重的立法任务,其立法质量成为备受各界关注的对象。2005年以来,SEC接连经历三次败诉,败诉事由皆为法院认定SEC对规则之成本效益的分析“不合格”,从而导致SEC辛苦制定的两部规则付之一炬。为了应对来自监管对象的质疑以及司法审判的挑战,SEC的立法成本效益分析实践快速地发展与完善起来,其最直接、最明显的产物就是《SEC规则制定中经济分析通用指南》。该指南在实体性要求方面,首先要求SEC在制定规则时进行的每一项经济分析都应当包含四大基本要素:(1)对制定规则的必要性陈述;(2)设定拟议规则可能产生经济影响(即可能的成本与效益,包括对效率、竞争及资本形成的影响)的基准线;(3)明确替代性监管方案;(4)分析拟议规则及其替代性方案的效益与成本,并从定量与定性角度进行评估。

其二,另外一个例证是,美国2002年颁布的《萨班尼斯——奥克斯莱法案》(以下简称《SOX法案》),在公司治理方面的姿态空前严厉。然而,时隔八年之后,该法案却饱受责难。在种种批评中,有一种声音直指其立法智慧。这种观点认为,《SOX法案》是一个“昂贵的错误”,其带来的成本远远超过了收益。立法强加给公司的公告、报告和审计成本,使许多公司(特别是小型公司)不堪重负。例如,Roberta Romano教授援引一组数据指出,为满足《SOX法案》对公司的内控要求,年收入超过50亿元的公司,被迫在外部咨询、购买软件和额外的审计方面,多支付290万美元;而年收入不足2500万美元的公司,则要多支付22.22万美元。有学者还特别对《SOX法案》中的治理条款的成本与效益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得出的结论称,法案所带来的收益,如果有的话,也相当有限;而在成本方面,则相当惊人。例如,公司向高管发放贷款,类似于公司向高管提供补贴的利率。由于《SOX法案》禁止公司向高管提供贷款,使得高管无法根据公司实际情况使用这一补偿机制,而被迫另觅他途(如大幅增加在职消费等)以寻求相当的补偿。又如,根据法案要求,公司不得向为其提供审计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购买财务顾问服务,则可能会大大减少公司对会计师事务所的“补贴”(subsidization),进而增加其购买审计服务的成本。再如,法案要求高管必须在披露文件上签字,会带来极大的合规成本。Roberta Romano教授指出,一项调查表明,在《SOX法案》颁行之后,公司上市的成本成倍增加,从90万美元上升至195万美元,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外国公司寻求在美国上市的意愿,它们可能转而投向主要的竞争对手——伦敦证券交易所。已经在美国上市的大型外国公司中,自《SOX法案》颁行之后,每年均有许多公司纷纷表示要撤出美国股市,如英国电信和德国巴斯夫(BASF)等公司。

类似地,我国证券发行采取注册制,相较于以前的核准制及发审委的存在,其利弊得失,也需要在数年后予以细细的检讨,无论是学界还是监管部门,都必须有此准备。



*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国际金融法律学院院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原创 | 美国SEC众筹规则及启示
学习一下美国对大股东减持的规则
内控制度发展史
Spotify的直接上市究竟是什么?
美国证监会将向零售投资者提供公开数据和科技来提高金融市场的公平竞争
证券市场的意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